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文獻
Google地球(2012a)。下載PC或Mac專用的Google地球專業版。民10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google.com.tw/intl/zh-TW/earth/download/gep/agree.html
Google地球(2012b)。系統需求。民102年7月30日,取自:https://support.google.com/earth/answer/20701?hl=zh-Hant&ref_topic=2376152
Google地球(2012c)。探索。民102年7月30日,取自:http://www.google.com.tw/intl/zh-TW/earth/explore/products/desktop.html
丁志堅、黃雅彙(2009年11月)。地理資訊系統模組化課程培養國小學童地理能力之研究。「2009臺灣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地理資訊科學研究專題中心(2009)。Google Earth使用操作講義。民102年8月20日,取自:http://gis.rchss.sinica.edu.tw/google/wp-content/uploads/2009/04/ge_980429.pdf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80,23-31。王全興(2004)。資訊科技融入作文教學之行動研究。教育研究,12,57-70。
王如哲(2010)。 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62。
王姿丰(2009)。95高中地理課綱地理資訊系統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王筱涵(2004)。臺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王曉璿(1999)。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探究。菁莪季刊,10(4),18-24。江映瑩(2007)。Google Earth 應用於中學地理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江映瑩、孫志鴻、賴進貴(2005)。網路資源Google Earth的教學應用。生活科技教育,38(8),126-144。
何榮桂、吳正己、賴錦緣、籃玉如(1999)。各國資訊教育課程實施概況及其對九年一貫資訊課程的啟示。課程與教學,2(4),43-59。何榮桂、顏永進(2001)。資訊融入健康與體育領域教學,教師天地,112,71-77。余民寧(2013)。新數位時代下的學習新提案。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30(5),3-12。吳正已(2001)。從英特爾e教師計畫談資訊融入教學。資訊與教育,85,15-21。
呂侑勳(2008)。運用資訊科技提昇學生空間能力之研究-以現有軟體與教師自製媒體之成效比較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呂聰賢(2002)。淺談資訊融入教學模式。北縣教育,41,47-49。李志鵬(2004)。資訊科技融入國小教師教學之策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周杏樺(2006)。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問題探討。高雄市立中正高級中學學報,7,165-174。
周興隆(2010)。Google Earth融入地理教學對國中生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志宜(2009)。建構小五學生Google地球地圖學習情境:以活動理論為架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林信全(2005)。空間能力與空間認知對三維空間搜尋系統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林富立(2009)。Google earth教學對國小三年級學童空間認知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林錦勳(2006)。資訊科技融入國中社會領域地理科教學研究—以臺灣天氣與氣候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88,3-9。凃孝樸、彭信成、黃士恆(2004)。九年一貫課程實施資訊融入教學產生的問題與建議。中等教育,55(4),4-13。
洪明洲(1999)。網路教學課程設計對學習成效的影響研究。載於國立中正大學舉辦之「遠距教學系統化教材設計國際研討會」論文集(頁5-11),嘉義縣。
洪芸香(2009)。利用GoogleEarth促進國中生學習地理之效益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范瑞東(2005)。概念構圖教學策略對學習成效影響的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徐明和、黃錫培、陳信章、劉繼文(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一所儲備資訊種子學校為例。載於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舉辦之「2002年電腦與網路科技在教育上的應用研討會」論文集(頁320-325),新竹市。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59,63-73。高淑芳(1992)。國中學生通論地理課程學習困難的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國民教育社群網(201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民102年8月02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97.php
國立編譯館(1990)。師範專科學校體育教學研究。臺北市:中正。
張志玲(2007)。學習環境影響學習成效。科學發展,410,79。
張政亮、鄧國雄、陳新轉、鄭麗娜(2005)。社會領域課程中之地理學概念及其能力指標分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教育類, 36(1),31-64。
張春蘭、洪芸香(2008)。電子地圖及Google地球在國中地理課程之應用。地圖,18,25-44。張國恩(2002)。從學習科技的發展看資訊融入教學的內涵。北縣教育,41,16-25。張基成、王秋錳(2008)。臺北市高職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影響因素。教育實踐與研究,21(1),97-132。張程昭(2008)。Google Earth在國中區域地理教材的設計與應用---以中國地理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教育部(1997年2月25日)。TANet到中小學計畫。民102年8月13日,取自:http://content.edu.tw/junior/computer/tp_lc/content/tanetto.htm
