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05) 您好!臺灣時間:2025/07/26 12:4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華敘彬
論文名稱:
錢穆《朱子新學案》研究--以朱子理學為中心
指導教授:
張曉生老師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3
畢業學年度:
101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2
中文關鍵詞:
錢穆理學朱子 學案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2047
評分:
下載:133
書目收藏:0
摘要
國學大師錢穆先生認為,中國傳統思想之主流在儒家,前有孔孟,後有程朱,影響最大。然而傳統儒家文化,現在國人早已漸疏離,幸而近十年為提倡品德教育,興起了讀經教學,而有志之士所推動的讀誦之經書,正是南宋朱子當年定四書來代替五經的地位的結果,因為讀經教學所讀誦的經典,一般是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以及四書為主。
錢先生一生對中國學術研究不輟,但在著述《朱子新學案》時,已屆晚年,他究竟是在何動機下,願意如此精進不懈的完成這樣的巨作?
本文由除對錢先生的基本認識外,主要透過其完成學案前的研究著述之內涵與態度,進行了解其寫作目的和動機;又對其《新學案》所以名為「新」的意趣進行探究。錢先生在史學方面的研究成果,民國以來一直居於崇高的地位,那麼他的《新學案》究竟和傳統學術史有何關聯,《新學案》具有什麼樣的傳承和創見?又南宋朱子是理學的中心人物,《新學案》雖是對朱子學整體的撰述,但百萬字的撰述,一方面在破除門戶之見,確立朱子在中國傳統學術思想上的地位,一方面就朱子述朱子,以如實的呈現朱子思想和學說。本論文則針對朱子理學中幾個較重要的議題進行梳理探究,又朱子因其在義理方面的修為運用在學術、事功方面的成就一樣是很可觀的。最後論及錢先生朱子學研究的時代意義與文化精神。
關鍵字:錢穆、理學、朱子、學案
錢穆《朱子新學案》研究―以朱子理學為中心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前人研究成果述評 -----------------------------5
(一)前人研究之概述 --------------------------------------5
(二)略述本論文相關之主題研究 ----------------------------7
(三)小結 -----------------------------------------------13
第二章 錢穆及其朱子研究
第一節 錢穆生平簡介 ------------------------------------13
(一)書香世家稟賦天生 ------------------------------------15
(二)精勤博學且多奧援 ------------------------------------15
(三)知識分子的時代使命 ----------------------------------19
第二節 錢穆有關朱子相關研究 -----------------------------22
(一)《朱子新學案》之前 ----------------------------------22
(二)《朱子新學案》之後 ----------------------------------52
(三)綜合分析 --------------------------------------------56
第三節 錢穆《朱子新學案》的撰著動機與目的 ----------------57
(一)朱子新學案的研究動機 -------------------------------57
(二)朱子新學案的研究目的--------------------------------58
第四節 小結 ---------------------------------------------62
第三章 關於《朱子新學案》
第一節 中國學案體文獻發展經過 ----------------------------63
(一)中國史學的演變 --------------------------------------63
(二)中國學案體文獻的發展 ---------------------------------65
第二節 傳統學案與朱子新學案 ------------------------------67
(一)《伊洛淵源錄》----------------------------------------68
(二)《明儒學案》與《宋元學案》----------------------------69
(三)試析《朱子新學案》------------------------------------71
第三節 小結 ---------------------------------------------75
第四章 錢穆對朱子理學思想的定位
第一節 是理學也是心學 -------------------------------------77
(一)由心與理角度看 --------------------------------------- 78
(二)由心與性角度看 ----------------------------------------83
第二節 朱陸王之辨----------------------------------------------------------------88
(一)大同處-------------------------------------------------83
(二)相異點 ------------------------------------------------89
第三節 中和說之變------------------------------------------97
(一)緣起 --------------------------------------------------97
(二)中和舊說 ----------------------------------------------101
(三)中和新悟 ----------------------------------------------107
第四節 小結 -----------------------------------------------114
第五章 錢穆論朱子的成就
第一節 學術方面 -----------------------------------------------------------------119
(一)經學方面 ----------------------------------------------119
(二)史學方面 ----------------------------------------------127
(三)文學方面 ----------------------------------------------130
第二節 事功方面 -----------------------------------------------------------------131
(一)朱子的職務與執行 --------------------------------------132
(二)朱子的建言與理論 --------------------------------------132
第三節 小結 -----------------------------------------------134
第六章 結論
第一節 錢穆朱子學的學術史意義-------------------------------137
第二節 錢穆朱子學的時代文化精神 ----------------------------138
參考書目 -----------------------------------------------------145
附錄一 -----------------------------------------------------149
附錄二 -----------------------------------------------------152
參考書目
(一) 古籍
1.﹝漢﹞許慎:﹝清﹞段玉裁註《說文解字注》,臺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8年。
2.﹝宋﹞朱熹:《四書集注》,臺北:世界書局,1995年。
3.﹝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
4.﹝宋﹞朱熹:《近思錄》《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5.﹝宋﹞黎靖德編、王星賢點校:《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
6.〔宋〕朱熹:陳俊民校訂:《朱子文集》,臺北:《德富古籍叢刊》德富文教基金會出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漢籍全文資料庫指定版本,2000年。
7.﹝宋﹞朱熹:朱傑人、嚴佐之等主編,徐德明校點:《朱子全書》,安徽: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
