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王志嫻(1999),「台北縣雙和地區國中生民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王浦劬譯(1999),David Easton 著,政治生活的系統分析,北京華夏出版社。
3.王錦雀(1995),「台灣地區國中公民科教師的政治態度與政治行為」,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系碩士論文。4.王麗玲(1995),「大學女生成就動機、女性角色刻板印象、政治態度與政治參與意願之關係」,輔仁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布魯斯.艾克曼、葉俊榮(2005),「民主修憲,期待全國審議日」,中國時報2005.11.12.
6.古珮琳(1997),「家庭溝通型態與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碩士論文。7.江文孝(2004),「政治疏離感對民眾政治參與的影響」,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8.江岷欽(2005),「名家專論—為什麼人民不相信政府」,中國時報2005.03.11。
9.李少軍等 譯,David Held 著(1995),民主的模式,台北桂冠。
10.李尚遠(2000),「從Seyla Benhabib與Joshua Cohen談審議式民主的概念」,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1.吳輝 譯,馬克•E•沃倫 編(2004),民主與信任,北京華夏出版社。
12.林傑斌、劉明德(2002),SPSS 11.0與統計模式建構,台北市文魁資訊。
13.林嘉誠(1989),政治心理形成與政治參與行為,台北:商務出版。
14.周進發(1985),「我國選民政治信任感之研究—從民國74年地方公職人員選舉探析」,行政院國科會計畫。15.周進發(1986),「我國選民政治信任感與投票抉擇關聯之研究-民國74年嘉義市市長選舉個案分析」,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16.邱振崑(2005),SPSS統計教學實例應用,台北:文魁資訊。
17.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
18.段盛華(1988),「台灣地區五專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9.孫榮飛等 譯,安東尼•阿伯拉斯特 著(2005),民主,吉林人民出版社。
20.陳文俊(1973),台灣地區的中學生政治態度及其形成因素:青少年的政治社會化,台北市資訊教育推廣中心基金會出版部。
21.陳文俊(1997),「政治社會化與台灣的政治民主化:大專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價值之研究」,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22.陳文俊(1998),「台灣地區學生的政治文化-中、大學生的政治態度與台灣民主化的前景」,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第一卷第三期,23-55。
23.陳秋燕(1994),「北高兩市國中學生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4.陳秀瑄(2003),「正面和負面政治廣告對政治知識、政治犬儒主義與政治效能感、投票行為的影響:以2002年台北市長選舉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5.陳怡伶(2003),「台北縣高中職學生自我概念與政治態度關係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26.陳東升、林國民(2003),「審議民主理論與台灣的實作經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27.陳恆鈞(2002),治理互賴與政策執行—The Mutual-dependence of Governance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
28.陳現義(2002),「國小學童政治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9.陳家剛 譯,卡爾•博格斯 著(2001),政治的終結,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0.陳家剛(2004),協商民主,上海三聯書店。
31.陳陸輝(2003),「政治信任、施政表現與民眾對台灣民主的展望」,台灣政治學刊7卷2期,頁149-188。
32.陳朝陽(1996),「台灣地區國小兒童政治知識與民主政治態度之研究」,行政院國科會計劃。
33.陳欽春(2004),「民主治理與社會資本:台灣地區公民信任實證研究」,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博士論文。34.陳穆瑩(2001),「國中生政治知識與民主態度之研究—以臺北地區國三學生為樣本」,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35.潘明宏&陳志瑋 譯,C.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 著(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韋伯文化。
36.黃東益(2006),「審議日:治理的烏托邦或務實的民主創新工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報,第18期,頁137-142。
37.黃麗秋(1988),「我國選民對政府評價之影響因素-複層次分析模式的建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38.郭秋永(2001),當代三大民主理論,台北聯經出版社。
39.彭懷恩(1978),「中華民國大學生政治支持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40.曾欣儀(2001),「台北市公立高中學生政治態度與班級氣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41.曾俊傑(1995),「台灣地區專科學生政治社會化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42.張明垣(1985),「高雄市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碩士論文。43.張雪君(1995),「國小學生政治社會化成效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44.張卿卿(1998),「負面廣告的議題設定效果」,行政院國科會計畫NSC86-2412-H128-005-T。
45.辜淑琴(1985),「社會化機構對政治態度形成影響之研究-以台北市松山區公民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6.葉佳文(2001),「臺灣高中職學生政治社會化--以桃園地區為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47.廖添富(1993),「個人政治功效意識、政治參與態度與家庭社會化變項之關係」,公民訓育學報,第3期,頁105-123。
48.廖天富、劉美慧、董秀蘭(1998),「我國師範院校學生『公民參與態度』與『公民教育觀點』相關性之研究」,公民訓育學報,第7期,頁1-26。
49.蔡璧煌(1995),班級氣氛與學生政治社會化。台北:師大書苑。
50.劉行健(1989),「計程車司機傳播行為與政治態度相關性研究-以大台北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51.劉軍寧等 編(1998),直接民主與間接民主,上海三聯書店。
52.蕭成泰(2003),「政治賦權與族群政治態度:2002年外省族群的政治信任與政治功效意識」,國立中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3.羅晉(2003),「網際審議式民主之實現與現實:以我國地方政府網際公共論壇為例」,東海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54.瞿海源(2005),台灣民眾的社會意象2004—地震、族群、SARS、政治信任,台北巨流圖書。
