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汪復進,HACCP理論與實務,新文京出版社,2020。
2.邱錦添、李根永,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3版,2017。
3.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7版,2016。
4.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第7版,2015。
5.林明鏘,行政法講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1版,2014。
6.施啟揚,民法總則,三民書局,第8版,2014。
7.郭棋湧,為何有刑事責任,書泉出版社,第5版,2008。
8.張麗卿,食品安全的最後防線:刑事制裁,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6。
9.楊智傑,別再剪貼論文:教你擠出八萬字法學論文,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2版,2020。
10.賴茲漢等,食品科技辭典,富林出版社,1994。
二、專書論文
1.甘添貴,食品攙偽假冒與標示不實之入罪化。收錄「食品安全的刑事責任(二)」,頁104-126,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2.李聖傑,食安贏了嗎?評析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攙偽、假冒行為管制。收錄「食品安全的刑事責任(二)」,頁36-49,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3.邱錦添,食品安全行政責任之分析,收錄「食品安全論文集」,頁117-154,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8。
4.邱錦添「食品安全民事責任之分析」,收錄「食品安全論文集」,頁155-180,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8。
5.吳淑莉,從美國商品責任法論我國消保法商品責任之客觀歸責事由,收錄於商品責任專題,頁28-70,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6.吳淑莉,餐廳業者提供商品與服務欠缺安全性之認定標準,收錄於商品責任專題,頁3-27,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7.倪貴榮等,科學證據與司法審查-必要、限制與實踐,收納於食品安全與司法救濟,頁1-59,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1版,2020。
8.陳鋕雄等,油脂攙偽假冒食安犯罪之成立要件。收錄「食品安全的刑事責任(二)」,頁1-35,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9.陳俊偉,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重新入罪化之必要性。收錄「食品安全的刑事責任(二)」,頁50-103,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10.陳俊元,全民健康保險代位權性質之探討—以最高法院判決之評釋為中心,頁73-91判解研究彙編(九):李模務實法學基金會九十三年第九屆法學論文徵選得獎作品集,2005。
11.張麗卿,妨害食品安全刑事責任之探討,收錄「食品安全的刑事責任(一)」,頁3-54,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12.詹森林,被害人濫用商品與企業經營者之消保法商品責任,收錄於商品責任專題,頁228-244,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2019。
三、學術期刊
1.牛惠之,預防原則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34卷第3期,頁1-71,2005。
2.牛惠之,「科技法律」議題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116期,頁191-207,2005。
3.牛惠之,論規範基因改良食品風險性之貿易措施在世界貿易組織下同類產品議題,東吳法律學報,第14卷第1期,頁19-66,2002。
4.牛惠之,國家安全與跨國食品貿易─由食品安全風險分析機制與民意在WTO的SPS協定的缺席論之,全球政治評論,第61期,頁71-102,2018。
5.牛惠之,世界貿易組織之SPS協定關於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之規範體系與爭端案例研究,台灣國際法季刊第1卷第2期,頁151-236,2004。
6.王服清,論「預防原則」之意涵與應用,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頁117-187,2012。
7.王服清,違反「食品良好衛生規範」(GHP)之行政不法到刑事不法之跨越問題,台灣法學雜誌,366期,頁29-72,2019。
8.王敏慧,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49條第1項之爭點(上),司法周刊第1827期,頁2-3,2016。
9.古承宗,食品安全與刑法之交錯泛論,台灣法學雜誌第363期,頁51-54,2019。
10.古承宗,風險社會與現代刑法的象徵性。科技法學評論,10卷1期,頁115-177,2013。
11.李寧修,GHP在<食安法>中的角色定位與功能,台灣法學雜誌,364期,頁51-54,2019。
12.吳天雲,兩罰規定的法人責任。刑事法雜誌,第57卷第1期,頁1-26,2013。
13.林昱梅,論食品安全管理法制中之預防原則:以歐盟與臺灣為中心,臺大法學論叢第44卷特刊,頁1037-1162,2015。
14.洪家殷,論行政調查之證據及調查方法—以行政程序法相關規定為中心,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35期,頁1-52,2011。
15.洪德欽,預防原則歐盟化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29卷第2期,頁1-56,2011。
16.洪思竹,WTO體系與國際環境法之互動(一):WTO下SPS協定與生物安全議定書之關係-—以預防原則之解釋適用為例,臺灣海洋法學報第7卷第1期,頁79-103,2008。
17.陳正根,〈從警察任務探討食品安全之危害防止〉,科技法學論叢第15期,頁1-31,2019。
18.陳信安,行政罰法利得剝奪及沒入規定 與刑法沒收規定競合問題之研究,臺大法學論叢,第49卷第3期,頁819-880,2020。
19.馮正民,風險管理的概論,主計月刊,第699期,頁30-34,2014。
20.黃士洋等,食品消費權益事件中預防措施之妥適性-以銅葉綠素事件為例,食品藥物研究年報第5期,頁372-379,2014。
21.黃義豐,司法順從原則 (Judicial deference)-美國法漫談,司法周刊第1860期,頁2-3,2017。
22.曾淑瑜,從食品攙偽之類型論入刑化之必要性。台灣法學雜誌,241期,頁64-74,2014。
23.程明修,行政法上之預防原則-食品安全風險管理手段之擴張,月旦法學雜誌,167期,頁127-136,2009。
24.楊婉苓,預防原則對GMO爭議之反省(下),科技法律透析,第47期,頁47-62,2003。
25.廖欽福,以健康為名的不樂之捐?─ 菸品健康福利捐之課徵與法律性質初探,南臺財經法學創刊號,頁25-61,2015。
26.廖欽福,憲法「健康權」法概念之構築,治未指錄第八期,頁17-57,2019。
27.盧冠宏等,臺灣食品安全事件的省思:從危機處理提升至風險管理,中國飲食文化,12卷1期,頁245-271,2016。
28.蕭寧馨,追求食品安全的目的,台灣法學雜誌,364期,頁32-38,2019。
四、學位論文
1.余修智,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之研究-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為例,開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2.李玉梅,高科技產業專利風險管理機制之探討--以專利保險為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5。3.李光耀,食品安全風險管理之法原則 —以預防原則與比例原則為中心,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9。4.李育青,食品安全的法律回應手段—以刑事責任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5.吳仁翔,論食安法攙偽假冒入刑化之必要性,國立臺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8。6.吳雅真,論我國食品安全事件中業者之民事責任,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6。7.林弈豪,論預防原則下食品安全之管制措施及救濟,國立高雄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8.陳佳君,食品安全下之商品製造人責任-以損害及因果關係之認定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8。9.黃鈴育,我國懲罰性賠償金制度之實務發展,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10.黃清崴,論起訴法定原則之例外選擇,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20。11.劉睿琳,論風險治理下食品安全法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5。五、政府出版品
1.106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8。
2.107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9。
3.108年食品中毒發生與防治年報,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20。
4.王宗曦等,生物危害物質之公共衛生風險評估與風險管理研究,行政院衛生署疾病管制局九十五年度科技研究發展計畫,2006。
5.食品衛生管理人員食媒性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參考手冊,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
6.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四十四條第一項罰鍰裁罰標準,2016。
7.食品安全風險分析工作原則,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2012。
8.餐飲衛生安全管理面面觀,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