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圖書館首頁
論文上傳
Submit Your ETD Form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16.73.216.130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賴文政
研究生(外文):
Wen-Cheng Lai
論文名稱: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獎優汰劣影響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Study on Encouraging and Eliminating Factors in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of R.O.C Public Servants
指導教授:
蔡志恒
指導教授(外文):
Chih-Heng Tsai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
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0
畢業學年度:
9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48
中文關鍵詞:
公務人員
、
獎優汰劣
、
潛規則
、
公務人員考績法
外文關鍵詞:
Public Servant
、
Hidden Rule
、
Public Functionaries Merit Evaluation Act
、
Encouraging and Eliminating Factor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9
點閱:1851
評分:
下載:470
書目收藏:1
考績制度是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手段,對於公部門員工具有相當程度的激勵作用,亦是公家機關獎勵優勤、淘汰頑劣的重要準則。並且時逢考績法修法之際,探討現行考績法及未來的考績法修正草案面臨之困境,藉由文獻回顧檢閱英、美、日、新加坡等國之考績制度,再透過深度訪談十位國內專家、學者及基層公務人員,參考各家說法後提出具體的改革建議,以供未來公務人員考績法修訂之參考。
本研究透過深入的訪談之後,所得之研究發現可分為以下八點:一、比例限制可用於獎優,不適合用於汰劣。二、考績汰劣功能中績效並非主要淘汰因素。三、獎優功能缺乏即時性,平時考核與年終考績無關。四、提出考績法修正草案應修正之處。五、潛規則之種類有三項分別是輪流考等、轉調及新進員工考列較差之等次及交換補償作為。六、人情世故介入考績評比之處有兩項,分別是首長與主管權以及關說與利益交換。七、官官相護較易發生於官職等較高之公務員。八、公務人員保障法不會過度保護公務人員。
而依據前述研究發現,本研究提出未來研究建議給予後續之研究者:一、擴大研究樣本對象,諸如政策規畫者或是立法委員。二、嘗試使用量化研究途徑。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mean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which has a considerable degree of incentives to employees of public sectors. It is also a significant way to motivate good employees and dismiss unqualified ones. In the moment of amending the law, reviewing the research of the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of England, Japan, USA, Singapore and interviewing a number of domestic experts, scholars and basic level public servants, the researcher proposes some specific reform recommendations after considering different opinions, and offer a reference for further amendments of Public Functionaries Merit Evaluation Act.
The research shows eight major findings: First of all, constrain proportions could be applied to reward but not to dismiss. Secondly, performance is not the major element of dismissal. Thirdly, the functions of rewards lack of immediacy, and ordinary assessment is not connected to year-end performance. Fourthly, the Officialdom Performance Evaluation Statute System should be amended. Additionally, there are three types of hidden rules: alternate performance and transference, poorer performance of new employees, and actions of exchange and recompense. Furthermore, there are two ways to interfere the judgement of performance appraisal system: the power of chiefs and directors and exchange of benefits. Seventhly, defensive actions often occur to public servants with higher position. Lastly, Public Functionary Protection Law does not over protect public servant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findings, the study aims to offer research advices to future researchers. Firstly, expanding the samples, such as policy makers and legislators. Secondly, try the quantitative methods.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2
第二節 研究問題 ......................................................................................................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 ..................................................................................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國內之相關研究文獻 .................................................................................. 9
第二節 美、英、日、新公務人員考績制度 ........................................................ 13
第三章 公務人員考績制度及修正草案 .................................................................... 37
第一節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沿革 .................................................................... 37
第二節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概述 .................................................................... 38
第三節 第五次考績法改革概述 ............................................................................ 57
第四章 研究設計 ........................................................................................................ 65
第一節 研究流程 .................................................................................................... 65
第二節 研究架構 .................................................................................................... 67
第三節 研究方法 .................................................................................................... 70
第四節 訪談對象 .................................................................................................... 72
第五節 訪談題綱 .................................................................................................... 74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應用 ........................................................................................ 76
第五章 訪談內容分析 ................................................................................................ 78
第一節 考績制度面 ................................................................................................ 78
第二節 人情世故面 .............................................................................................. 107
第三節 公務人員保護主義面 .............................................................................. 127
vi
第六章 結論 .............................................................................................................. 1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建議 ...................................................................................... 134