8.﹝宋﹞程顥、程頤:《二程遺書》,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9.﹝元﹞脫脫:楊家駱主編:《宋史》《新校本宋史並附編三種》,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
10.﹝清﹞黃宗羲:《宋元學案》,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11.﹝清﹞黃宗羲:王學哲重編,繆天綬選註:《宋元學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2009年。
12.﹝民國﹞趙爾巽等編,楊家駱主編:《清史稿》《楊校標點本清史稿附索引一》,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
(二) 現代專書
甲、錢穆專著
錢穆:《朱子新學案》第一冊,收入錢賓四先生編輯委員會主編《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1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8年
錢穆:《朱子新學案》第二冊,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2冊。
錢穆:《朱子新學案》第三冊,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3冊。
錢穆:《朱子新學案》第四冊,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4冊。
錢穆:《朱子新學案》第五冊,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5冊。
錢穆:《國學概論》,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冊。
錢穆:《四書釋義》,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冊。
錢穆:《論語新解》,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3冊。
錢穆:《孔子與論語》,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4冊。
錢穆:《宋明理學概述》,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9冊。
錢穆:《宋代理學三書隨劄》,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0冊。
錢穆:《陽明學述要》,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0冊。
錢穆:《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一),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6冊。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二),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8冊。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四),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19冊。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五),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0冊。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七),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1冊
錢穆:《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八),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2冊。
錢穆:《學籥》,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4冊。
錢穆:《中國思想史》,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4冊。
錢穆:《中國思想通俗講話》,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4冊。
錢穆:《中國學術通義》,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5冊。
錢穆:《中國史學發微》,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32冊。
錢穆:《中國史學名著》,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33冊。
錢穆:《國史大綱》(上),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27冊。
錢穆:《人生十論》,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39冊。
錢穆:《世界局勢與中國文化》,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43冊。
錢穆:《八十憶雙親》,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51冊。
錢穆:《師友雜憶》,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51冊。
錢穆:《素書樓餘瀋》,收入《錢賓四先生全集》第53冊。
乙、其他作者
1.牟宗三:《心體與性體》,大陸: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
2.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圓善論》第22冊 ,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2003年。3.牟宗三:《牟宗三先生全集--中國哲學十九講》第29冊,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
2003年。
4.印永清:《百年家族--錢穆》,臺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2002年。
5.余英時:《史學與傳統》,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82年初版,1983年3
版。
6.余英時:《朱熹的歷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臺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年)
7.余英時:《中國傳統思想的現代詮釋》,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年。
8.余英時:《猶記風吹水上鱗》,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9.汪學群:《錢穆學術思想評傳》,大陸:北京圖書館出版社,1998年。
10.李木妙:《國史大師錢穆教授傳略》,臺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11.孟淑慧:《朱熹及其門人的教化理念與實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出版,2003
年。
12.徐國利:《錢穆—史學思想研究》,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4年。
13.勞思光:《思辯錄》,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
14.梁淑芳:《錢穆—文化學研究》,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8年。
15.陳祖武︰《中國學案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4年。
16.陳榮捷:《朱學論集》,大陸: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17.陳滿銘:《學庸義理別裁 》,臺北:萬卷樓圖書公司 , 2002年。
18.黃錦鋐、陳滿銘、余培林、張學波合著:《四書導讀》, 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
1992年.
