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天下雜誌(2012 年9 月14 日)。公民教育大調查出爐!不一樣愛國觀,近5成年
輕人不願為國上戰場。取自http://topic.cw.com.tw/2011edu/article/press1-1.aspx。
王志遠(2010)。運用閱讀策略於讀報教育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國際視野和公民素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仲秀蓮(2011)。臺灣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正向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吳明隆(2011)。量文寫作與量化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1994)。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9)。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李玉海、熊旭超(2009)。提高公民素養的信息公開策略淺析。情報科學,27(5),704-712。
李俊湖(2009)。公民素養與公民教育。師苑鐸聲,26(1),1-2。
李厚學(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學校文化、學校行銷與學校行政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吳國華(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兒童公民資質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李新鄉(2012年7月12日)。從學校文化的意涵與功能探討學校領導者的文化經營策略。取自http://www2.nutn.edu.tw/randd/epaper/e_paper_ser.asp?id=572。
杜繐芬(2009)。台灣南部大學生參與社團活動對公民素養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南市。沈六(2011)。建構正向的與組織良善的學校文化。臺灣教育,668,4-12。沈宗瑞(2002)。兩種公民資格觀的歷史發展與對話。教育與社會研究,3,1-34。莊富源(2007)。轉變中的學校公民教育。高雄市:高雄復文。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蓉(2011)。學生公民教育素養的承續整合(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寧波大學,寧波市。
季鳳英,2010。臺北市國中學生世界公民素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四版)。臺北市:巨流。
林明地(2001)。精鍊學校行政,實際塑造學校文化。學校行政雙月刊,16,17-25。林信榕(2007)。校長領導與學校文化探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林俊傑(2011)。國民中學校長多元型模領導、教師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林清江(1997)。教育社會學。臺北市:國立編譯館出版,台灣書店發行。
林瑄敏(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知覺學校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林錦秀、李豐松(2004)。學校文化之塑造。士林高商學報,2,169-181。
林曉芳(2011)。統計學:SPSS 之應用。臺北市:鼎茂圖書。
胡中中(2007)。高雄市高中職生政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施秉宏(2009)。校長領導行為與學校文化相關之研究-以新竹縣市中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新北市。洪福源(2008)。高中教師與學生自我效能、集體效能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桃園縣政府教育局(2012年10月18日)。101學年度桃園縣各級學校名冊2012.10.17
更新。取自http://www.tyc.edu.tw/sec/index.php?pid=download&cid=school。
郭生玉(2003)。心理與教育測驗。新北市:精華書局。
高明(2011)。教育統計(五版)。臺北市:鼎茂圖書。
張秀雄(1999)。建構適合台灣社會的公民資格觀。通識教育季刊,6(2),39-63。張秀雄(2008)。多元公民資質:新世紀通識教育的核心。致遠管理學院學報,3,1-24。張芳全(2009)。統計就是要這樣跑。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芳全(2010)。論文就是要這樣寫。臺北市:心理出版社。
張真嫚(2002)。環境公民教育歷程之探討---以國小學生校園惜水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張惠治(2011)。文化領導之理念與實踐—以一位獲得校長領導卓越獎之國小校長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張鈿富(2006)。教育概論。臺北市,三民。
張慶勳(2004)。學校組織行為。臺北市:五南。
張慧芝、郭進成(譯)(2006)。公民身分(原作者:Derek Heater)。新北市:韋伯文化。(原著出版年:1999)
教育部(2012年9月17日)。教育部電子報,416期。http://epaper.edu.tw/windows.
aspx?windows_sn=5899。
莊富源(2007)。轉變中的學校公民教育。高雄市:高雄復文書局。
許陣興,2011。高級職業學校校長知識領導、學校文化對學校創新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怡君(2005)。學校文化與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40,63-76。陳怡潔(2006)。國中校長教學領導、教師領導與家庭教養文化對學生表現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陳重光(2006)。國中生政治社會化成效與其學校文化、學校公民教育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奎憙(1998)。學校組織與學校文化。輯於陳奎憙主編現代教育社會學。師大書苑。
陳淑敏(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積極公民身分認同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陳慶盛(2004)。優質學校文化之探討與型塑。學校行政雙月刊,32,24-34。陳耀玲(2008)。試論學校文化的功能。山西經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6(1),
63-65。
黄俊龍(譯)(2003)。公民身分(原作者:Keith Faulks)。臺北市:巨流。(原著出版年:2000)。
彭惠娟(2010)。表演藝術課程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之研究-以新北市七所國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梁雅雯(2008)。台北市高中學生言論自由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曾祿喜(2009)。國民中學校長均衡領導與學校文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臺灣師範大學(2012 年6 月20 日)。國際公民教育與素養調查研究(ICCS2009)介紹。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電子報,45。取自http://epaper.cere.ntnu.edu.tw/index.php?id=520
劉佳(2010)。學校文化生成之淺論。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10(6),52-54。
劉芳(2010)。學校文化國內外研究綜述。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3(3),16-19。
劉明隆(2007)。台灣公民教育的再思:以認同能力為主軸的公民教育(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劉美慧(2012年9月17日)。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電子報,7。取自http://epaper.cere.ntnu.edu.tw/index.php?id=31
談谷錚(譯)(1991)。公民資格(原作者:J M. Barbalet)。臺北市:桂冠。(原著出版年:1988)
鄭詩釧(2005)。國民中小學組織文化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鄭慧蘭 (2001)。高中生公民參與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公立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鍾兆炫(2007)。桃園縣國中學生政治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市。謝文全(2003)。教育行政學。臺北市,高等教育文化。蕭揚基(2004)。形塑現代公民:高中學生公民意識發展與培育之研究。臺北市:韋伯文化。
謝翌、馬雲鵬(2012年7月18日)。重建學校文化:優質學校建構的主要任務。當代華人教育學報,7(1)。取自http://www.fed.cuhk.edu.hk/~hkier/ jecc/journallist.htm。
簡裕人(2009)。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多元架構領導、組織學習與學校文化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藍麗春、邱重銘(2008)。「文化」的定義、要素與特徵。臺中技術學院通識教育學報,2,117-128。羅秀琴(2009)。高中職學校文化影響因素之研究-以湖口高中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新科技大學,新竹縣。譚光鼎(2007)。再造學校文化以推動學校組織革新。中等教育,58(1),4-20。
饒從滿(2006)。主動公民教育:國際公民教育的新走向。比較教育研究,7,1-5。
二、外文部分
Anis Eliyans(2010). Impacts of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s upon organizational
citizenship behavior. US-China Public Administration. 6(7), 24-30.
Eurydice (2005). Citizenship Education at School in Europe.Eurydice.Brussels:
Eurydice.
Hargreaves,D.H.(1995) . School culture,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6(1), 23-46.
Julian Fraillon ,Wolfram Schulz ,John Ainley(2012年9月7日). ICCS 2009 Asian ReportCivic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among lower-secondary students in five Asian
countries.取自http://www.iea.nl/iccs_press_release.html .
Llewellyn, R. K., Cook, S., Westheimer, J., Molina, Giron, L. A., & Suurtamn,K.(2007).The State and Potential of Civic Learning in Canada: Charting theCourse for Youth Civic and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Canadian Policy Research Networks.
TSANG Kwok Kuen(2009).Three approaches to understanding and investigating the
concept of school culture and school culture phenomena: implications to school
improvement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Hong Kong Teachers’ Centre Journal,8,
86-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