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10.107.64)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0: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憶華
研究生(外文):Chen, I Hwa
論文名稱:參考服務在國內檔案典藏單位應用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ication of Reference Services in Archival Repositories of Taiwan
指導教授:薛理桂薛理桂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eh, Li Kuei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政治大學
系所名稱:圖書資訊與檔案學研究所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圖書資訊檔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7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3
中文關鍵詞:檔案參考服務線上參考服務檔案應用數位檔案應用
外文關鍵詞:Archives reference servicesOnline reference servicesArchive ApplicationDigital Archive Appli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7
  • 點閱點閱:206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檔案是政府知識及人類文化紀錄的寶庫,不論對國家社會,乃至個人都有極為重要之意義。檔案應用服務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必須提供便捷的檢索工具與服務,讓使用者容易查詢,進而得以調閱應用檔案,方能充分發揮檔案存在之價值與功能。
參考服務是讀者服務中最重要的一環,是檔案館對外服務工作的門面,對檔案館的聲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參考服務品質的良窳會影響到檔案典藏單位的形象,使用者對參考服務的滿意度,往往等於是對整個檔案館的滿意度。檔案參考服務的方式,隨著科技與網路的興盛,以及重視個人服務的潮流,除了繼續提供傳統的參考服務方式外,數位方式的線上參考服務主要目的在於能藉助網際網路與通訊的技術達到不限空間、不限時間的理想,提供使用者在遠端進行查詢與檢索。
本研究使用「文獻分析法」、「深度訪談法」及網站內容分析進行檔案參考服務的實施歷程與現況、館員應有之態度與因應、規劃建立之個人資訊化服務及檔案使用者期盼之線上參考服務之趨勢等,以質性研究之方式深入探討並作歸納比較。
本研究以國內四所檔案典藏單位-檔案管理局、國史館、國史館臺灣文獻館、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為研究個案,訪談對象為各檔案應用單位之主管或實際負責參考服務之館員及具有多年使用檔案經驗之使用者,分別就檔案參考服務及線上參考服務之現況、觀感及願景等題出建議與看法,以期提供檔案典藏單位參酌實施。
歸納研究結果重點如下:
一、檔案參考服務工作亟待強化,參考服務內容應多元而豐富。
二、參考服務政策與實施程序亟待制定,建立標準化作業規範,俾參考館員與使用者有所依循。
三、逐漸走向線上參考服務的趨勢,強調資料的即時取得性與正確性,並掌握使用者之資訊需求和資訊使用行為。
四、加強訓練館員評估需求和利用網路資訊的能力,注重館員的服務態度與參考問題回答能力等基本素養和核心能力。
五、提升服務品質,落實為讀者服務理念,加強推廣服務的廣度與深度。
六、檔案數位化對參考服務的衝擊。
根據研究結果,本研究提出八項建議如下:
一、整合全國檔案資源與館際合作,應利用數位資源與資訊技術,來統籌全國檔案資源的管理與運用。
二、從使用者觀點建構服務觀,參考服務人員必須理解每位使用者特殊需求的訊息。
三、制定檔案參考服務的作業程序與相關規定,因應檔案館的規模、組織、館藏資料、設館目的與服務對象不同而異。
四、培訓檔案參考服務人員,隨著外在環境的變遷、網路科技的進步,館方要規劃完整的在職教育和參考人員的再學習機制。
五、重視參考服務並規劃多元而豐富的服務事項,儘可能地滿足研究者的研究需求,以建立知識為導向的檔案應用環境。
六、建立遠距即時數位參考諮詢服務,協助讀者搜尋資訊。
七、提供使用者意見回饋管道,儘可能滿足使用者的研究需求。
八、加強推廣與行銷,培養對檔案的認識與素養,促進各界廣泛應用檔案。

關鍵字:檔案參考服務、線上參考服務、檔案應用、數位檔案應用
Archive is a treasury of government knowledge and humankind culture record. It has a significant meaning for every level from individual to entire nation and society. Archive application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and it is required to provide the convenient tool for searching, therefore enables users to search easily, so that the archive’s value of existing and function can be manifested.
Reference service is the most important part in reader service. It represents the image of external service, and has a significant influence on Archives’ reputation as well. The quality of reference service influences the image of Archival Repositories. The reference service satisfaction of a user is oftentimes equivalent to his satisfaction toward the entire Archives. Accompanied with the prosperity of th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emphasis of personalized service trend, archive reference service not only continues to provide traditional reference service but also has formed up in digital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 with the ideal purpose of reaching without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 providing users to inquire and access in a far distance.