19.曾春海:《朱熹哲學論叢》,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年。
20.楊儒賓編:《朱子學的開展:東亞篇》,臺北:漢學研究中心,2002年。
21.楊祖漢:《中庸義理疏解 》,臺北:鵝湖出版社,1990年3月。
22.黎建球:《中國百位哲學家》,臺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初版。
23.鄧爾麟Jeery Dennerline著、藍樺譯:《錢穆與七房橋世界》,大陸:北京社科文獻出版
社,1998年。
24.韓復智:《錢穆先生學術年譜》一~五冊,臺北:國立編譯館主編出版,2005年。
25.鍾彩鈞編:《國際朱子學會議論文集》上、下冊,臺北:中研院文史哲出版,1993年。
(二) 期刊論文 (先依姓名筆畫,再依出刊時間;合著者以筆畫少者為記)
王家泠:〈錢穆先生的「宋學」精神〉,《中國文學研究》第26期,2008年6月頁187~220
羊滌生:〈賓四先生之中西文化觀---紀念賓四先生百齡〉,《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2003年,頁133~137
向鴻全:〈傳心乎?傳道乎?--論錢穆《孔子傳》〉,臺北:錢穆故居主辦,東吳大學編印 《錢穆先生思想研究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2005年4月
何佑森:〈錢賓四先生的學術〉,《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7卷第7期,1974年7月,頁8~12
杜維明:〈儒家傳統的重建--評介錢穆先生著「朱子新學案」〉,《錢穆先生八十歲紀念論文集》,1974年,頁421~432
余英時:〈錢穆與新儒家〉,《新亞學報》第16卷下,1993年元月,頁99~128
汪學群:〈論錢穆朱子學〉,《中國文化月刊》1995年5月第187期,頁38~45
杜維明著、李振聲編:〈儒家傳統的重建--錢穆《朱子新學案》評介〉,收入《錢穆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 1997年12月,頁223~241
辛意雲:〈錢先生—生命中的導師〉,《錢賓四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專刊》,第8期,2000年頁60~74
李 杜:〈略說錢穆先生的學術思想〉,《哲學與文化》,第27卷,第12期,2000年12月,頁1097~1113
李 杜:〈略說錢穆先生的學術與事業〉,《錢賓四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專刊》第8期,2000
年12月,頁75~95
李 杜:〈錢穆先生的學術思想〉,《新亞研究所通訊》第12期,2001年4月,頁2~7
吳展良:〈學問之出與入:錢賓四先生與理學〉,臺北: 國立臺灣大學中國文學系編印《紀念錢穆先生逝世十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1年1月,頁1~12
林語堂:〈談錢穆先生之經學〉,《華岡學報》第8期,1974年7月,頁13~18
金中樞:讀先師〈錢穆先生最後的心聲──中國文化對人類未來可有的貢獻〉,收入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2003年,頁49~85。
金中樞:〈從「詩經」看錢師的「天人合一觀」〉,收入《歷史學報》,第23號,臺南︰國立成功大學歷史學系,1997年,頁19~42
武才娃:〈論錢穆的文化史觀 〉,《中國文化月刊》第220期,1998年7月,頁9~21
林慶彰:〈錢穆先生的經學〉,《漢學研究集刊創刊號》2005年12月,頁1~12
胡應漢:〈評錢穆教授著《論語新解》〉 ,《CHUNG CHI JOURNAL 崇基學報》,第9卷第2期 ,1970年5月,頁244~252
胡應漢:〈評錢穆教授著《論語新解》〉(續),《 CHUNG CHI JOURNAL 》,第11卷第2 期, 1972年10月,頁81~90
胡狄:〈一代儒宗錢穆的思想〉,《中央月刊》第19卷第7期,1986年7月,頁14~17
侯宏堂:〈錢穆對“宋學”的現代詮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第6期,2009年,頁48~67。
陳勇:〈略論錢穆的歷史學思想與史學思想〉,《史學理論研究》,第2期,1994年,頁47~62
倪芳芳:〈錢穆對儒學的闡述 〉,《孔孟月刊》,第35卷第10期總第418期,1997年6月,頁19~23
