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Bier,Laura,"The Family Is a Factory: Gender, Citizenship, and the Regulation of Reproduction in Postwar Egypt",Feminist Studies;, Vol. 36 Issue 2, p404-432,Summer.2010.
(2)Gauthier, A. H., "The State and The Family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Family Policies i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 " Oxford :Clarendon,1996.
(3) Langdridge, D.、 Sheeran, P.、Connolly, K.,"Journal of Reproductive & Infant Psychology", Vol. 23 Issue 2, p121-133, May2005.
(4)Legara,Erika、Monterola,Christopher、David,Clarissa、Mae Atun,Jenna, "News Framing Of Population And Family Planning Issues Via Syntactic Neywork Analysi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C: Computational Physics & Physical Computation; Vol. 21 Issue 1, p51-65,Jan2010.
(5)Lugo-Gil, Julieta、Tamis-LeMonda, Catherine S. ," Family Resources and Parenting Quality: Links to Children’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cross the First 3 Years.", Child Development, Vol. 79 Issue 4, p1065-1085, 21p, 2 Diagrams, Jul/Aug2008.
(6)Pinnelli, Antonella、Fiori, Francesca, "The Influence of Partner Involvement in Fatherhood and Domestic Tasks on Mothers Fertility Expectations in Italy.", Fathering: A Journal of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about Men as Fathers;, Vol. 6 Issue 2, p169-191, Spring2008.
(7)Rovei, Valentina、Gennarelli, Gianluca1、Lantieri, Teresa、Casano, Simona、Revelli, Alberto、Massobrio, Marco, "Family planning, fertility awareness and knowledge about Italian legislation on assisted reproduction among Italian academic students.", Reproductive BioMedicine Online, Vol. 20 Issue 7, p873-879, Jun2010.
(8)山口一男,「少子化対策:夫の役割、職場の役割、政府の役割、社会の役割」,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專欄,民國九十三年九月。
(9)中華民國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i.gov.tw/pda/index.aspx
(10)內政部統計處http://www.moi.gov.tw/stat/
(11)王韋能、陳智華、謝智源,「國防支出與國外武力威脅對生育率與經濟成長影響之分析」,經濟論文叢刊,第三十八卷第三期,327~353頁,民國九十九年九月。
(12)何書綾,「國中生家庭價值與家人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九年。(13)吳慧娜,「產後夫婦再生育意願影響因素之研究」,臺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14)吳靜宜,「國小學童父親餐與學校教育經驗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六年。
(15)李沛青,「談現代家庭中父親角色的定位、父職內涵及父職教育的發展」,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四十九期,民國九十六年。
(16)李沛清,「青少年知覺父職參與對其父子親密感之預測及其調節變項之探討」,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八年。
(17)李玟慧,「台灣地區家庭計劃政策行銷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七年。(18)李淑娟,「父親和幼兒的互動與幼兒簡單加法運算能力之關係」,國立臺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七年。(19)李美慧,「女性勞動參與率、高等教育率、結婚率及女性失業率對台灣地區生育率之影響-以縱斷面VAR模式為實證研究」,多國籍企業管理評論,第二卷第二期,93~110頁,民國九十七年九月。
(20)杜宜展,「父職參與意願、參與行為、參與感受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民國九十五年。(21)肖平,「90年代中國大陸家庭觀念及關係變化狀況研究」,應用心理研究,第四期175-203頁,民國八十八年。(22)林正祥、李隆安、楊智超,「台灣地區婦女生育表的建構與人口成長率之探討」,Journal of the Chinese Statistical Association,第47卷, 64~84頁,民國九十八年。(23)林顯宗、曾敏傑、葉肅科、許人杰、周海娟,家庭社會學,初版,台北縣蘆洲市,空大發行,民國一百年。
(24)邱家偉,「男性大學生生育觀念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八年。(25)洪瑋薇、莊坤洋、莊媖智,「台灣鄉鎮市區因子對青少女生育率的影響」,台灣衛誌,第28卷第6期, 491~502頁,民國九十八年。(26)紀宏曄,「高學歷男女生育意願之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九年。(27)孫得雄、陳肇男、李棟明,「台灣家庭計畫之轉折與政策經驗」,臺灣經濟預測與政策,第三十二卷第一期,25-76頁,民國九十年。(28)張瑋珍,「全民健康保險對婦女生育選擇的影響」,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經濟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九年。(29)張憶純、古允文,「家庭壓力、家庭資源與家庭危機形成之研究-以台灣省立台中育幼院院童家庭為例」,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第三卷第一期,95-139頁,民國八十八年。(30)陳君婷,「台灣中高教育程度女性之生育動機與抉擇」,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六年。(31)陳秉華、游淑瑜,「台灣的家庭文話與家庭治療」,亞洲輔導學報,第八期,153~174頁,民國九十年。
(32)陳俐玲,「已婚職業婦女之角色期望。現代與傳統取向與其角色衝突的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七年。
(33)陳智華、謝智源,「社會地位追求行為、經濟成長與人口現象」,經濟論文,第三十七卷第二期,253~281頁,民國九十八年六月。(34)陳靜芬,「父職角色餐與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業成就、同儕互動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35)曾玟文,「國小教師生育酬賞、生育代價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研究」,國 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七年。(36)裘雁鈴,「台灣地區生育事件之季節模式與變遷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四年。(37)廖梓辰,「家庭人際互動與家庭和諧、幸福感之相關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38)廖經台,「影響青少年偏差行為的家庭因素分析」,社會科學報,第一期,29~41頁,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39)趙善如,「家庭資源對單親家庭生活品質影響之探究:以高雄市為例」,臺大社工學刊,第十三期,109-172頁,民國九十五年十月。(40)劉君雅, 鄧志松,唐代彪,「臺灣低生育率之空間分析」,人口學刊,第三十九期,119~155頁,民國九十八年十二月。
(41)蔡文輝,于鳳娟、劉瑋琦,婚姻與家庭-家庭社會學,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民國九十二年。
(42)蔡宏正,「台灣人口政策的歷史形構」,臺灣社會學刊,第三十九期,65-106頁,民國九十六年。
(43)蔡佳玲,「私領域中的男性-台灣社會核心家庭的父職文化與父職實踐」,世新大學,性別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八年。(44)獨立行政法人經濟產業研究所http://www.rieti.go.jp/jp/index.html
(45)賴建都,「政府宣導廣告之文案測試研究---以國民健康局2004~2006年「鼓勵生育」宣導廣告為例」,廣告學研究,第二十九期,1~28頁,民國九十七年一月。(46)賴素鈴、鄧旭茹,「台灣生育相關人口政策之有效性評估-以介入模式分析」,文大商管學報,第十二卷第二期,19~39頁,民國九十六年。
(47)謝君柔,「少子化浪潮下大台北地區不願生育女性觀念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48)謝俊義,HLM多層次線性分析:理論、方法與實務,一版,台北市中正區,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發行,民國九十九年。
(49)謝高橋,「社會變遷與家庭資源」,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八期,31-34頁,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50)鍾佩玲,「女大學生子女評價、成就動機與生育意向之模式探究」,台東大學教育學報,第十九卷第一期,69~100頁,民國九十七年六月。(51)羅應浮、潘澄如、謝孟璇,「探討台灣生育偏低原因與解決對策」,生命教育與健康促進學術論文研討會論文集,127~146頁,民國九十七年四月。
(52)寶貝親子網http://www.babyhome.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