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專書
1.王文科、王智弘(2006)。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2.王駿(2009)。字本位與對外漢語教學。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3.江新(2008)。對外漢語字詞與閱讀學習研究。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4.呂必松(2007)。漢語和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5.李香平(2006)。漢字教學中的文字學。北京:語文出版社。
6.李泉(2005)。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7.周健(2007)。漢字教學理論與方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8.周新富(2007)。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圖書。
9.林義男譯(1989)。Robert P. Weber著。內容分析法導論。臺北:巨流圖書。
10.胡文華(2008)。漢字與對外漢字教學。上海:學林出版社。
11.柯華葳(2004)。華語文能力測驗編製。臺北:遠流出版社。
12.孫德金(2006)。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13.高尚仁、鄭昭明合編(1982)。中國語文的心理學研究。臺北:文鶴出版社。
14.崔永華主編(1998)。詞彙、文字研究與對外漢語教學。北京: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
15.張德鑫主編(2000)。對外漢語教學:回眸與思考。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16.張志公(1999)。傳統語文教育初探。香港:三聯書店。
17.張金橋(2008)。漢語閱讀與習得的認知心理學研究。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
18.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漢語水平考試部(1992)。漢語水平詞彙與漢字等級大綱。北京: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出版。
19.郭生玉(1997)。心理與教育研究法。臺北:精華書局。
20.陳烜之主編(2007)。認知心理學。臺北:五南圖書。
21.黃沛榮主編(1994)。當前語文問題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
22.黃沛榮(2003)。漢字教學的理論與實踐。臺北:樂學書局。
23.萬業馨(2005)。應用漢字學概要。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
24.葉德明(2002)。華語文教學規範與理論基礎。臺北:師大書苑。25.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臺北:揚智文化。
26.趙金銘主編(2004)。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27.語文出版社編(2006)。語言文字規範手冊。北京:語文出版社。
28.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臺北:桂冠圖書。
29.鄭昭明(2009)。華語文的教與學:理論與應用。臺北:正中書局。
30.蔡雅薰(2009)。華語文教材分級研制原理之建構。臺北:正中書局。
31.賴明德(2003)。中國文字教學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
32.錢玉蓮(2006)。現代漢語詞彙講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3.戴汝潜等編著(1999)。漢字教與學。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34.顧安達、江新、萬業馨(2007)。漢字的認知與教學:西方學習者漢字認知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二、期刊論文
1.卞覺非(1999)。漢字教學:教什麼?怎麼教?。語言文字應用,(29),71-76。
2.尤浩傑(2003)。筆畫數、部件數和拓撲結構類型對非漢字文化圈學習者漢字掌握的影響。世界漢語教學,(64),72-80。
3.王建勤(2005)。外國學生漢字構形意識發展模擬研究。世界漢語教學,(74),5-16。
4.田豔(2009)。關於對外漢字教學層次性原則的思考。漢字文化,(87),85-88。
5.印京華(2003)。美國大學漢字初級階段教學效率的問題與對策。對外漢語教學研究,(1),6-11。
6.朱宇清(2003)。抓住漢語漢字的特點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常州工學院學報,16(1),81-83。
7.朱志平、哈麗娜(1999)。波蘭學生暨歐美學生漢字習得的考察、分析和思考。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56),88-94。
8.江新(2007)。認寫分流、多認少寫漢字教學方法的實驗研究。世界漢語教學,(80),91-96。
9.艾軼博(Yi-Bo Ai)、穆志純(Zhi-Chun Mu)、陳靜(Jing Chen)(2006)。利用雙向SOFM網路類比漢字認知過程的研究。計算機應用,26(13),2971-2973。
10.吳門吉、高定國、肖曉雲、章睿健(2006)。歐美韓日學生漢字認讀與書寫習得研究。語言教學與研究,(6),64-70。
11.沈含嬌(2010)。初級漢語教材“語”“文”關係分析與對策—以三套歐美學生海外教材為例。語文學刊,2010年8月,122-124。
12.呂曉玲(2005)。漫談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5專刊,103-105。
13.宋文麗(2007)。對外漢字教學的幾點思考。工會論壇,13(4),119-120。
14.李俊紅,李坤珊(2005)。部首對於漢字認知的意義─杜克大學中文起點班學生部首認知策略測查報告。世界漢語教學,(74),18-29。
15.李潤新(2004)。華語教學應「以漢字為本位」。海外華文教育,(33),38。
16.柳燕梅(2009)。漢字策略訓練的必要性、可教性和有效性的實驗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3,280-287。
