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一、書籍
1、卜正珉(民92)。公共關係-政府公共議題決策管理。台北:揚智文化。
2、朱延智著 (1999)。搶救台灣—小國危機管理。台北: 時報文化出版。
3、朱延智(2000)。危機處理——理論與實務。台北:幼獅。
4、朱延智(2002)。企業危機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朱延智 (2003)。 危機管理的理論與實踐「兩岸SARS 危機管理:經驗教訓與比較」。
6、朱愛群(2002)。 危機管理解讀災難謎咒。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7、邱毅(1999)。危機管理。台北:中華徵信所。
8、吳宜蓁(2002)。危機傳播--公共關係與語藝觀點的理論與實證。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9、鄧家駒(2000)。風險管理。台北:華泰書局。
10、韓應寧(1987)。危機管理。台北: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2、譚士林編著(1999) 。公共管理。台北:高點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二、譯本
1、林文益、鄭安鳳譯(2002)。《危機管理與傳播》,台北:風雲論壇。(原書 Coombs,
W. T. [1999]. Ongoing 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ning, managing, and
responding. CA: Sage.)
2、Augustine, N. R.(2001)。〈管理無法避免的危機〉,吳佩玲(譯)《危機管理》,頁1-35。台北:天下遠見。(原書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on crisis
management. Boston,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0].)
3、李天任&藍莘譯(1995) 、Wimmer, Roger, & Dominick, Joseph 著:《大眾媒體研究》。
4、吳宜蓁、徐詠絮譯(1996)。《危機管理診斷手冊》,台北:五南。(原書 Mitroff, I.I., & Pearson, C. M. [1993]. Crisis management: A diagnostic guide for
improving your organization''s crisis-preparedness. San Francisco, Calif.:
Jossey-Bass Publishers.)
5、韓應寧譯(1987)。《危機管理》,台北:天下文化。(原書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 Planning for the inevitable. New York, NY: American)
6、Otto Lerbinger 作 于鳳娟譯 2001《危機管理》 台北 五南出版
三、期刊
1、邱毅(1998)。「透視危機管理的內涵」。台北銀行月刊,28 卷12 期:32-50。
2、邱 強 口述,張慧英 採訪撰述(2001)。危機處理聖經,台北:天下遠見。
3、吳宜蓁(1995)。「簡介危機管理四階段模式」。公關雜誌,11 期:44-47。
4、吳宜蓁(1997)。「危機處理的案例分析」。公關雜誌,23 期:14-21。
5、林碧翠(1997)。「危機管理未雨綢繆」。公關雜誌,23 期:4-12。
6、郭翠翠(1999)。「危機四伏,化險為夷—專訪美國危機管理專家傑夫˙卡伯尼克羅」。管理雜誌,301 期:56-59。7、陳文龍(1998)。「管理危機化為轉機」。管理雜誌,291 期:37-39。8、廖立青(1997)。「危機處理計畫--企業形象最好的保險」。突破雜誌,149 期:59-61。四、學位論文
1、王美淑(1999)。企業危機處理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王紫薇(2004)。政府危機事件媒體溝通研究-以行政院環保署處理「阿瑪斯號貨輪油污事件」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3、余康寧(1991)。危機理之研究–政策設計面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4、柯美如(1991)。企業高階主管危機意識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工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5、黃新福(1992)。危機管理之研究–從組織層面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6、楊淑娟(1993)。公關危機管理個案研究—以麥當勞與長谷建設的危機為例。輔仁大學大傳研究所碩士論文。伍、網站部分
1、西堤牛排網站,網址:http://www.tasty.com.tw/
2、台灣糖業公司,網址:http://www.taisugar.com.tw
3、TVBS新聞台,網址:http://www.tvbs.com.tw/
英文部分
1. Booth, Simon A. 1993. Crisis management strategy: Competition and change in modern enterprises, London : T.J.Press Ltd
2.Coombs, W. T. (1999). Ongoing Crisis Communication: Planning, Managing, and Responding. CA: Sage.
3.Coombs, W.T., & Holladay, S.J. (1996). Communication and attributions in a crisis:
4. Fink, S. 1986. Crisis Management:Planning for the Invisible New York: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5.Hermann, C. F. (1969). Some Consequences of crisis which limit the viability of
organizations.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8, 61-82.
6.Kathleen, Fearn Banks. Crisis communications: a casebook approach. Mahwah, N.J.: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2002.Management Association.)
7. Mitroff, Ian I. 2001. Managing Crisis Before Happen,New York: America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8.Lerbinger, O. 1997. The Crisis Manager: Facing Risk and Responsibility.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9.Marconi, J. 1997. Crisis Marketing. Lincolnwood: NTC BusinessBooks.
10.Pearson, C. M., & Clair, J. A. 1998. Reframing crisis management.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23(1): 59-76.
11.Mitroff, I. I. 1988. Crisis management: Cutting through the confusion. Sloan Management Review, 7(1): 15-20.
12.Mitroff, I. I., & Pearson, C. M. 1993. Crisis management: a diagnostic guide for improving your organization’s crisis preparedness.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