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文獻 (一)史料、彙編 《大清律例》 徐本等奉敕纂,田濤、鄭秦點校,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根據信吾是齋田氏所藏乾隆五年刊刻本。 《欽定大清會典(光緒朝)》 崑崗等奉敕纂,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 《欽定大清會典事例(光緒朝)》 崑崗等奉敕纂,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6年,清光緒二十五年刻本影印。 《欽定吏部處分則例》 長沙:海南出版社,2000年,乾隆四十八年武英殿刻本影印。 《欽定吏部處分則例》 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同治年間刊本影印。 《欽定戶部則例》 長沙:海南出版社,2000年,乾隆四十六年武英殿刻本影印。 《欽定戶部則例》 台北:台灣大學圖書館藏,同治十三年校刊本。 《江西布政司衙門刊.定例彙編》(《藩司定例》) 清江西布政使司編,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據哈佛燕京學社藏清乾隆至光緒年間江西布政使司遞修本複印。 《江西按察司衙門刊.定例彙編》(《臬司定例》) 清江西按察使司編,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據哈佛燕京學社藏清光緒年間江西按察司衙門刊本影印。 《治浙成規》 收錄於《官箴書集成(第六冊)》,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據清道光十七年(1837)刊本影印。 《湖南省例成案》 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據日本東京大學東洋文化研究所刊本影印。 《福建省例》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輯,台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年。 《江蘇省例》 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同治己巳年(1869)江蘇書局刊本。 《蘇藩政要》 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光緒年間鈔本。 《西江政要》「按察司本」 台北: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清江西按察司衙門刊本。 《晉政輯要》 剛毅修,安頤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據湖北省圖書館藏清光緒刻本影印。 《皇朝政典類纂》 席裕福、沈師徐輯,台北:文海出版社,1982年。 《清朝文獻通考》 官修,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據萬有文庫版重印再版。 《清朝續文獻通考》 劉錦藻撰,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據萬有文庫版重印再版。 《大清現行刑律案語》 沈家本、俞廉三編訂,台北:台灣大學,據清宣統元季秋季法律館印本影印。 《清代土地佔有關係與佃農抗租鬥爭》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歷史研究所合編,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刑科題本.土地債務類》檔案:乾隆17年0819,第64卷,13號、乾隆17年0822.第66號卷2號 北京: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館藏。 《大理院判決例全書》 郭衛編,台北:成文出版社,1971年6月台一版。 《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上、下冊 張傳璽主編,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年。 《台灣私法物權編》第一冊至第九冊 台灣灣行經濟研究室,台北:台灣銀行,1963年。 《中國民事習慣大全》 法政學社編纂,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24年廣益書局影印本。 (二)律學、官箴、判牘 王明德 《讀律佩觿》,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田文鏡 《欽頒州縣事宜》,收錄於郭成偉主編,《官箴書點評與官箴文化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 沈之奇撰,懷效峰、李俊點校 《大清律輯註》,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 沈衍慶 《槐卿政蹟》,收錄於《槐卿遺稿》,台北:文海出版社,1969年。 長孫無忌 《唐律疏議》,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 徐士林著,陳全倫、畢可娟、呂曉東主編 《徐公讞詞:清代名吏徐士林判案手記》,濟南:齊魯書社,2001年。 黃六鴻 《福惠全書》,收錄於《官箴書集成(第三冊)》,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據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金陵濂溪書屋刊本影印。 雷夢麟著,懷效鋒、李俊點校 《讀律瑣言》,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 萬維翰 《律例圖說辨偽》,中央研究院傅斯年圖書館藏,乾隆二十八年刊本。 潘月山 《未信編》,收錄於《官箴書集成(第三冊)》,官箴書集成編纂委員會編,合肥:黃山書社,1997年,據清康熙二十三(1684)刊本影印。 樊增祥 《樊山批判》,收錄於《樊山集》,台北:文海出版社,1978年,據光緒23年本衙藏板影印。 薛允升著,黃靜嘉校 《讀例存疑重刊本》一至五冊,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本文援引本書時,俱以《讀例存疑》稱之。 