17.徐彩華(2007)。外國留學生漢字分解水平的發展。世界漢語教學,(79),16-27。
18.馬明艷(2007)。初級階段非漢字圈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個案研究。世界漢語教學,(79),40-49。
19.孫韶徽、姚淑婷(2010)。淺談在美初級中文教與學之反思。華文世界,(105),81-90。
20.崔永華(2008)。從母語兒童識字看對外漢字教學。語言教學與研究,(2),17-22。
21.張金蘭(2009)。「識寫分流」教學策略對外籍生漢字識寫能力之影響─以非漢字圈零起點學生為主所做的調查。中原華語文學報,(3),55-74。22.張朋朋(2007)。語文分開、語文分進的教學模式。漢字文化,(75),64-68。
23.張瓏艦(2008)。《漢語教程》與《新實用漢語課本》生詞選取比較分析。時代教育(教育教學版),2008年8月,80、82。
24.陸儉明(2009)。再談要加強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基礎性研究。暨南大學華文學院學報,(4),47-51。
25.郭玲(2009)。分類識字法及其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應用。湖州師範學院學報,31(3),100-103。
26.陳俊羽(2003)。對外漢語初級階段漢字教學重要性初探。雲南師範大學學報,1(6),6-8。
27.曾玉(2008)。對歐美學生的漢字教學探討。教育教學研究,2008年5月號下旬刊,144-146。
28.費錦昌(1998)。對外漢字教學的特點、難點及其對策。北京大學學報,35(187),119-127。
29.馮淩宇(2010)。略論對外漢語教學初級階段漢字教學的若干問題。長江學術,1,132-137。
30.馮麗萍(2002)。外國留學生漢字讀音的識別規律與漢字教學原則。唐山師範學院學報,24(4),4-7。
31.馮麗萍(2006)。外國留學生漢字正字法意識及其發展研究。雲南師範大學學報,4(1),12-17。
32.黃雅英(2009)。以字頻表為基礎的對外華語初級教材字彙通用性檢視。教科書研究,2(1),90。33.萬業馨(2004)。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世界漢語教學,(68),40-48。
34.萬業馨(2007)。從漢字研究到漢字教學—認識漢字元號體系過程中的幾個問題。世界漢語教學,(79),5-15。
35.葉德明( 1987)。漢字書寫錯誤之分析與教學。華文世界,43,56-66。36.趙果(2003)。初級階段歐美留學生識字量與字的構詞數。語言文字應用,(3),106-112。
37.趙明德(2009)。漢字易學與對外漢語教學新路子。漢字文化,(88),72-76。
38.趙金銘(1998)。論對外漢語教材評估。語言教學與研究,(3),9-12。
39.趙金銘(2004)。跨越與會通—論對外漢語教材研究與開發。語言文字應用,(2),118。
40.裴斐斐(2007)。關於字本位和詞本位爭議的思考。徐州教育學院學報,22(2),94。
41.賴明德(1991)。分析文字的形義有助於國文教學。中等教育,42(5),83。
三、研討會論文
1.洪秀菊(2009)。對外漢語部件教學法之探討。載於2009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95-103),基隆:崇右技術學院。
2.張于忻、姚淑婷、陳宛儂(2009)。字頻研究在對外華語文識字教學上的應用。載於2009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37-149),基隆:崇右技術學院。
3.張于忻、陳宛儂、姚淑婷(2009)。對外華語文識字教學研究─以兩岸常用字教學順序為例。載於2009華語文教師資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31-47),桃園縣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4.張莉萍(2007)。華語文能力測驗發展現況。論文發表於2007年「外語能力測驗之動向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臺北:國立政治大學。
5.張莉萍(2008)。對外漢語字集。論文發表於2008年臺灣華語文教學年會暨研討會。花蓮:慈濟大學。
6.張莉萍、陳鳳儀(2006)。華語詞彙分級初探。載於新加坡中文與東方語言信息處理學會出版第六屆漢語辭彙語義學研討會會後論文集。
7.溫雅新(2009)。中文閱讀測驗與漢字教學。載於2009對外漢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29-136),基隆:崇右技術學院。
8.關之英(2010)。華語文識字教學策略之探討。載於2010華語文創新教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31-155),桃園縣中壢市: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
四、學位論文
1.王瑞烽(2002)。對外漢字教學研究—基礎漢語教材的漢字教學內容分析。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北京。
2.金龍勝(2007)。對外漢字教學研究─以教材、電腦軟體和網站為分析材料。高雄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3.陳燕秋(2001)。臺灣現今華語文教材的評估與展望。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4.陳宛儂(2010)。對外華語文混成式教學初級數位教材之設計與研究。中原大學應用華語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中壢市。5.郭楚江(2004)。華文教材漢字研究。暨南大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6.詹秀嫻(2002)。華語文教材發展研究─以系列式教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7.劉寧珠(2008)。對外華語識字教材的規劃與設計。銘傳大學應用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8.劉建梅(2008)。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漢字教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博士論文,未出版,北京。
9.樸點熙(2000年)。七種漢語教材選詞分析。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北京。
