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孔晨媛(2019)。女性露營者參與動機、休閒體驗與幸福感關聯之研究。嶺東科技大學國際企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2]王嘉偉(2008)。節慶活動之設計架構與評估模式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3]王姿婷(2006)。溫泉遊憩區觀光意象與遊客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縣六龜鄉寶來、不老溫泉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所碩士論文,台南市。[4]王藍亭(2013)。螢幕圖像傳達之視知覺偏好研究。雲林科技大學設計學研究所博士論文,雲林縣。[5]包怡芬(2018)。健身運動參與動機,涉入程度與休閒效益之研究。運動教練科學,51,11-24。
[6]交通部觀光局(2020)。臺灣觀光雙年曆。網址:https://www.taiwan.net.tw/m1.aspx?sNo=0001019
[7]余春蘭(1998)。兒童立體書之設計與製作。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
[8]吳鄭重和王伯仁(2011)。節慶之島的現代奇觀:臺灣新興節慶活動的現象 淺描與理論初探。地理研究,54,69-95。
[9]吳嘉浚、張文榮、張佩婷、陳慧峰(2015)。品牌形象、品牌認同與品牌忠誠度之關聯性研究--以2013臺灣NBA熱身賽之休士頓火箭與印第安那溜馬為例。運動研究,24(1),25-43。
[10]吳嘉浚、張文榮、林美玲、吳福明(2016)。休閒動機、體驗價值與參與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土城國民運動中心為例。運動研究,25(1),35-50。
[11]吳朝森、陳盈吉、陳建廷、陳明宏(2020)。漆彈運動參與動機對運動涉入及滿意度之研究。臺中科大體育學刊,16,5-16。
[12]宋永坤和宋源烽(2011)。推力及拉力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及忠誠度之研究─以外國觀光客旅遊台灣為例。觀光旅遊研究學刊,6(2),21-40。
[13]李家偉(2009)。新竹市十七公里海岸風景區遊客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中華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14]李青松、車成緯(2009)。遊客對地方節慶活動的重視程度、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關係研究-以土城桐花節為例。運動與遊憩研究,4(1),49-72。
[15]李宜穎和蔡玲瓏(2010)。客家節慶活動行銷模式研究—以「六堆嘉年華」為例,2010文化創意產業永續與前瞻研討會,289-310。
[16]李佳珮(2010)。旅遊意象、旅遊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圖關係之研 究-以古坑旅遊地區為例。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17]李安娜和邱長光(2015)。遊客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圖之研究-以鹿港老街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3(1),186-195。
[18]李君如(2015)。節慶遊客的體驗對滿意度、忠誠度及地方意象之影響。人文與社會學報,3(4),1-32。
[19]李勝雄和翁亭歡(2020)。高雄都會公園親子休閒活動參與動機與效益之研究。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
[20]周曼蓉(2015)。遊客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新化老街區為例遊客知覺價值與重遊意願之研究-以台南市新化老街區為例。國立屏東大學景觀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21]林怡君(2005)。觀光節慶活動對遊客之吸引力、服務品質與遊客滿意度及忠誠度關係之研究-以三義木雕國際藝術節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
[22]林麗香(2016)。廟宇民俗節慶之整合行銷探索─以北港朝天宮為例。南華大學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23]林于又(2020)。商店形象、消費動機、知覺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 -以個性咖啡店為例。高雄科技大學觀光管理所碩士論文,高雄市。[24]林筠華(2020)。餐飲業服務品質、顧客滿意度及品牌忠誠度之研究。華人經濟研究,18(1),37–55。
[25]林彥蒼(2020)。國小教師休閒運動參與動機對生活滿意度與工作績效之研究-改制前高雄市行政區域為例。國立台中教育大學體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26]洪薇荃和王藍亭(2017)。包裝色彩與圖像視覺意象研究。管理資訊計算,6(2),75-84。
[27]洪甄苓(2020)。STEAM應用於國小昆蟲立體書創作課程設計研究。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28]侯錦雄和姚靜婉(1997)。市民休閒生活態度與公園使用滿意度之相關研究,戶外遊憩研究,10(3),1-17。