倪芳芳:〈錢穆《論語新解》與朱子《論語集注》之比較--以性相近也習相遠也等
九章為例〉,《孔孟月刊》,第36卷第1期總第421期,1997年9月,頁10~17
徐國利:〈錢穆先生心性合一的歷史本體論思想〉,《錢賓四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專刊》
第8期,2000年12月,頁218~235
徐國利:〈錢穆先生「守舊開新」學術思想和文化復興論 〉,《鵝湖月刊》,第36卷第4期總號424,2010年10月,頁11~15
陳啟雲:〈錢穆師與思想文化史學〉上篇,《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3期,1995年8月,頁116~125。
陳啟雲:〈錢穆師與思想文化史學〉下篇,《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4期,1996年9月,頁66~87。
陳勇:〈「不知宋學,則無以平漢宋之是非」—讀錢穆先生《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
,《錢賓四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專刊》第8期,2000年12月,頁194~205
陳祖武:〈錢賓四先生與《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錢賓四先生逝世十週年紀念
專刊》年刊,第8期,2000年12月,頁177~191
許炎初:〈錢穆賓四先生如何理解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一語 〉,《鵝湖 》,第26卷第12期總第312期, 2001年6月,頁50~62
許炎初:〈錢賓四先生論中國學術的門戶之見〉上篇,《鵝湖月刊》,第26卷第5期總號第305,2000年6月,頁12~25
許炎初:〈錢賓四先生論中國學術的門戶之見〉下篇,《鵝湖月刊》第26卷第6期總號
第306,2000年11月,頁56~63
陳麗惠:〈錢穆與《陽明學述要》:中國式的文藝復興〉,《鵝湖月刊》,第36卷第1期總號421,2010年7月,頁51~64
黃克武:〈錢穆的學術思想與政治見解〉,《歷史學報》第15期,1987年6月,頁393~412
黃俊傑︰〈錢賓四史學中的「國史」觀:內涵、方法與意義〉,《臺大歷史學報》,第26期,2000年12月,頁1~37
郭齊勇:〈中國民族性與中國文化精神-錢穆論歷史、民族與文化〉,《錢賓四先生百齡紀
念會學術論文集 》亦收錄於《新亞學術集刊 》第14期,香港 :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 2003年,頁111~132
張元老師:〈微窺與深心--錢穆先生思考歷史問題的一種方法 〉,《錢穆思想學術研討
會論文集 》(臺北:東吳大學 ) 2005年10月,頁205~230
陳東輝、錢谷:〈經世致用與宏博會通--錢穆治學精神之精髓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
院學報》第1期,2006年3月,頁176~179
張麗珍、黃文斌合編:〈錢穆與中國學術思想〉,吉隆坡 :馬來亞大學中文系,《馬大中文系學叢系列 》, 2007年7月,頁7~42
黃彰健:〈讀錢賓四先生中庸新義申釋(上)〉,《大陸雜誌》第12卷第9期 , 1956年5
月,頁276~280
黃彰健:〈讀錢賓四先生中庸新義申釋(下)〉,《大陸雜誌》第12卷第10期 , 1956年
5月,頁314~320
雷家驥:〈錢著《中國學術通義》讀後〉,《鵝湖月刊》,第1卷,第8期,1976年2月,頁26~29
劉述先:〈對於當代新儒家的超越內省:上篇:理學、經學與史學的融通--由方法學的觀點論「錢穆與新儒家」〉,《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收入《新亞學術集刊》,第14期,2003年,頁173~192。
潘玉愛:〈論錢穆與牟宗三對朱子中和說的研究〉,臺北:東吳大學《錢穆先生思想研究
論文發表會論文集 》, 2005年4月,頁323~336
歐崇敬〈胡適、顧頡剛、陳寅恪、錢穆、傅斯年、郭沫若、洪業等新時代史學家在
哲學上的貢獻〉,《當代歷史學報》,第4期,2006年6月,頁55~87
蔡慧崑:〈錢穆《論語》學述論--以治學歷程及方法為主軸 〉,《逢甲人文社會學
報》第14期 ,2007年6月,頁131~171
錢胡美琦:〈讀劉著「對於當代新儒家的超越內省」一文有感〉,《中國文化(風雲時代)》
,第13期,1996年6月,頁8~19
