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論(依朝代排序)
東晉.瞿曇僧伽提婆譯:《增壹阿含經》,《大正藏》冊2,No.125。
陳.真諦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冊8,No.237。
劉宋.求那跋陀羅譯:《雜阿含經》〈盲龜浮木〉,《大正藏》冊2,No.100。
元魏.菩提流支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冊8,No.236。
後秦.鳩摩羅什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冊8,No.235。
後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大正藏》冊9,No.262。
後秦.竺佛念譯:《長阿含經》:《大正藏》冊1﹐No.1。
後秦.鳩摩羅什譯:《中論》,《大正藏》,冊30,No.1564。
後秦.鳩摩羅什譯:《大智度論》,《大正藏》冊25,No1509。
梁.傅翕:《梁朝傅大士頌金剛經》,《大正藏》冊85,No.235。
隋.達摩笈多譯:《金剛能斷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冊8,No.238。
隋.智顗:《金剛般若經疏》,《大正藏》,冊33,No.1698。
隋.吉藏:(549-623),《金剛經義疏》,《大正藏》,冊33,No.1699。
唐.玄奘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冊7,No.238。
唐.義淨譯:《佛說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大正藏》,冊8,No.238。
唐.玄奘譯:《般若波羅密多心經》,《大正藏》冊8,No.251。
唐.沙門利言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大正藏》冊8,No.261。
唐.實叉難陀譯:《大乘入楞伽經》,《大正藏》冊16,No672。
唐.慧淨:《金剛經注疏》,《大正藏》,冊24,No.456。
唐.義淨:《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經論頌》,又稱《能斷金剛經論釋》,《大正藏》,冊25,No.1514。
唐.窺基:(632-682),《金剛般若經讚述》,《大正藏》,冊33,No.1700。
唐.智儼:《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略疏》,《大正藏》,冊33,No.1704。
唐.知恩:《金剛般若經依天親菩薩論智替略士奏本一記》,《大正藏》冊85,No.2736。
宋.道原纂:《景德傳燈錄》,《大正藏》冊51,No.2076。
二、現代專書(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王仲堯:《易學與佛教》,北京:中國書局,2001年。
王安家(發行人):《大學.中庸讀本》台南:漢風出版社,2006年。
方東美:《中國人生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平川彰等編著,許明銀譯:《佛學研究入門》,台北:法爾出版社,1990年。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3年。
任卓宣:《思想方法論》,台北:帕米爾書局,1980年。
江味農:《金剛經講義》,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18年。
呂應鐘:《現代生死學》,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
吳汝均:《佛學研究方法論》,台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1994年。
吳汝鈞:《金剛經哲學的通俗詮釋》(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6年)。
吳汝鈞:《龍樹中論的哲學解讀》,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沈家楨:《金剛經的研究》,台北:財團法人台北市慧炬出版社,1996年。
李潤生:《僧肇》,台北:東大出版社,1989年。
吳靜宇:《金剛經釋密》,台南:大興出版社,1984。
蔡培村、武文瑛:《生命教育:探索與修鍊》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
林曉輝:《金剛經、心經是注——佛教哲學本體論》,北京:吉林大學出版社,2011年。
林世展:《六祖法寶壇經》台中:九六書局,1981年。
林聰明:〈總策劃序〉,《生命教育教材——基礎篇》(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拉諦仁波切、傑佛瑞.霍普金斯著,翁仕杰譯:《穿越生死——藏傳佛教中的死亡、中陰與轉世》,台北:春天出版社,2004年。
卓貴美、李憶云:《生理學》,台北:五南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
竺摩法師鑒定,陳義孝編:《新編佛學常見詞彙》,台北:財團法人佛陀教育基金會,2019年。
段德智:《死亡哲學》,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
明.洪應明收錄,思履編著:《圖解菜根譚》,台北:華威國際事業有限公司,2017年。
宣方:《金剛經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12年。
秦漢唐:《讀諸子百家悟人生大智慧》(台北:廣達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6年)。
徐興無:《新譯金剛經》,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索甲仁波切:《西藏生死書》,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孫效智總召集、黃雅文總策劃:《生命教育理論與實務——素養導向》,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
紐則誠:《生命教育——人生啟思路》,台北:紅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0年。
陶在樸:《理論生死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9年。
辜宗瑜:《生死學中學生死》,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
郭于華:《死的困惑與生的執著》,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陳俊輝:《超越生死的智慧》,台北:宇河文化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
