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4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8/04 22:10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文瀚
論文名稱:
《墨子》互惠型利他之合作應用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Research of Pragmatism And Altruism on Mozi
指導教授:
鍾宗憲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
中國語文學系碩士班
學門:
人文學門
學類:
中國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8
中文關鍵詞:
利
、
愛
、
義
、
墨子
、
群我關係
、
利他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1434
評分:
下載:176
書目收藏:1
古代的中國,處亂世與政爭事件時,總是有救世倡導者出現,也對當時流行的哲理思潮帶來重大影響,希望倡導人們合作,創造更美好的人生願景。墨子生當孔子之後,為戰國時熱心救世的實踐家,在當時與儒家並稱顯學。本文首先將此學派與儒家分別比較,以彰顯該學派具有的特色與屬性。再以其根源、成員、學理等層面探討其學理中為何具有如此濃厚的合作力道。且墨學當中最為強調的「利」、「愛」、「義」三宗旨具有「合作」之意,彼此相互溝通,相互制衡,可以成就墨子所建構「富眾治」的理想社會。最後,本文把握原來墨學思想,去無存菁,加入合乎時代所需之內容,讓群我關係由「疏離」到「無間」連結,使每一個節點連結更為密集互動,利他行為更為顯著。當中也佈建明確圖表,期望再造古為今用的新興墨學思潮。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3
第四節 前人研究...........................................13
第二章 墨子與《墨子》一書內容概述
第一節 墨子的生平事蹟......................................21
第二節 墨學的歷代流傳......................................26
第三節 《墨子》書中諸篇的分期與類型...........................36
第三章 墨派的低賤屬性與互助生存
第一節 論墨學出於刑徒考.....................................51
第二節 墨徒多屬低下階級導致合作力道強烈........................71
第三節 小結..............................................77
第四章 社會規範式道德─墨學以「義」、「愛」、「利」為核心的理論系統
第一節 墨學思想架構─以「義」「愛」「利」為宗旨.................79
第二節 義、愛、利的延伸理論.................................85
第三節 「義」「愛」「利」之相互關係..........................93
第四節 小結..............................................98
第五章 墨子互惠型利他主義新詮
第一節 以墨學建立秩序之人文組織..............................99
第二節 應用於「企業精神」之新墨學群我倫理關係..................100
第三節 墨子兼愛是否「無父」與「漫差等」.......................106
第六章 結論.............................................111
參考書目...............................................115
參考文獻
一、 古籍文獻 (依作者年代排行)
【漢】陸賈:《新語》,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
【漢】司馬遷:《史記》,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漢】應邵:《風俗通義》,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
【南朝】葛洪:《神仙傳》,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年。
【南朝】葛洪:《抱朴子》,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唐】房玄齡:《晉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唐】韓愈:《韓昌黎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宋】歐陽修:《新五代史》,北京:中華書局,1974年。
【元】陶宗儀:《輟耕錄》,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明】歸有光等:《墨子評點》,收錄在嚴靈峰編《無求備齋墨子集成》本,第6冊,臺灣:成文出版社,1975年。
【明】李贄:《墨子批選》,兼愛上、節葬下批語,見於《古今圖書集成》,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
【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續修四庫全書本,1455冊,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續修四庫全書》本,第1160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
【清】孫詒讓:《墨子閒詁》,臺北:華正書局,1987年。
【明治】日人高瀨伍次郎:《楊墨哲學》,東京:金港堂書籍株式會社出版,1902年。
二、 近人著作 (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STEPHEN P. ROBBINS原著,李茂興等人譯:《組織行為》,臺北:揚智文化,1994年。
方授楚:《墨學源流》,上海:中華書局,1937年。
王冬珍、王讚源校注:《新編墨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王冬珍:《墨學新探》,臺北:世界書局,1989年。
王讚源:《墨子》,收錄於世界哲學家叢書,臺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年。。
