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論文:
李婉淳(2011)。〈臺灣皮影戲音樂及其源流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 系碩士論文。杜盈穎(2015)。〈皮影戲文化價值及休閒功能之研究-以屏東光鹽民俗藝術團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系碩士論文。林子源(2018)。〈從台灣高雄市岡山區皮影戲館看台灣皮影戲之盛衰〉。義守大應用日語學系碩士論文。林宏澤(2003)。〈從文化產業探討地方文物館的發展—高雄縣皮影戲館視覺設計規劃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碩士論文。柯秀蓮(1976)。〈台灣皮影戲的技藝與淵源〉。中國文化大學藝系碩士論文。
馬瑞聲(2001)。〈非營利組織行銷策略之研究—以企業基金會為例〉。國立臺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張玉梅(2007)。〈國小皮影戲社團教學研究-以高雄縣彌陀國小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戲劇創作與應用學系碩士論文。張能傑(2008)。〈論民族藝師張德成新編皮影戲〉。國立臺北大學碩士論文。邱一峰(1998)。〈台灣皮影戲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邱淑惠(2008)。〈高雄縣皮影戲館對傳統藝術教育推廣之研究-並以宏興閣皮影戲團為例〉。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系碩士論文。單梅英(2017)。〈潮州鎮皮影文化資產創新發展研究〉。樹德科技大學建築與環境設計系碩士論文。黃郁茹(2008)。〈文化創意加值運用-以台灣皮影戲為例〉。立德大學資訊傳播系碩士論文。黃淑芬(2013)。〈台灣傳統皮影戲影偶角色特徵與動作〉。東方設計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系碩士論文。黃興武(2016)。〈當代影戲戲偶裝綴、操控與透色設計對臺灣校園劇團發展之影響〉。臺中科技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彭錦華(2004) 。〈台灣庶民的藝文表述與歷史實踐--以東華皮影戲團為考察〉。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博士論文。馮筱嵐(2009)。〈紙(皮)影戲應用於國小輔助教材設計創作〉。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系碩士論文。陳怡礽(2010)。〈臺灣皮影戲音樂的傳承與發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系碩士論文。陳淑汝(2003)。〈台灣文化創意產業行銷策略之研究-以皮影戲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論文。學術期刊:
王麗嘉(2003)。〈從藝術管理角度看歌仔戲商業性格的市場機制〉。藝海拾貝第136期。
石光生(1998)。〈執行民間藝術保存之實際與展望─以「新錦福」傀儡戲技藝保存計畫為例〉。《復興劇藝學刊》第25期。
石光生(2000)。〈論南臺灣偶戲的變革與發展方向〉。《藝術論衡》第6期,臺南: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
石光生(2000)。〈臺灣皮影戲歷史分期初探〉, Fiction and Drama (《小說與戲劇》)。臺南:成功大學外文系。
石光生(2004)。〈教育與文化藝術一以校園皮(紙)影戲為例〉,《臺灣教育》第 628 期。
石光生(2007)。〈論近來臺灣傳統戲曲文本的歐洲作品改編:以歌仔戲與布袋戲為例〉,俞大綱百歲週年紀念研討會。羅東:國立傳統藝術中心。
石光生(2009)。〈臺灣皮影戲的演變進程與藝術特色〉。《新莊文化》第20期。
朱玉秀,謝貴文(2013)。〈從傳統中找出新意的復興閣皮影戲團〉,《高雄文獻》3卷1期。
林鶴宜(2000)。〈臺北地區野台歌仔戲之劇團經營與演出活動,兩岸戲曲回顧與展望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傳統藝術中心籌備處。
張能傑(2016)。台灣戰後商業劇場的廣告美學與文化-以皮影戲為例〉。靜宜中文學報 第9期。
張能傑(2017)。〈臺灣皮影戲商業劇場研究-以高雄東華皮影戲團為例〉。《高雄文獻》7卷2期。
張能傑(2017)。〈皮影戲在屏東地區的演出研究〉。《屏東文獻》第21期。
邱一峰(2007)。〈藉燈取影話傳奇 臺灣皮影戲的源流、發展與現況〉。臺灣博物季刊,第26卷第4期。
邱一峰(2011)。〈從文化創意產業探討新疆傳統藝術之發展契機與未來展望〉,嶺東學報第30期。
邱一峰(2016)。〈從文化創意產業看當代戲曲發展--戲曲藝術新方向的一種觀察〉。嶺東學報第40期。
邱一峰(2018)。〈台灣皮影戲的發展現況與展望〉。中國都市芸能研究第十七輯。
陳兆虎(2011)。〈無形文化資產的保存〉。傳藝第67期專輯。第一版。
謝貴文(2012)。〈論臺南地區有應公廟之由來〉。《臺南文獻》創刊號。
薛銀樹(2011)。〈人間國寶的虛與實〉。傳藝第67期專輯。第二版。
中文書籍:
王壽來(2002)。《一心一藝,巨匠的技與美 • 2 》。出版機關: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王松華(2009)。《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的經濟學研究:基於上海弄堂文化的研究(簡體書)》。中國: 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石光生(1994)《皮影戲館籌建專輯》。高雄: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江玉祥(1999)。《中國影戲與民俗》。台北:淑馨出版社。
呂訴上(1961)。《臺灣電影戲劇史》。臺北市:銀華影業社出版部。
林鋒雄(1995)。《中國戲劇史論稿》。臺北市: 國家。
林炎旦(2009)。《文化創意產業策略研究》。台北:師大書院有限公司。
