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圖書館首頁
論文上傳
Submit Your ETD Form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16.73.216.205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秋萍
研究生(外文):
Chiu-Ping Huang
論文名稱:
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f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for The Sixth Grade Student of Mying and Hakka in Taoyuan County
指導教授:
施明發
指導教授(外文):
Dr. Ming-Fa Shih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2
畢業學年度:
100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84
中文關鍵詞:
性別平等認知
、
性別平等
、
閩、客六年級學童
外文關鍵詞:
sixth grade student of Mying and Hakka
、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
gender equity
相關次數:
被引用:
5
點閱:383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瞭解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的性別平等認知程度,並探究不同性別、青春期與否、導師性別、兄弟姐妹類型和家庭社經地位等背景變項之學童在性別平等認知程度上的差異情形。本研究以桃園縣之國民小學為研究母群體,以分層叢集隨機取樣之方式,抽取12所學校,955位閩、客六年級學童為研究樣本,使用「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認知調查問卷」為調查工具,將所得資料利用PASW Statistics中文18.0 版統計套裝軟體進行描述性統計、t考驗及二因子變異數分析。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水準居於高等程度。
二、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的性別平等認知程度並無顯著差異。
三、女學童的性別平等認知程度高於男學童。
四、進入青春期之學童的性別平等認知程度高於未進入青春期學童。
五、女導師班級之學童的性別平等認知程度高於男導師班級之學童。
六、唯女型的學童其性別平等認知程度較高。
七、家庭社經地位對學童的性別平等認知程度沒有顯著影響。
本研究根據研究結論提出若干建議,供教育輔導實務應用與未來研究者之參考。
This study aimed to understand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 of Mying and Hakka inTaoyuan County. Personal variables such as ethnic group, student’s gender, adolescent degree, teachers’ gender, types of sibling, and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were used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 of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A total of 12 schools containing 955 students from Taoyuan were selected through stratified random cluster sampling and responded to the “Questionnaire of Gender Awareness of the Sixth Grade Student”.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PASW Statistics 18.0 with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and two-way ANOVA.
The major findings of this study are as follows:
1.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Mying and Hakka in Taoyuan County have high-level degree of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
2.There i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the gender equity between the sixth grade students of Mying and Hakka in Taoyuan County.
3.The female students'' degree of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is higher than male students''.
4.The adolescent students'' degree of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is higher than who are before adolescence .
5.The degree of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of the students with a female homeroom teacher is higher than those students with a male homeroom teacher.
6.The female students in the female child only family have higher degree of the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than the other sibling types students.
7.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have no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the students’ degree of gender equity awareness.
Based on these findings,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counseling institutions, and the future researcher are submitted.
論文口試委員審定書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 次 iv
表 次 vi
圖 次 i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6
第四節 研究範圍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性別角色發展的理論分析 9
第二節 性別平等的意涵及相關研究 24
第三節 閩客族群差異之內涵分析 5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1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74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79
第五節 研究步驟 89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統計分析 91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95
第一節 基本資料分析 95
