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論專書:
G. W. F. Hegel, Lectures on 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trans. J. Sibree (New York: Dover, 1956)
George Holland Sabine, A History of Political Theories. 3rd edition. (New York: Henry Holt & Company, 1955)
M.H.艾布拉姆斯著,吳松江譯:《文學術語辭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N.S.Shaler, The Individual: A Study of Life and Death (New York: Appleton, 1900)
Simmons, David, The Anti-hero in the American Novel: From Joseph Heller to Kurt Vonnegut.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Slavoj Žižek: Did Somebody Say Totalitarianism ?: Five Interventions in the (Mis) Use of a Notion. (London and New York: Verso, 2001)
大衛.休謨著,關文運譯:《人性論(下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85)
巴赫金著,白春仁、顧亞鈴譯:《陀思妥耶夫斯基詩學問題》(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
巴魯赫.斯賓諾莎著,云汀、張媛昕譯:《倫理學》(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22)
卡爾.榮格著,馮川、蘇克譯:《心理學與文學》(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1987)
卡蘿.皮爾森著,徐慎恕等譯:《內在英雄(第二版)》(新北:立緒文化,2020)
史蒂文.塞德曼著,李康譯:《置身時代的社會理論(第六版)》(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石毓彬、楊遠:《二十世紀西方倫理學》(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86)
朱立元編:《當代西方文藝理論(第2 版,增補版)》(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何金蘭:《法國文學理論與實踐》(臺北:秀威資訊科技,2011)
金莉、李鐵編:《西方文論關鍵詞.第二卷》(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哈羅德.布魯姆著,徐文博譯:《影響的焦慮:一種詩歌理論》(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約翰.穆勒著,歐陽瑾譯:《功利主義》(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23)
埃里希.佛洛姆著,林宏濤譯:《自我的追尋:倫理學的心理學探究》(新北:木馬文化,2015)
格奧爾格.盧卡奇著,楊恆達編譯:《小說理論》(臺北:五南圖書,1988)
泰瑞.伊格頓著,伍曉明譯:《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泰瑞.伊格頓著,李尚遠譯:《理論之後——文化理論的當下與未來》(臺北:商周,2024)
索爾.克里普克著,梅文譯:《命名與必然性》(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張雙英:《現當代西洋文學批評綜述》(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13)
莫瑞.史丹著,黃璧惠、魏宏晉等譯:《英雄之旅:個體化原則概論》(臺北:心靈工坊文化,2012)
陸梅林選編:《西方馬克思主義美學文選》(桂林:灕江出版社,1988)
傑瑞米.邊沁著,時殷弘譯:《道德與立法原理導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9)
喬瑟夫.坎伯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臺北:漫遊者文化,2020)
湯瑪斯.卡萊爾著,洪世民譯:《英雄與英雄崇拜》(臺北:商周出版,2023)
黃肖嘉:《反英雄》(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漢斯–格奧爾格.伽達默爾著,夏鎮平、宋建平譯:《哲學解釋學》(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4)
漢斯-格奧爾德.加達默爾著,洪漢鼎譯:《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臺北:時報文化,1993)
趙一凡、張中載、李德恩編:《西方文論關鍵詞.第一卷》(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趙毅橫:《符號學原理與推演》(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1)
二、社會研究:
于爾根.哈伯瑪斯著,曹衛東等譯:《公共領域的結構轉型》(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小坂井敏晶著,林暉鈞譯:《民族的虛構:建立在想像上的集體認同,如何成為現實的族群矛盾?》(臺北:心靈工坊文化,2024)
王德勝:《文化的嬉戲與承諾》(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8)
