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晶蕊(2006)。高消費服務特徵探析。時代經貿,11,59-60。
王韻、鄭入嘉(2012)。消費者對服飾認知與購買意願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社會類,38,99-121。
王淼、杨燕茹(2017)。兒童主題餐廳的品牌形象創設。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4期,56-57。
朱智賢(1989)。心理學大詞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行政院主計總處(2021,5月24日)。110年4月批發、零售及餐飲業營業額統計。https://www.moea.gov.tw/MNS/populace/news/News.aspx?kind=1&menu_id=40&news_id=94518
全國商業總會(2017,10月26日)。2017產業建言書。http://www.roccoc.org.tw/web/publications/publications_text.jsp
李青松、鐘侑玎、陳欣怡、車成緯(2010)。特色商圈意象、餐廳服務品質與關係品質之研究-以新竹北埔特色商圈之客家餐廳為例。運動休閒餐旅研究,5(2),1-19。https://doi.org/10.29429/JSLHR.201006_5(2).01
Google(2016,8月24日)。台灣數位消費者研究報告。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40682/BN-2016-08-23-093950-40
車成緯、余采羚、鄭淑子、李青松(2015)。從親子餐廳探討親子體驗與餐廳服務品質對家長忠誠度之影響。運動休閒餐旅研究,10(3),74-90。https://doi.org/10.29429/JSLHR.201509_10(3).05
何思穎(2021)。茶葉品牌形象塑造趨勢與創新路徑研究。福建茶葉,43(4),40-41。
周應恒、馬仁磊、王二朋(2014)。消費者食品安全風險感知與恢復購買行為差異研究-以南京市乳製品消費為例。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111-117。
東方線上、ICHEF(2020,4月16日)。2020 年《台灣餐飲景氣白皮書》。https://thedinernews.com/2020-annual-white-paper/
林紹倫(2017)。品牌形象、知覺價值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Garmin智慧手錶為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https://doi.org/10.6345/THE.NTNU.GSLHM.005.2018.A05
林冠吟(2019)。專業代言人對消費者購買意願之影響-產品類別的干擾效果〔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學系。美國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AMA 1998) http://www.ama.org.com/
高海霞(2006)。消費者購買耐用品的感知風險分析。商場現代化,481,71-73。
陳映靜(2020)。連鎖餐飲集團品牌形象、產品品質與顧客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台中地區輕井澤集團旗下餐廳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張允熙、林栢章(2016)。特色休閒餐廳服務品質與顧忠誠度之研究。休閒保健期刊,16,95-101。
梁書維(2013)。旅遊住宿服務品質、品牌形象、顧客關係與顧客滿意度影響關係之研究-以嘉義地區大專院校學生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南華大學企業管理系管理科學碩博士班。黃致喬(2018)。消費者的信任、健康意識及知覺價值對食品的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趙碧蓮(2012)。品牌形象及知覺價值對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以桂格健康食品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南台科技大學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趙品灃、趙怜琄(2017)。善因行銷對品牌形象與購買意願影響之研究。康大學報,7,57-82。
劉嘉雯、李彥輝、徐其力、許碧心(2017)。餐飲集團品牌形象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服務品質的角色。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5(2),149-159。https://doi.org/10.6510/JTLM.5(S2).14
蔡雨勲、李明聰、劉修祥(2010)。服務品質、價值、滿意度及行為意圖關係之研究-以打狗英國領事官邸餐廳為例。休閒暨觀光產業研究,5(1),54-69。https://doi.org/10.6158/JLTIR.201012_5(1_2).0004
蕭羽鈞(2013)。體驗行銷、品牌形象與消費者購買意願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國際企業管理學系。蕭沛妤(2011)。知覺價值、品牌形象與顧客滿意度對顧客忠誠度影響之研究-以台中市觀光旅館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靜宜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盧琬婷、李明哲、賴怡如、周柏遠(2019)。台北101景觀餐廳服務品質之研究:品質機能展開法之應用。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7,110-122。https://doi.org/10.6510/JTLM.201908/SP_7.0010
韓睿、田志龍(2007)。營銷調研基礎。高等教育出版社。
二、英文部分
Bruce, L. (2003). Consumers under the brand perspective. Market economics forum, 45(2/3), 81-99.
Lehtinen, U., & Lehtinen, J. R. (1982). Service Quality : A Study of Quality Dimensions. Working Paper. Service Management Institute, Helsinki.
Lee, S. & Steven, R. (2004). Evaluation of the will of consumers to buy and Analysis. Survey of Marketing Management, 205-216.
Park, C.W., Jaworiski, B.J., & Maclnnis, D.J. (1986). Strategic brand concept-image management. Journal of Marketing, 50(4), 135-145.
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 Berry, L. L. (1988). Servqual: A multiple-item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 Journal of retailing, 64(1), 12.
Wang, C., Siu, N.Y.M., & Hui, A.S.Y. (2004). Consum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on domestic and imported brand clothing.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 38(1/2), 239-252.
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