戴景賢:〈論錢賓四先生「中國文化特質」說之形成與其內涵〉,《臺大歷史學報》,第26 期,2000年12月,頁39~62
戴景賢:〈論錢賓四先生之義理立場與其儒學觀〉,《臺大文史哲學報》第70期,2009年5月,頁85~111
羅義俊:〈經國濟世,培養史心--錢賓四先生新儒學史學觀論略〉,《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2003年,頁333~350。
羅義俊:〈當代通儒與《春秋》家--紀念錢賓四先生誕生一百週年〉,《錢賓四先生百齡紀念會學術論文集》,香港:中文大學新亞書院,2003年,頁351~355。
羅義俊:〈錢賓四先生傳略〉,收入李振聲編《錢穆印象》,上海:學林出版社,1997年12月,頁22~65
嚴耕望:〈錢穆賓四先生行誼述略〉,《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1期,1993年6月,頁6~17
嚴耕望:〈錢穆傳〉,收入《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7期,1994年12月,頁193~208
龔鵬程:〈重新傾聽他的聲音—敬悼國學大師錢穆先生〉,《錢穆先生紀念館刊》,第1期1993年6月,頁51~53
(四) 學位論文
1. 曾議漢:《錢穆「文化學」思想初探》,臺北:華梵大學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5 年
2. 陳麗惠:《反傳統思潮的批判與超越--錢穆先生史學思想的形成(1930-1940)》,臺中:東海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3. 謝振賢:《思想界的邊緣人:早年錢穆治學的心路歷程(1895-1939)》,新竹:清
華大學歷史研究所所碩士論文,2000年
4. 楊翠玲:《錢穆老子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5. 蔡慧崑:《錢穆《論語》學研究》,高雄: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6. 鄭柏彰:《錢穆先生《莊子纂箋》及其莊子學研究》,嘉義:中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2003年
7. 葛昌倫:《宋元學案成長與編纂研究》,宜蘭:佛光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8. 許炎初:《錢穆「孔學」之思想研究--以《論語新解》為核心開展》,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年
9. 梁淑芳:《錢穆文化學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6 年
10. 宋維哲:《錢穆《四書》學研究》,臺北: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1. 許家莉:《錢穆《論語新解》的詮釋進路》,南投:曁南國際大學中國語文研究所碩
士論文,2008年
12. 潘彥竹:《錢穆之經史傳統及秦漢經學史論》,臺北:世新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2008年
13. 劉靖國:《儒家生命哲學及其生命教育理論建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2006 年
14. 張匯郁:《論語與當今品德教育之研究》,臺北:淡江大學國語文研究所,2010年
(五) 工具書與網路資料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畫: http://ctext.org/si-shu-zhang-ju-ji-zhu/zh
香港人文哲學會網頁:http://www.hkshp.orgCopyright © Hong Kong Society of Humanistic Philosophy. All
Rights Reserved.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教學網:張元老師http://teaching.hist.nthu.edu.tw/Publish/000182.php
唐宋史研究網http://tangsong.blog.hexun.com.tw/58991504_d.html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錢穆《論語》學研究
2.