第二節 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程度之分析 98
第三節 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程度差異分析 107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之桃園縣閩、客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程度差異分析 11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3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3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143
壹、中文部份 143
貳、英文部份 149
附錄 151
附錄一 家庭社經地位劃分方式 151
附錄二 專家諮詢卷 153
附錄三 專家諮詢卷意見匯整表 162
附錄四 桃園縣六年級學童性別認知調查問卷 170
附錄五 問卷使用同意書 174
壹、中文部份
毛萬儀(2004)。幼兒性教育。臺北市:啟英文化。
王世英(2009)。性別平等教育(II)。臺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王瑞壎(2011)主編。性別議題與性別平等教育。臺北市:高等教育。
台灣總督府(日本大正三年五月)。台灣俚諺集覽。
丘昌泰(2006)。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客家研究期刊,創刊號,45-96。
行政院客家委員會(2011)。99 年至100 年全國客家人口基礎資料調查研究。臺北市:行政院客委會。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姿瑢(2009)。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教育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吳晃彰(2008)。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呂玉瑕(2008)。社會變遷中客家女性的經濟資源與家庭地位。第二屆臺灣客家研究國際研討會(2008/12/20-21)。
李竹君(2001)。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李坤崇(1986)。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之評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泳集(1996)。性別與文化:客家婦女研究的新視野。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圖書。
房學嘉(1994)。客家源流探奧。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文瑛(2002)。性別角色與性別角色發展。載於晏涵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2002年(頁35-55)。臺北市:一家親文化。
林世欣(2000)。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林瑤棋(2007)。臺灣閩客族群的血緣與修譜新觀念。臺灣學研究通訊,2,102-112。
林麗珊(2002)。性別差異與性別平等的教育。載於晏涵文、黃富源主編,性別平等教育-2002年(頁16-34)。臺北市:一家親文化。
林鶴玲、李香潔(1999)。臺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性別資源分配。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475-528。
邱坤良、施如芳、張秀玲、藍素婧、郝譽翔(2002)。宜蘭縣口傳文學(下冊)。宜蘭縣:宜蘭縣政府。
洪秀雪(2008)。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性別平等觀念及家務參與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洪家萍(2009)。學生背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之探討-以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晏涵文、黃富源(2002)主編。性別平等教育。臺北市:一家親文化。
桃園縣教育局(無日期)。教育局定期統計資訊。2011年9月3日,取自http://www.tyc.edu.tw/boe/main.php?menu_page=statistical_data&city=
張欣戊(1989)。性別角色的形成。載於賴保禎等著,發展心理學-1989年(頁205-232)。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張春興(2005)。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素玢、陳世榮、陳亮州(1998)主編。桃園縣口述歷史研究-北桃園區域展史。桃園縣:桃園縣文化中心。
張維安(1994)。客家婦女地位:以閩南族群為對照的分析。載於黃瑞枝(主編),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婦女篇(頁79-109)。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無日期a)。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2011年9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無日期b)。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修正草案。2011年9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無日期c)。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重大議題(性別平等教育)修訂說明。2011年9月3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莊明貞(2003)。性別與課程-理念、實踐。臺北市:高等教育。
莊明貞(2005a)。性別與課程的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為例。教育研究,139,16-31。
莊明貞(2005b)。重大議題能力指標重點意涵與教學示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AER-93-06A-1-06-02-02-34)。臺北市: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
莊明貞(2009)。國民小學性別平等教育教科書評鑑規準建構之研究。臺北市:教育部。
莊英章、武雅士(1994a)。台灣北部閩、客婦女地位與生育率:一個理論假設的建構。載於莊英章、潘英海(主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97-112)。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莊英章(1994b)。家族與婚姻:台灣北部兩個閩、客村落之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
許嘉育(2008)。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郭完五(1991)。客家人來自黃河流域。中原文獻,23(1)。
郭志超(2005)。閩客民俗宗教的比較研究。載於莊英章、潘英海(主編),臺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二)(頁271-301)。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主顯(1997)。台灣俗諺語典 - 卷一‧人生哲理。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1a)。台灣俗諺語典 - 卷五‧婚姻生活。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主顯(2001b)。台灣俗諺語典 - 卷六‧社會百態。臺北市:前衛出版社。
