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蕭玉芬,2019,公有建築工程導入BIM現況之問題與對策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謝尚賢,2014,“推動台灣BIM應用策略與藍圖”,營建知訊,382期,頁 56-61,11月。
[3]楊智斌、林子軒、周宏宇、劉飛翎、黃昱樺、蔡秉庭,2020,建築工程應用BIM所需資源共享平台,國立中央大學,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委託研究報告。
[4]吉村知郎、福士正洋、松野義幸、脇田明幸、波多野純、三輪哲也、橋口智志、岩崎元幸、佐藤永、山口紘平、泉覚,2017,施工BIMのすすめ―成功につながるBIMスタートアップガイド,一般社團法人日本建設業聯合會,日本。
[5]陳建忠、余文德、邱垂德、鄭紹材、賴朝俊,2017,“台灣BIM指南之研擬”,土木水利,44卷,4期,頁26-38,8月。
[6]余文德、王明德、 張逸升、 張憲寬,2019,“BIM應用選擇優先性分析-以台灣BIM指南為例”,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31卷,4期,頁369-386,6月。
[7]謝尚賢、郭榮欽、陳奐廷、蔡沅澔,2020,透過案例演練學習BIM:基礎篇,國立台灣大學出版中心,台灣。
[8]鄭泰昇,2016,“BIM迷思三部曲”,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82期,頁13-19,4月。
[9]謝尚賢,2012,“LOD 意謂詳細度或完整度”,營建知訊,352期,頁60-61
,5月。
[10]蘇美茹,2017,運用BIM技術進行機電設計與整合探討-以捷運新建案為例,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11]Autodes官網,https://www.autodesk.com.tw/products/Revit/overview?term=1-YEAR&tab=subscription。
[12]許鎧麟,2021,推薦序,一次學會Revit 2020-Architecture、MEP、Structure,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
[13]黃正翰,2018,以BIM為基礎建構水保工程應用4D與5D模型於施工階段之研究,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財團法人台灣營建研究院,成果報告書。
[14]
[15]Revit 中文網,http://www.chinaRevit.com/course-0-6.html。
[16]陳宜民,2015,“BIM鋼筋數量計算應用”,中興工程-工程技術,129期,頁59-65,10月。
[17]陳俊嘉,2015,應用建築資訊模型於鋼筋數量精算之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18]黃詩琪,2016,開發BIM程式產出建築鋼筋數量估算報表之研究,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9]蔡承諺,2012,應用BIM技術於模板數量計算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陳柏勳,2018,應用建築資訊模型(BIM)於建築師事務所之實務分析,南榮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1]王榮進,2020,重振台灣火車頭產業地位,營建業如何用數位轉型邁向建築4.0?,天下雜誌,https://www.cw.com.tw/article/5102861。
[22]羅紫萍,2020,“發展建築資訊模型BIM技術於營造安全衛生管理之運用“,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管理制度促進計畫會議,簡報。
[23]王琨淇、吳偉豪、王維志,2017,“運用BIM輔助施工日報數量之估算“,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刊,29卷,2期,頁119-126,6月。
[24]陳士明,2020,BIM 結合AI/IoT/GIS/大數據技術應用於建築工程全生命週期策略研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研究報告。
[25]何明錦、劉青峰,2014,“借鏡國際做法、構思台灣BIM策略“。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雙月刊,87卷,05期,頁18-25,6月。
[26]黃隆茂,2016,“BIM的施工管理“,台灣建築學會會刊雜誌,81期,頁41-42,1月。
[27]劉子綾,2014,科技大觀園-巨量時代來臨–資訊過載了嗎?,科技部,https://reurl.cc/y7ao0D。
[28]賴威閔,2010,數位教材分享平台評比與推薦系統之改良設計,銘傳大學,碩士論文。[29]鄭宇盛,2018,建築資訊模型結構元件自動建模程式開發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30]行政院九十一年六月十四日,院授人考字第0910022317號函-公務人員終身學習入口網站建置及維運方案,https://reurl.cc/AAe74j。
[31]國立空中大學,https://reurl.cc/EovWvR。
[32]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虛擬健保卡專區,https://reurl.cc/mDQz77。
[33]郭庭瑜,2018,探討資訊網絡連結BIM資料之應用,銘傳大學,碩士論文。[34]中華民國全國建築師公會、財團法人台灣建築中心、居家市集股份公司,2020,BIM知識資源平台,https://www.homemesh.com.tw/BIM/about/。
[35]吳美美,2004,“數位學習現況與未來發展”,Journal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30卷,2期,頁92-106,10月。