任繼愈:《墨子》,上海:人民出版社,1956年。
任繼愈:《墨子與墨家》,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5年。
朱永嘉、蕭木注釋,黃志明校閱:《新譯呂氏春秋》,臺北:三民書局,1995年。
牟宗三:《國史上的偉大人物‧墨子與墨學》,臺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3年。
李生龍注釋:《新議墨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10年。
李紹崑:《墨學十講》,臺北:水牛出版社,1990年。
李漁叔:《墨子今註今譯》,臺灣:商務印書館,1974年。
沃瑟曼:《社會網絡分析:方法與應用》,北京: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年。
沈戎:《儒生另類史》,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
周長耀:《墨子思想之研究》,臺灣:文史哲出版社,1976年。
胡適:《中國哲學史大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
孫中原:《墨者的智慧─墨子說粹》,北京:三聯書局,1995年。
高木智信:《先秦社會與思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張松輝:《新譯莊子讀本》,臺北:三民書局,2005年。
張捷夫:《中國喪葬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梁啟超:《墨子學案》,收錄於《飲冰室合集》專集三十九,北京:中華書局,1989年。
陳問梅:《墨學之省察》,臺灣:學生書局,1988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4年。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上海:人民出版社,1964年。
楊榮國:《中國古代思想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54年初版。
廖吉郎:《新編荀子》,臺北:國立編譯館,2001年。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臺灣:聯經出版社,1982年。
錢穆:《先秦諸子繫年》,臺北:東大圖書,2008年。
錢穆:《墨子》,上海:商務印書館,1930年。
薛保綸:《墨子的人生哲學》,臺北:臺灣書店,1976年。
三、 學位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王曉霞:《墨子思想探研》,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李芝瑩:《《墨子》天志思想研究》,華梵人文科技學院東方人文思想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李建欣:《墨子文化觀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林心欣:《晚清墨學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林茂賢:《墨子功利思想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6年。
施惠蘭:《墨子哲學中的民生經濟觀》,東海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胡晉銘:《《墨子》教育思想之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袁永祥:《先秦政治思想中的義利觀》,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陳奕仁:《墨學義利一元論研究》,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漢學資料整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
陳維德:《孔墨思想異同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1年。
曾素芬:《先秦墨學發展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文學系,1995年。
湯娟宜:《墨子的宗教思想研究》,東吳大學哲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湯智君:《墨學之「義」之考察》,東海大學中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黃富巧:《墨子與耶穌之愛的比較》,輔仁大學宗教學系碩士論文,2005年。
楊宏彬:《墨子的政治思想》,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年。
四、 期刊論文(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列)
小野西洲:〈論墨子〉,《臺灣日日新報》,1930年8月27日。
王冬珍:〈守道行義的鉅子─墨子〉,《國文天地》,第14卷第11期,1999年。
王讚源:〈貴義兼愛與企業最高目標〉,《國文學報》,1994年。
王讚源:〈管理者的風範〉,《墨子研究論叢》,第三期,山東人民出版社1995年10月版。
王讚源:〈墨子的現代意義〉,《中國學術年刊》,第八期,1986年6月。
王讚源:〈墨子思想與現代經濟〉,《墨子研究論叢》,第五期,齊魯書社2001年7月版。
吳金土:〈墨子兼愛言過其實 弊害甚多論〉,《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四版,1930年5月17日。
吳政峰、陳美華:〈孔子義利觀之辨明─兼論對現代企業經營之省思中國大陸〉,《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005年。
吳進安:〈從墨子「義利一元論」探討墨子社會正義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2000年。
吳豐年:〈儒墨義利觀念之比較〉,《嶺東學報》,2002年。
周典德:〈墨子深切同情奴隸的悲慘處境嗎?〉,大連:旅大師專學報,第1期,1980年。
林建銘:〈先秦儒墨之論爭及其教育意涵〉,《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009年。
施之勉:〈墨者非刑徒奴役辯〉,臺灣:大陸雜誌,第6卷4期,1953年。.
