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何金針(1999)。女校長與學校領導行為。兩性平等教育季刊,9,78-84。
李國甄(2009)。幼稚園園長轉型領導對教師知識管理與創意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吳明雄(2010)。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教師知識管理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吳明隆(2003)。統計應用實務。臺北市:松崗。
吳玲玲、許欽嘉、蔡清祥、柯承恩(2010)。對知識工作者之領導效能之研究—
領導風格與認知差異。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報,17,221-238。
吳清山、林天佑(1998)。教育名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 ,24,63。
吳欣蓓、陸洛、顧家祈、張妤玥(2010)。轉換型領導行為、部屬工作壓力及主管滿意度的關聯-人格特質為調節變項。中華管理學報,11(2),1-30。金小玫(2007)。臺北市立高級中學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明毅(2009)。臺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兼任行政工作意願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志興(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蕙質(2002)國民中學校長性別角色、轉換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林秀紅(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自我實現之研究:臺北縣之個案
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邱吉鶴(2008)。行政首長領導策略與組織績效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
系公共行政學報,26,37-69
范熾文(1998)。領導理念的新焦點:轉型領導。教育資料文摘,248,176-189。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秦夢群(2010)。教育領導理論與應用。臺北市:五南。
孫秀燕(2011)。馬來西亞華文獨立中學教師知覺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文化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張春興(2001) 。教育心理學(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張庭軒(2013)。新北市完全中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市。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
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市:復文。
陳正華(2010)。宜蘭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陳怡如(2005)。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硏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曁南國際大學,南投縣。陳怡君、劉原亨、葉連祺(2005)。國小男女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之比較-應
用多樣本分析法。「第二屆統計方法學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台灣統計方法學會。
陳佳燕(2009)。桃竹苗四縣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文化與教師專業承諾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許沛玥(2013)。志願服務者之特質、性別角色對參與動機與服務類型選擇之影響-以南投縣為例。國立空中大學社會科學系社會科學學報,20,1-28。
許順旺、林笠倫、張姮燕(2010)。國際線空服員對轉換型領導、服務氣候與服務導向公民行為之研究:以內、外控人格特質為干擾變項。人力資源管理學報,10(1),53-77許淑菁(2011)。園長課程轉型領導與課程轉型之行動研究---以台中市一所私立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彭春蘭、李素珍(2002)。從領導特質與行為模式探討女性領導的新典範。研習
論壇,17,19-26。
黃宗顯、陳麗玉等人(2010)。學校領導:新理論與實踐。臺北市:五南。
黃怡瑾 (2000)。臺南市國小學齡兒童課後托育情形之初探。臺南師院學報,33,233 -262 。
楊佳懿(2009)。主管領導行為、衝突管理風格與自我效能關聯性之研究---以臺灣國際觀光旅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餐飲學院,高雄市。
葉連祺(2007)。國中小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之比較。當代教育研究,15(1),39-76。
葉連祺、陳怡君、劉原亨(2009)。不同性別國小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之比較。
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2,25-52。
廖芬娟(2008)。臺北市私立幼稚園園長轉型領導與成員組織承諾之相關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市。
劉原亨(2005)。國小校長情緒智慧領導能力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劉創任(2008)。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潘慧玲(2000)。教師生涯的性別視域。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議題的性別視野,
224-249。
鄧湘君(2008)。組織變革知覺、轉型領導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桃園縣辦理縇合高中學校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防大學,桃園市。蔡進雄(2003)。超越轉型領導:新轉型領導之建構與發展。教育研究月刊,111,100-112。
謝廣全、謝佳懿(2010)。SPSS與應用統計學。壹北市:巨流出版社。
羅虞村(1989)。領導理論研究,壹北市:文景。
蘇金達(2009)。彰化縣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及其彼此之關係。(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英文文獻
Bass, B. M. (1985).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Bass, B. M.,&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Palo Alto,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Blake, R. R., & J. S. Mouton (1964).The Managerial Grid. Houston, Texas: Gulf
Publishing.
Bryman(1992).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Sage.111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Cook, L., & Rothwell, B. (2000). The X and Y of leadership. London: Spiro Press.
Davis, K. (1972). Human Behavior at Work: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5th Ed.). New York: Mcgrae-Hill
Fleishman, E. A. (1953). Leadership Climate and Human Relations Training.
Personnel Psychology, 6, 205-222.
Ghiselli, E. E. (1963). Managerial Talent.American Psychologist, 10(18): 631-641.
Goleman, D., Boyatzis, R., & McKee, A. (2004).Learning to lead with emotional
intelligence.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House, R., & T. Mitchell (1974).Path-Goal Theory of Leadership.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Businesses, 3, 81-97.
Tang, H.W., Yin, M.S., & Nelson, D.B. (201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leadership practices: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academic leaders in Taiwan and the USA", Journal of Managerial Psychology. 25(8), 899 – 926.
Kouzes, J.,& Posner, B.(1987). The leadership challenge: 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things done in organizations. San Francisco, Jessey-Bass.
Kouzes, J., & Posner, B. (2003) Leadership Practices Inventory. San Francisco:
Pfeiffer.
Ngodo(2008).Procedural Justice and Trust: The Link in the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 Organizational Outcomes Relationship.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eadership Studies, 4 (1), 82-100
Sergiovanni, T. (1992).Moral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Inc.
Shakeshaft, C. (1989).Women in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Newbury Park, CA:
Sage.
Stogdill, R. M. (1948) Person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Leadership: 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Journal of Psychology, 25, 35-71.
Stogdill, R. M. (1969). Validity of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Personnel Psychology, 22, 153-158.
Valentine, S., & Godkin, L. (2000). Supervisor gender, leadership style, and perceived
job design. Women in Management Review, 15(3), 117-127.
Vroom, V. H., & P. W. Yetton (1973).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Pittsburgh: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Press.
Weber, Max (1947).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translated by A. M. Henderson & T. Pars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Yukl, G.A.(1994).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3nd ed.)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