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Charles R.Figley(1996)/周月清、葉安華(1997)。幫助受創家庭。台北,桂冠
Dena Rosenbloo&Mary Beth Williams(2008)/許琳英、莊雅婷、陳志鵬譯(2008)。重劃生命線。台北:張老師文化。
Lieblich&Amia&Tuval-Mashiach&Rivka&Zilbe&Tamar (2008)/吳芝儀譯(2008)。敘事研:究閱讀、詮釋與分析。台北:濤石
Glenn R.Schiraldi(2002)/馮翠雲譯(2002)。創傷後壓力調適。台北:五南
J.William Worden(2004)/李開閩、林方皓、張玉仕與葛書倫譯(2010)。悲傷輔導與悲傷治療。台北:心理
Judith Hermam,M.D.(2004)/施宏達與陳文琪譯。(2004)。從創傷到復原。台北:遠流
Michanel Quinn Pattion(2008)/吳芝儀譯(2008)。質性研究與評鑑(上)、(下)。台北:濤石
Patricia A. Resick(2002)/游恆山譯(2003)。壓力與創傷。台北:五南
Robert A.Neimeyer(2007)/張薇卿譯(2008)。走在失落的幽谷。台北:心理
W. Lawarence Neuman(2002)/王加煌與攀中道譯(2005)。當代社會學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台北:學富
Victoria M.Follette&Josef I.Ruzek,Francis R.Abueg(2002)/台北市立療養院臨床心理師等十一人譯(2004)。創傷的認知行為治療。台北:心理
方文宗(2008),交通法律問題評析,台北,元照出版社
王惠光(2005)。一場車禍私刑之後。司改雜誌。55
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http://www.trvsa.org.tw/6.htm
李沅樺(2007)。車禍賠償。台北:永然
李玉嬋(2009)。如何協助車禍喪生者親屬~親人驟逝的悲傷輔導。諮商與輔導。277,51-58沈志成與岑高(2008)。車禍處理與權益手冊。台北:中華民國車禍關懷協會
車禍被害人關懷協會http://www.trvsa.org.tw/
周利妠(2003)我盡量不想你-一位喪子的母親走出傷慟的心路歷程,台北:布克
周文生與陳蔚文(1999)。道路交通事故肇事原因分析程序的研究。八十八年道路交通事故研討會
周利妠,PChome個人新聞台【走出傷慟,讓愛傳出去】 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157263j/3/1244847939/20050215131518/
法源法律網http://db.lawbank.com.tw/FLAW/FLAWDAT01.asp?lsid=FL012454
法務部全球網http://www.moj.gov.tw/ct.asp?xItem=28277&ctNode=28046
吳芝儀(2008),質的研究方法(未出版)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信度與效度?如何抽樣?如何收集資料、登錄與分析? 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之實例。臺北市:巨流
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台北:麗文
畢恆達(2005)。教授為甚麼沒有告訴我。台北:學富
陳高村與曾昭雄(1999)。交通事故衍生成本之探討。八十八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論文。243-255
陳高村與許至誠(2000)。道路交通事故賠償金額的推估之研究。八十九年道路交通安全與執法研討會論文。209-225
陳高春(1997),道路交通事故鑑定處理鑑定,台北:陳高村。66-68
陳鴻彬(1991)。車禍刑事責任。台北:書泉。
蔡美麗(2007)。胡賽爾。台北:東大
黃富源、張平吾合著(2008),被害者學,台北,銘傳大學
楊芳婉(2008)。如何請求車禍賠償。台北:永然
張藝馨(2008)。車禍遺族的悲傷反應與調適歷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北護理學院生死教育與輔導研究所研究生的論文(未出版)
張麗卿(2002)。交通刑法。台北:學林。
程鵬、王姵云(2007)。影響悲傷因應能力相關因素之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系畢業專題(未出版)
張德峻(2005)對交通事故鑑定之改革建言/車禍鑑定網http://www.995.tw/car
曾隆興(1993)。交通事故賠償之理論與實務。台北:三民
張安箴(2004)。從公訴法庭證據價值譚司法警察偵察行為。日新,3,64-72監察院糾正案文(2002)監察院通過糾正「交通管理機關」未能妥善辦理道交通事故相關業務(文號:(91)院台交字第0912500039號),台北。監察院
蔡松芬(2005)。自殺遺族復原歷程探討-以一個經歷多重親人自殺個案為例。台中: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劉俊麟、劉俊良編著(2005),車禍民事賠償,台北,書泉出版社
警政署統計報表-表十三:98年道路交通事故原因、傷亡及車輛損壞(A1)
警政署統計報表-表十五:直轄市、縣、市道路交通事故
警政署(2008)。警政署統計通報97年第17號。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警政署(2010)。警政署統計通報99年第22號。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警政署(2010)。警政署統計通報99年第1號。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警政署(2009)。警政署統計通報98年第11號。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警政署(2008)。警政署統計通報97年第09號。台北:內政部警政署
蘇志強、莊弼昌與蘇政敏(2000)。交通事故與交通違規之社會成本推估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89-25-3201,67-77
蘇絢慧(2003)。請容許我悲傷。台北:張老師
James Murray&Anke Ehlers&Richard A Mayou(2000)。Dissociation and post-traumatic stresss disorder:two prospective studies of road traffic acidert surviveors。British Journal Psychiatry,180,363-368
Camilie B.Wortman&Roxane Cohen Silver(1989)。The Myths of Coping With Loss。Jour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ial Psychology,Vol.57 No.3,349-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