The research adopts “Documentary analysis”, “In-depth interview”, and Websit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 the practice of the reference service in the past and present, the attitude and respond of archive personnel to the reference service, the scheme of establishing 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the trend of archive users looking forward to the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 The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methodology.
The four cases studied in this research paper are National Archives Administration, Academia Historica, Taiwan Historica and the Archives of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of Academia Sinica Interviewees are the super visors, archivists who are in charge of reference service and users who use archival materials frequently. They expressed suggestions on textual reference service and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 their viewpoints,and their visions in the hope of sharing with the archival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 has six findings concluded as follow:
1. Archive reference service needs to be improved urgently, and its content should aim to be multi-dimensional and abundant.
2. Reference services policy, practical procedure, and standardized practice protocol need to be formed up urgently for the staff and users to follow.
3. It has a gradual tendency toward the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 emphasizing on its imminence and accuracy, and having a good sense of user’s informational need and behavior.
4. To enhance the staff training on their abilities of need assessment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exploitation, and to focus on their fundamental accomplishment and core ability, such as service attitude and answering ability to reference questions.
5. To upgrade the service quality, putting the ideal of serving readers into practice, and to intensify the wideness and depth of the service.
6.Impact of archive digitalization to reference servic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result, six suggestions can be made as follow:
1. The digital resource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hould be exploited for the archives integration of the whole nation and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Archives.
2. To establish the service concept from the viewpoints of user. More specifically, reference service personnel needs to understand the personal need of every user.
3. To customize archive reference service working process and the relevant regulations, based on Archives scale, organization, Archival data, Archives establishing purpose, and service object accordingly.
4. Due to the external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technology improvement, Archives party should plan the complete on-the-job education and learning system for archive reference service staff.
5. To pay attention to reference service and plan multi-dimensional and abundant service items, satisfying researcher’s need by all means, in order to establish knowledge-oriented archival service environment.
6. Sitting up distant and update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 to assist users in searching information.
7. Providing a channel for users to comment to meet users' research need.
8. To enhance its promotion and marketing, and develop the knowledge and accomplishment of archive, in order to encourage all parties to exploit archives widely.
Keywords:Archives reference services, Online reference services,
Archive Application, Digital Archive Application.
目次…………………………………………………………I
圖表目次……………………………………………………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3
第三節 研究問題………………………………………………3
第四節 名詞解釋………………………………………………3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檔案參考服務源起……………………………………6
第二節 線上參考服務的規劃建置與特性……………………28
第三節 線上參考服務在檔案館界的應用……………………47
第四節 國內主要檔案典藏單位參考服務現況………………63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81
第一節 研究方法 …………………………………………… 8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83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84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5
第五節 研究實施步骤………………………………………… 87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 91
第一節 傳統參考服務訪談分析 …………………………… 91
第二節 線上參考服務現況分析 ……………………………112
第三節 數位時代的檔案應用服務………………………… 118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0
第一節 結論………………………………………………… 130第二節 建議 …………………………………………………134
第三節 後續研究建議 ………………………………………139
參考書目 ………………………………………………………… 141
附錄………………………………………………………………… 149
附錄一 深度訪談問題綱要 ………………………………………149
附錄二 檔案使用者訪談問題綱要 ………………………………152
附錄三 訪談同意書 ………………………………………………152

圖表目次
【圖目次】
圖2-1:參考服務層次理論圖………………………………………10
圖2-2:參考服務的概念……………………………………………12
圖2-3:參考服務流程圖……………………………………………27
圖3-1:研究架構圖…………………………………………………83
圖3-2:研究實施步驟流程圖……………………………………… 89
圖3-3:研究實施甘特圖…………………………………………… 90
圖4-1:國史館數位典藏網站………………………………………123
圖4-2:國史館總統文物選粹網站…………………………………123
圖4-3:國史館臺灣文獻館數位典藏網站…………………………124
圖4-4: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數位典藏網站………………………124
圖4-5:檔案管理局虛擬檔案館網站………………………………125
圖4-6:檔案管理局線上展覽網站…………………………………129

【表目次】
表2-1:檔案參考服務與圖書參考服務之異同…………………… 17
表2-2:檔案傳統參考服務範疇…………………………………… 23表2-3:線上參考服務與傳統參考服務之比較…………………… 31表2-4:線上參考諮詢與傳統參考諮詢之比較分析……………… 35
表2-5:國內主要檔案典藏單位館藏與提供服務現況比較……… 73
表3-1: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 82
表3-2:檔案典藏機構研究對象及管理人員訪談綱要 …………… 86
表4-1:我國四個檔案典藏單位提供參考服務項目表 …………… 93
表4-2:檔案參考服務政策比較表 …………………………………94
表4-3:94至95年檔案參考諮詢務方式統計表 …………………98
表4-4:檔案應用服務空間及設備綜合比較 ………………………101
表4-5: 91至95年各檔案典藏單位應用檔案人數統計表…………102
表4-6: 91至95年各檔案典藏單位應用檔案件數統計表…………103
表4-7:各檔案典藏單位應用檔案目的統計表 ……………………104
表4-8:檔案複製費用收入綜合比較 ………………………………105
表4-9:各檔案典藏單位定期統計製表情形 ………………………111
表4-10:線上參考服務之優勢與劣勢比較………………………
【西文部分】
一、圖書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 ALA Glossary of Library Terms (Chicago:ALA, 1943)
Cook, Michaer The Management of Information from Archives 2nd ed(Aldershot,Hants,England:Gower Brookfield,Vt,1999).