戴舒菴(戴兆佳) 《天台治略》,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年,清康熙六十年刊本影印。 (三)專書 中國法制史學會編輯 《中國法制史的回顧與前瞻:紀念沈家本誕生一百五十二週年》,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1993年。 王志強 《法律多元視角下的清代國家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王澤鑑 《民法總則》,台北:著者發行,1992年。 方萬全、李有成主編 《第二屆美國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研美國文化研究所,1991年。 那思陸 《清代中央司法審判制度》,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2年。 汪世榮 《中國古代判詞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7年。 李文治 《明清時代封建土地關係的鬆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李崇智 《中國歷代年號考》,北京:中華書局,2001年。 林山田 《刑法通論》,台北:著者發行,1990年8月三版。 林甘泉、童超、周紹泉 《中國土地制度史》,台北:文津出版社,1997年。 林端 《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台北:著者發行,1994年。 金吾倫 《托馬斯.庫恩》,台北:遠流,1994年。 胡適著,姜義華主編 《胡適學術文集》,北京:中華書局,1991年。 張小林 《清代北京城區房契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張晉藩 《清代民法綜論》,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 張偉仁 《清代法制研究》,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83年。 章有義 《明清徽州土地關係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年。 郭成偉主編 《官箴書點評與官箴文化研究》,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0年。 陳少明 《等待刺蝟》,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陳伯灜 《中國田制叢考》,台北:明文書局,1987年再版。 陳秋坤編 《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田野研究室,1992年。 陳顧遠 《陳顧遠法律文集》上、下冊,台北:陳顧遠文集編輯委員會,1982年。 梁治平 《清代習慣法:社會與國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1999年。 馮友蘭 《中國哲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年。 黃源盛 《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黃源盛主編 《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載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年。 黃宗智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民法的表達與實践》,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年。 滋賀秀三等著,王亞新、梁治平主編 《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楊一凡總主編、寺田浩明主編 《中國法制史考證》丙編第四卷〈日本學者考證中國法制史重要成果選譯明清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楊國楨 《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年。 潘德榮 《詮釋學導論》,台北:五南圖書,2002年。 劉家安 《買賣的法律結構:以所有權移轉問題為核心》,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3年。 鄭玉波 《民法債編各論》上、下兩冊,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羅馬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1958年。 《民法物權》,台北:三民書局,1992年。 鄭秦 《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戴炎輝 《中國法制史》,台北:三民書局,1991年。 《傳統中華社會的民刑法制:戴炎輝教授論文集》,台北:戴炎輝文教基金會,1998年。 謝在全 《民法物權論》,台北:著者發行,1992年。 瞿同祖 《中國法律與中國社會》,台北:里仁,1984年。 顏厥安 《法與實踐理性》,台北:允晨,1998年。 蘇亦工 《明清律典與條例》,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9年。 顧忠華 《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1992年。 龔蔭 《中國土司制度》,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1992年。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陳金田譯 《台灣私法.第一卷》,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0年。 姉齒松平著,程大學等編譯 《日據時期祭祀公業及在臺灣特殊法律之研究》,台中: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83年。 Hans-Georg Gadamer著,洪漢鼎譯 《真理與方法──哲學詮釋學的基本特徵》,台北:時報,1993年。 