55.顏秀美(2003),「公立高中學生新聞媒體閱聽行為與政治信任感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56.蘇澄鈺(2004),「我國高中職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班論文。57.顧麗梅(2002),信息社會的政府治理,天津人民出版社。
二、英文部份
1.Abramson, P. R & Aldrich, J(1982), The Decline of Electoral Participation in America,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2.Held, David(1987), Models of democracy,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3.Francis Fukuyama(1995), Trust:the social virtues and the creation of prosperity, New York: Free Press.
4.Hans-Dieter Klingemann(1999), “Mapping Political Support in the 1990s:A Global Analysis”, Pippa Norris Editor, Critical Citize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5.Henry Milner(2002), Civic Literacy: How Informed Citizens Make Democracy Work Hanover,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6.Jorge M. Valadez(2001), Deliberative Democracy:political legitimacy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multicultural societies, A Member of the Perseus Books Group.
7.Nye, Joseph S., Jr. Philip, D. Zelikow, & David C. King(1997), Why People Don’t Trust Government, President and Fellows of Harvard College.
8.Joe Foweraker(2001), “A comparison of Chile and Brazil”, Unite N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for Social Development.
9.Mark E. Warren(2001), Trust in Democratic Institutions, Georgetown University.
10.Mike Savage, Gindo Tampubolon & Alan Warde(2004), “Social Capital and Political Activism: a Social Network Approach”, in Jane Franklin(ed), Politics, Trust and Networks: Social Capital in Critical Perspective, London South Bank University.
11.Nie, Norman H., Jane Junn, & Kenneth Stehlik-Barry(1996), Education And Democratic Citizenship in America,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2.OECD(1997), Literacy Skills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 Human Resources Development Canada.
13.Pippa Norris(1999), The Growth of Critical Citize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4.Pippa Norris(2002), Democratic Phoenix:Reinventing Political Activis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5.Pippa Norris(2004), ” Young People & Political Activism: Form the Politics of Loyalties to the Politics of Choice”, Harvard University.
16.Piotr Sztompka(1997), ”Trust, Distrust and the Paradox of Democracy”, http://skylla.wz-berlin.de/pdf/1997/p97-003.pdf.
17.Russell Hardin(1998), “Trust in Government”, Beaith waite and Levi. Editor, Trust & Governanc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18.Dalton, Russell J.(1999), “Political Support in Advanced Industrial Democracies”, Pippa Norris Editor, Critical Citizen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Sunhyuk Kim(2004), “Political Trust, Institutional Reform, and Democratic Deepening in Korea”, Departmen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Korea University.
20.Susan J. Pharr, Robert D. Putnam(2000), Disaffected Democracies: What’s troubling the trilateral countr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1.Valerie Braithwaite(1998), “Communal and Exchange Trust Norms: Their Value Base and Relevance to Institutional Trust”, Beaithwaite and Levi. Editor, Trust & Governance, Russell Sage Foundation.
22.Willam Mishler & Richard Rose(2001), “What are the origins of political trust:Testing institutional and cultural theories in Post-Communist societies”, Comparative Political Studies, Vol. 34, No.1, pp.30-62.
三、網頁部份
1.中央研究院社會所網站,http://www.ios.sinica.edu.tw/si/。
2.中央社倫敦3月18日法新電(2005),「民調指出將近八成英國民眾不相信政治人物」,立法院新聞知識管理系統 http://nplnews.ly.gov.tw/index.jsp。
3.台北市教育局統計室,93學年度台北市教育統計資料,2005年9月取自: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3909。
4.台灣社會變遷基本調查資料庫,http://www.ios.sinica.edu.tw/sc1/start.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