Cox, Richard J. Managing Institutional Archives: foundation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New york:Greenwood press,1992.)
Lankes,Daid R& Collins III, John W.& Kasowit, Abbys..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 in the new millennium:planning,management, and evaluation.
(New York: Neal-Schuman Publishers,2000)
Bellardo, L.J. & Bellardo, L.L. A Glossary for Archivists, Manuscript Curators, and Records Managers (Chicago: SAA, 1992).
Pugh, Mary Jo. Providing Reference Services for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 (Chicago: The 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 2005)
Pugh,Mary Jo, Providing reference services for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Chicago:Society of American Archivists,1992)

二、期刊論文
Bunge, A.Charles “Introductin: the Man and His Work”in Rothstein on Reference with Some Help frok Friends,New York:Haworth Press,1989),3.
Coffman,Steve“Software Feature Checklist,”in Going Live :Starting and Running a Vintual Reference Service (Chicago: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3):107-145.
Cox, Richard J.,“Reserching Archival Reference As an Information Function: Observations on Needs and Opportunities,”RQ 31, no.3(spring 1992):387.
Cross, J. E. “Archival reference: state of the art”in Cohen L. B. (ed.) Reference services for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 New York: Haworth Press,1997)12.
Dowler, L. “The role of use in defining archival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a research agenda for the availability and use of records”American Archivists. : 51(1988): 74-86.
Foote, K.E“To remember and forget:Archives, memory and culture. ”American Archivist 53(3)(1990),378-392..
French, J.C. and Viles,C. L.“Personalized Information Environments: An Architecture for Customizable Access to Distributed Digital Libraries”, D-Lib Magazine, (June 1999).
Grac II, D. B. “Reference no longer is a “P” word: the reference archivist as marketer”.in Cohen L. B. (ed.) Reference Services for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New York: Haworth James Edward Cross,“The Future of Archival Reference”in Reference Services for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New York:The Harwouth Press,1997),44-47。
Hermine, M.Baumhofer, ”Some Reference Problems of Picture Collections,” American Archivist 13:2 Saffady William, ”Reference Service to Researchers in Archives” RQ 14 (winter 1974) :139-144.
.Janes,J. D.& Carter, P.Memmott,〝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 in Academic Libraries,〞Reference and User Services Quarterly,.39:2(1999):145-150.
Kathleen ,Low., “The Future role of reference librarians: will it change?”Reference Librarians 54(1996):151.
Kawakami ,.Alice K “Delivering Digital Reference”Library Journal Supplement(Spring 2002):29.
Kepley, D. R. “Reference service and access” in Bradsher, J. G. (ed.) Managing archives and archival institutions(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9).
Ladner ,Sharyn J. & Tillman,Hope N. “Using the Internet for reference” Online 17:1 April 26,2005.
Lam, Kwan-Yau “Virtual Reference: What It Is and What It May Be”VRD2001 Conference-The 3re Annual Digital Reference Conference: Setting Standards and Making It Real,(Nov. 12-13,2001). Orlando, FL.〈http://www.vrd.org/conferences /VRD2001/proceedings lampaper.shtml〉(7 Nov 2006).