卡爾.馬克思、弗里格里斯.恩格斯著,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尼古拉.別爾嘉耶夫著,石衡潭譯:《自由精神哲學——基督教難題及其辯護》(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尼古拉.別爾嘉耶夫著,徐黎明譯:《人的奴役與自由》(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4)
布希亞、努維勒著,林宜萱、黃建宏譯:《獨特物件——建築與哲學的對話》(臺北:田園城市文化,2022)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著,胡亞敏等譯:《文化轉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
西蒙娜.德.波伏瓦著,張新木譯:《模糊性的道德》(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24)
亨利.季辛格著,胡利平等譯:《論中國》(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亨利.詹金斯著,鄭熙青譯:《文本盜獵者——電視粉絲與參與性文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何霜梅:《正義與社群:社群主義對以羅爾斯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的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李懷印:《現代中國的形成:1600-1949》(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2)
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北京:春秋出版社,1989)
亞里士多德著,吳壽彭譯:《政治學》(北京:商務印書館,1965)
尚–雅克.盧梭著,何兆武譯:《社會契約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16)
拉斯.史文德森著,蔡耀緯譯:《恐懼的哲學》(新北:木馬文化,2024)
哈洛.卜倫著,高志仁譯:《千禧之兆:天使,夢境,復活,靈知》(新北:立緒文化,2000)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中國當代文學史研究講稿(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24)
埃里克.威廉斯著,陸志寶譯:《生而無權:資本主義與奴隸制度》(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24)
高宣揚:《流行文化社會學(第二版)》(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張志揚:《創傷記憶:中國現代哲學的門檻》(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1999)
菲利普.金巴多著,孫佩妏、陳雅馨譯:《路西法效應(暢銷紀念版)》(臺北:商周出版,2022)
葉仁昌:《大師眼中的金錢:財富的倫理》(新北:立緒文化,2018)
戴倫.艾塞默魯、詹姆斯.羅賓森著,劉道捷譯:《自由的窄廊:國家與社會如何決定自由的命運》(新北:衛城出版,2020)
邁可.桑德爾著,樂為良譯:《正義:一場思辨之旅》(臺北:雅言文化,2011)
羅伯特.強森著,徐曉珮譯:《擁抱陰影:從榮格觀點探索心靈的黑暗面》(臺北:心靈工坊文化,2021)
三、中國典籍:
王逸章句,洪興祖補注,白化文點校:《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
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
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第6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
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第7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
司馬遷著,裴駰集解,司馬貞索隱,張守節正義:《史記.第8冊》(北京:中華書局,2013)
老子著,謝傳清編註:《道德經內外直解》(香港:道教明善學院,2018)
余冠英、韋鳳娟編選:《古詩精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呂不韋著,陳奇猷校釋:《呂氏春秋新校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辛棄疾著,鄧廣銘箋注:《稼軒詞編年箋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阮元校刻:《十三經注疏.春秋左傳正義,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80)
茅元儀輯:《武備志.第10冊》(臺北:華世出版社,1984)
班 固:《漢書》(北京:中華書局,2005)
高步瀛選注,黃文儀等校:《唐宋詩舉要》(臺北:里仁出版社,2004)
張邦基:《墨莊漫錄》(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
張震澤:《孫臏兵法校理》(北京:中華書局,1984)
張繼禹主編:《中華道藏》(北京:華夏出版社,2004)
許慎著,徐鉉校,陳昌治本:《說文解字》(北京:中華書局,1963)
陳奇猷:《韓非子集釋》(臺北:漢京文化,1983)
陸游著,中華書局編輯部編:《陸游集.第1冊》(北京:中華書局,1976)
彭定求、楊中納等編:《全唐詩.第3冊》(北京:中華書局,1960)
彭定求、楊中納等編:《全唐詩.第4冊》(北京:中華書局,1960)
彭定求、楊中納等編:《全唐詩.第5冊》(北京:中華書局,1960)
黃錦鋐:《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出版社,1974)
管仲著,房玄齡注:《管子》(臺北:中華書局,1984)
