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李惠宗,法學方法論,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四版(2022)。
2.蔡振榮、鄭善印、周家宥,行政罰法逐條釋義,第三版(2019)。
3.蔡震榮、鄭善印,行政罰法逐條釋義,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版(2008)。
4.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元照出版,第十版 (2008)。
5.陳子平,刑法總論(上冊),元照出版,第四版(2005)。
6.洪佳殷,行政罰法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第二版(2006)。
7.蔡志方,行政罰法釋義與運用解說,三民書局,初版(2006)。
8.林錫堯,行政罰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第二版(2012)。
9.陳清秀,行政罰法,新學林出版,第二版(2014)。
10.謝開平,想像競合與實質競合-由刑法內躍升為公法間之一般原則,刑法之比較與繼受,元照出版,第一版 (2012)。
11.鄭善印,公平交易法上兩罰規定之研究--法人處刑問題,中央警察大學法學論集(1996)。
12.吳耀宗,武器管制法治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出版社,初版(1993)。
二、學術期刊
1.陳政忻,安全「食」尚的堡壘-全球食品安全發展趨勢,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4卷第3期,頁24-29 (2011)。
2.王敏慧,論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第四十九條第一項之爭點問題(上),司法周刊,第1827期 (2016)。
3.李茂生,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下之攙偽、假冒-一個比較法的省思,法令月刊,67卷10期,頁29-59(2016)。
4.曾淑瑜,從食品攙偽之類型論入刑化標準之必要性,台灣法學雜誌,241期,頁80-81(2014)。
5.謝煜偉,風險社會中的抽象危險犯宇實安管制-「攙偽假冒罪」的限定解釋,月旦刑事法評論,1期,頁70-90(2016)。
6.蕭宏宜,攙偽假冒的形式爭議問題,台灣法學雜誌,242期,頁66-78(2014)
7.甘添貴,食品攙偽假冒與標示不實之入罪化,月旦法學雜誌,第253期,頁55-68(2016)。
8.李聖傑,食安贏了嗎?-評析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之攙偽、假冒行為管制,裁判時報,第46期,頁56-63(2016)。
9.林山田,論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刑事法雜誌,第20卷第2期,頁37-59(1976)。
10.陳文貴,從行政罰法看行政不法與刑事不法之交錯,法令月刊,第58卷,第11期,頁36-51(2007)。
11.詹鎮榮,裁罰性不利處分與管制性不利處分應如何區分? 法觀人月刊,第267期,頁45-50(2021)。
12.洪家殷,論行政罰法上沒入之性質,東吳法律學報,第29期,頁1-27(2017)。
13.蔡震榮、呂倩茹,行政法與刑事罰之界線-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修正為例,法令月刊,第66卷,第七期,頁32-68(2015)。
14.陳信安,行政罰法中刑事優先原則爭議問題之研究──以德國法制之比較分析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116期,頁121-176(2010)。
15.陳信安,再論刑事不法與行政不法之區別──以德國聯邦憲法法院裁判見解及立法形成自由為中心(上),興大法學,第15期,頁165-233(2014)。
16.洪家殷,論行政秩序罰之概念及其與刑罰之界限,東吳大學法律學報,第9卷第2期,頁77-110(1996)。
17.林山田,使用刑罰或秩序罰的立法考量,刑事法雜誌,第34卷第1期,頁1(1990)。
三、網路資料
1.台灣油症受害者支持協會 新聞稿:http://surviving1979.blogspot.com/search/label/%E6%8E%A1%E8%A8%AA%E9%80%9A%E7%9F%A5%2F%E6%96%B0%E8%81%9E%E7%A8%BF2015.01.22,最後瀏覽日期:2023/06/15
2.國民健康署:https://www.mohw.gov.tw/cp-2636-21214-1.html,建檔日期:2015/01/22,最後瀏覽日期:2023/06/15
3.國際食品標準:https://www.fao.org/fao-who-codexalimentarius/codex-texts/codes-of-practice/zh/;最後瀏覽日:2023/10/20。
4.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斯德哥爾摩公約國家實施計畫,環境部化學物質管理署網站:https://www.cha.gov.tw/lp-327-1.html;最後瀏覽日期:2023/11/01。
5.食安五環政策推動方案及成果,轉引自行政院食品安全辦公室:https://www.ey.gov.tw/achievement/C373BCE23CFF4324;最後瀏覽日期:2023/11/01。
6.中華民國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https://mojlaw.moj.gov.tw/LawContentReason.aspx?LSID=FL034026&LawNo=26,最後瀏覽日期:2023/12/13。
7.行政罰法第三十二條第二項之修正理由之說明,法務部主管法規查詢系統,最後瀏覽日期:2023/12/10。
8.德國《違反秩序法》,網路資料:https://www.gesetze-im-internet.de/owig_1968/Gesetz über Ordnungswidrigkeiten (OWiG) § 21 Zusammentreffen von Straftat und Ordnungswidrigkeit (1) Ist eine Handlung gleichzeitig Straftat und Ordnungswidrigkeit, so wird nur das Strafgesetz angewendet. Auf die in dem anderen Gesetz angedrohten Nebenfolgen kann erkannt werden. (2) Im Falle des Absatzes 1 kann die Handlung jedoch als Ordnungswidrigkeit geahndet werden, wenn eine Strafe nicht verhängt wird. 最後瀏覽日期:2024/01/10。
9.歐盟基本權利憲章《EU Charter of Fundamental Rights》,網路資料:https://fra.europa.eu/en/eu-charter/article/50-right-not-be-tried-or-punished-twice-criminal-proceedings-same-criminal,最後瀏覽日期:2024/01/10。
四、學位論文
1.余修智,行政罰與刑事罰界限之研究 -以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為例 開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論文(2018)。2.王永慶,食品廣告違規行為數之研究-以行政法院判決為中心,靜宜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在職專班(2021)。3.蔡鎮宏,偽與假冒定性之研究-以食安法第四十九條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21)。
4.張雅晴,從實體法與程序法觀點探究行政罰與刑罰之競合,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15)。五、政府出版品
1.立法院公報,第63卷,第98期,委員會記錄,頁8-15(1974)。
2.立法院國會圖書館,蔡宗佑 審訂,法規資源引介,第145輯,3月(2017)。
3.立法院公報,第102卷,第6期,委員會紀錄,頁177(1974)。
4.立法院公報,第63卷,第98期,委員會紀錄,頁8(1974)。
5.立法院公報,第64卷,第4期,委員會紀錄,頁1(1974)。
6.立法院公報,第64卷,4期,委員會紀錄,頁2(1974)。
7.程明修,法務部「行政罰法之比較法研究與修正建議」委託研究案(2018)。
六、法院判決
1.最高行政法院106年度判字第454號行政判決。
2.高雄高等行政法院104年度訴字第270號行政判決。
3.彰化地方法院102年度矚易字第1號判決。
4.彰化地方法院102年度易字第1074號判決。
5.臺灣高等法院臺中分院106年度上訴字第61號刑事判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