McKemmish,S. “Introducing archives and archival programs”.In J. Ellis(Ed.)Keeping archives (Melbourne:Thorpe ,1993)2nd ed.,1-24。
Meola, Marc and Sam, Stormont,“Offering Live Virtual Reference,”in
Starting and Operating Live virtual Reference Service(New York: Neal-Schuman,2002),17-21。
Samuel, Rothste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cept of Reference Service in American Libraries, 1850-1900”, The Library Quarterly 23:1 (1953):2-3.
Samuel,Swett Green “Personal Relations between Librarians and Readers”, American Library Journal 1:1 (1876):74-81.
Wasik, Joann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s.”ED 427794, March 1999.
Wyer, Jame I “Reference Work”p.6;Rothstein, S“Reference Service:The New Dimension in Librarianship”in Reference Service (Arthur Roy Rowland ed),(Hamden: Shoe String Press, 1964):39。
Wyer, Lucille Whalen , Reference Services in Archives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1986),1-2.

三、網路資源
http://www.lib.ntu.edu.tw/pub/univj/uj1-a/uj1_7html#2#2(Oct.12.2006)。
Lease,Morgan Eric “My Libdrary : A Model for Implementing a Usercentered, Customizable Interface to Library’s Collec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1999 http://arxiv.org/ftp/cs/papers/9902/990203.pdf(Jan .20..2005)
McClure, Charles R. and Lankes, R. David. Assessing Quality in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s : A Reseearch Prospectus .Retrieved April 8,2005 from http:// quartz.syr.edu/quality/Overview.htm.
The Teching Librarian.Web Forms。 from http://www.teachinglibrarian.org/webforms.htm(April 26,2005.)
The Virtual Reference Desk (VRD)is a project dedicated to the advancement of digital reference and the successful creation and operation of human-mediated, Internet-based information services. VRD is sponsored by the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URL: http://www.vrd.org/abouts html(Sep.23.2006).
Wasik,Joann M. Building and Maintaining Digital Reference Services. Retrieved. from http://www.michaellorenzen.com/eric/referecce-service.html(Sep..11,2006)

【中文部分】
一、圖書
Ranjit Kumar著;胡龍騰、黃瑋瑩、潘中道譯,研究方法:步驟化學習指南(台
北市:學富文化,民89年),頁130。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數位資料庫簡介,(台北市: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96年12月),頁1-26。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頁23。
王錫璋,圖書館的參考服務-理論與實務,(台北:文史哲,民86年3月),頁15-19。
沈寶環,西文參考資料(台北市:台灣學生,民79),頁4。
吳寶康,檔案學辭典,(上海:上海辭書,1994),頁199。
林巧敏,國家檔案參考服務作業制度之研究(臺北市:檔案管理局,民國93年11月)。
胡述兆等,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臺北市:漢美,民84年),頁1574。
國家檔案局籌備處,國家檔案局籌備工作簡報,民90年3月。
張書才,檔案工作實用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1),頁339。
陳士伯,檔案館管理(台北:自行出版,2005),頁684。
陳兆祦、王信功、劉振淮,檔案工作實務全書(上)(北京市:中國三峽出版社,2000年7月),頁444—445 。
陳雪華著,圖書館與網路資源(臺北市:文華圖書館管理,民國85年),頁122。
