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資訊安全管理系統ISO 27001:2005 .
[2]iThome 2018企業資安大調查:資安事件衝擊篇
https://www.ithome.com.tw/article/122191
[3]iThome 企業資安大調查
https://www.ithome.com.tw/article/129708
[4]我國重大資安政策進程
https://nicst.ey.gov.tw/Page/296DE03FA832459B/38cce861-6713-4b4c-bd2f-3c1900af4756
[5]NIST SP 800-16 .
[6]NIST SP 800-50 .
[7]Jacob Jacoby,Leon B. Kaplan,The Components Of Perceived Risk.
[8]Robert N. Stone,Kjell Grønhaug,Perceived Risk: Further Considerations for the Marketing Discipline.
[9]A Parsu Parasuraman,Dhruv Grewal,The Impact of Technology on the Quality-Value-Loyalty Chain: A Research Agenda.
[10]C. Whan Park,Bernard J. Jaworski,Deborah J. Macinnis,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
[11] 李承傑、董旭英 (民106),偏最小平方法結構方程模型,科學發展月刊,頁20-25。
[12]Tinsley, H. E., & Tinsley, D. J. Uses of Factor Analysi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 Research. 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4, 414-424.
[13]黃莉涵,2020,以風險、利益及素養觀點探討組織人員遵守資訊安全規範意圖之研究,國防大學管理學院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14]蔡綺婷,2012,檢政機關員工資訊安全認知之建立—從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導入探討,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5]郭麗菁,2021,資訊安全、企業形象與價值創造相關性探討-以金融業為例,開南大學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6]曹昱仁,2017,探討醫療院所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對資訊安全成熟度影響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7]卓明怡,2017,探討證券業導入資訊安全管理系統必要性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18] 王潔瑩,2014,由社群商務特性及資訊安全認知探討社群商務購買意圖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羅健銘,2016,國軍人員之資訊安全素養及管理規定認知對於違犯資安風險行為之研究-以空軍某營區開放使用智慧型手機為例,元智大學資訊社會學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20] 蔡家瑋,2013,知覺利益、知覺風險與科技準備度影響消費者跨通路行為研究
國立中正大學行銷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21]卓育承,2021,金融科技接受模式、知覺風險及交易安全性影響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意圖之研究,僑光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22]彭雅薇,2014,桃園縣學生資訊安全素養之研究-以某國中為例,萬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3]沈翊芯,2018,從道德疏離的角度探討員工資訊安全政策違反意圖,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4]應用統計分析:SPSS的運用,五南圖書出版。
[25]李嘉偉,2014,以科技接受模式及知覺風險探討使用者使用團購網站之行為意圖,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26]鄭東昇,2005,資訊安全管理系統與企業網路安全實作探討,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資訊管理組,碩士論文。[27]維基百科,資訊安全
[28] 國立聯合大學,資安觀念,何謂資訊安全。
https://isp.nuu.edu.tw/p/405-1074-1269,c82.php
[29]維基百科,信度。
[30]周心怡,2003,拔靴法(Bootstrap)之探討及其應用,國立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31]林劭倫,2017,品牌形象、知覺價值對顧客滿意度影響之研究-以Garmin智慧手錶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2]結構方程模型分析實務:SPSS與SmartPLS的運用,五南圖書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