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丁元亨(2008)。非營利組織的社會企業之路。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編製,頁62-68。
司徒達賢(2000)。非營利組織的經營管理。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朱道凱 譯(1999),Kaplan, R. & Nolan, D. 原著(1999)。 平衡計分卡:資訊時代的策略管理工具。台北:臉譜。
江明修 審訂(2004),Dees, J. G. Emerson, J. & Economy, P. 原著(2001)。 企業型非營利組織。台北:智勝文化。
江明修、劉意詮(2007)。第三部門使用資訊通信科技之探究。考銓季刊,49,頁29-50。余佩珊譯(2004),Peter F.Drucker原著(1990)。彼得‧杜拉克:使命與領導-向非營利組織學習管理之道。台北:遠流出版。
吳安妮(2003a)。平衡計分卡之精膸、範疇及整合(上)。會計研究月刊,211,頁45-54。吳安妮(2003b)。智慧資本的組成、衡量、評價及報導。
吳淑華、李國瑋譯(2007),A.Hitt, M. Ireland, R. D. & E.Hoskisson, R.原著。策略管理。台北:新加波商亞洲湯姆生國際出版。
宋曉薇(2006)。企業/公民身分之名與實:公資企業、地方政府與當地地區。未出版,國立清華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台北。李茂興譯(2001),Luffman, G. Lea, E. Anderson, S. & Kenny, B. 原著。 策略管理。 台北:弘智文化。
沈彥良(2006)。以網誌作為非營利組織的群眾對話平台與訊息傳播工具。朝陽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碩士論文,台中。沈慶盈、龔煒媛(2009)。社會福利機構社會企業化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26,頁110-122.周錦宏(2008)。社會企業觀點下的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以台中縣兩個生產合作社為例。發表於2008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TASPAA)暨國際學術研討會:「夥伴關係與永續發展」,台灣公共行政與公共事務系所聯合會、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主辦,台中(2008年5月24日)。
官有垣(2006)。台灣社會企業的發展。香港社會企業研討會,香港(2006年4月6日)。
林吉郎(2003)。公益創投與社會企業:價值創造途徑的分析。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頁93-156。
林吉郎(2008)。民間團體發展社會企業的策略途徑:香港經驗的啟發。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編製,頁47-60。
林怡君(2007)。台灣社會企業發展之研究,檢閱時間2010年7月14日,網址:http://www.tri.org.tw/research/ impdf/822.pdf。
林怡君(2008)。社會企業在台灣的發展與限制:以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計畫為例。就業安全半年刊,7(1),頁63-67。林金榜譯(2003),Mintzberg, H. Ahlstrand, B. & Lampel, J. 原著。 策略巡禮。台北:商周出版。
施淑惠(2008)。「多元就業開發方案」之政治經濟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政府與公共事務碩士論文,台北。胡哲生、陳志遠(2009a)社會企業的本質、任務與發展。創業管理研究,4(4),頁1-28。胡哲生、張子揚(2009b)。社會企業創業議題:社會創新與管理融入。創業管理研究,4(4),頁85-105。徐純慧、遊建榮、喩琬真(2006)。平衡計分卡運用於IC智慧卡業者策略管理之研究。2006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論文集。
翁望回 審訂(2008),Barney, J. B. & Hesterly, W. S. 原著。策略管理與競爭優勢。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高子梅、何霖 譯(2006),Kaplan, R. & Nolan, D. 原著(2006)。 策略校準。台北:臉譜。
張其祿、葉一璋(2008)。公益創投:非營利組織的管理革新。空大行政學報(19),頁41-66。陳正平等 譯(2004),Kaplan, R. & Nolan, D. 原著(2003)。 策略地圖。台北:臉譜。
陳金貴(2002)。非營利社會企業化經營探討。新世紀智庫論壇(非政府組織夏季論壇), 19,頁39-51。陳苑欽、吳美惠、陳維中和詹燿華譯(2007),C. S. Fleisher & B. E. Bensoussan原著。企業策略與競爭分析:工具與應用。台北:臺灣培生教育。
陳偉杰、蘇聖珠(2010)。立法院議事效率策略地圖之建構:平衡計分卡理論之應用。「第三屆轉型與治理」國際學術研討會,台北(2010年3月27日)。
黃慶榮(2006)。非政府組織勸募策略分析。非政府組織學刊,頁45-86。溤燕(2000)非營利組織的法律規範與架構。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
廖建容 譯(2010),Elkington, J. & Hartigan, P. 原著(2008)。1個理想*10個種創新=社會企業是門好生意。台北:天下遠見。