趙曄撰,徐天祜音注,苗麓點校:《吳越春秋》(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
劉劭著,梁滿倉譯注:《人物志》(北京:中華書局,2022)
劉勰著,王志彬譯注:《文心雕龍》(北京:中華書局,2012)
黎翔鳳撰,梁運華整理:《管子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4)
龔自珍著,王佩諍校,中華書局編輯部編:《龔自珍全集,下冊》(北京:中華書局,1959)
四、武俠論述:
林 遙:《中國武俠小說史話》(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18)
林保淳:《縱橫今古說武俠》(臺北:五南圖書,2016)
孫金燕:《武俠文化符號學:20世紀中國武俠文本的虛構與敘述研究》(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5)
陳 山:《中國武俠史》(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2)
陳 墨:《武俠五大家品賞(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1)
陳 墨:《金庸小說總評(上)》(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04)
陳 墨:《香港武俠小說史(下)》(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2022)
陳平原:《千古文人俠客夢(增訂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葉洪生、林保淳:《臺灣武俠小說發展史》(臺北:遠流出版,2005)
劉若愚著,周清霖、唐發饒譯:《中國之俠》(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出版社,1991)
韓雲波:《「後金庸」武俠》(重慶: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2013)
羅立群:《梁羽生小說藝術世界》(新北:知書房出版社,1997)
五、文學分析:
王汝濤:《唐代小說與唐代政治》(長沙:岳麓書社,2005)
王國維:《宋元戲曲考》(上海:商務印書館,1913)
王德威主編:《哈佛新編中國現代文學史(下)》(臺北:麥田,2021)
皮耶.布赫迪厄著,石武耕、李沅洳、陳羚芝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
生成與結構》(臺北: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2016)
伊瑟爾著,陳定家、汪正龍等譯:《虛構與想像──文學人類學疆界》(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安東尼奧.葛蘭西著,呂同六譯:《論文學》(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3)
伯納爾德著,鄭海娟譯:《生活的悲劇與喜劇:柏拉圖的《斐勒布》》(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6)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當代文學生產機制的市場化轉型》(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3)
哈洛.卜倫著,高志仁譯:《西方正典》(新北:立緒文化,2016)
范伯群、孔慶東編:《通俗文學十五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夏征農主編:《辭海》(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
格非主編:《小說的現狀與未來》(上海:上海文藝,2023)
祝秀俠:《唐代傳奇研究》(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7)
張系國:《七十三年科幻小說選》(臺北:知識系統出版,1985)
劉志偉:《「英雄」文化與魏晉文學》(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
劉開榮:《唐代小說研究》(臺北:商務印書館,1966)
廚川白村著,林文瑞譯:《苦悶的象徵》(臺北:志文出版社,1999)
魯 迅:《中國小說史略》(上海:上海世紀出版社,2006)
錢 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臺北:三民出版社,2005)
錢理群編著:《中國現代文學新講》(北京:九州出版社,2023)
靜宜文理學院中國古典小說研究中心編:《中國古典小說研究專集(二)》(臺北:聯經出版,1980)
龍協濤:《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臺北:時報文化,1993)
鍾怡雯、陳大為編:《玄天在上:新世紀大眾小說研究論集》(桃園:元智大學中國語文學系,2017)
羅蘭.巴特著,屠友祥譯:《S/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羅蘭.巴特著,懷宇譯:《羅蘭.巴特隨筆選》(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5)
龔鵬程:《文學散步》(臺北:漢光文化,1985)
六、網路文學分析:
王 祥:《海上牧場:網絡文學研究論文集》(北京:作家出版社,2019)
王 祥:《網絡文學創作原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周志雄、吳長青編:《中國網絡文藝作品評論選.網絡文學卷(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7)
林俊敏:《網絡小說生產》(廣州:花城出版社,2020)
邵燕君編:《網絡文學經典解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