第二節 未來研究建議 .......................................................................................... 141
參考文獻 ...................................................................................................................... 142
附錄:深度訪談實錄 .................................................................................................. 14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文獻
中國人事行政學會(1992)。如何落實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104,頁 15-42。
王惠珠(2001)。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革芻議。考銓季刊,28,頁 100-110。
朱武獻(2001)。新世紀公務人力資源管理的願景。人事月刊,193,頁7。
江大樹、呂育誠、陳志瑋譯(2001)。人事行政新論。台北:韋伯出版社。
江汶珠(1997)。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理論觀點的反省。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行政院人事行政局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cpa.gov.tw。
考試院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exam.gov.tw。
余致力、曾德宜、陳志瑋(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89,頁 9-30。
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2002)。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問題與對策。人事行政,138,頁 11-24。
余致力等(2003)。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考試院考銓研究報告,台北市:考試院研究發展委員會。
吳定(2009)。公共政策。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吳思(2009)。潛規則︰中國歷史中的真實游戲(修訂版)。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吳玲芳(1998)。公務人員考績法暨其施行細則修正意旨及重點介紹。人事行政,123,頁 39-42。
143
吳泰成(1995)。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芻議。公務人員月刊,10,頁9。
吳曉慧(2001)。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探討-從績效評估的觀點。未出版,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呂育誠(2003)。公務人員考績法明定列等人數比例問題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89,頁 31-51。
呂春風(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評析。未出版,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桃園。
李和淑(2004)。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未出版,淡江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李宗鴻(2002)。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一個績效管理的觀點。未出版,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李華民(1993)。各國人事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林建宏(2009)。我國考績丙等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學與行政法學觀點。未出版,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林燕華(2010)。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法制局評估報告 。立法院法制局評估報告 ,台北:立法院法制局
邵敬箎(2001)。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施金山(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兼論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未出版,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
施能傑(1992)。考績謬誤的類型與原因——理論闡釋與經驗分析(上)。人事月刊,14(3),頁 4-12。
施能傑(1992)。考績謬誤的類型與原因——理論闡釋與經驗分析(下)。人事月刊,14(4),頁 4-16。
施能傑(1999)。美國政府人事管理。台北:商鼎文化。
施能傑(2009)。「建立行政機關團體績效評比機制之研究」。考試院研究報告,台北:考試院。
144
洪茗馨(2009)。關中搶修考績法,年淘汰一成公務員,2009 年4 月13 日取自非凡新聞週刊,網址:http://news.pchome.com.tw/magazine/report/po/ubnweekly/756/123704640017444005001.htm。
洪國平(1998)。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洪國平(1999)。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127,頁 69。
范祥偉(1997)。當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之研究。人事行政,122,頁63。
徐有守(1997)。俸給與考績制度中的幾個問題。公務人員月刊,11,頁 55-67。
國家圖書館網站,網址:http://www.ncltb.edu.tw。
張潤書(2002)。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潤書(2006)。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張瓊玲(2005)。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功能發揮與檢討展望。考銓季刊,43,頁 122-134。
張瓊玲(2009)。改進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議題探討:公平原則觀點。文官制度季刊,1(2),頁 171-191。
許南雄(2002)。各國人事制度。台北:商鼎文化。
許濱松(2001)。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
陳世榮(2006)。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理論、法制及實務。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起雲(1997)。日本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考察心得報告。未出版。台北:考試院。
陳清秀(2009)。文官制度僵化 應擴大入選管道,2009年03月07日取自中央社,網址:http://www.cna.com.tw/。
陳敦源(2009)。我國考績制度之檢視:從循證理論、正義觀點及參與管理角度檢視。考試院研究報告,台北:考試院。
145
黃弘君(2004)。考績甲等比例限制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221,頁40-45。
黃弘君(2004)。現行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研究--博奕理論觀點。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黃榮烈(2002)。兩岸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比較。未出版,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策略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黃榮護、林建宏(2009)。考績丙等制度設計評估:以適法性與妥適性為分析焦點。文官制度季刊,1(2),頁 145-170。
黃臺生(1993)。公務人員考績的理論與實際(上)。人事行政,107,頁58-67。
黃臺生(1994)。公務人員考績的理論與實際(下)。人事行政,108,頁 47-58。
楊久瑩、劉力仁(2009)。獎優汰劣 試院推「試辦方案」/公務員考績 丙等比例2-5%,2009年05月01日取自自由時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new/may/1/today-p1.htm。
溫喜富(1998)。新加坡文官制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董鴻宗(1997)。公務人員考績法重大問題之建議意見。考銓季刊,11,頁 64-71。
銓敘部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mocs.gov.tw。
劉宏祥(2008)。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未出版,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歐陽修(1996)。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與改革。未出版,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
蔡月秋(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析。未出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桃園。
蔡秀涓(1999)。績效不佳員工的處理:美國聯邦政府的經驗與啟示。人事行政,129,頁 20-39。
蔡良文(2006)。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146
蔡良文(2009)。人事行政學-論現行考銓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蔡佩芳(2009)。省績效獎金 公務員考績「丙」將大增,2009年03月01日取自聯合晚報,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5/4763063.shtml
蕭武桐、黃聖仁(2007)(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如何運用激勵方法),《人事月刊》,45卷5期,頁45-50。
羅淑蕙(1986)。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二、 英文文獻
Bruce,W(1989). Educating Supervisors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Employee. Public Productivity Review,12(3),323-328.
