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丘昌泰、余致力、羅清俊、張四明、李允傑,2001,政策分析,國立空中大學,台北。
2.朱丹,2015,基於 4P 營銷理論下的逆市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分析,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9期,161-162。
3.江榮吉,1997,個別休閒農場未來經營方向,農業世界雜誌,第169期,31-32。
4.吳美華,2007,建立休閒農業區劃設之評估準則-以雲林縣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空間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斗六市。5.呂季芳,2013,樂活休閒農業經營模式與產銷通路價值鏈之研究,管理資訊計算,第2卷,第1期,164-175。
6.宋任庭、黃慧君,2021,餐飲微型企業行銷關鍵成功因素,全國餐旅觀光實務研討會。
7.李季龍,2004,體驗行銷、體驗價值與品牌權益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8.李明玉,2011,淺談戰略管理中的 SWOT 分析法,價值工程,第227期,14-14。
9.沈美收,2017,台灣豪宅行銷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以 R 集團為例,東海大學管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論文,台中市。10.林世華、陳柏熹、黃寶園、傅瓊儀、趙如錦(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法:量化與質化取向(初版),Introduction to Social Researc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Approaches, Keith F. Punch著,台北:心理。
11.林梓聯,2001,體驗經濟時代農企業的發展機會,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28期,3-9。
12.林淑芬,2014,商業概論-滿分總複習(下),台北市:旗立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13.林琬菁,2003,從資源永續觀點探討休閒農業與土地利用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4.林詩音,2005,台灣的休閒農業,遠足文化,新北市。
15.邱媞,2003,體驗行銷模式與其遊客行為之實證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16.邱湧忠,2000,休閒農業經營學,茂昌圖書有限公司,台北。
17.段兆麟,2000,體驗式經濟在農業的實踐,新世紀體驗農業經營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25-35。
18.洪承,2015,房地產行銷策略研究~以代銷業銷售成功影響因素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19.胡龍騰,1997,政策行銷的理論與實踐-野生動物保育政策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20.范祥雲,1995,不同策略型態之關鍵成功因素研究-以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碩士論文,嘉義縣。21.夏業良、魯煒(譯),2003,體驗經濟時代,B. Joseph Pine II & James H. Gilmore,1999著,經濟新潮社,台北市。
22.涂淑芳,1990,休閒與人類行為,桂冠圖書,台北市。
23.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3-15,台北市。
24.張宏政,2013,休閒農場之體驗經濟、休閒教育與行銷管理分析,休閒產業管理學刊,第6卷,第1期,71-102,台中市。
25.張宏政、林淑婷、陳儀甄,2011,農村產業文化創新輔導策略之研究:發展稻米產銷專業區產業觀光為例,休閒事業研究,第9卷,第3期,59-83,嘉義市。
26.張潘、張吉宏、朱琦文,2001,體驗經濟時代來臨對工業區發展之影響,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6卷,第4期,台北市。
27.張驥,2010,台灣蝴蝶蘭產業競爭策略之研究-以個案A公司為例,國立交通大學,高階主管管理學程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市。28.莊尚平,2000,資源基礎理論下持久競爭優勢之整合性架構初探,台灣科技大學 工業管理系碩士論文,台北市。29.莊翰華,1998,都市行銷理論與實務,建都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85-238,新竹縣。
30.許啟昭,2006,宜蘭縣休閒農場經營效率分析。國立宜蘭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
31.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初版),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32.陳育慧,2002,體驗行銷之探索性研究—統一星巴克個案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33.陳昭郎,1996,休閒農業的發展方向,大自然季刊,第50期,5-13,台北市。