錢穆「孔學」之思想研究──以《論語新解》為核心而開展
3.
錢穆《四書》學研究
4.
錢穆「文化學」思想初探
5.
錢穆之經史傳統及秦漢經學史論
6.
《宋元學案》成書與編纂研究
1.
倪芳芳:〈錢穆對儒學的闡述 〉,《孔孟月刊》,第35卷第10期總第418期,1997年6月,頁19~23
2.
胡狄:〈一代儒宗錢穆的思想〉,《中央月刊》第19卷第7期,1986年7月,頁14~17
3.
武才娃:〈論錢穆的文化史觀 〉,《中國文化月刊》第220期,1998年7月,頁9~21
4.
胡應漢:〈評錢穆教授著《論語新解》〉 ,《CHUNG CHI JOURNAL 崇基學報》,第9卷第2期 ,1970年5月,頁244~252
5.
林語堂:〈談錢穆先生之經學〉,《華岡學報》第8期,1974年7月,頁13~18
6.
汪學群:〈論錢穆朱子學〉,《中國文化月刊》1995年5月第187期,頁38~45
7.
余英時:〈錢穆與新儒家〉,《新亞學報》第16卷下,1993年元月,頁99~128
8.
何佑森:〈錢賓四先生的學術〉,《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第7卷第7期,1974年7月,頁8~12
9.
王家泠:〈錢穆先生的「宋學」精神〉,《中國文學研究》第26期,2008年6月頁187~220
10.
徐國利:〈錢穆先生「守舊開新」學術思想和文化復興論 〉,《鵝湖月刊》,第36卷第4期總號424,2010年10月,頁11~15
11.
陳啟雲:〈錢穆師與思想文化史學〉上篇,《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3期,1995年8月,頁116~125。
12.
陳啟雲:〈錢穆師與思想文化史學〉下篇,《錢穆先生紀念館館刊》,第4期,1996年9月,頁66~87。
13.
許炎初:〈錢穆賓四先生如何理解孔子「五十而知天命」一語 〉,《鵝湖 》,第26卷第12期總第312期, 2001年6月,頁50~62
14.
許炎初:〈錢賓四先生論中國學術的門戶之見〉上篇,《鵝湖月刊》,第26卷第5期總號第305,2000年6月,頁12~25
15.
許炎初:〈錢賓四先生論中國學術的門戶之見〉下篇,《鵝湖月刊》第26卷第6期總號
1.
錢穆「教學」研究
2.
錢穆《四書》學研究
3.
錢穆《論語新解》的詮釋進路
4.
錢穆先生理學思想之轉變—由陽明轉向朱子
5.
梁啟超、錢穆對清代學術史的研究比較─以《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為核心探討
6.
錢穆《論語》學研究
7.
朱子哲學思想重探
8.
錢穆老子學研究
9.
錢牟異同-錢穆與牟宗三之朱子思想詮釋的比較研究
10.
朱子道德哲學之研究:以《論語集注》為主
11.
臺北市公立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知覺主管領導風格與工作價值觀關係之研究
12.
光復後新北市深坑區的產業發展與地方感形塑
13.
朱子敬論思想的溯源與詮釋
14.
許衡對朱子學的傳承與發展
15.
錢穆文化學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