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14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7/30 05:32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論文連結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李慧津
論文名稱:
認識你自己:新北市秀朗國民小學校史之研究
指導教授:
張弘毅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北市立大學
系所名稱:
歷史與地理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4
畢業學年度:
102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438
中文關鍵詞:
台北
、
永和
、
秀朗
、
校史
、
大眾史學
、
影視史學
相關次數:
被引用:
6
點閱:3337
評分:
下載:225
書目收藏:0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北市秀朗國民小學學校發展的歷史。研究方法採取歷史研究法、文獻分析法,藉由口述歷史的訪談,並以大眾史學及影視史學的觀點來呈現秀朗國小自創校發展的脈絡。校史不僅記載學校的發展,更記錄著台灣歷史及台灣教育史發展的脈絡。因此,在研究過程中,筆者先以學校所在地「永和區」自然與歷史人文出發,接著探討歷任校長經營學校的特色。透過歷年的校史紀念專刊、歷屆畢業紀念冊、校刊、校園老照片及新聞報導等資料,做校史的深入研究及探討,並透過訪問校長、教師、職工及校友等的口述歷史,呈現秀朗國小創校以來日常生活的歷史記憶,使整個學校的歷史更鮮活起來,更有情感的聯繫。
歷史是一種過去、現在與未來三者平衡互動的結果。認識自己是歷史研究的新方向,歷史的起點應該在於認識自己,透過大眾史學鼓勵大眾書寫自己在地的歷史,研究自己家鄉和學校的歷史,正是底層史觀具體展現。校史是學校長期發展的紀錄,承載人的歷史記憶與圖像,能讓人進入校園的空間感受時代的變化而產生互動與共鳴,讓人更深層的認識自己,產生認同感,並擬定未來的方向,期望秀朗精神,永垂不朽的傳承著。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
第二節文獻探討與分析...................................5
第三節研究範圍、理論與方法............................ 29
第二章 永和區的自然環境與歷史變遷.........................37
第一節 永和區的自然環境................................37
第二節永和區早期開發與地名由來..........................47
第三節永和區的歷史與人文變遷............................53
第三章 秀朗國小的校史沿革.................................93
第一節 創校及「世界最大的小學」時期(1976-1992)...........94
第二節穩定發展時期(1992-2008).........................137
第三節轉型發展時期(2008-2014).........................171
第四章 學校建築空間變化與鄰近社區變遷.................... 209
第一節 學校建築空間變化...............................209
第二節學校鄰近社區變遷............................... 268
第五章 校園日常生活與歷史記憶............................285
第一節 學校的師生及職工...............................286
第二節秀朗生活今昔對照................................316
第六章 結論............................................415
第一節 台灣最大小學的變遷............................. 415
第二節 研究心得與建議.................................419
參考文獻 ..............................................425
附錄................................................. 437
附錄一訪談大綱 .......................................437
一、校史史料
1.新北市秀朗國民小學《學生學籍資料卡》,1976年(民國65年)~ 2013年(民國102年)。
2.新北市秀朗國民小學第一屆到第三十六屆《畢業紀念冊》,1978年(民國67年)~2013年(民國102年)。
3.劉遼萍等編輯,《臺北縣永和市秀朗國民小學校史》。臺北:臺北縣秀朗國民國小,1990
4.高素娟等編輯,《振鐸啟新、秀朗三十》。臺北:臺北縣秀朗國民國小,2006。
5.劉遼萍等編輯,《秀朗的故事our stories》。臺北:臺北縣秀朗國民國小,2000。
6.《秀朗校刊》第一期到第六十五期
7.《新北市秀朗國民小學輔導期刊─親子橋》
二、口述歷史
1.杜阿甘阿嬤,第一次口訪,2013年4月10日於受訪者自宅。
2.潘慶輝校長,第一次口訪,2014年3月28日於私立育才國小校長室。
3.黃永富主任,第一次口訪,2013年11月25日於秀朗國小學務處。
4.戴慧茹主任,第一次口訪紀錄,2013年12月9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第二次口訪, 2014年2月6日於秀朗國小大辦公室。
5.曾清一主任,第一次口訪, 2014年1月28日於秀朗國小愛心園。
6.徐嘉鴻主任,第一次口訪,2014年2月5日於秀朗國小校史館。
7.洪瑞星老師,第一次口訪,第一次口訪紀錄,2013年10月28日於洪瑞星自宅。第二次口訪,2014年4月7日於受訪者自宅。
8.黃淑惠老師,第一次口訪紀錄,2013年11月25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第二次口訪紀錄,2013年12月10日於秀朗國小131教室。
9.黃蓁蓁主任,第一次口訪,2013年11月25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10.李明易老師,第一次口訪, 2013年11月28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11.黃盡櫻老師,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03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12.高素娟老師,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5日於秀朗國小154教室。