34.陳昭郎,199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策略,興大農業,第31期,8-12,台中市。
35.陳昭郎、李謀監、段兆麟,1999,台灣休閒農業行銷策略之研究,農業推廣文彙,第44期,253-260,台中市。
36.陳昭郎、鄭健雄,1996,休閒農場經營策略思考方向之研究,農業經營管理年刊,第2期,123-144,台北市。
37.陳凱俐、柯銳杰、王俊如,2013,專題製作-商業管理群適用,全華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38.陳墀吉、陳德星,2005,休閒農業概論,威仕曼文化,新北市。
39.陳麗如,2013,藝文活動對地方文化推廣發展影響之研究-以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為例,南華大學文化創意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40.曾光華、陳貞吟、張永富,2004,以方法目的鏈探討旅客懷舊體驗的內涵與價值,戶外遊憩研究,第17卷,第4期,43-69,台北市。
41.湯幸芬、蔡宏進、鄭健雄、曾慈慧,2004,鄉村旅遊意象與休閒生活型態關係 之研究。政 院 國 家 科 學 委 員 會 研 究 計 畫 成 果 報 告 ( 計 畫 編 號 : NSC93-2415-H468-003-SSS),亞洲大學休閒遊憩事業管理系,台中縣。
42.黃欣俞、許詩筳、蘇于茹,2008,由世界角度對台灣觀光休閒農場的淺論,私立金甌女子高級中學,台北市。
43.黃俊英、陳世穎,2003,市場基礎資產之角色:資源基礎理論觀點,運籌研究集刊,第3期,43-60,桃園市。
44.黃聖傑,2004,體驗行銷於文化創意產業之應用。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45.楊振榮,1999,台灣休閒農業發展之研究,海峽兩岸土地研究研討會,229-230,台北市。
46.楊琬琪,2008,休閒農場運用體驗行銷策略之研究,遠東學報,第25卷,第2期,315-324,台南市。
47.楊聖慧,2001,以體驗行銷之觀點探討網站之虛擬社群經營模式,銘傳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48.楊麗雅,2010,以資源基礎理論探究國小校園藝文展場之管理,南華大學美學與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49.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育月刊,第37卷,第4期,17-23,台北市。
50.董維、王翔鍇、溫玉菁,2005,休閒農場體驗行銷之研究–以飛牛木場為例,2005 年中華觀光管理學會研討會(海報發表),靜宜大學,台中市。
51.劉思治,2003,從關鍵成功因素及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休閒事業之競爭優勢—以西子灣休閒度假中心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管理學院國際高階經營碩士學程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高雄市。52.劉維公,2003,「什麼是文化創意產業-文化產業的時代意義」,典藏今藝術雜誌, 5 月號,44-45,台北市。
53.歐聖榮,2007,休閒遊憩:理論與實務(Leisure and Recreation:Theories and Practices),前程文化有限公司,台北市。
54.潘振雄、劉文棋、龐淑芬、龐俊良,1999,管理學理論與實務,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新北市。
55.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新北市。
56.潘紫筠,2009,「體驗行銷、體驗價值、顧客忠誠度之研究-以璞石麗緻溫泉會館 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57.範戈,2012,基於 4P 營銷理論下的逆市房地產市場營銷策略分析,西南財經大學碩士論文,四川。
58.蔡協良,2018,觀光果園經營關鍵成功因素之探討-以屏東縣 2 家觀光果園為例,台北海洋科技大學海洋休閒觀光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台北市。59.蔡展維,2011,策略故事概念之初探,東吳商學經濟學報,第78期,69-108,台北市。
60.鄭健雄,1998,台灣休閒農場企業化經營策略之研究,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農業推廣研究所,台北市。61.鄭健雄,1999,論休閒農業、鄉村休閒與休閒旅遊業的涵義與關係,農業推廣文彙,第43期,123–144,台中市。
62.鄭健雄,2002,談休閒農業的定位,農業經營管理會訊,第31期,17-23,台北市。
63.蕭靜雅、柯文華、蕭雅美,2008,休閒農場經營模式和體驗行銷策略之探討-以宜蘭縣為例,北台灣學報,第31卷,第7期,台北市。
64.謝臥龍,王雅各、盧蕙馨、范麗娟、成虹飛、顧瑜君、吳天泰、蔡篤堅、魏惠娟、謝臥龍、駱慧文,2004,質性研究(初版),心理,台北市。
65.謝琬倫,2004,私立幼兒園應用SWOT分析於組織經營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台北市。66.蘇宜茲,2010,微型創業之成功關鍵因素,國立中正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嘉義縣。二、英文部分
1.Aaker, D. A., 1989. Managing Assets and Skills: The Key to a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91-106.