Maslow, A. 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2nd ed). New York:Harper & Row.
U. 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1998). Addressing and Resolving Poor Performance: A Guide for Supervisors. Washington, DC:U.S. OPM.
U. S. Office of Personnel Management(1999). Poor Performances in Government: A Quest for the True Story. Washington, D. C: U. S. OPM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
2.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兼論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
3.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探討─從績效評估的觀點
4.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理論觀點的反省
5.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與改革
6.
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
7.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法制之評析
8.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研究
9.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一個績效管理的觀點
10.
新加坡文官制度之研究
11.
兩岸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比較研究
12.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析
13.
現行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研究--博奕理論觀點
14.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理論、法制及實務
15.
我國考績丙等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學與行政法學觀點
1.
王惠珠(2001)。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革芻議。考銓季刊,28,頁 100-110。
2.
余致力、曾德宜、陳志瑋(2003)。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89,頁 9-30。
3.
余致力、蔡宗珍、陳志瑋(2002)。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問題與對策。人事行政,138,頁 11-24。
4.
吳玲芳(1998)。公務人員考績法暨其施行細則修正意旨及重點介紹。人事行政,123,頁 39-42。
5.
吳泰成(1995)。公務人員考績制度改進芻議。公務人員月刊,10,頁9。
6.
呂育誠(2003)。公務人員考績法明定列等人數比例問題之研究。公務人員月刊,89,頁 31-51。
7.
施能傑(1992)。考績謬誤的類型與原因——理論闡釋與經驗分析(上)。人事月刊,14(3),頁 4-12。
8.
施能傑(1992)。考績謬誤的類型與原因——理論闡釋與經驗分析(下)。人事月刊,14(4),頁 4-16。
9.
洪國平(1998)。中華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10.
洪國平(1999)。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127,頁 69。
11.
范祥偉(1997)。當前英國文官制度發展之研究。人事行政,122,頁63。
12.
徐有守(1997)。俸給與考績制度中的幾個問題。公務人員月刊,11,頁 55-67。
13.
張瓊玲(2009)。改進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的議題探討:公平原則觀點。文官制度季刊,1(2),頁 171-191。
14.
許濱松(2001)。各國人事制度。台北:華視文化。
15.
黃榮護、林建宏(2009)。考績丙等制度設計評估:以適法性與妥適性為分析焦點。文官制度季刊,1(2),頁 145-170。
1.
文官淘汰機制之改革與公務人員權利保障-從公務人員考績制度談起
2.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理論、法制及實務
3.
以績效管理之觀點檢視我國公部門考績制度改革之研究
4.
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相關問題之研究-以臺中市政府暨所屬機關學校為例
5.
公務人員考績法修正草案強制考列丙等法律問題之研究
6.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以歷史制度論觀點
7.
公務人員丙等考績新制之檢討
8.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 -以考績比例設限為例
9.
蕭規曹隨:從我國歷代考績制度探討現行公務人員之考績制度
10.
從法制觀點論我國公務人員之考績淘汰與保障制度
11.
平等原則適用於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探討-以教師考核機制為中心
12.
我國考績丙等制度之研究-人事行政學與行政法學觀點
13.
我國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兼論行政機關績效獎金制度
14.
公務人員考績制度之研究
15.
現行公務人員考績制度研究--博奕理論觀點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