13.林佳蓉老師,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6日於秀朗國小338教室。
14.黃瀞萩老師,第一次口訪,第一次口訪紀錄,2013年12月09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第二次口訪,2014年4月14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15.鄧玉梅老師,第一次口訪,第一次口訪, 2013年12月9日於秀朗國小350教室。第二次口訪,於2013年12月12日秀朗國小350教室。第三次口訪,2013年12月16日於秀朗國小350教室。
16.黃媛玠老師,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9日於秀朗國小210教室。
17.莊慈珍老師,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16日於秀朗國小314教室。
18.曾寶玉老師,第一次口訪,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16日於秀朗國小314教室。第二次口訪記錄,2014年3月24日於秀朗國314教室。
19.陳明光老師,第一次口訪, 2014年1月3日於秀朗國小大辦公室。
20.林麗芬老師,第一次口訪,2014年3月28日於秀朗國小308教室。
21.周宗翰老師,第一次口訪,2014年3月31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22.吳健嘉老師,第一次口訪,2014年4月8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23.黃以錫老師,第一次口訪,2014年4月9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24.趙偉先生,第一次口訪,2014年1月28日於秀朗國小總務處。
25.邱彥標先生,第一次口訪,2014年1月28日於秀朗國小總務處。
26.陳秋婷女士,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5日於秀朗國小大辦公室。
27.張巍騰老師,第一次口訪,2014年1月21日於秀朗國小大辦公室。
28.陳韻安女士,第一次口訪,2013年11月28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29.周筱珮女士,第一次口訪,2013年11月28日於秀朗國小教務處。
30.林葑敏女士,第一次口訪,2013年11月28日於秀朗國小大辦公室。
31.楊智皓先生,第一次口訪,2013年11月28日於秀朗國小315教室。
32.余亨曄先生,第一次口訪, 2014年1月17日於秀朗國小大辦公室。
33.陳盛鴻同學,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1日於受訪者自宅。
34.陳文田先生,第一次口訪,2013年12月1日於受訪者自宅。
三、專書
1.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永和市志上、下冊》。新北市:永和市公所,2005。
2.中華綜合發展研究院應用史學研究所,《新店市志》。新北市:新店市公所,2006。
3.尹章義,《臺灣開發史研究》。臺北:聯經,1999(初版三刷)。
4.尹章義,《臺灣近代史論》。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1(一版四刷)。
5.Donald A.Ritchie,王芝芝譯。《大家來做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公司,1997。
6.尤清編著,《北縣教育理想與實踐》。高雄市:復文出版社,1997年3月。
7.古舜仁、陳存良譯,《臺北州街庄志彙編(上冊)》。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
8.永和鎮誌編輯委員會,《永和鎮誌》。新北市:永和鎮公所,1965。
9.永和市公所,《典藏永和》。永和市公所,1995。
10.永和社大地方文史社,《網溪泛月話永和》。新北市:永和社大地方文史社,2002。
11.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採集組主編,《臺北縣鄉土史料(上冊)》,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7。
12.台灣教育會,《台灣教育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1995。
13.安倍明義,《臺灣地名研究》。臺北:武陵出版社,1987(再版)。
14.伊能嘉矩著,楊南郡譯,《平埔族調查旅行》。臺北市:遠流,2012。
15.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台灣鄉鎮之美》。台北:遠流出版公司,2006。
16.吳學明主編,《永和市誌》,新北市:永和市誌編輯委員會,1986。
17.吳家瑩、蘇麗春,<學校本位教育革新與校史研究>。載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經營的理念與實務》。臺北:高等教育,2002,頁135-163。
18.吳清山,《解讀台灣教育改革》。臺北市:心理出版社,2008年7月。
19.杜正勝,《臺灣心、臺灣魂》。高雄:河畔出版社,1998。
20.郁永河,《裨海紀遊》。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6。
21.板橋市志編輯委員會,《板橋市志》。新北市:板橋市公所,1997。
22.板橋市志編輯委員會,《中和市志》,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8。
23.林玉体,《臺灣教育史》。臺北:文景,2003。
24.周樑楷編,《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研習會論文集(第一冊)》。台中: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研究所,2004