2.Abbot, L., 1995. Quality and Competition,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3.Addis, M. and Holbrook, M. B., 2001. On the conceptual link between mass customisation and experiential consumption: an explosion of subjectivity. Journal of Consumer Behaviou. 1(1), 50-66.
4.Alderson, W., 1957. Marketing behavior and executive action.
5.Alvareza, S. A., & Busenitz, L.W., 2001. The entrepreneurship of resource-based theory. Journal of Management 27, 755-775.
6.Ansoff, H. I., 1984. Implanting Strategic Management. New York: Prentice Hall.
7.Boseman, Glenn., 1986. “Strategic Management : Text and Cases” ,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 Inc., p28.
8.Coyne, K. P., 1986. Sustainable Competitive Advantage: What it is and What isn’t .Business Horizons, Jan./Feb., 54-61.
9.Dyson, R. G., 2004. Strategic development and SWOT analysis at the University of Warwick.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52(3), 631-640.
10.Frater﹐J.M., 1983. Farm Tourism in England:Planning Funding﹐Leisure Sciences﹐9﹐201–212.
11.Grant, R. M., 1991. 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114-135.
12.Hall, R., 1992. The strategic analysis of intangible resourc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 135–144.
13.Hill, C. W. L. & Jones, G. R., 1995. Strategic Management Theory.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
14.Holak, S. L., & Havlena, W. J., 1998. Feeling, fantasies, and memories: An examination of the emotional components of nostalgia.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42(3), 217-226.
15.Kotler, Philip., 1984.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16.Leidecker, Joel K. & Albert V. Bruno., 1984. Identifying and Using Critical Success Factors, Long Range Planning, 17: 26-30.
17.Long, P., & Lane, B., 2000. Rural tourism development. In W. C. Gartner & D. W. Lime (Eds.), Trends in outdoor recreation, leisure and tourism, Wallingford: CABI, 299-308.
18.McCarthy, B.B., 1992. “Cultural Tourism: How the Art Can Help Market Tourism.” How Tourism Help Provide Markets for the Arts, Or., Portland, 2-4.
19.Peebles﹐M.S., 1995. Cultivating the tourist/farm tourism. Tourism–the Journal of the Tourism society, No.86, Autumn.
20.Penrose, E., 1959.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 New York,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1.Pine, B. J. & Gilmore, J. H., 1998. Welcome to the Experience Econom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4), 97-105.
22.Pine, B. J. & Gilmore, J. H., 2013. Handbook on the Experience Economy: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ublisher: Edward Elgar, Denmark.
23.Porter, M. 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4.Porter, M.E., 1979.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 137-145.
25.Rockart J. F., 1979. Chief Executives Define Their Own Data Need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57:137-145.
26.Schmitt, B. H., 1999. Experiential marketing, Journal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15, 53-67.
27.Schmitt, B. H., Rogers, David, L., & Vrotsos, K., 2004. There's no business that's not show business: Marketing in an experience culture. Financial Times Prentice Hall, Upper Saddle River, NJ.
28.Wernerfelt, B., 1984. 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5, 171-180.
29.Willits, F. K., & Luloff, A. E., 1995. Urban residents' views of rurality and contacts with rural places. Rural Sociology, 60, 454-466.
三、網站部分
1.「小崇ㄉ果園」,2021,https://yummymangofarm.com/,2022年04月。
2.交通部觀光局,2017,觀光政策施政重點,https://admin.taiwan.net.tw,2022年03月。
3.交通部觀光局,2021,國情統計通報第196號「臺灣旅遊狀況調查」,https://www.stat.gov.tw,2022年03月。
4.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1,第110期觀光農園的發展與願景,https://www.coa.gov.tw/ws.php?id=2160,2022年03月。
5.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07,第177期台灣休閒農業發展的回顧與未來發展策略,https://www.coa.gov.tw/ws.php?id=12560,2022年03月。
6.農委會,2008,農業新聞:活化農地利用與調整農業經營結構,推動「小地主大佃農」試辦計畫,文號:5364,https://www.coa.gov.tw/,2022年03月。
7.農傳媒,2021,臺南市長黃偉哲專訪—「臺南農業發展三大目標:產品安全、永續經營、農民賺錢」,https://www.agriharvest.tw/archives/54999,2022年0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