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廖任瑜、左穎瑩、林佳瑩(2019)。遠端自動化-農田監控警示系統。全國科展高雄女中。
[2]L. A. Zadeh (1973), Outline of a New Approach to the Analysis of Complex Systems and Decision Processes,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vol. SMC-3, no. 1, 28-44 .
[3]W. Li-Xin (1997), “A course in fuzzy systems and control,” Prentice Hall.
[4]李允中、王小璠、蘇木春 (2001)。模糊理論及其應用。全華圖書。
[5]鄭友誠 (2015)。農田水利處。氣候變遷下農業灌溉水資源調適因應。
[6]余祁暐 (2017)。台灣經濟研究院,全球智慧農業發展趨勢與設施慧案例分析。
[7]農委會(2018)。糧食供需年報糧食平衡表。
[8]陳威竹。(2013)。利用土壤粒徑分布模式推估土壤水分特性曲線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9]宮本輝仁、鹽野隆弘、龜山幸司、井口三郎、盛永一美、田中和博、長谷川昌美。2013。旱田灌溉計畫基礎緒元的算定-關於電容式傳感器的適用性,農業農村工學會論文集。
[10]曾彥翔、邱永嘉 (2014)。時域反射儀應用於土壤含水量與導電度關係之研究,2014兩岸地下水與水文地質應用研討會。
[11]中村公人 (2016)。智慧型作物灌溉需水量評估系統建置之初步研究,國營灌溉排水事業東播用水農業水利事業業務報告書。
[12]大槻恭一 (2016)。九州大學研習林,旱田灌溉技士講習會資料。
[13]溫隨群、楊秋紅 (2009)。智慧型作物灌溉需水量評估系統建置之初步研究,安徽農業科學第37期第2卷。
[14]3S Market「全球智慧科技應用」市場資訊網「農業現代化自動灌溉技術與應用」
擷取自https://3smarket-info.blogspot.com/2017/05/blog-post_236.html 檢所於Apr. 2019.
[15]吳昀峰 (2018)。智慧型作物灌溉需水量評估系統建置之初步研究,中興大學碩士論文。[16]石辛民、郝整清 (2007)。《模糊控制及其Matlab仿真》。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出版社,第五章。
[17]黃名揚 (2018)。「智慧農業技術對香蕉生產之成本效益分析:以無人機應用為例」。國立中興大學農業經濟與行銷碩士學位學程碩士學位論文。[18]劉宥杉 (2019)。「走在農業智慧化的路上,美日先進國家之發展構想與期望達到之效益」。台灣經濟研究院。
[19]楊智凱、施瑩艷 (2016)。「以智慧科技邁向臺灣農業4.0時代」。行政院農委會,第289期。
[20]廖憶華 (2014)「日本與台灣農業環境政策之比較研究」。淡江大學亞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1]谷展宏 (2016)。「應用藍芽於溫室作物灌溉控制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
[22]高德錚 (2016)。「生菜萵苣知多少」。台中區農業改良場台中區農業專訊15期。
取自於:http://www.tdais.gov.tw/view.php?catid=1666
[23]楊清富((2014)。「土壤水分感測技術及應用」。台南農業專訊87期。取自於https://book.tndais.gov.tw/Magazine/mag87/87-5.pdf
[24]林志遠、張致銜 (2017)。智慧農業4.0養殖漁產業之研究現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