25.胡清正、陳存良、林彩紋譯,《臺北廳誌》。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
26.洪敏麟,《台灣舊地名之沿革》。臺中: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80。
27.翁佳音,《大臺北古地圖考譯》,臺北縣: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8。
28.高賢治編著,《大臺北古契字二集》。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2003。
29.徐南號,《台灣教育史》。臺北:師大書苑,2002(二版)。
30.島嶼柿子文化館,《臺灣小學世紀風華:第一本臺灣孩子的百年校園記事》。臺北:柿子文化,2004。
31.島嶼柿子文化館,《臺灣百年小學故事》。臺北:柿子文化,2004。
32.孫火木主修,《重修永和鎮誌》,新北市:永和鎮誌編輯委員會,1973。
33.陳培桂,《淡水廳志》。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
34.陳芳明,《探究臺灣史觀》。臺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1992。
35.陳東華,《永和常民史》,台北:永和市公所,2005。
36.陳東華,《永和的第一》,台北:永和市公所,2009。
37.陳柔縉,《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臺北:時報文化,2009。
38.許銘鎮,《千年中和風情─田野調查手記(第一輯)》台北: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1996。
39.張炎憲編著,《臺灣史論文精選上冊》。臺北:玉山社,2000(初版四刷)。
40.張培方,《我與尤清玩遊戲》。臺北,1993。
41.國家教育研究院,《百年教育發展》。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
42.國立臺灣圖書館,《「知識寶庫」廣播節目臺灣歷史系列演講專輯》。臺北: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1995。
43.黃正瑞,《千年中和風情─田野調查手記(第三輯)》台北: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2005。
44.Jorn Rusen,綦甲福等譯,《歷史思考的新途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5.劉克明編,洪文慶、李宜森譯,《中和庄誌》。臺北縣: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1996。
46.蕭昌銅主修,《中和鄉志》,新北市:中和鄉誌編輯委員會,1960。
四、期刊論文及研討會論文
1.王明珂,<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卷3期,(1994年9月),頁119-140。
2.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卷3期,(1996 年9月),頁147-181。
3.王明珂,<典範歷史與邊緣歷史:文獻、口述及其他>,《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9期,(2000年12月),頁11-20。
4.王晴佳,<臺灣史學的「變」與「不變」:1949-1999>,《臺大歷史學報》第24期,(1999年12月),頁329-374。
5.王健文,〈校史敘事觀點的再思考〉,《新史學》第14卷第3期,(2003年9月),頁147-171。
6.吳翎君,〈口述歷史方法與小學社會科教學〉,《花蓮師院學報》12期(2001年4月),頁157-172。
7.吳家瑩,〈與校史研究結緣並推動其成長的經過〉,《中等教育》第55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16-26。
8.宋佩芬、張韡曦,〈臺灣史的詮釋轉變:國族歷史與國家認同教育的省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55卷第3期(2010年),頁123-150。
9.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年6月),頁445-470。
10.周樑楷,〈大眾史學:人人都是史家〉,《當代》第206期,(2004年10月),72-85頁。
11.周樑楷,〈認識你自己:大家來寫村史與歷史意識的自覺〉,《當代》第211 期,(2005年3月),頁52-61。
12.周樑楷,〈大眾史學的定義和意義〉,《人人都是史家—大眾史學研習會論文集》第一冊﹙2004年10月﹚,頁23-36。
13.周樑楷,〈文化傳統或文化遺產〉,《當代》224期(2006年4月),頁50-59。
14.周愚文(2004),〈校史研究與學校革新〉,《中等教育》第55卷第6期,(2004年12月),頁4-15。
15.林玉茹,<1945年以來臺灣學者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課題與研究趨勢的討論(1945-2000)>,《臺灣史料研究》第21號,(2003年9月),頁23-25。
16.翁聖峯,〈芝山巖事件爭議與校史教育〉,《國民教育》,第49卷第5期(2009年6月),頁21-31。
17.翁聖峰,〈面對大學整併─從明志書院、總督府國語學校談校史〉,《國民教育》第53卷第2期(2012年12月),頁26。
18.張明雄,<臺北地區平埔族的興起及衰落>,《臺北文獻》直字第72期,(1985年6月),頁191-218。
19.張炎憲,<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9期,(2000年12月),頁1-10。
20.張弘毅,〈大眾史學、影視史學與日常生活中的歷史〉,臺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2011年史地學術研討會」,2011年。
21.張弘毅,〈認識自己: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的前世與今生〉,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等「大眾史學學術研討會」,2011年1月8、9日。
22.張弘毅,〈問題解決與行動導向之通識教育-大眾史學與在地文化〉,中山醫學大學演講稿,2012年6月2日。
23.許佩賢,〈百年校慶、歷史記憶與地方認同〉,《台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1期(1998年11月),頁14-16。