劉經梅、沈固朝合著,參考服務概論(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檔案管理小百科編輯委員會編,檔案管理小百科(北京:檔案出版社,1993),頁81-82。
檔案管理局編,國家檔案顧客服務策略與實務之研究(臺北市:檔案管理局,民國91年10月):頁41-59。
檔案管理局編,現代檔案管理研討會議題報告彙編。台北市:該局,民國93年9月。
檔案管理局編,檔案管理名詞彙編 (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1),頁80。
薛理桂、吳可久、王麗焦等,國家檔案館檔案應用服務空間及設施規劃之研究,
(RDEC-NAA-應-095-002)(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5年11月),頁7-21。
蘇小鳳,即時數位參考諮詢服務,(台北:文華圖書館管理公司,94年6月),頁3。
二、博碩士論文
涂曉晴,我國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應用網際網路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
館學研究所碩士論文),85年。
陳韻如,線上參考服務人際溝通技巧之研究,(輔仁大學圖書資訊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95年11月。
葉俊宏,美國、英國、澳洲國家檔案館網路開放應用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
大學圖書資訊與檔案研究所碩士論文),94年。
蔡香美,國立政治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使用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4年),頁2。
謝文和,博物館成人學習之研究建構主義觀點-以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研究所,台北市,2003年)。

三、期刊論文
卜小蝶,「淺析個人服務技術的發展趨勢對圖書館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2期,(87年10月):頁63-73。
卜小蝶,「提供個人化服務的線上公用目錄檢索系統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9期,(民國86年12月):頁127-133。
卜小蝶,「網路資訊過濾技術與個人化資訊服務」,21世紀資訊科學與技術國際研討會(臺北:世界新聞傳播學院圖書資訊學系,1996.11.),頁339-350。
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編,中國大百科全書-圖書館學、情報學、檔案學(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3),頁23。
文庭孝,「網路訊息諮詢與傳統參考諮詢比較分析」,圖書與情報85期(2001年4月),<http://www.gslib.com.cn/xh/cbfx/tq/tq0502.htm>(2006年10月10日)。
丘炯友,「政府檔案電子儲存之管理理論與實務」,數位時代檔案管理研討會論文集,(臺北:檔案管理局、中華圖書資訊教育學會,90年11月30日),頁189。

朱重聖,「國史館現藏檔案的運用與研究成果」,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7期(民國83年12月):頁297。
李碧鳳,「網路資訊還境參考服務的發展趨勢」,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3,(民國88年3月):頁28-36。
林巧敏,「國家檔案開放應用之道-談檔案檢索與參考服務」,在現代檔案管理研討會議題報告彙編(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3年9月),頁4-69~101。
林巧敏,「檔案參考服務概述」,檔案與微縮,75期(民國93年冬):頁1-18。
林巧敏,「檔案應用與加值服務」,檔案與微縮,78期(民國94年秋):頁1-8。
林巧敏,「檔案週與推廣活動」,2006年海峽兩岸檔案暨微縮學術交流會論文集,中華檔案暨資訊微縮管理學會,2006年10月,頁39-46。
林嘉玫,「個人文件典藏與管理之探討:以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臺灣大學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 93年第2期(2004年12月),頁208。
周琇環,「檔案文獻編纂的形式與方法」,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3期,91年12月,頁161-181。
洪一梅,「論檔案檢索工具的權威控制系統」,檔案季刊2卷2期,92年6月,頁60-74。
凌寶華,「檔案應用與使用者研究」,檔案季刊,5卷4期,95年12月,頁117-130。
涂曉晴,「我國大學校院圖書館參考服務應用網際網路之研究」,大學圖書館 1:2,民國86年4月,頁137。
涂曉晴,「紐西蘭國家檔案館檔案應用服務」,檔案季刊6卷3期,96年9月,頁99-106。
徐嘉僑,「圖書館提供個人化資訊服務之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卷4期(94年10月),頁84-100。
馮明珠,「廿載策展經驗談-歷史檔案與檔案展覽」,檔案季刊,6卷3期,96年9月,頁1-17。
張文熙,「公共圖書館應用虛擬實境相關技術探討」,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22卷2期,93年12月15日,頁28-44。
張鼎鍾,「資訊時代的參考服務」,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17期,(民國85年6
月),頁21-28。