陳兵:《生與死——佛教輪迴觀》,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4年。
張淑美:《中學「生命教育」手冊—以生死教育為取向》,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年。
彭明輝:《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
黃明城:《王陽明安頓生命的智慧》台北:圓神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傅佩榮:《西方心靈的品味1—心靈的曙光》(台北:財團法人洪建全教育文化基金會),1994年。
費勇:《不焦慮的活法——金剛經修心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14年。
黃國清:《《金剛經》與《藥」師經》的當代釋讀》,台中:高聞出版社,2020年。
傅偉勳:《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7年。
傅偉勳:《從創造的詮釋學到大乘佛學——哲學與宗教》,台北:三民書局出版公司,1990年。
隋.智顗著,釋寶靜講述:《修習止觀坐禪法要講述》,新北:圓明出版社,1992年。
程恭讓:《金剛經》,台北: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馮滬祥:《中西生死哲學》,台北:博揚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1年。
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87年。
楊秉慧:《慢情緒心理學》,新北:晶冠出版有限公司,2017年。
達賴喇嘛:《達賴生死書》,台北:天下雜誌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達賴喇嘛:《達賴喇嘛說金剛經》,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16年。
楊惠南:《禪史與禪思》,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蔡瑞霖:《宗教哲學與生死學 —— 一種對比哲學觀點的嘗試》,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1999年。
蔡耀明:《佛教的研究方法與學術資訊》,台北:法鼓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劉作揖:《生死學概論》,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劉桂光主編:《活出精彩的生命—生命教育概論》台北:社團法人台灣生命教育學會,2008年。
劉見成:《宗教與生死:宗教哲學論集》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2011年。
廖明活:《中國佛教思想述要》,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鄧殿臣、趙桐譯:《大念處經》,《藏外佛教文獻》冊5,No.48。
鄭曉江:《生死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鄭曉江,《超越死亡》,台北:正中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
鄭曉江:《生死智慧》台北: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談錫永:《金剛經導讀》,台北:紅螞蟻圖書有限公司,1999。
鄭志明:《佛教生死學》,台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
賴慶雄編著,《贏在作文素材》新北:螢火蟲出版社,2013年。
韓廷傑:《中論》,高雄:佛光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羅睺羅.化普樂著, 顧法嚴譯:《佛陀的啟示》,台北,慧炬出版,2006年。
嚴長壽:《做自己與別人生命中的天使》(台北:寶瓶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顧偉康:《金剛經解疑六講》,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釋印順:《般若經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82年。
釋印順:《佛法概論》,台北:正聞出版社,1981年。
釋印順:《佛法是救世之光》台北:正文出版社,1980年。
釋印順:《性空學探源》,台北:正聞出版社,1981年。
釋印順:《成佛之道》,新竹:正聞出版社,1994年。
釋印順:《中觀論頌講記》,台北:正聞出版社,1982年。
釋星雲:《金剛經講話》,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7年。
釋星雲:《佛光菜根譚》,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00年。
釋星雲:《佛教的生命學》,收入《人間佛教小叢書》,第四十集,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7年10月。
釋星雲:《人間佛教論文集》(上、下冊)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8年。
釋星雲:《成就的秘訣——金剛經》,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8年。
釋星雲:《佛法真義》高雄:佛光文化出版社,2018年。
釋定泉:《八譯的文本比較——以派系思想為主》,台北:大千出版社,2017年。
釋聖嚴:《法鼓山的新時代倫理觀——心六倫》,台北:聖嚴教育基金會,2015年。
釋聖嚴:《印度佛教史》,台北:法鼓文化事業出版社,1999。
釋聖嚴:《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法鼓文化,2020年。
釋聖嚴:《福慧自在》(台北:皇冠文學出版有限公司,1993年)。
釋道源:《金剛般若波羅密經講錄》,台北:天宇出版社,1987年。
釋妙華:《金剛經新說》,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年。
釋慧開:《生命的永續經營》(上、中、下冊),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
釋心定:《禪定與智慧》,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釋心保《遠觀山有色》,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20年。
釋依昱:《與心對話》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146。