榮泰生(2006)。策略管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劉坤億((2003)。地方治理與地方政府角色職能的轉變。國立空中大學空大行政學報 ,13,頁 233-268。劉俐吟(2008)。國際非政府組織與我國政府在人道救援事務夥伴關係之研究─以紅十字會為例。
劉珊如 審訂(2001),Kaplan, R. & Nolan, D. 原著(2001)。 策略核心組織。 台北:臉譜。
蔡文賢(2008)。創新型社會企業。主題二:社會企業的創業規劃與營運策略, 頁69-76。
蔡明田 審閱(2007),Hitt, M. A. Ireland, R. D. & Hoskisson, R. E. 原著。 策略管理。台北:湯姆生。
蔡碧鳳 譯(1998),Wright Kroll & Parnell. 原著。 策略管理。台北:台灣西書。
鄭堃斌(2010)。SWOT與SMART的應用探討-以CMMI OPP(組織流程績效)為例(上)。電腦科技電子報,151。
鄭勝分(2005)。 歐美社會企業發展及其台灣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台北。鄭勝分(2007)。社會企業的概念分析。政策研究學報,7,頁65-107。鄭勝分(2008)。社會企業:市場、公共政策與公民社會的交叉點。公共行政學報,27,頁199-206。鄭勝分(2008)。社會企業治理之初探。多元就業開發方案-民間團體發展成為社會企業論述精選集,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中彰投區就業服務中心編製,頁13-24。
蕭新煌(2000)。台灣非營利組織的現況與特色。收錄於蕭新煌主編,非營利部門:組織與運作。台北:巨流圖書。
賴彥澄(2011)。愛與關懷的社會企業-光原。國立中央大學客家學院電子報,124。
戴國良(2004)。經營策略企劃全書。台北:商周出版。
謝家駒(2008)。香港社會企業妙點子。香港:商務印書館。
顧忠華(2003)。非營利組織之角色功能與經營實務。家長學苑計畫課程(組織經營)[http://www.parentschool.org.tw/kmportal/front/bin/ptdetail.phtml?Category=
100014&Part=03121504],檢閱時間:2011年05月15日。
二、英文部分
Bacchiega, A. & Borzaga, C. (2003). The economics of the third sector : towards a more comprehensive approach. http://www.istr.org/networks/europe/borzaga.pdf.
Dees, J. G. (1998a). The Meaning of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 http://www.redalmarza.com/ing/pdf/TheMeaningofSocialEntrepreneurship.pdf , 1-6.
Dees, J. G. (1998b).Enterprising Nonprofit.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76(1):55-67.
Defourny, J. (2010). The Worldwide Emergnce of Social Enterprise: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Europe ,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ern Asia.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Enterprises in Eastern Asia:Dynamics and Variations, 1-22.
Eikenberry, Angela M & Jodie Drapal Kluver (2004), “The Marketization of the Nonprofit Sector : Civil Society at Risk?”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64(2): 132-140.
Hood, C.1991 A Public Management for All Seasons? Public Administration, 69: 3-19
OECD. (2001).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 Partners for Progress. OECD.
OECD. The social enterprise sector : a conceptual framework. OECD, http://www.oecd.org/dataoecd/43/40/37753595.pdf .
Pelchat, M.C. (2004). Enterprizing Asian NPOs :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in TW. A research paper presented to the Conference of Asian Foundations and Organizations(CAFO).
Pestoff,Victor.A.(1998).Beyond the market and state: social enterprises and civil democracy in a welfare society.Aldershot:Ashgate Publishing Company.
Salamon, Lester M(1999). American’s Nonprofit Sector . New York Foundation Ce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