[36]高瑜璟,2006,“數位學習-學習的新趨勢”,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7期,10月,https://www.nhu.edu.tw/~society/e-j/57/57-22.htm。
[37]洪新原、李易璉,2004,“線上學習應用於醫師在職教育之實證研究:以國內醫學中心為例”,Electronic Commerce Studies,2卷4期,頁461-479,12月。
[38]甘瑞雯,2019,台北市政府消防人員數位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碩士論文。[39]謝尚賢,2022,“亞洲BIM合作啟動區域數位生態系統萌芽”,營建知訊,471期,頁71-75,4月。
[40]翁聖修,2016,探討影響大學生使用行動學習之因素:以手持裝置為例,朝陽科技大學,碩士論文。[41]倪文忠,2021,一次學會Revit 2020-Architecture、MEP、Structure,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台灣。
[42]竇丕勳,2006,數位學習教學探討之研究-以「手機工程」為例,樹德科技大學,碩士論文。[43]王國權,2012,以開放式資源平台輔助中文學習的行動探索,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44]賴玲玲、林姝吟,“數位學習平台可用性研究”,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33卷,4期,35 - 49,12月。
[45]李雅蕙,2006,數位教材管理平台服務品質、滿意度與行為意向關係之研究-以彰化縣教學資源交換平台為例,大葉大學,碩士論文。[46]陳建忠、郭榮欽、施宣光、白景富、劉青峰、厲娓娓、王偲穎、杜京霞,2016,建築資訊建模元件知識庫架構與溝通平台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協同研究報告。
[47]Coursera,https://www.coursera.org/learn/BIM-yingyong#syllabus。
[48]大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Otsuka IT大塚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5, https://www.oitc.com.tw/products-detail/Revit/33。
[49]香港室內設計建築學院/香港,https://reurl.cc/p6RoMZ。
[50]Hahow台灣,https://hahow.in/courses/5ed07228913d8dba482b4c19/main。
[51]Revit中文網,http://www.chinaRevit.com/Revitrumen.html。
[52]Jc Design,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8jVzZg。
[53]陳柏融,Youtube頻道,https://reurl.cc/Rzo8Gg。
[54]TYarchistudio吳建禾建築師,Youtube頻道,https://www.youtube.com/playlist?list=PLKLPymIDkmOZx4JVAL5bnyzStpK6e-54y。
[55]瓊斯Jones電腦繪圖輔助教學,https://reurl.cc/N0onM9。
[56]知識搬運工@newsletter365,https://www.youtube.com/@newsletter365/about。
[57]營造業安全衛生BIM資訊平台,https://coshms.osha.gov.tw/BIM/Main.aspx。
[58]台灣BIM聯盟,https://www.BIMalliance.tw/BIM-tool。
[59]BIM知識資源平台,https://www.homemesh.com.tw/BIM/category/1。
[60]BIM元件庫,https://bim.tabc.org.tw/。
[61]FLOW BIM SERVICE,https://BIM-flow.jp/Revitfamily/。
[62]e等公務園+學習平台,https://elearn.hrd.gov.tw/mooc/index.php。
[63]金管會-財團法人保險事業發展中心,https://edu.tii.org.tw/bookstores/books。
[64]勞動部勞動力發展數位服務平台,https://portal.wda.gov.tw/mooc/index.php。
[65]職業安全衛生數位學習平台,https://isafeel.osha.gov.tw/mooc/index.php。
[66]空中大學,https://www2.nou.edu.tw/nepac/index.aspx。
[67]台灣雲端書庫,https://www.ebookservice.tw/。
[68]科技部-科技大觀園,https://scitechvista.nat.gov.tw/。
[69]國家圖書館數位影音服務系統,http://dava.ncl.edu.tw/。
[70]國家圖書館遠距學園,https://cu.ncl.edu.tw/mooc/index.php。
[71]鹿樂協力平台,https://ruro.tw/。
[72]潘淑滿,202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心理出版社,台灣。
[73]林淑馨,2018,寫論文其實不難,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灣。
[74]王俊明,1999,“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體育測驗與評價,頁139-158,中華民國體育學會,台北。
[75]吳鄭重,2016,研究研究論論文-研究歷程之科P解密與論文寫作SOP大公開,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
[76]李怡青,2016,國內營建產業應用BIM技術現況調查與分析,國立中央大學,碩士論文。[77]劉耿銘,2008,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社區資源平台之需求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