陳玉華、伊慶春、呂玉瑕 (2000):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以家庭決策模式為例。
台灣社會學刊,第二十四期。
陳李綢(1992)。認知發展與輔導。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芝筠(2008)。性別平等教育如何在教育現場實施。課程與教學,25(4)。
陳金定(2004):兩性關係與教育。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陳昭曄(2003)。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從教學互動的歷程中的性別問題談起。教育研究(高師),11,171-180。
陳皎眉(1996)。兩性關係 - 性別認同與性別角色。臺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陳雪玉(2003)。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陳運棟(1978)。客家人。臺北市:聯亞。
陳肇文(2007)。中等學校實習教師對師資培育法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陳學志(2004)。認知心理學。臺北市:學富文化。
陳憲國、邱文錫(1999)。實用台灣諺語典。臺北市:樟樹出版社。
彭聃齡、張必隱(2000)。認知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游美惠(2010)。性別教育與台灣社會。載於游美惠、楊幸真、楊巧玲(主編),性別教育-2010年(頁4-21)。臺北市: 華都文化。
游美惠、楊幸真、楊巧玲(2010)主編。性別教育。臺北市: 華都文化。
黃少廷編(2004)。台灣諺語(三)。臺北市:五南。
黃永達(2005)。台灣客家俚諺語語典。臺北市:全威創意媒體。
黃寶漣(2009)。從北閩南客政治輪替看桃園縣客家族群的政治參與(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縣。
楊幸真(2010)。性別教育的推動與發展。載於游美惠、楊幸真、楊巧玲(主編), 性別教育-2010年(頁24-48)。臺北市: 華都文化。
廖珮劭(2006)。如何讓家庭成為孩子性別平等教育的好起點。人本教育札記, 209。
維基百科(無日期)。2011年9月10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E4%BA%8C%E6%80%A7%E5%BE%B5
劉秀娟(1999)。兩性教育。臺北市:揚智文化。
劉亞蘭(2008)。平等與差異:漫遊女性主義。臺北市:三民。
劉泗翰(譯)(2004)。R.W. Connell著。性/別(Gender)。臺北市:書林。
劉金花(1999)主編。兒童發展心理學。臺北市:五南。
潘美倫 (1999)。閩、客學童族群意識與學業成就差異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台東縣。
潘婉茹(2002)。母親性別教養態度與高職女生性別特質、異性交往態度之相關研究。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2002年(頁517-545)。臺北市:五南。
蔡文山(2006)。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內涵與相關研究探討。課程與教學,23(4), 87-96。
蔡培村、余嬪(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發表之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鄧曉華(1995)。閩客若干文化特徵的比較研究。收錄於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265-283頁。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鄭玄藏(1994)。性教育工作坊研習手冊。臺北市:教育部。
鄭怡卿(2008)。臺灣閩客諺語中的女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
鄭萍茹(2007)。屏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意識與知覺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鄭麗玉(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賴友梅(2002)。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2002年(頁47-66)。臺北市:五南。
賴澤涵總編纂(2010a)。新修桃園縣志-地方自治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賴澤涵總編纂(2010b)。新修桃園縣志-地理志。桃園市:桃園縣政府。
鍾永豐(1994)。淺論傳統客家婦女的身分。載於美濃愛鄉協進會,重返美濃:臺灣第一部反水庫運動紀實(頁114-121)。臺中市:晨星。
謝臥龍(2002)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魏惠鮮(2009)。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念與性別平等教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羅明忠(2005)。國民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教之友,56(3)。
羅香林(1992)。客家研究導論。臺北市:南天。
蘇芊玲(1998)。宣導、社會及親職教育小組-家庭與社會也需要落實兩性平等
教育。兩性平等教育季刊,創刊號,37。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女書文化。
貳、英文部份
Biklen, S. K., & Pollard, D. (1993). Gender and education: Ninety-second yearbook of the 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ducation.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Connell, R. W. (2002). Gender. Cambridge:Polity Press.
Klein, S. S. (1985). Handbook for achieving sex equity through education.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Shaffer, D. R. (1999).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 Childhood and adolescence (5th ed.). C. A: Brooks/Cole.
Voorhees, P.J. (1994). Promoting gender fairness in school curricula and classroom instruction through infusion of equitable resources, vocational programs, and staff developm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ve No. ED 389 633 )
電子全文
(
本篇電子全文限研究生所屬學校校內系統及IP範圍內開放
)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GlobalShare 3.2
登入系統
Ñ
帳號:
密碼: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國中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相關研究
2.