24.舒國治,〈無中生有之鎮--永和。聯合文學〉,《聯合文學》187期(2000年5月),頁18-24。
25.彭煥勝,〈近60年來臺灣教育史學發展的回顧與省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54卷第1期,2009年,頁1-21。
26.黃啟仁,〈校史編輯實務〉,《師友》421卷(2002年 7月),頁80-81。
27.黃春木,〈中學校史研究-史料蒐集與檔案建立〉,《檔案季刊》第6卷第1期,(2007年3月),頁45-63。
28.鄭玉卿,〈畢業同學錄校長贈言之歷史意義探析(1945~2010)--以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為例〉,《教育學刊》第36期(2011年6月),頁175-213。
29.鄭玉卿,〈調適與蛻變1945-1968年〉,《百年教育發展》 ,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2012年2月),頁52-87。
30.鄭玉卿,〈傾聽與對話之共鳴─理想學習圖像再現〉,《臺北市 102 年度國民小學辦理習共同及授業研究 赴日本國際交流參訪報告》 (民國102年11月12日),頁14-33。
31.鄭政誠,〈當代臺灣歷史教的變遷與展望~以臺灣史為分析中心〉,《臺灣教育史研究會通訊》第77期(2012年9月),頁14-25。
32.盧建榮,<臺灣史學界的後現代狀況>,《漢學研究通訊》21:1(總81期),(2002年2月),頁6-10。
33.蕭富元,〈用豆漿跟世人說早安〉,《天下雜誌鄉鎮特刊》特刊31 (2001年7月15日),頁88-90。
五、學位論文
1.王鏗惠,《台北衛星城市變遷之研究─以戰後永和為例》,臺北:淡江大學建築學系,2003。
2.方婉萍,《任培道對台北女子師範學校之創建與經營》,台北︰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3.江佳瑾,《學校歷史與歷史記憶---戰後校史撰寫之析論》。臺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
4.李月霞,《大華春秋-一所學校生命史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5.李秉穆,《屏東縣里港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1900-2003)》。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6.何憶如,《桃園縣新屋國小校史》。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碩士論文,2002。
7.邱台山,《桃園縣內壢國民小學發展史(1940-2001)》。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論文,2003。
8.吳枝坤,《宜蘭縣蘇澳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1900~2005)》。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9.吳玉瑩,《從禮堂到講堂─臺北縣深坑國民小學百年校史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0.林自修,〈由高級職業學校發展歷程檢視綜合高中之學制─以國立台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為例〉,台東︰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1.胡文怡,《逐一個科技興國的夢---新竹清華大學復校之研究》。新竹:國立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12.徐麗鳳,《臺東縣立池上國民中學發展過程之研究》。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13.徐瑞華,《臺東縣國立關山工商生命史》,臺東: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所,2012。
14.張福國《永和市發展之研究》,臺北: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4。
15.張舜傑,《天主教私立若瑟國小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60-2001)》。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16.張雅雯,《臺中縣霧峰國民小學校史研究(1898~2003)》。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
17.許雅淳,《永和市都市發展及其居民環境識覺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論文,2010。
18.許雅芬,《戰後臺北市老松國民小學校史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19.莊金永,《桃園縣龍德國小之研究(1957-1995)》。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
20.陳銘珍,《宜蘭縣宜蘭國民小學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18-2007)》,花蓮:花蓮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
21.康鴻裕,《從河圳旁到捷運邊:台北市中正國民小學百年校史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
22.楊智璇,《花蓮縣明恥國小再生之研究(1993-2000)》。花蓮: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
23.葉日陞,《國立花蓮高級中學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36~2002)》。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
24.葉振疆,《臺北市信義國中發展之初探(1985年8月到2009年7月)》,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2009。
