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樹偉,周更生,2000,化學工業安全概論,一版,高立圖書有限公司,台北市。
[2]小野寺勝重,2001,實踐FMEA手法:提升產品或系統的可靠性,維護性和安全性,一版,張書文譯,中衛發展中心、台北市。
[3]日本化學工學協會編,洪純仁譯,1981,配管,一版,正言,台南市。
[4]王世煌,2003,工業安全風險評估,二版,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5]王振欽,2006,銲接學,三版,高立圖書有限公司,台北縣。
[6]田文德,張軍,2008,化工安全分析中的過程故障診斷,冶金工業出版社,北京。
[7]白賜清,2018,"品質管理技巧的省私",品質月刊,54卷,01期,頁16~19,1月。
[8]吳信宏,2019,”持續改善與標竿學習”,品質月刊,55卷,4期,頁20~22,4月。
[9]吳英志,2019,"從ISO9001品質管理系統邁向卓越經營模式",品質月刊,55卷,12期,頁5~9,12月。
[10]沈世傑,2010,結合FTA與FMEA以改善產品MTBF之個案研究,逢甲大學,碩士論文。[11]周智偉,2012,FMEA應用於設備組裝改善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2]林恩琪,2013,運用FMEA與自主檢查規畫於提升設備總合效益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碩士論文。[13]柯煇耀,2001,預防性失效分析:FMECA & FTA之應用,一版,品質學會、台北市。
[14]紀曉菁,2013,運用失效模式分析與同步工程策略於輔具研發設計,成功大學,碩士論文。[15]孫嘉正,葉子明,2009,如何有效執行動態PFMEA,品質月刊,54卷11期,頁34~37,11月。
[16]翁紹仁,林光甫,2011,可靠度工程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Failure Mode & Effect Analysis; FMEA)介紹,品質月刊,47卷,2期,2月。
[17]翁紹仁,蔡光庭,2012,"可靠度工程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實戰",品質月刊,48卷,5期,頁28~31,5月。
[18]許文,張毅民,2011,化工安全概論,二版,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
[19]陳文欽,許惠玲,2004,模糊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IC Burn In 測試工程風險分析,危機管理雜誌,2004卷,1,頁55~64,5月。
[20]陳啟政、黃明弘,2008,運用FTA、FMEA技術於建構自主保養制度之研究,工業科技與管理學刊,2卷,頁199~212,2月。
[21]陳隆輝,鄭伊斯,2011,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學校宿舍設備管理維護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31期,頁27~50,12月。
[22]陳誠偉,2013,應用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於廢水處理系統風險評估之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3]程春生,秦福濤,魏振云,2011,化工安全生產與反應風險評估,一版,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
[24]賀力行,閻鐵民,2018,"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討論",品質月刊,54卷,6期,頁35~38,6月。
[25]黃祖猶,2017,IATF 16949:2016 汽車行業品質管理系統標準新要求條文介紹(上),品質月刊,53卷,頁13~19,1月。
[26]黃祖猶,2017,IATF 16949:2016 汽車行業品質管理系統標準新要求條文介紹(中),品質月刊,53卷,2期,頁34~39,2月。
[27]黃祖猶,2018,"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2017年版草案手冊FMEA表單簡介(上)",品質月刊,54卷,2期,頁24~33,2月。
[28]黃祖猶,2018,"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2017年版草案手冊FMEA表單簡介(下)",品質月刊,54卷,3期,頁20~27,3月。
[29]黃祖猶,2018,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2017年版 草案手冊FMEA表單簡介(下) ,品質月刊,54卷,頁20~27,3月。
[30]黃清賢,2019,危害分析與風險評估,二版(12刷),三民書局,台北市。
[31]塩見弘,島岡淳,石山敬幸,1998,FMEA,FTAの活用,十七版,日科技連出版社。
[32]楊錦洲、翁田山、彭鴻霖、李國路、張起明、關技明,2017,可靠度工程與管理手冊,一版,品質學會、台北市。
[33]經濟部,工業管線災害防災業務計畫,2020。
[34]廖啟民,1987,應力腐蝕破裂的防止與控制,中國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研究發展處工程師,防蝕工程,1卷10期,頁53-67。
[35]臺灣專案管理學會 編輯委員會,2018,國際專案管理知識體系3.0,二版,臺灣專案管理學會。
[36]潘忠煜,2018,品質管制與管理,十一版,高立圖書有線公司,新北市。
[37]蔡文達,應力腐蝕及腐蝕疲勞的簡介,成功大學冶金及材料工程系副教授,https://www.anticorr.org.tw/JCCE/paper/V01/010606.PDF。
[38]蔡爾輔,1994,石油化工管線設計,一版,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華中資訊,台北市。
[39]蔡鳳英,2003,化工安全工程,一版,滄海,台中市。
[40]鮑益新,2018,品質致勝,商版出版。
[41]戴樹和,2007,工程風險分析技術,一版,化學工業出版社,機械‧電氣出版社,北京。
[42]韓慧林,韓榮姿,錢怡岑,2016,ISO9001:2015 過程導向與風險管理之實務研究,危機管理雜誌,2016卷,13,頁51~61,7月。
[43]羅皓平,2018,IATF16949 風險管理工具簡介-失效模式與效應分析,品質月刊,54卷3期,3月。
[44]蘇俊吉、陳孟宏、許峰彰,製程管線損傷案例解析和強化方案探討,臺灣中油股份有限公司 煉製研究所 技術服務組。
https://ws.cpc.com.tw/001/Upload/OldFile/file/life/%E8%98%87%E4%BF%8A%E5%90%89.pdf。
[45]蘇朝墩,2009,六標準差,初版,前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新北市。
[46]http://www.twiche.org.tw/files/14-1000-862,r13-1.php,臺灣化學工程學會。
[47]https://cdprc.ey.gov.tw/Page/A5AC7E368305AA6,行政院中央災害應變中心。
[48]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C%96%E5%AD%B8%E5%B7%A5%E5%BB%A0,維基百科。
[49]Atsuo Watanabe, Atsushi Ohara, Naoki Tajima Shinya Yoneki, Yasuaki Hosoya, 2003, "PSA application ffor a PCB detoxification plant", J Mater Cycles Waste Manage, vol.5, pp.39-48.
[50]Najafi, Mohammad., Gokhale, Sanjiv B., 2005, Trenchless Technology PIPELINE AND UTILITY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RENEWAL, McGraw-Hill, New York.
[51]Ralph Nyman, Stig Erixon, Bojan Tomic and Bengt Lydell, 1995, Reliability of Piping System Components Volume 1: Piping Reliability-A Resource Document for PSA Applications, STATENS KARNKRAFTINSPEKTION SWEDISH NUCLEAR POWER INSPECTORALE(SKI), pp.1~99, Dec.
[52]Ralph Nyman, Stig Erixon, Bojan Tomic and Bengt Lydell, 1997, Reliability of Piping System Components Framework for Estimation Failure Parameters from Service Data, STATENS KARNKRAFTINSPEKTION SWEDISH NUCLEAR POWER INSPECTORALE(SKI), pp.1~106, De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