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勞動部職業安全衛生署,2020,中華民國109 年勞動檢查統計年報,行政院勞動部。
[2]勞動部網站,2020,中華民國109 年勞動統計年報,行政院勞動部。
[3]李金泉、袁宇熙、葉品逸,2006,安全文化促進的動力:談行為化安全管理的思維,工業安全科技期刊,2006.06
[4]鄭世岳,2021,職業災害預防之理論與實踐,台灣工作者季刊no67-樂說頭條,行政院勞動部。
[5]廖雪吟,2008,台灣地 區職業 災害損害模型與事故成本效益分析,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6]周世傑,2002,整合職災資訊與工程進度之安全管理模式,國立交通大學,碩士論文[7]黃清賢,2002, 職業安全荸理 ,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台北市。
[8]蒲永仁、傅軒筠、李素幸,2013年12月,工作者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21卷第4期 第498-509頁
[9]鄭慶武,2019,營造業工作者行為變因與防護重點,營造業安全衛生電子報2019/05/01,行政院勞動部。
[10]江旺宗,2007,營造業墜落意外事件模式及相關勞安法規之探討,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1]洪培元,2006,由不安全行為談職業災害之防止, 工業安全衛生月刊,2006.12
[12]林楨中、鄭慶武、余家均,2012,IOSH100-S312 中小型營造業施工安全風險管理技術研究,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13]趙珮玉,2019,以系統思考探討台灣營造業職業安全衛生教育訓練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4]陳俊復,2004,高雄市營造業勞工安全衛生管理人員執行職務經驗之調查研究,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第十二卷第四期,356-370 頁。
[15]傅光黛,2010,安全領導與工作者人格特質對工作者不安全行為及安全績效之影響-以南部地區營造業工作者為例,長榮大學碩士論文[16]楊美芬,2019,安全態度、安全文化與安全績效關係之研究-以承攬公共工程營造業人員為例,國立臺東大學,碩士論文。[17]李景美,1984;台北市國民中學二年級學生防火安全知識、態度調查暨火災流行現況、教科書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18]莊仲仁、鄭伯壎,1991;工業災害中人為錯誤的探討(二)實證分析,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19]李金泉、葉品逸,2004,員工安全態度量表之發展,工業安全衛生月刊,第179期,頁34-45。
[20]李穗娜,2003,安全領導及工作者的安全態度對於組織安全文化、安全績效之影響-以自來水公司為例,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1]林龔樑,2004 年05月01日,事業單位作業安全觀察之推動,工業安全衛生第179 期,頁57 - 68 。
[22]林盟斌,2017,探討推動「 動態安全觀察 」的關鍵因素及對組織安全的影響---以南部某鋼鐵廠公司為例,嘉南藥理大學,碩士論文。[23]黃清賢,2005,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二版,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台北市。
[24]曹常成 、 林效荷丶郭建志、高崇洋 ,2011) ,主管安全領導、溝通與員工行為 安全:安全管理的調節效果。勞工安全衛生研究季刊, 2011 , 1-14。
[25]楊進國,2018,工場拆除作業的工安環保管理之探討-以中油高雄煉油廠R工場為例,國立高雄大學,碩士論文。[26]吳劍雲,2020,BIM於建築拆除作業之應用研究,中國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7]蔡茂生,2014,現代營建411期,茂榮書局,台北市
[28]彼得· 聖吉,2019,第五項修練,天下文化,第四版,台北市。
[29]李世珍,2001,以系統思考研究組織啟動變革之歷程-以北高戶政事務所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30]陳昱瑾,2013,以系統思考探討大學評鑑制度對大學教育之影響,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31]黃光玉、劉念夏、陳清文譯,2004,媒介與傳播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研究途徑,臺北︰風雲論壇。
[32]袁方編,2002,社會研究方法,臺北︰五南。
[33]Heinrich, H.,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 New York: McGraw-Hill, 1959.
[34]George L. Kelling and James Q. Wilson, 1982,Broken Windows. The police and neighborhood safety. March 1982 , Issue.Hansen, Lany L. (2000)"The Architecture of Safety Excellence." Professional Safety, pp.26-28.
[35]Geller ES. People-based leadership:enriching a work culture world-class safety. Professional Safety 2008; 53: 29-36.
[36]John D. Sterman , Business Dynamics: Systems Thinking and Modeling for a Complex World,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