盛美雲,「服務不打烊:淺談數位化參考服務」,國立中央圖書館台灣分館館刊7卷4期(民90年12月):頁44-55。
莊道明,「論檔案開放應用下的顧客服務」,研考雙月刊25:3(民國91年9月):頁44-53。
莊樹華、龐桂芬,「數位時代下的檔案館營運-以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為例」,檔案季刊,5卷4期,95年12月,頁17-32。
許惠文,「檔案參考服務:以中研院近史所檔案館為例」,檔案季刊,3卷1期(民國93年3月):頁108-118。
郭晶,「關於圖書館利用Chat軟體開展即時參考諮詢服務的探討」,大學圖書館學報,6期(2002),URL:http://www.lib.pku.edu.cn/xuebao/index126.htm(8/20/2004)
陳亞寧,「便捷檔案應用服務,創造檔案顧客價值-建置檔案目錄查詢及國家檔案應用遠距服務機制」,檔案應用服務策略之探討,(台北:檔案管理局,民91年12月),頁182。
陳勇,「論電子政務環境下檔案用戶的新變化」,檔案學通訊,2006年第4期,頁72-75。
陳家詡,「檔案管理局守護歷史」,書香遠傳,7期,(民國92年12月),頁38-40。
陳雪華,「網路資源與圖書館參考服務」,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1:4(民國84年6月),頁50。
陳銘祥,「論國家檔案開放應用與個人隱私」。檔案季刊 3卷1期(93年3月),頁67-80。
黃夏基,「建立在信息化基礎上的檔案利用服務個性化」,<www.wanfangdata.com.cn/qikan/periodical.Articles/gxmzxyxb>(2006年9月)。
黃慧娟,「圖書館與檔案館行銷之比較」,檔案與微縮,73期,(93年夏季號):頁28-32。
劉偉,「網上檔案服務策略研究」,檔案學通訊,2001年第3期,頁25。
蔡碧芳,「我國大學圖書館數位參考服務發展之研究」,大學圖書館8:1(93年3月):193-216。
盧秀菊,「檔案使用者服務之績效評估初探」,檔案季刊1 卷3 期(民91 年9 月),頁84。
謝寶煖,「從行銷觀點談檔案應用服務品質之提昇」,檔案季刊,1卷3期(民91年9月),頁43。
薛理桂,「論檔案參考服務之實施」,檔案季刊3卷1期,93年3月,頁38-39。
蕭李居,「總統文物檔案數位化的創意加值應用-國史特藏文物 II:蔣經國總統」,數位典藏電子通訊,5(5),<http://dftt.drnh.gov.tw/ref/newsletter05_05.pdf>,檢索日期:96年4月12日。
蘇小鳳,「大學圖書館夜間參考服務及館員之態度」,圖書資訊學研究1卷2期(民國96年7月),頁132-134。
顧敏,「圖書館資訊快遞電子報服務」,中國圖書館學會會訊,9卷1期,(民國90年3月),頁4。
檔案管理局編印,「國家檔案應用服務指引」(摺頁),(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3年4月)。
薛理桂,「從各國檔案法比較分析論我國檔案法修正方向」,現代檔案管理研討會議題報告彙編(台北市:檔案管理局:,2004年),頁3-1-19。
謝寶煖,「便捷檔案應用服務,創造檔案顧客價值-加強檔案管理社會化」,檔案管理策略研討會會議實錄((台北市:檔案管理局,民91年12月),頁173-180。

四、網路資源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網站http://archives.sinica.edu.tw(2006年10月25日)
「近代外交經濟重要檔案數位典藏」網頁之網址為http://archwebs.mh.sinica.edu.tw(2006年10月27日)
國史館網站,http://www.drnh.gov.tw(2006年10月28日)。
國史館臺灣文獻館網站http://www.th.gov.tw(2006年10月28日)及簡介摺頁。
檔案管理局網站,http://www.archives.gov.tw/internet/c_about_stat.aspx(2006年10月28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徐嘉僑,「圖書館提供個人化資訊服務之研究」,臺灣圖書館管理季刊,1卷4期(94年10月),頁84-100。
2. 涂曉晴,「紐西蘭國家檔案館檔案應用服務」,檔案季刊6卷3期,96年9月,頁99-106。
3. 涂曉晴,「我國大學校院圖書館參考服務應用網際網路之研究」,大學圖書館 1:2,民國86年4月,頁137。
4. 凌寶華,「檔案應用與使用者研究」,檔案季刊,5卷4期,95年12月,頁117-130。
5. 洪一梅,「論檔案檢索工具的權威控制系統」,檔案季刊2卷2期,92年6月,頁60-74。
6. 周琇環,「檔案文獻編纂的形式與方法」,國史館館刊,復刊第33期,91年12月,頁161-181。
7. 林嘉玫,「個人文件典藏與管理之探討:以國史館、中研院近史所、臺灣大學為例」。國家圖書館館刊 93年第2期(2004年12月),頁208。
8. 林巧敏,「檔案應用與加值服務」,檔案與微縮,78期(民國94年秋):頁1-8。
9. 林巧敏,「檔案參考服務概述」,檔案與微縮,75期(民國93年冬):頁1-18。
10. 李碧鳳,「網路資訊還境參考服務的發展趨勢」,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5:3,(民國88年3月):頁28-36。
11. 朱重聖,「國史館現藏檔案的運用與研究成果」,國史館館刊復刊第17期(民國83年12月):頁297。
12. 卜小蝶,「提供個人化服務的線上公用目錄檢索系統初探」,中國圖書館學會會報59期,(民國86年12月):頁127-133。
13. 卜小蝶,「淺析個人服務技術的發展趨勢對圖書館的影響」,國立成功大學圖書館館刊2期,(87年10月):頁63-73。
14. 涂曉晴,我國大學圖書館參考服務應用網際網路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圖書
15. 馮明珠,「廿載策展經驗談-歷史檔案與檔案展覽」,檔案季刊,6卷3期,96年9月,頁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