Arthur Kaulfmann著,吳從周譯 《類推與「事物本質」──兼論類型理論》,台北:學林,1999年。 Richard E. Palmer著,嚴平譯 《詮釋學》,台北:桂冠,1992年。 (四)期刊專論 丁華東 〈清代會典和則例的編纂及其制度〉,刊於《檔案學通訊》1994年第4期(1994年,台北)。 王文 〈典權期限之研究〉,刊於《政大法學評論》第4期(1971年,台北)。 王伯琦 《近代法律思潮與中國固有文化》(台北:法務通訊雜誌,1985年)。 王泰升 〈台灣民事財產法文化的變遷──以不動產買賣為例〉,刊於《台大法學論叢》33卷2期(2004年3月,台北)。 寺田浩明著,王亞新譯 〈日本的清代司法制度研究與對「法」的理解〉、〈權利與冤抑──清代聽訟和民眾的民事法秩序〉,收錄於《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間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步德茂著,邱澎生譯 〈司法檔案以及清代中國的法律、經濟與社會研究〉,刊於《法制史研究》4期(2003年,台北)。 谷井陽子著,鄭民欽譯 〈清代省例則例考〉,收錄於《中國法制史考證》丙編第四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周紹泉 〈田宅交易中的契尾試探〉,刊於《中國史研究》1987年第1期(1987年,北京)。 〈明清徽州契約與合同異同探究〉,刊於《中國史學》第3卷(1993年,東京)。 林正弘 〈論孔恩的典範概念〉,收錄於方萬全、李有成主編,《第二屆美國文學與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北:中央研究研美國文化研究所,1991年。 林端 〈清末民初法律的繼受問題──韋伯社會學觀點的嘗試〉,收錄於中國法制史學會編輯,《中國法制史的回顧與前瞻:紀念沈家本誕生一百五十二週年》台北:台灣大學法學院,1993年。 〈儒家倫理與與傳統法律──一個社會學的試探〉,收錄於林端,《儒家倫理與法律文化──社會學觀點的探索》,台北:著者發行,1994年。 岸本美緒著、鄭民欽譯 〈明清時代的「找價回贖」問題〉,收錄於楊一凡主編,《中國法制史考證》丙編第四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年) 張晉藩、林乾 〈《戶部則例》與清代民事法律探微〉,刊於《比較法研究》2001年第1期(2001年,北京)。 張富美 〈清代典買田宅律令之演變與台灣不動產交易的找價問題〉,收錄於陳秋坤編,《台灣歷史上的土地問題》,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田野研究室,1992年。 陳少明 〈論比較哲學──從現代中國學術的經驗看〉,收錄於氏著,《等待刺蝟》,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穿越理解的雙重屏障──關於本杰明.史華慈的思想史觀〉,收錄於氏著,《等待刺蝟》,上海:三聯書店,2004年。 陳介英 〈從韋伯實質研究的角度論其理念類型(ideal type)在知識建構上的意義〉,刊於《思與言》第31卷第4期(1993年12月,台北)。 陳惠馨 〈有關法制史教學與研究的一點想像與思考〉,刊於《月旦法學雜誌》第88期(2002年9月,台北)。 〈法史學的研究方法──從戴炎輝先生的相關研究談起〉,收錄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載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年。 陳顧遠 〈關於耕者有其田的史料提要──中國田制史上一個觀察〉,收錄於《陳顧遠法律文集(上冊)》,台北:陳顧遠文集編輯委員會,1982年。 陶安(Arnd Helmut Hafner) 〈法典與法律之間──近代法學給中國法律史帶來的影響〉,收錄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載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年)。 黃宗智 〈中國法律制度的經濟史、社會史、文化史研究〉,刊於《北大法學評論》第2卷第1輯(1999年,北京)。 黃源盛 〈中國法律的傳統與蛻變〉、〈從傳統身分差等到近代平權立法〉,收錄於氏著,《中國傳統法制與思想》,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8年。 滋賀秀三著,范愉譯 〈清代訴訟制度之民事法源的概括性考察—情、理、法〉,收錄於《明清時期的民事審判與民事契約》,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 葉志如 〈乾隆朝回贖民典旗地史料(下)〉,刊於《歷史檔案》1991年3期(1991年,北京)。 鄭秦 〈乾隆五年律考〉,收錄於氏著,《清代法律制度研究》,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 賴惠敏 〈從契約文書看清前期的旗地政策與典賣(1644-1820)〉,刊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2期(1999年12月,台北)。 戴炎輝 〈台灣不動產物權之清理及其變動之方式〉,刊於《法學雜誌》2卷12期(1951年,台北)。 〈清現行刑律之編定〉,收錄於《傳統中華社會的民刑法制:戴炎輝教授論文集》,台北:戴炎輝文教基金會,1998年。 顧忠華 〈韋伯的社會科學方法論──價值問題與理念型方法〉,收錄於氏著,《韋伯學說新探》,台北:唐山,1992年。 (五)學位論文 周伯峰 《民國初年「契約自由」概念的誕生──以大理院的言說實踐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劉恆妏 《台灣法律史上國家法律體系對民間習慣規範之介入──以台灣「典」規範之變遷為例》,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魏家弘 《台灣土地所有權概念的形成經過──從業到所有權》,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鄭宏基 《從契字看台灣法律史上有關土地買賣的法規範》,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 二、日文文獻 (一)專書 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編 《台灣私法.第一卷》,台北:南天書局,1995年二刷,明治43年2月神戶印刷本。 