釋依昱:《生生自如》,台北:香海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9。
釋永本:《天台小止觀》,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5年。
釋慈怡、釋永本:《佛光大辭典》(新版),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4年。
三、外文中譯
〔美〕菩提比丘(Bhikkhu Bodhi)著,香光書鄉編譯組譯:《八正道趨向苦滅的道路》,嘉義:香光書香出版社,2010年。
〔美〕史蒂芬‧柯維,汪芸譯:《與幸福有約》,台北:遠見天下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
〔美〕路易斯.波伊曼著,江麗美譯:《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香港:榆林書店有限公司,1997年。
〔美〕路易斯.湯瑪斯:《觀天窺海——現代生物學的啟迪》,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美〕賀欽斯(Robert M. Hutchins)著,陸有詮譯:《民主社會中教育上的衝突》台北:桂冠出版社,1997年。
〔美〕休斯頓.史密士(Huston Smith)著,劉安雲譯:《人的宗教:人類偉大的智慧傳統》,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英國〕羅素:《宗教與科學》商務印書館,1982年。
〔英國〕亞當.傑克遜(Adam.jackson)著,周思云譯:《人生的四大秘密》台北:商周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英〕魯柏‧葛汀(Rupert Gethin)著,賴隆彥譯:《佛教基本通》台北:大雁文化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
〔德〕向智尊者著,賴隆彥譯:《正念之道》,台北:橡樹林、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
〔德〕Deeken﹐A﹐王珍妮譯:《生與死的教育》,台北:心理出版社,2022年。
〔奧地利〕維克多.弗蘭克(Viktor E Frankl)著,趙可式、沈錦惠譯:《活出意義來》,台北:光啟文化事業,2008年。
〔波蘭〕齊格蒙‧包曼著,陳正國譯:《生與死的雙重變奏——人類生命策略的 社會學詮釋》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雅典〕柏拉圖:《遊敘弗倫,蘇格拉底的申辯,克力同》台北: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3年。
〔捷克〕佛洛伊德:《目前對戰爭與死亡的看法》,見《西方思想寶庫》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年。
〔日〕梶山雄一著,臧世俊譯:《空的智慧——般若經的現代詮釋》新北:圓明出版社,1995年,頁167。
〔日〕石上玄一郎著,吳村山譯:《輪迴與轉生——死後世界的探究》,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
〔日〕水野弘元著,香光書鄉編譯組譯:《佛教的真髓》嘉義:香光書香出版社,2002年。
三、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劃排序)
尤惠貞:〈佛教經典詮釋的現代意義與生命教育意涵〉,《星雲大師人間佛教理論實踐研究》,高雄:佛光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17年。
李廣亮:〈佛法與自由—太虛大師佛學思想中的自由觀念〉,《普門學報》第2期(2001年)。
李矜慧:〈山去山來悟的旅程〉,《人間佛教學報.藝文》第23期,高雄:佛光山人間佛教研究院,2019年。
林耀堂:〈全人教育的哲學基礎-—兼論批判理論的教育哲學關〉,載於沈清松、傅佩榮主編:《哲學雜誌35:生命教育》,台北:業強出版社,1994年。
林其逢:〈教育的意義〉,黃光雄主編,《教育導論》台北:師大書苑,2022年。
林繼偉、潘正德、王裕仁:〈學校生命教育現況分析〉,林治平等,《生命教育集思》台北:財團法人基督教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2002年。
姚孝彥:《從流轉與還滅的統一——看生死即涅槃》,《中國佛教》第26卷第12期,1986年。
紀潔芳、張淑美主編:〈生死關懷與生命教育〉,新北:新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
孫效智:〈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哲學雜誌——第三十五期生命教育》台北:業強出版社,2001年。
孫效智:〈人生三問〉,《打開生命的十六封信》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0年。頁15。
陳德和:〈老莊思想的實踐哲學〉《鵝湖月刊》34卷,第十期,(2009年)。
陳麗雪:〈教師的心靈開拓與自我覺醒〉,《研習資訊》第15卷第4期(1998年)。
黃德祥:〈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出版公司,2000年。
黃德祥:〈生命教育的本質與實施〉,《輔導與通訊》55期,1998年。
黃德祥:〈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收錄於《生命教育與教育革新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輔仁大學,2016年。
傅佩榮:〈從憂鬱走向創意——生命教育的省思〉,《哲學雜誌第35期——生命教育》:台北:業強出版社,2001年。
楊翼風:〈論金剛經的三層心〉,《玄奘佛學研究》第5期(2006年)。
楊惠南:〈金剛經的詮釋與流傳〉,中華佛學學報第14期(2001.09)。
吳汝鈞:〈金剛經研究〉,《圓光佛學學報》第1期(1993年)。
劉源明:〈談生命教育的推廣〉,《台灣省中等學校輔導通訊》的55期。
劉瑞瓊:《如何落實推動生命教育,教導學生熱愛生命》,台灣教育,580期,1999年。
釋法舫:(佛教對人生的看法),張曼濤主編:《佛教與人生》,台北:大乘文化,1979。
龔雋:〈重提印度禪與中國禪──一種早期的思想史觀察〉華南師範大學哲研所中國佛學第二卷二期,1999年。
四、網路資源及碩博士論文
呂淑玲:《學習單在生命教育教育上的運用》,嘉義: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釋聖嚴:〈禪的知與行〉2019年刊載。http://ddc.shengyen.org/pc.htm
孫效智:(生命教育研究期刊論文——學術研討會),教育部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https://life.edu.tw),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