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 中文文獻 ] (2002)《中華民國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 內政部統計年報,http://www.moi.gov.tw/stat/ 內政部營建署(2004)《建築技術規則》。台北:營建雜誌。 王立信(1986)《我國老人自費安養居住型態之探討/翠柏新村個案研究》。淡江大學建築 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阿保(1990)《都市地區老人安養方式之研究-家庭安養與機構安養兩類資料比較分 析》。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鴻楷(1983)《老人社區住宅規劃與設計規範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王麗芬(1985)《我國老人自費安養居住型態之發展趨勢—頤苑自費安養方式個案研 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市政府主計處(2003)〈台北市人口統計調查資料〉《台北市市政統計週報第259 號》。 白秀雄(1996)《老人福利》。台北:三民。 江亮演(2000)《老人與殘障福利》。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米復國(1983)<較低收入者生活方式之研究>《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學報》Vol.2 No.1。 米復國(1988)〈老人生活型態與居家環境措施之建議〉,《建築師》。8 月號,頁50~54 行政院(1992)《中華民國老人狀況調查報告》。台北:行政院主計處第三局。 行政院主計處(2004)〈人口年齡分配與生育率〉。http://www. dgbas. gov. tw。 吳淑瓊(2001)《長期照護體系》。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 李淑芳(1984)《台北市社區老年人戶外遊憩活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李瑞金(2001)《在地老化社區照顧服務理論與實務》。台北:台北市政府社會局。 b 周月清(2000)《英國社區照顧:源起與爭議》。台北:五南。 周素卿(1999)《都市貧民窟形成與發展的社會空間歷程:以台北市南機場社區為例》。 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大煜(1995a)《無障礙交通環境之規劃─人行步道系統》。台北: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1995b)《無障礙交通環境之規劃─公共建築物與活動場所》。台北:交通部運輸 研究所。 (1995c)《無障礙交通環境之規劃─無障礙運輸工具之規劃》。台北:交通部運輸 研究所。 (1995d)《無障礙交通環境之規劃─無障礙運輸服務方式》。台北:交通部運輸研 究所。 林松齡(1993)〈老人社會支持來源與老人社會需求〉《社會安全問題之探討》。嘉義: 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 徐立忠(1981)老人學與老人醫學《社會建設》。43: 67-81。 張世典(1979)《台北市都市活動體系與相關設施研究》。台北:淡江學院都市設計與環 境規劃研究室。 畢恆達(1982)《高層國宅之空間設計與鄰里關係-國光社區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大學 土木工程學研究所。 陳柏宗,陳世明(2004)〈都市中心區老人公共設施需求之研究-以台南市中心區為例〉 《2004 國土規劃論壇座談論文集》。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陳茂柏(1991)《台灣地區高齡者在住宅中之居住行為調查研究-以南部地區為例》。國 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陸 光(1988)《台北市老人在宅服務政策之研究》。市政建設專輯研究報告第183 輯, 台北: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 傅家雄(1991)《老年與老年調適》。台北:正中。 喻肇青(1993)《台灣地區住宅社區環境問題與改善策略之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曾思瑜(1997)《高齡者居家生活安全設計規範研究》。台北:內政部社會司。 黃耀榮(1994)《老人安養機構建築規劃設計手冊》。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籌備處。 詹火生(1992)《台灣地區老人安養服務之研究》。台北:行政研考會。 c 廖榮利(1990)〈老年人的社會認知〉《台灣教育》。476:25-31。 廖慧燕(2003)《無障礙住宅環境規劃設計之探討》。台北: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趙文弘(1993)《台中市37 個在宅老人個案的居住安排決定過程與住宅空間問題研究》。 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琴(2001)《整建住宅女性的城鄉遷移與定居-台北市南機場忠勤社區整宅之個案 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淑瑩(2001)《台北市居家老人生活空間與環境體驗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建築與城 鄉研究所博士論文。 蔡馥竹(1999)《都市住宅鄰里服務設施便利性之調查研究----以台北市國宅為例》。中 國文化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詩涵(2004)《老人生活與空間的研究-以嘉義縣民生社區為例》。東海大學建築系論 文。 龍冠海(1964)《台北市古亭區南機場社區調查總報告》。台北: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系。 謝高橋(1994)《老人福利需求初步評估報告》。台北:內政部。 關華山(1996)《台灣老人的居住環境》。台北:田園城市。 [ 翻譯文獻 ] Blau, Z. M. (1988)《變遷社會與老年》(朱岑樓譯)。台北:巨流。 Jacobs, J. (2005)《美國大城市的死與生》(金衡山譯)。南京:譯林。 林玉子(1997)《經營一輩子的家》(曾思瑜譯)。台北:胡氏。 楢崎雄之(2002)《圖解高齡者身障者無障礙空間設計》(崔征國譯)。台北:詹氏。 [ 外文文獻 ] Mckelvey, D. J. (1979). Transportation issues and problems of the rural elderly. Location and environment of elderly population. Washington D.C.: V.H. Winston & Sons. Lawton, M. P. (1982). Aging and the environmen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New York: Springer. d Hooyman, N. R., & Kiyak, H. A. (1991). Social gerontology: a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Garner, J. D., & Mercer, S. O. (1982). Meeting the needs of the elderly: Home Health care or institutionalization. Health and social work. Huttman, E. D. (1985). Social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New York: Free Press. もりすぐる(2000)《バリアフリー入門》。東京:緑風出版。 高齡者とまちづくり研究社(1997)《高齡者とまちづくり》。東京:風土社。 田中直(1997)《福祉のまちづくりデザイン》。京都:学芸出版社。 東京都福祉局(1998)《ハ―卜フル東京推進プラン》。東京:東京都福祉局。 日本建築學會(1998)《高齡者のための建築環境》。東京:彰國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