林鶴宜(2015)。《臺灣戲劇史(增修版)》。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
莫光華(1999)。《臺灣各種類型地方戲曲》。出版機關:南天出版社。
夏學理等(2003)。《文化市場與藝術票房》。台北:五觀藝術管理。
夏學理(2019)。《格物致知:實論藝術管理》。出版機關:五南出版社。
教育部(1996)。《皮影戲—張德成藝師家傳劇本集(第一冊)》。台北市:教育部。陳憶蘇、盧彥光(1999)。《高雄縣皮影戲五大戲團研究報告》。出版機關:高雄縣政府。
陳郁秀(2010)。《兩廳院經營誌—臺灣表演藝術文創產業實務案例》。出版機關: 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邱坤良(1997)。《臺灣劇場與文化變遷》。臺原出版社。
曾永義(1997)。《臺灣傳統戲曲—第一版》。台北市:臺灣東華。
邱一峰(2000)。《臺灣小百科˙民俗館台灣皮影戲》。台北:稻田出版社。
邱一峰(2003)。《台灣皮影戲》。台中:晨星出版有限公司。
臺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1928)。《臺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及臺灣演劇調》。台北:臺灣總督府。
漳州市文化志編委會(1999)。《漳州文化志》。出版機關:漳州市文化局。
鄭天澤(2004)。《抽樣調查》。出版社:高立圖書。
英文書籍:
Bart, C. K. (1999). Controlling new products : A contingency approach .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 18(5)。
法規條文:
文化資產保存法(中華民國 105 年 7 月 27 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500082371 號令修正公布全文 113 條)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中華民國108年1月4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 10800002111 號令公布第 5、7、30 條條文;並自公布日施行)
媒體報導:
王鈞生(攝)(2018年4月21日)。全台宮廟1.2萬南高屏列前三名。蘋果地產。
曾蓮(2019年11月6日)。台灣皮影世家的香港「偶遇」。大紀元時報,社會萬象版。
李依依(2013)。東華皮影戲團七代情-張榑國。傳藝105,工藝傳家特展藝師介紹。
張榑國、林曉盈(2015)。傳承文化全力以赴-百年歲月的東華皮影戲團。熟年誌,3月號。
蔡容喬(2019年10月29日)。高雄更名滿百周年 文化局推「高雄一00」系列活動。聯合新聞網,取自: https://udn.com/news/story/7327/4132784?from=udn-ch1_breaknews-1-cate3-news&fbclid=IwAR0tDFZ2ff0J8WyMMpz6bwrkWiLFrw2wRorv-0vrS4mNO-_2ZqTfIMy71bM(2019年11月1日檢閱)
官方網路資料:
內政部。全國寺廟統計表(含財團法人寺廟)。取自:https://religion.moi.gov.tw/ (2019年7月31日檢閱)
內政部(2018)。全國寺廟統計表(含財團法人寺廟)。取自:https://religion.moi.gov.tw/ (2019年7月31日檢閱)
文化部文化統計網。2017年臺灣傳統表演藝術生態觀察與分析計畫。取自: https://stat.moc.gov.tw/Research.aspx?type=2(2020年1月20日檢閱)
文化部。文化資產保存法。取自:https://www.moc.gov.tw/information_306_19723.html(2019年9月30日檢閱)
文化資產局臺灣世界遺產潛力點。無形文化遺產介紹。取自: https://twh.boch.gov.tw/non_material/index.aspx(2020年2月10日檢閱)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組織沿革取自:https://www.boch.gov.tw/content_129.html。(2020年3月6日檢閱)
全國法規資料庫。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法。取自:https://law.moj.gov.tw/LawClass/LawSingle.aspx?pcode=H0170075&flno=3 (2019年9月5日檢閱)
高雄市文化局文化資產網。文化資產傳統表演藝術類。取自:
http://heritage.khcc.gov.tw/HeritageList.aspx?Pindex=2&appname=heritage08&Type=TraditionalArt(2019年8月10日檢閱)
高雄市表演藝術花園網頁。傳統戲劇類金鷹閣電視木偶劇團。取自: http://art-garden.khcc.gov.tw/introduction/team/289(2020年4月10日檢閱)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皮影戲館。取自:
https://kmsp.khcc.gov.tw/home01.aspx?ID=1 (2019年9月3日檢閱)
國家圖書館學術知識服務網。知識共享圈 - 社會科學。取自:https://reurl.cc/Qpo0RO(2019年6月12日檢閱)
國立傳統藝術中心。願景與發展。)取自: https://www.ncfta.gov.tw/content_60.html(2020年3月8日檢閱)
國家文化資產網。傳統表演藝術。取自:https://nchdb.boch.gov.tw/assets/overview/traditionalPerformingart/20080103000004(2019年10月12日檢閱)
崑山科技大學機構典藏。高雄市歷史博物館「皮影戲館影音資料剪輯暨老照片掃描整理詮釋計畫」。取自:https://reurl.cc/NjoX9e (2020年6月2日檢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