禹建湘:《網絡文學關鍵詞100》(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莊庸、王秀庭:《網絡文學評論評價體系建構:從「頂層設計」到「基層創新」》(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6)
莊庸、楊麗君、王秀庭、吳金梅編:《文運迷樓說:中國網絡文學閱讀潮流研究(第四季)》(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
莊庸、楊麗君等主編:《爽感爆款系統:中國網絡文學閱讀潮流研究(第三季)》(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
莊庸、楊麗君等主編:《螞蟻哲學:中國網絡文學閱讀潮流研究(第五季)》(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20)
湯哲聲編:《中國現當代通俗小說與網絡小說》(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2)
黃 衛:《當代網路文學研究》(臺北:崧燁文化,2018)
黃鳴奮:《比特挑戰謬思——網絡與藝術》(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0)
歐陽友權:《網絡文學概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
歐陽友權:《網絡與文學變局》(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14)
歐陽友權編:《中國網絡文學二十年》(南京: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2019)
歐陽友權編著:《網絡文學評論100》(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歐陽文風編:《網絡文學大事件100》(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4)
七、文學專著:
古 龍:《決戰前後(下)——紫禁之巔》(臺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9)
古 龍:《誰來跟我乾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2)
金 庸:《倚天屠龍記》(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社,1994)
約翰.韋恩著,吳宣豪譯:《每況愈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9)
徐皓峰:《刀背藏身:徐皓峰武俠短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徐皓峰:《大日壇城》(北京:作家出版社,2011)
徐皓峰:《武士會》(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
徐皓峰:《道士下山(癸巳年修訂本)》(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一部(四)孤身行北莽》(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一部(五)起手撼崑崙》(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二部(一)白髮舞太安》(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二部(四)杯酒賀新涼》(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二部(五)逍遙遊春秋》(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三部(一)杯酒起漣漪》(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三部(五)天下共逐鹿》(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雪中悍刀行.第三部(七)江湖酒一觴》(臺北:高寶國際,2021)
烽火戲諸侯:《劍來1:少年起微末》(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
烽火戲諸侯:《劍來3:清夢壓星河》(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
烽火戲諸侯:《劍來7:迢迢渡銀漢》(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
烽火戲諸侯:《劍來9:亂起太平山》(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
烽火戲諸侯:《劍來12:人間羊腸道》(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0)
烽火戲諸侯:《劍來16:月色入高樓》(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
烽火戲諸侯:《劍來18:我與我周旋》(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
烽火戲諸侯:《劍來19:劍修如雲處》(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
烽火戲諸侯:《劍來23:人生夢復夢》(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
烽火戲諸侯:《劍來24:新酒等舊人》(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1)
烽火戲諸侯:《劍來32:登高拖虛舟》(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22)
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一,風從虎.雲從龍》(臺北:蓋亞文化,2014)