五、對外華語文教材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一)(第二版)。臺北:正書書局。
2.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主編(2008)。新版實用視聽華語(二)(第二版)。臺北:正書書局。
3.葉德明主編(2009)。遠東生活華語(一)。臺北:遠東圖書公司。
4.劉月華、姚道中等主編(2009)。中文聽說讀寫Integrated Chinese LevelⅠpart 1(Third Edition)。Boston:Cheng & Tsui。
5.劉月華、姚道中等主編(2009)。中文聽說讀寫Integrated Chinese LevelⅠpart 2(Third Edition)。Boston:Cheng & Tsui。
6.劉珣主編(2007)。新實用漢語課本(一)(繁體版)。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7.劉珣主編(2008)。新實用漢語課本(二)(繁體版)。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
8.Claudia Ross、Baozhang He、Pei-Chia Chen、Meng Yeh(2010)。現代漢語課程(一)The Routledge Course in Modern Mandarin Chinese LevelⅠ(Simplified Characters)。New York:Routledge press。
9.Shou-hsin Teng, Chief Editor(2002)。實用漢語課本(一)Practical Chinese Reader Elementary Course: Book 1 (Traditional Character Edition)。Boston:Cheng & Tsui。
六、網路資料
1.中國經濟網:電子新聞(2010年5月28日)。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zgysj/201005/28/t20100528_21457909.shtml
2.中國新聞網:電子新聞(2010年6月15日)。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www.cns.hk:89/hwjy/news/2010/06-12/2340796.shtml
3.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acad.cnki.net/Kns55/brief/result.aspx?dbPrefix=CMFD
4.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cjn.lib.hku.hk/kns50/Navigator.aspx?ID=CDFD
5.中國國家圖書館─中文圖書,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res4.nlc.gov.cn/home/index.trs?channelid=2
6.中央研究院語言學研究所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22日。網址:http://elearning.ling.sinica.edu.tw/CWordfreq.html
7.林志成(2008年5月5日)。全球瘋華語台灣萬名師資待發。中國時報。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29日。網址:http://tw.myblog.yahoo.com/jw!NPoHu7eGEQPu4AHuib.OLQ--/article?mid=534
8.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2000)。美國大學中文教學環境之調查研究。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0月21日。網址:http://edu.ocac.gov.tw/discuss/academy/envi/index.htm
9.國語文教育叢書第二十二之《國字標準字體研訂原則》。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11月30日。網址:http://www.edu.tw/files/site_content/M0001/biau/c12.htm
10.國家圖書館,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aleweb.ncl.edu.tw/F?RN=474893165。
11.國家漢辦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6日。網址:http://www.hanban.org/hbsm.php
12.維基百科,線上檢索日期:2010年6月18日。網址: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C%A2%E5%AD%97%E6%96%87%E5%8C%96%E5%9C%88
13.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ndltd.ncl.edu.tw/cgi-bin/gs32/gsweb.cgi/ccd=JPa9t./webmge
14.優訊─中國網:電子新聞(2010年4月24日)。線上檢索日期:2011年1月6日。網址:http://big5.china.com.cn/info/edu/2010-04/24/content_19896768.htm
15.簡晟峰、陳秀涵(2002)。內容分析法。線上檢索日期:2004年5月26日。網址:http://blue.lins.fju.edu.tw/~su/rm91/res_ca.htm
七、其他資料
1.張莉萍(2003-2004)。華語八千詞(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92-2411-H-003-045)。2010年9月9日,取自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網站,網址:http://www.sc-top.org.tw/chinese/reference.php
2.國家華語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2010)。華語文能力測驗明題研習‧聽讀測驗進階級題型。2010年11月26取得。
3.國民教育司:〈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國語文)修正草案對照表〉,頁30-31。2010年12月16日,取自臺灣教育部國教司官方網站,網址: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