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之評量研究
3.
閩、客學童族群意識與學業成就差異之調查研究─以苗栗縣為例
4.
客家農村女性的勞動經驗與美德
5.
國小高年級學生自我概念與同儕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6.
臺灣閩客諺語中的女性研究
7.
桃園閩客族群與地方政治關係的歷史探討(1950-1996)
8.
屏東縣國小六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意識與知覺父母性別角色教養態度之研究
9.
雲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認知之研究
10.
國小高年級學童家庭氣氛、性別平等觀念及家務參與之相關研究
11.
彰化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平等教育與性別角色態度之相關研究
12.
中等學校實習教師對師資培育法認知與態度之研究
13.
學生背景、性別角色刻板印象與性別平等態度之探討-以臺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
14.
屏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角色觀念與性別平等教育態度之研究
15.
從北閩南客政治輪替看桃園縣客家族群的政治參與
1.
丘昌泰(2006)。台灣客家族群的自我隱形化行為:顯性與隱性客家人的語言使用與族群認同。客家研究期刊,創刊號,45-96。
2.
李坤崇(1986)。我國大學生心理需求之評量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3.
林瑤棋(2007)。臺灣閩客族群的血緣與修譜新觀念。臺灣學研究通訊,2,102-112。
4.
林鶴玲、李香潔(1999)。臺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性別資源分配。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475-528。
5.
莊明貞(2005a)。性別與課程的建構-以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議題」為例。教育研究,139,16-31。
6.
陳玉華、伊慶春、呂玉瑕 (2000):婦女家庭地位之研究-以家庭決策模式為例。
7.
陳芝筠(2008)。性別平等教育如何在教育現場實施。課程與教學,25(4)。
8.
陳昭曄(2003)。性別平等教育的實踐--從教學互動的歷程中的性別問題談起。教育研究(高師),11,171-180。
9.
廖珮劭(2006)。如何讓家庭成為孩子性別平等教育的好起點。人本教育札記, 209。
10.
蔡文山(2006)。性別平等教育課程之內涵與相關研究探討。課程與教學,23(4), 87-96。
11.
蔡培村、余嬪(1999)。中小學教師兩性平等教育素養之研究。「1999邁向二十一世紀兩性平等教育」發表之論文,高雄醫學大學。
12.
賴友梅(2002)。影響國中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化態度與兩性教育平等意識相關因素之研究。載於謝臥龍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2002年(頁47-66)。臺北市:五南。
13.
謝臥龍(2002)主編。性別平等教育:探究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14.
羅明忠(2005)。國民小學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的困境與解決之道。國教之友,56(3)。
15.
蘇芊玲(2002)。兩性平等教育的本土發展與實踐。臺北市:女書文化。
1.
導師領導風格、班級氣氛與班級生活幸福感之相關研究-以新北市國民中學學生為例
2.
國小教師班級經營風格與學生學習動機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龜山鄉國小六年級學生為例
3.
桃園縣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童憂鬱傾向與同儕關係研究
4.
國民中學學生父母教養方式對學業成就關聯性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
5.
電子書包融入國小教學現況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以桃園縣試辦學校為例
6.
桃園縣國民中學學生生活壓力、壓力因應策略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
7.
新住民母親管教態度與親子關係之研究-以越南籍母親為例
8.
桃園縣國民小學兼任行政職務教師工作壓力來源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9.
新北市板橋土城區幼稚園教師對基礎評鑑知覺之研究
10.
親子共讀對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之研究-以桃園地區國小一年級學童為例
11.
應用網路社群評測系統於C/C++程式設計教學之實徵研究
12.
臺北市公立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態度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13.
臺北市幼兒園教師人格特質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14.
新北市公立國小附設幼兒園主任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
15.
台灣性別平等教育實施現況之研究-一所小學的觀察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