教育部(2001年5月3日)。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民102年8月13日,取自:http://masterplan.educities.edu.tw/conference/total.shtml
教育部(2009年10月1日)。教育部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民102年8月13日,取自:http://epaper.edu.tw/topical.aspx?topical_sn=375
教育部(2013)。重大教育政策發展歷程—資訊與網路教育。民102年8月13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policy.asp?id=11
曹軍(2009)。初探網路學習成效的影響因素。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9(5),15-16。
陳玉婷(2008)。影響網路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南部某科技大學為例。中臺學報,20(2),67-87。陳孟寬(2008)。資訊融入國小四年級社會領域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陳芳哲、簡志成(2009)。資訊教育發展。資訊社會研究,17,53-126。
陳芳慶、陳孟寬(2009)。Google Earth介紹與應用於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研究。網路社會學通訊,77。民102年9月11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7/77-5.htm
陳俊源、趙貞怡(2007)。Google Earth融入國小五年級社會領域地理教學之應用初探。教學科技與媒體,80,90-108。陳國華(2010)。三維空間資訊在Google Earth上的展現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空間認知之影響--以桃園縣光明國民小學校園及學區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陳歆怡(2010)。空間資訊網站融入國小社會領域之學習成效比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陳豐祥(2009)。新修訂布魯姆認知領域目標的理論內涵及其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 歷史教育,15,1-53。單文經(2012)。對教學科技與媒體運用的一些思考-賀《教學科技與媒體》出刊百期。教學科技與媒體,100,4-14。黃武元、林士甫(2002)。資訊科技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以透視鏡成像與光學儀器的對話為例。資訊與教育,88,10-20。黃啟源(2009)。運用Google地球於國小五年級地理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黃淑玲(2013)。從知識到可觀察的能力:評估學習成效的策略與建議。評鑑雙月刊,44,16-23。溫明正(2000)。E世代資訊變革對校園生態的影響。資訊與教育,79,20-30。溫明正(2002)。E世代數位落差的衝擊。教育資料與研究,47,50-52。溫嘉榮(2003)。教師如何將資訊融入學科成為教學工具,教育研究月刊,105,75-81。詹秉鈞(2002)。以電腦輔助教材進行交線與展開圖教學對學生學習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廖酉鎮、陳均伊(2013)。讓地圖活過來-Google Earth運用於地球科學教學設計之應用。科學教育,358,36-54。
蔡文山(2005)。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理念與應用。研習資訊,22(2),48-55。蔣佩璇(2012)。國中地理科Google Earth應用評量設計之研究~以「位置與範圍」和「地形」兩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蕭英勵(2009)。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研究趨勢與發展─以臺灣地區2001~2009年學位論文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謝琇玲、陳碧姬、郭閔然(2002)。國民中學教師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相關研究。義守大學學報,9,1-14。韓長澤(2011)。數位時代的來臨對教育的影響。研習資訊,28(6),5-10。英文文獻
Chang, C. Y., & Tsai, C. C. (2005). The interplay between different forms of CAI and students’ preferences of learning environment in the secondary science class.
Science Education, 89(5), 707-724. doi: 10.1002/sce.20072
Chang, C. Y., Hsiao, C. H., & Barufaldi, J. P. (2006). Preferred-actual learning environment ‘spaces’ and earth science outcomes in Taiwan. Science Education,
90(3), 420-433. doi: 10.1002/sce.20125
Dias, Laurie B. (1999). Integrating technology : some things you should know. Learning and Leading with Technology, 27(3), 10-13, 21.
Jonassen, D. H. (2000). Computers as mindtools for schools. Prentice Hall, Inc. New Jersey.
Patterson, T. C. (2007). Google Earth as a (Not Just) Geography Education Tool. Journal of Geography, 106(4), 145-152. doi: 10.1080/00221340701678032
Tough, A. (1982). The Adult learning Projects (2rd ed. ). Ontario: The Ontario Institute for Studies in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