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三,震關中》(臺北:蓋亞文化,2015)
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四,英雄街道》(臺北:蓋亞文化,2013)
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五,高手盟約》(臺北:蓋亞文化,2015)
喬靖夫:《武道狂之詩.卷二十一,血與鐵》(臺北:蓋亞文化,2018)
無 罪:《劍王朝.1,大逆》(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無 罪:《劍王朝.2,爭命》(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無 罪:《劍王朝.4,論劍》(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無 罪:《劍王朝.6,舊事》(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無 罪:《劍王朝.8,一統》(武漢:長江出版社,2017)
黃 易:《月魔》(香港:博益出版,1988)
黃 易:《尋秦記.卷1》(臺北:蓋亞文化,2017)
黃 易:《尋秦記.卷3》(臺北:蓋亞文化,2017)
黃 易:《尋秦記.卷4》(臺北:蓋亞文化,2017)
黃 易:《尋秦記.卷7》(臺北:蓋亞文化,2017)
楊 牧:《文學知識》(臺北:洪範書店,1979)
溫瑞安:《七大寇》(北京:長江文藝出版社,1993)
溫瑞安:《紅電.藍牙.綠髮》(北京:中國友誼出版公司,1998)
魯 迅:《魯迅全集(第八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
蕭 鼎:《誅仙.1》(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蕭 鼎:《誅仙.2》(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蕭 鼎:《誅仙.3》(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蕭 鼎:《誅仙.4》(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蕭 鼎:《誅仙.6》(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蕭 鼎:《誅仙.7》(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蕭 鼎:《誅仙.8》(石家莊:花山文藝出版社,2009)
貓 膩:《大道朝天.一.臨江仙》(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2019)
貓 膩:《大道朝天.二.蘇幕遮》(昆明:雲南美術出版社,2020)
貓 膩:《大道朝天.三.摸魚兒》(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20)
貓 膩:《大道朝天.七.望遠行》(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22)
貓 膩:《大道朝天.八.少年游》(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23)
貓 膩:《大道朝天.九.千秋歲》(廣州:羊城晚報出版社,2023)
貓 膩:《將夜(壹):不速之客》(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將夜(參):荒原之上》(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將夜(肆):入世之人》(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將夜(伍):凜冬之湖》(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將夜(柒):「垂幕」之年》(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將夜(捌):匹夫之勇》(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將夜(拾):忽然之間》(北京:作家出版社,2022)
貓 膩:《慶餘年.第一部.鋒芒初露(一)》(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一部.鋒芒初露(二)》(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一部.鋒芒初露(四)》(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一部.鋒芒初露(五)》(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三部.天下之爭(二)》(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三部.天下之爭(三)》(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三部.天下之爭(四)》(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三部.天下之爭(六)》(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三部.天下之爭(七)》(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慶餘年.第三部.天下之爭(八)》(臺北:尖端,2020)
貓 膩:《擇天記.第一卷.恰同學少年》(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貓 膩:《擇天記.第二卷.數寒星》(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貓 膩:《擇天記.第三卷.莫道君行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貓 膩:《擇天記.第四卷.起風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貓 膩:《擇天記.第六卷.戰地黃花》(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貓 膩:《擇天記.第八卷.敢叫日月換新天》(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7)