[29]陳福祥(2007)。古蹟旅遊體驗品質、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遊後行為意圖之研究-以台南市為例。南華大學旅遊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30]陳義正(2017)。幸福總在體驗後? 文化節慶活動參與動機、體驗價 值與幸福感之研究。臺灣觀光學院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花蓮縣。[31]陳沛悌、裴蕾、黃靜惠、孔仁華、劉俊杰(2013)。新竹市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1(1),68–93。
[32]陳玠燊(2014),參與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FaceBook使用者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33]陳泓廷(2015)。遊憩專門化、體驗、知覺價值與行為意向之相關性研究-以臺南古都國際馬拉松為例。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34]陳沛悌,張少棋,李婷文,莊芸兒和陳甫鼎(2018)。遊客知覺價值、滿意度、重遊意願之研究—以新竹市立動物園為例。管理資訊計算,7(2),258-271。
[35]陳沛悌、林曉芸、謝侑倪、詹佳樺(2018)。觀光節慶活動地方行銷策略與滿意度關係之探討-以新竹風箏節為例。觀光與休閒管理期刊,6(2),26-38。
[36]陳桓敦(2020)。觀光吸引力與遊客知覺價值對滿意度之影響-以舊山線鐵道自行車為例。開南大學觀光運輸學院碩士論文,桃園市。
[37]郭家瑜(2011)。漁村觀光之旅遊動機對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影響。國立澎湖科技大學觀光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澎湖縣。[38]徐豪廷(2017)。台灣流行音樂專輯之視覺符號設計研究。,創意技術學院,文化創意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苗栗縣。[39]翁郁玟(2014)。金門海上長泳者參與動機、知覺價值、滿意度與行為意圖之研究。國立金門大學運動與休閒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金門縣。
[40]梁鐿徽和葉柏佑(2017)。高雄市壽山動物園遊客知覺價值、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10(4),35-59。
[41]張春興 (1993)。現代心理學 (二版),台北:東華書局,415。
[42]張群昇(2015)。探討沉浸體驗之混合實境於立體書遊戲研究與創作。國立台北科技大學互動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43]張佳皓(2016)。偶‧戲‧節—雲林國際偶戲節中台灣布袋戲之文化意涵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應用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44]張永軍(2019)。居民對節慶活動認知、涉入程度及活動效益之研究─以東港迎王平安祭典為例。高雄科技大學觀光管理系觀光與餐旅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45]黃章展(2004)。大甲媽祖國際學術研討會會後實錄,1-1-4,1-27。
[46]黃鏡可(2005)。國小生活課程教科書中節慶活動教材之分析。國立台東大學社會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東市。[47]黃國忠和張艾君(2016)。探討芳療保健消費者知覺價值與顧客滿意度之關係。運動與遊憩研究,11(1),16-25。
[48]黃淑賢、游予宜、施如齡(2018)。性別對於科技融入立體書的歷史學習成效與心流之研究。運動休閒管理學報,14(4),16-30。
[49]黃偵富和丑宛茹(2019)。注音符號立體書的設計創作。實踐設計學報,13,232–252。
[50]傅銘傳、孫慶文、張心維(2018)。以促發效應分析圖像質感之視覺再認效益研究。設計學研究,21(1),47-64。
[51]游英妙(1999)。節慶活動的吸引力與參觀者對活動品質滿意度分析-第十一屆民藝華會為例。台灣省交通處旅遊局委託靜宜大學觀光系碩士論文,台中市。
[52]游文霓(2010)。立體書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口腔保健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數位科技設計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53]楊清貴和林雙立(2012)。立體書的異想世界,蔚龍藝術有限公司。
[54]葉炳煙(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大體育,16,285-293。
[55]葉子明,白凢芸和黨海珍(2015)。觀光港區遊客旅遊動機、旅遊滿意度對重遊意影響之研究。休閒事業研究,13(3),40-64。
[56]鄧茂禎(1998)。探討兒童立體書的圖文整合-以活動式圖書類為例。華岡印刷傳播學報,32,81-89。
[57]廖麗玟(2014)。雲林國際偶戲節遊客參與動機、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研究。雲林科技大學,休閒運動研究所碩士論文,雲林縣。
[58]廖秋惠和胡俊傑(2017)。澎湖元宵活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活動吸引力、體驗價值與滿意度之研究。島嶼觀光研究,10(3),21-44。
[59]鄭黃昱纓(2018)。UI設計的視覺元素研究,数碼世界,2018年04期,11。
[60]蔡清嵐(2014)。品牌形象、知覺價值與忠誠度對技職學生選校實證研究-以知覺價值為中介因素。桃園創新學報,34,209-235。
[61]劉永倫和蕭怡靜(2012)。王功漁火碼頭觀光吸引力、旅遊滿意度與重遊意願之相關研究。休閒產業管理學刊,5(1),1-20。
[62]駱焜祺(2002)。觀光節慶活動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屏東縣黑鮪魚文化觀光季活動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
