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野寺勝重(2001),實踐FMEA手法:提升產品或系統的可靠性、維護性和安全性,中衛發展中心,台北市。
2.白宗易、黃宗誠、張珈瑛(2012),大學生參與校外實習課程之實習工作滿意、專業承諾與組織承諾之關係,中原體育學報,第1期,頁95 - 104。
3.何錦忠(2004),以風險分析為概念的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之發展與應用-以汽車零組件業之個案研究,大葉大學,碩士論文。4.吳孟勳(2015),利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汽車鈑金製程改善之研究-以個案公司為研究對象,健行科技大學,碩士論文。5.李青松、趙振維(2009),高中職餐飲管理科學生校外實習之探討,運動休閒餐旅研究,第4卷第2期,頁61-90。
6.李劍華、王智永、詹玉瑛、郭欣易(2014),大專院校餐旅系科學生校外實習與職涯規劃意圖關係之研究,休閒與遊憩研究,第6卷第2期,頁69 - 114。
7.林昱耀(2020),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折疊式濾心製程改善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8.林韋霖(2020),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方法於國軍伙食人力委外風險管理之研究-以北部某陸軍L訓練中心為例,行健科技大學,碩士論文。
9.林啓勝(2019),運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生管流程之改善,義守大學,碩士論文。10.邱景鴻(2008),運用FTA與FMEA技術於建構自主保養制度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1.品士公司編譯(2001),美國三大汽車公司QS-9000 FMEA第三版手冊,品士公司。
12.姚銘忠、張巍翰(2011),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及無線射頻識別技術於疫苗配送流程之應用,電子商務學報,第13卷,第2期,頁363-388。
13.柯輝耀(2001),預防性失效分析,初版,中華民國品質學會,台北市。
14.翁紹仁、林光甫(2011),「可靠度工程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is;FMEA)介紹」,品質月刊,第47卷,第2期,頁32-34。
15.張仁家、王麒(2016),我國技專校院校外實習之現況與實例分析,技術及職業教育學報,第7卷第1期,頁23 - 47。
16.張炳杰(2017),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之應用-以個案公司自行車避震器上叉管生產製程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7.郭欣易、龔熒慧、鄭佳欣(2014),餐旅技職大專院校校外實習課程對學生職涯規劃之影響,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第13卷第1期,頁56-68。
18.郭義隆、郝宗瑜(2010),應用FMEA機制探討降低印前製程不良率之可行性研究,中華印刷科技年報。
19.陳俊雄(2004),FMEA應用於提昇潔淨室H.V.A.C.系統可靠度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文。
20.陳隆輝、鄭伊斯(2011),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學校宿舍設備管理維護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第31期,頁29-52。
21.葉建宏(2016),學生校外實習糾紛問題之探討,臺灣教育評論月刊,第5卷第1期,頁137-139。
22.鈴木順二郎、牧野鐵治、石坂茂樹(1995),FMEA、FTA實施法,第三版,先鋒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桃園縣。
23.劉世民(2014),可靠度工程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實戰,品質月刊,第48卷第5期,頁28-31。
24.賴怡君(2007),FMEA運用在退貨風險管理之研究,元智大學,碩士論文。25.賴柏佑(2019),應用FMEA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線性傳動零組件製程之研究,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6.薛海艷(2019),FMEA第五版新版&車廠供應鏈必備標準,領導力企業管理顧問有限公司。
27.薛凱升(2015),應用FTA與FMEA於再生胎翻修製程改善,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8.謝易蓁(2016),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MEA)之應用-以個案公司化成鋁箔製程改善為例,國立虎尾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9.羅皓平(2018),IATF 16949風險管理工具簡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品質月刊54(3),15-19。
30.羅應浮、魏秋建(2000),專案管理的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中華大學,碩士論文。31.龔儀(2014),落實學生校外實習-以行動化觀光行銷學程為例,中州管理與人文科學學刊,第2卷第2期,頁126 - 135。
32.Daimler Chrysler Corporation(2001),“Ford Motor Company,General Motors Corporation,”QS9000 Potential FMEA Reference Manual.
33.Hassan, A., Siadat, A., Dantan, J.Y., Martin, P. (2010), “Conceptual process planning – an improvement approach using QFD , FMEA , and ABC methods", Robotics and Computer-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V. 26(4), pp.392-401.
34.Mattsson, F. (1995). “An Introduction to Risk Analysis for Medical Devices"Compliance Engineering, 11/12, pp.47-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