臨時台灣土地調查局 《台灣土地慣行一斑》,台北:自刊, 1905年。 仁井田陞 《補訂中國法制史研究:土地法.取引法》,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1年補訂版。 林毅 《西洋法史学の諸問題》,東京:敬文堂,1982年。 姊齒松平 《祭祀公業並台灣ニ於ケル特殊法律ノ研究》,台北:台法月報發行所,1934年。 滋賀秀三編 《中國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4年。 滋賀秀三 《清代中国の法と裁判》,東京:創文社,2002年。 筏津安恕 《失なわれた契約理論》(京都:昭和堂,1998年)。 Heinrich Mitteis著,林毅譯 《法史学存在の価値》,東京:創文社,1980年。 (二)期刊專論 平松義郎 〈法律學の學び方と文獻案內 法制史〉,刊於《法學案內》ジュリスト增刊(1973年,東京)。 寺田浩明 〈清代の省例〉,收錄於《中國法制史──基本資料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1994年。 〈明清法制史學の研究對象について〉,刊於《法學》第58期(1994年,東北大學)。 〈清代民事司法論における「裁判」と「調停」〉─フィリップホアソ氏の近業に寄せて〉,刊於《中國史學》(1995年,東京)。 戴炎輝(田井輝雄) 〈支那.臺灣に於ける不動產買賣の回贖及找貼〉五篇,《台法月報》第37卷第2號至第6號(1943年,台北)。 齋川真 〈法史学の位置と方法について〉,刊於《法制史研究》第43期(1993年,東京)。 三、英文文獻 (一)專書 Buoye, Thomas M. Manslaughter, Market, and Moral Economy , Cambridge, U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Chiba, Masaji Legal Pluralism: Toward a General Theory through Japanese Legal Culture, Tokyo, Japan: Tokai University Press, 1989. Kuhn, Thomas S.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70. Schwartz, Benjamin I. In search of Wealth and Power—Yen Fu and the West, Cambridg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4. The World of Thought in Ancient China,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5. Wolff, Kurt H. (ed.) From Karl Mannhei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Jerome Alan Cohen, R. Randle Edwards, and Fu-mei Chang Chen (ed.) Essays on China’s Legal Tradi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Jonathan K. Ocko, and Robert Gardella(ed.)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Rational Choice in Political Scie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 2004. (二)專論 Brockman, Rosser H. “Commercial Contract Law in Late Nineteenth-Century Taiwan”, in Jerome Alan Cohen, R. Randle Edwards, and Fu-mei Chang Chen (ed.), Essays on China’s Legal Tradition,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80. Buoye, Thomas M. “Law, Economy, and Society: Recent Trends in Chinese Legal Studies in United States”, 收錄於黃源盛主編,《法史學的傳承、方法與趨向──載炎輝先生九五冥誕紀念論文集》(台北:中國法制史學會,2004年)。 Feng, Shaoting Madeleine Zelin(tr.), “Supplemental Payment in Urban Property Contracts in Mid to Late Qing Shanghai”, in Madeleine Zelin, Jonathan K. Ocko, and Rober Gardella(ed.),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Rational Choice in Political Scie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 2004. Mannheim, Karl “the Ideological and Soci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Intellectual Phenomena”, in Kurt H. Wolff (ed.), From Karl Mannhei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Zelin, Madeleine “A Critique of Property in Prewar China”, in Madeleine Zelin, Jonathan K. Ocko, and Robert Gardella(ed.), Contract and Proper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Rational Choice in Political Science,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 2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