[63]鍾政偉、陳桓敦、杜欣芸(2012)。地方節慶活動永續發展指標建構之研究。運動休閒餐旅研究,7(2),45-64。
[64]韓春鮮(2015)。旅遊感知價值和滿意度與行為意向的關係。人文地理,2015第三期總第143期,137-150。
[65]謝國榮(2019)。居民國際燈會節慶活動參與動機與效益認知研究。慈惠學報,15,74-98。
[66]羅羽宸和蔡永川(2020)。探討休閒網球運動者參與動機、持續涉入與幸福感之關係。休閒運動保健學報,17,14–40。
[67]嚴貞、林淑媛 (2010)。包裝設計效益對品牌權益影響之變項探討。設計學報,15(1),71-91。
[68]Cardozo, R.N.(1965).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Customer Effort, Expectation and Satisfaction.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2(3),244-249.
[69]Chen, C. H. & Tsai, D. C. (2007). How destination image and evaluative factors affect behavioral intentions? Tourism Management, 28, 115-122.doi:10.1016/j.tourman.2006.07.007
[70]Dorfman, P. W. (1979). Measurement and meaning of recreation satisfaction :A case study of camping. Environment and Behavior, 11(4), 483-510.
[71]Dodds, B.W., and Monroe, K. B. (1985). The effect of brand and price information subjective product evaluation,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28, 85-90.
[72]Getz, D. ( 1991 ):Festivals, Special Events, and Tourism.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73]Howard, J.A. and Sheth J. N.(1969).The Theory of Buying Behavior.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74]Iso Ahola. S. E., Allen, J. R., & Buttimer, K. J. (1982). Experience-related factors as determinants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Scandinavian of Journal of Psychology, 23, 141-146.
[75]Maehr,M.L.,& Meyer,H.A. (1997). Understanding motivation and schooling:Where we’ve been, where we are, and where we need to go. Education Psychology Review , 9, 371-409.
[76]Oliver, R. L.(1997).Satisfaction: A behavioral perspective on the consumer.NewYork:McGraw-Hill.
[77]Prebensen, N. K., and Xie, J. (2017). Efficacy of co-creation and mastering on perceived value and satisfaction in tourists’ consumption. Tour. Manag. 60,166–176. doi: 10.1016/j.tourman.2016.12.001
[78]Petrick, J. F. (2004). First timers' and repeaters' perceived value, Journal of Travel Research, 43(1), 29-38. doi: 10.1177/0047287504265509
[79]Sa´nchez, J., Callarisa, LL.J., Rodrı´guez, R.M. and Moliner, M.A. (2006), “Perceived value of the purchase of a tourism product”, Tourism Management, 27(4), 394-409.
[80]Shen, Y (2016). Perceived value in tourism experience Travel and Research Association: Advancing Tourism Research Globally 8.
[81]William, F. T. (1997). Global Tourism:The next decade. London :Butterworth-Heinemann.(CEI). Managing Service Quality.Vol 21 Iss:2, pp.112-132.
[82]Watt, D. C. (1998). Event management in leisure and tourism. New York: Addison Wesley Longman.
[83]Zeithaml, V. A. (1988).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price, quality, and value: a means-end model and synthesis of evidence, Journal of Marketing, 52, 2-22. doi:10.2307/125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