還珠樓主:《蜀山劍俠傳》(西安:三秦出版社,2017)
韓瑜口述,徐皓峰、徐駿峰撰文:《武人琴音》(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14)
八、期刊論文:
方偉、傅學敏:〈玄幻小說的流行現象解析——以《誅仙》的網絡傳播和市場接受為例〉,《晉中學院學報》,2007年第1期,頁45-60。
牛景麗、于丹:〈《仙劍奇俠傳》的文化承載〉,《黑龍江社會科學》,2007年第1期,頁118-120。
王 多:〈解讀網絡文學〉,《探索與爭鳴》,2000年第5期,頁37-39。
王 琳:〈對玄幻小說研究的一點看法〉,《大理學院學報》,2008年01月第7卷第1期,頁27-29。
余芳、徐筱虹:〈關於玄幻小說的特點與定義〉,《江西教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2006年10月第27卷第5期,頁99-102。
吳秀明、陳潔:〈論「後金庸」時代的武俠小說〉,《文學評論》,2003年12月第6期,頁63-69。
李 昶:〈道教與唐代豪俠小說〉,《龍岩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11月第14卷第2期,頁24-26。
李 瑋:〈「盛世江湖」與漫長的「九十年代」——從金庸,「後金庸」到純武俠的衰落〉,《小說評論》,2023年第1期,頁62-69。
杜茂生:〈劍:一種獨特的文化符碼〉,《太原師範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年05月第14卷第3期,頁24-26。
車廣錦:〈中國傳統文化論——關於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的考古學研究〉,《東南文化》,1992年第5期,頁20-61。
孟繁華:〈新世紀:文學經典的終結〉,《文藝爭鳴》,2005第5期,頁6-9。
林文軒:〈中國大陸網絡文學發展現況評析〉,《展望與探索月刊》,2015年11月第13卷第11期,頁76-91。
邵燕君:〈傳統文學生產機制的危機和新型機制的生成〉,《文藝爭鳴》,2009年第12期,頁12-22。
姜悅、周敏:〈網絡玄幻小說與當下青年「奮鬥」倫理的重建〉,《青年探索》,2017年第3期,頁16-23。
胡 燕:〈奇詭荒誕、至情至性——評玄幻武俠小說《誅仙》〉,《當代文壇》,2006年第5期,頁64-65。
韋微靜、胡疆鋒:〈「諸生相」與「眾生意」——眾聲喧嘩中的貓膩網路文學書寫〉,《網絡文學評論》,2019年第3期,頁67-85。
夏烈、段廷軍:〈網絡文學「無邊的現實主義」論——場域視野下的網絡文學現實題材創作20年〉,《中國文學批評》,2020年第3期,頁130-137。
夏曉暢:〈試論中華傳統文化對中國網絡文學的昇華——以《雪中悍刀行》為例〉,《新紀實》,2011年第2期,頁71-73。
秦秀宇:〈徐皓峰:不在江湖的大陸新武俠〉,《視聽》,2016年第10期,頁44-45。
張政偉:〈網路環境下評閱文學的樣態及其意義〉,《彰化師大國文學誌》,2015年12月第31期,頁106-128。
張夢楠:〈中國俠文化研究2021年年度報告〉,《重慶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年05月第41卷第3期,頁83-101。
張競豔:〈徐皓峰:「刀鋒後」看真武林〉,《出版人》,2015年第8期,頁54-56。
許苗苗:〈網絡文學的「重生」與主體的多重人格〉,《鴨綠江》,2022年第5期,頁138-143。
陳大為:〈刀背藏身——論徐皓峰對民初武術世界的還原與建構〉,《國文學報》,2014年06月第55期,頁235-258。
陳大為:〈喬靖夫論:武道狂的成長故事〉,《文與哲》,2018年06月第32期,頁459-512。
陳平原:〈劍與俠——武俠小說與中國文化〉,《中國文化》,1990年第1期,頁116-123。
陳廣宏:〈關於中國早期歷史上游俠身分的重新探討〉,《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12月第6期,頁119-126。
陶東風:〈中國文學已經進入裝神弄鬼時代?——由「玄幻小說」引發的一點聯想〉,《當代文壇》,2006年第5期,頁8-11。
陶東風:〈青春文學、玄幻文學與盜墓文學——「80後寫作」舉要〉,《中國政法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頁25-39。
曾曉峰:〈從《尋秦記》看武俠小說發展的新方向〉,《高等函授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月第19卷第3期,頁42-58。
黃 斌:〈撫劍起巡酒,悲歌慨以慷——譚嗣同詩歌「劍」之意象探微〉,《社科縱橫》,2009年02月第24卷第2期,頁102-103。
黃國彬:〈武俠小說的鼻祖,歐洲史詩的遠親——重讀《莊子.說劍》〉,《中國比較文學》,2002年第2期,頁71-89。
楊新敏:〈網絡文學芻議〉,《文學評論》,2000年第5期,頁87-95。
楊慶祥:〈「八零後」,怎麼辦?〉,《東吳學術》,2014年第1期,頁67-77。
葉雨菁:〈網絡文學受眾的身分特徵與心理機制〉,《廣西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年01月第39卷第1期,頁24-27。
葉洪生:〈當代武俠小說的成人童話世界〉,《上海文論》,1992年第5期,頁159-236。
蓋 博:〈中國玄幻小說熱潮現象的多元解析〉,《出版科學》,2006年第5期,頁34-37。
趙大偉:〈徐皓峰:他們寫武俠,我寫武行〉,《中國企業家》,2014年第24期,頁114-117。
趙葉、趙聯、魯保中:〈張三豐:清心寡慾真心無〉,《東方食療與保健》,2005年第2期,頁54。
劉 奎:〈網絡文學的經典化問題〉,《中國當代文學研究》,2020年第6期,頁152-162。
衛 超:〈裴旻劍舞中的武術元素和社會影響窺探〉,《蘭臺世界》,2014年07月第24期,頁81-82。