胡適:〈翁方綱與墨子〉,《猛進》,第12期,1925年。
孫道講:〈墨子哲學與經營管理〉,《行為科學》,第1期,1993年。
袁品、蕭宏恩、晁罡:〈由墨家兼愛論現代醫道精神及醫院管理的意義〉,《臺灣醫學人文學刊》,2008年。
專克儉:〈墨子經濟管理思想論述〉,《國內外經濟管理》,第9期,1990年。
張純甫:〈非墨十說 自序〉,《臺灣日日新報》,夕刊第四版,1930年7月31日。
張純甫:〈儒墨相非果始於墨翟父子兄弟說 復連雅堂氏說〉,《臺灣日日新報》,第八版,1930年7月21日。
張國梁:〈談墨子研究之現代意義〉,《山東社會科學》,1991年4月。
張培倫:〈效益與德性:以彌爾效益主義為例〉《哲學與文化》,2003年。
張敏如:〈墨子經濟思想簡論〉,《深圳大學學報》,第2期,1987年。
張榮富:〈從道德演化的「賽局模型」與「名譽模型」談道德教育─以Frank道德情緒理論之應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年。
陳伯軒:〈論墨子天鬼觀念的功利色彩及其困境〉,《宗教哲學》,2006年。
陳蕙娟:〈從創造的詮釋學論兼愛〉,《問學集》,1998年。
湯智君:〈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東海中文學報》,2004年。
黃純青:〈兼愛非無父辯〉(續),《臺南新報》,1930年5月3日。
黃純青:〈兼愛論答昭和新報〉,《臺南新報》,1930年6月10日。
黃純青:〈儒墨相非〉,《臺南新報》,1930年5月24日。
楊名龍:〈張純甫《非墨十說》之非墨觀點〉,《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2008年。
劉昌佳:〈韓愈「孔墨必相用」說之辨析〉,《鵝湖》,2002年。
謝慶綿:〈《墨子》的管理哲學思想:中國傳統管理哲學思想研究之三〉,《管理與效益》,第三期,1994年。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語言構成初探〉,興大中文學報,2008年。
顏笏山:〈是真墨乃非儒 是真儒者必非墨〉,《臺南新報》,1930年6月16日。
嚴清華:〈墨翟和後期墨家的經營管理思想〉,《南開學報》,第4期,19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推文
推文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Google bookmarks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墨子思想探研
2.
墨子的宗教思想研究
3.
先秦政治思想中的義利觀
4.
孔墨異同之研究
5.
<<墨子>>天志思想研究
6.
墨學之「義」之考察
7.
晚清墨學研究
8.
墨子與耶穌之愛的比較
9.
墨學義利一元論研究
10.
墨子文化觀研究
11.
墨子的政治思想
12.
《墨子》教育思想之研究
13.
墨子哲學中的民生經濟觀
14.
同理心與基督徒的愛
15.
墨子兼愛倫理理論結構之衡定
1.
王讚源:〈貴義兼愛與企業最高目標〉,《國文學報》,1994年。
2.
王讚源:〈墨子的現代意義〉,《中國學術年刊》,第八期,1986年6月。
3.
吳政峰、陳美華:〈孔子義利觀之辨明─兼論對現代企業經營之省思中國大陸〉,《應用倫理研究通訊》,2005年。
4.
吳進安:〈從墨子「義利一元論」探討墨子社會正義觀〉,《東海大學文學院學報》,2000年。
5.
吳豐年:〈儒墨義利觀念之比較〉,《嶺東學報》,2002年。
6.
施之勉:〈墨者非刑徒奴役辯〉,臺灣:大陸雜誌,第6卷4期,1953年。.
7.
袁品、蕭宏恩、晁罡:〈由墨家兼愛論現代醫道精神及醫院管理的意義〉,《臺灣醫學人文學刊》,2008年。
8.
張培倫:〈效益與德性:以彌爾效益主義為例〉《哲學與文化》,2003年。
9.
張榮富:〈從道德演化的「賽局模型」與「名譽模型」談道德教育─以Frank道德情緒理論之應用〉《教育實踐與研究》,2007年。
10.
陳伯軒:〈論墨子天鬼觀念的功利色彩及其困境〉,《宗教哲學》,2006年。
11.
陳蕙娟:〈從創造的詮釋學論兼愛〉,《問學集》,1998年。
12.
湯智君:〈墨子的施教與影響析論〉,《東海中文學報》,2004年。
13.
楊名龍:〈張純甫《非墨十說》之非墨觀點〉,《儒學研究論叢:日據時期臺灣儒學研究專號》,2008年。
14.
劉昌佳:〈韓愈「孔墨必相用」說之辨析〉,《鵝湖》,2002年。
15.
鍾宗憲:〈中國神話的語言構成初探〉,興大中文學報,2008年。
1.
墨子之倫理觀
2.
墨子哲學中的民生經濟觀
3.
《墨子》兼愛思想研究
4.
義利之辯—墨子思想與功利主義比較
5.
墨子育才與任用研究
6.
《墨子》思想之文化觀研究
7.
墨子哲學理論基礎─「義」之研究
8.
墨子「義」概念之研究
9.
荀子對墨子批判之研究
10.
墨子兼愛倫理理論結構之衡定
11.
韓非子對墨子政治思想承與變之研究
12.
墨子與韓非思想異同之研究
13.
墨子明鬼觀與節葬思想研究 ---以台灣西螺七崁詔安聚落瑞靉壇超渡儀式為中心
14.
墨子政治思想研究
15.
墨子文化觀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