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文獻
川夏蓮(2005)。花蓮縣國民小學校長在職進修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尤英愉(2010)。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媒體素養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臺科技大學,台中縣。王誌鴻(2000)。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其創新接受度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古馨穎(2009)。桃園縣國民小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台東市。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2011)。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電子報。 取自http://www1.inservice.edu.tw/EPaper/ep2/indexView.as px?EID=370
全國法規資料庫(2011)。教師進修研究獎勵辦法。取自
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Content.aspx?pcod e=H0020038
吳至懿(2008)。台北市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台北縣。吳明隆(2009)。SPSS 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玟潔(2010)國中資優班教師在職進修現況及課程需求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吳清山(1988)。有效的教學。國教月刊,35(1、2),50。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 五南。
吳清山(2001)。知識經濟時代教師多元進修。教師天地,115 期,頁4-13。吳慧玲(2003)。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不同在職進修方式與其專業成長之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李春芳(1999)。教師效能談流暢的教學效能。教師天地,102,27-34。李宜錚(2011)。我國教師在職進修專業成長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市。
李燕靜(2012)。影響教師在職進修因素之探究。載於銘傳大學舉辦之「2012年銘傳大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研討會論文集,桃園縣。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林永輝 (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台北市。
林秋惠(2006)。高高屏地區國民中學社會領域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師範大學,台北市。林靜怡(2007)。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能力與創意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北市。
邱義川(2008)。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知能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胡耿賓(2007)。在職進修動機、障礙與意願之關聯研究-以國民小學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亞洲大學,台中市。洪金水(2004)。台北縣國民中學健康與體育領域體育科教師專業發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台北縣。柯倩俐(2001)。高雄市國小教師在職進修模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高廣孚(1991)。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
秦夢群 (2001)。教育行政研究方法論。台北:五南書局。
馬蕙慈(2003)。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關聯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桃園市。桃園縣教育局(2012)。桃園縣教育現況。取自http://www.tyc.edu.tw/boe/main.php?menu_page=status&city
許誌庭(2002)。教師做為轉化型知識份子的可能性、限制與實踐方向。教育研究集刊,48(4),27-52。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張志鵬(2001)。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取向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張育銓( 2008)。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對教學效能之影響-以台中縣、宜蘭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佛光大學,宜蘭縣。教育部中等教育司(民71)。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意願研究。台北:教育部中等教育司。
教育部(2007)。九年一貫課程目標。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教育部(2010)。
取自http://140.111.34.54/statistics/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956
教育部 (2011)。取自 http://www.edu.tw/index.aspx
郭金池(1989)。國民小學教師價值觀念、進修態度與教學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郭茂松(2001)。從專業理論探討國小教師專業發展中在職進修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台南市。郭蘭(2002)。國中教師參與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台北市。
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陳木金(1999)。從教學效能評鑑取向看九年一貫新課程的實施。國立臺灣藝術學 院教育學程中心主辦「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理想的詮釋與對話研討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82-99。
陳秀琪(2012)。宜蘭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市。陳素蓮(2009)。國小教師在職進修碩士班動機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馮一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黃光雄(1996)。教育導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坤錦(2003)。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師專業發展。教育資料集刊,28,241-258。
黃源河、符碧真(2009)。一樣軌跡兩樣情:美國與我國師資培育機構轉型與教師質量之比較。教育科學研究,54(4),171-200。
黃政傑(1996)。 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敏政(2003)。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中教師專業進修需求及現況之調查研究- -以高屏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黃富順(2003)。比較終身教育。高雄市:復文圖書。
黃錦桃(2007)。高雄市國小國語文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楊正德(2011)。台北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動機、教學準備度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楊淑娟(2006)。幼稚園教師在職進修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高雄地區公立幼稚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縣。楊正光(2008)。花蓮縣國小教師在職進修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楊國賜(1987)。社會教育的理念。台北:師大書苑。
楊瑞麟(2005)。國小教師組織學習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
溫昇樺(2004)。國民小學教師在職進修成效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趙沂源(2009)。高職電機電子群教師對教師在職進修態度與教師進階制度認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彰化市。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劉宇容(2006)。分析國小教師在職進修音樂教學碩士班之學習動機與成效滿意度(未出版之博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台北市。閻自安(2007)。學校教師在職進修課程的規劃: 組織需求評估的觀點。初等教育學刊,28,33-56。
蔡春綢(2004)。台北縣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師在職進修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市。蕭靜娥(2004)。台北市國小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進修需求與模式調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台北市。二、英文文獻
Ashton, P. T., Webb, R. B. & Doda, N. (1982).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toward an Ecological Model.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3, 344-358.
Boshier, R. (1978). Education Participation Scale factors Structure for OkkerAsult, Adult Education, 28(3), 165-175.
Branscum, S.Y. (1986). Patterns and Motivations for Formal Learning Participation
of University (Lifelong Learning, Continued Learning, Faculty Developmen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47(7), 415-A.
Cavers, L. (1988). Teacher efficacy: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Abstract Form: ProQuest Fil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tem: 49: 3563A.
David, A. A. (2002). Comparison between school effectiveness characteristics andclassroom instruction strategie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Nigeria. Paper at themeeting of Develop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in Africa, Albany, GA.
Edwards (1993). Classroom discipline and managemen t. New York: Macmillan.
Emmer, E. T. Evertson. C. M. & Anderson, L. M. (1980). Effective classroom management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school year. The Elemenary School Journal, 80(5), 219-231
Gibson and Dembo (1984). Teacher efficacy: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569-582.
Greenwood, G.F., Olejnik, S. F. , & Parkay, F. W. (1990).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ur teacher efficacy belief patterns and selected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al, 23 , 102-106.
Hoover, Dempsey, K. V., Bassler, O. C., & Brissie, J. S.(1987). Parent involvement : Contribution of teacher efficacy,school socioeconomic status, and other school characteristic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 24, 417-435.
Hawley, W. D., & Valli, L. (1999). The essentials of effectiv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 new consensus. In L.Darling-Hammond, & G. Sykes. (Eds)., Teaching as the learning profession: Handbook of policy and practice. San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cGough, M. R. (1989). Study of the application of adult education to educational staff development during the eras of educational history following the launghing of sputnik and the issuance of the Nation at Risk report.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at University Park.
Modaff, W. M. (1992).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tudent Audit Teacher Behaviors. University of Missouri.
Newman, F. M., Rutter, R.A. & Smith, M. S.(1989). Organization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Ryan, K., & Phillips, D. H. (1982).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In H. E. Mitzel(Ed.),
Encyclopedia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869-1875). NY: Free Press.
Yost, R. (2002). I think I can: Mentoring as a means of enhancing teacher efficacy.
Clearing House, 75(4), 195-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