鄭周明:〈貓膩:我只有「希望作品常在」的情懷〉,《青年文學家》,2017年第19期,頁18-20。
貓膩、邵燕君:〈「順心意」:「只做讓自己高興的事」——貓膩訪談錄(下)〉,《名作欣賞》,2022年第7期,頁81-88。
錢建軍:〈第X次浪潮——華文網絡文學〉,《華僑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第4期,頁65-127。
龍會、周志雄:〈以純文學的態度寫武俠小說——以徐皓峰的小說創作為例〉,《名作欣賞》,2015年第13期,頁61-67。
韓雲波:〈大陸新武俠和東方奇幻中的「新神話主義」〉,《西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9月第31卷第5期,頁65-68。
韓雲波:〈論90年代「後金庸」新武俠小說文體實驗〉,《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1卷第4期,頁71-75。
韓雲波:〈論黃易及其武俠小說〉,《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7年第34卷第4期,頁22-43。
魏一帆:〈外國人眼中的中國壓力〉,《21世紀》,2010年第7期,頁54-55。
羅立群:〈論明清劍俠小說的情節模式〉,《明清小說研究》,2011年第4期,頁54-65。
九、學位論文:
林郁晨:《網路文學中社群內作者與讀者間關係之研究》(臺北:世新大學圖文傳播暨數位出版學系碩士論文,2016)林敬棚:《論當代中國大陸網路文學》(臺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崔宰溶:《中國網絡文學研究的突破與困境——網絡文學的土著理論與網絡性》(北京:北京大學中國語文學系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文學博士論文,2011)
劉美君:《網路文學發展之觀察與展望》(高雄:高雄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5)謝偉仁:《網路對文學的影響》(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學系碩士論文,2004)
十、網路資源: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2022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http://www.chinawriter.com.cn/n1/2023/0526/c457544-32695052.html〉,擷取日期:2023.07.24。
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課題組:〈《2023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研究報告》( 2024.02.26 ) 〉,〈https://www.cssn.cn/wx/wx_ttxw/202402/t20240226_5734785.shtml〉,擷取日期:2024.10.18。
佐渡守:〈中國書房自我監控+外包審查,中國網路文學平臺哀鴻遍野〉,〈https://www.openbook.org.tw/article/p-62368〉,擷取日期:2023.02.13。
魯沛怡:〈「北京大學網絡文學研究叢書」研討會在燕園歡樂舉行〉,〈https://www.sohu.com/a/685438894_121124749〉,擷取日期:2023.07.24。
武威:〈魯迅文學院研討班首面向網絡作家進行底蘊性改造〉,〈http://media.people.com.cn/BIG5/n/2015/0310/c40606-26666233.html〉,擷取日期:2023.07.28。
中南大學人文學院:〈中南大學人文學院學院簡介〉,〈https://clj.csu.edu.cn/xygk/xyjj.htm〉,擷取日期:2023.08.09。
林泰瑋:〈陳宇慧:她們怎能這麼愛韋小寶? 〉,〈https://okapi.books.com.tw/article/786〉,擷取日期:2023.09.04。
趙正旭:〈北大女碩士步非煙聲稱革掉金庸武俠命〉,〈https://news.sina.com.cn/s/2006-11-27/082311624868.shtml〉,擷取日期:2024.06.27。
世界銀行:〈通貨膨脹,消費者價格( 年度百分比)— 中國〉,〈https://data.worldbank.org/indicator/FP.CPI.TOTL.ZG?end=2023&locations=CN&skipRedirection=true&start=2000&view=chart〉,擷取日期:2024.07.03。
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國產電視劇片審查審批事項服務指南〉,〈https://www.nrta.gov.cn/art/2018/11/4/art_2418_39571.html 〉,擷取日期:2024.12.03。
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http://cpc.people.com.cn/BIG5/64162/64168/64554/4428164.html〉,擷取日期:2024.12.03。
中國國務院:〈《國務院關於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畫綱要(2014-2020)的通知》( 2014 ) 》〉,〈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4-06/27/content_8913.htm〉,擷取日期:2024.10.18。
只恆文:〈烽火戲諸侯: 構建「雪中行」的小說世界〉,〈https://qnzj.cyol.com/html/2022-01/25/nw.D110000qnzjb_20220125_1-02.htm〉,擷取日期:2024.10.30。
十一、 報章雜誌:
柳蘇:〈俠影萍蹤的梁羽生〉,《聯合報.聯合副刊》,1988 年05 月2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