25.賴韻如,《戰後桃園縣南勢國民小學校史之研究》,臺北︰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歷史與地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
26.廖盈琪,《昨日的明日花園城市─永和都市計畫之移植與形構》,臺北: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1998。
27.鍾環如,《臺東縣電光國民小學校史》。臺東:國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
28.簡信斌,《卓越風華-百年羅東國小之探究》。花蓮:國立花蓮教育大學學校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
六、報紙及網路資料
1.新北市永和區戶政事務所網站 http://www.yonghe.ris.ntpc.gov.tw/_file/1177/SG/25028/FG0000001177000001_0_2.html(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4月25日)。
2.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城市競爭知識網http://glocalgov.nat.gov.tw/NCity/NewTaipeiCity/(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4月28日)。
3.交通部中央氣象局氣後統計網站http://www.cwb.gov.tw/V7/climate/monthlyMean/Taiwan_tx.htm(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5月4日)。
4.臺灣新舊地圖比對─臺灣堡圖(1898-1904),中央研究院CIS團隊編製。http://gissrv5.sinica.edu.tw/GoogleApp/JM20K1904_1.htm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6日)。
5.中研院臺灣百年地圖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aipei_zh_TW.aspx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0月23日)。
6.新北市教育局網站學校服務中的學校資料http://www.ntpc.edu.tw/_file/2052/SG/25501/39347.html(最後瀏覽日期:102年10月26日)。
7.內政部統計處 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2.xls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2月8日)。
8.教育部全球資網綜合規畫司http://www.edu.tw/pages/list1.aspx?Node=3818&;Type=1&;Index=2&;WID=45a6f039-fcaf-44fe-830e-50882aab1121 (最後瀏覽日期:2013年12月8日)。
9.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H0070001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3月9日)
10.國教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test.php,(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3月9日)。
11.台灣PISA國家研究中心,http://pisa.nutn.edu.tw/qa_tw.htm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4日)。
12.google衛星地圖https://www.google.com.tw/maps/place/%E7%A7%80%E6%9C%97%E5%9C%8B%E5%B0%8F/@24.9990685,121.5216021,959m/data=!3m2!1e3!4b1!4m2!3m1!1s0x3442a9e4741a5cc7:0x328c280314c16455?hl=zh-TW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4日)。
13.全國人事法規釋例資料庫檢索系統 http://weblaw.exam.gov.tw/LawArticle.aspx?LawID=J060056003(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13日)。
14.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8%90%AC%E5%AE%89%E6%BC%94%E7%BF%92 (最後瀏覽日期: 2014年4月20日)。
15.新莊統計年報 http://www.xinzhuang.ntpc.gov.tw/web66/_file/2989/upload/102年區政統計年報.pdf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5月10日)
16.聯合知識庫─全文報紙資料庫 http://udndata.com/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20日)。
17.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tn.com.tw/ (最後瀏覽日期:2014年4月20日)。
18.〈周執中老師愛的教育 學童「教材園」〉,《聯合報》,萬象第9版,民國67年(西元1978年)11月17日。
19.〈克里斯汀杯手球賽 我奪兩個冠軍〉,《聯合報》第5版,民國70年(西元1981年)7月14日。
20.〈蔣公大理石雕像儀奉揭幕〉,《中央日報》,第6版,民國73年(西元1984年)5月23日。
21.〈美蒙特利公園市訪問團參觀福和國中秀朗國小〉,《青年日報》,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月16日。
22.〈越區就讀‧走火入魔,集體包車‧共同租屋秀朗國小出現遠道而來的「小留學生」〉,《聯合報》,民國74年(西元1985年)10月18日。
23.〈秀朗國小聲名遠播,TBS專程來錄影,定廿三日在日本「世界第一」節目播出〉,《聯合報》,民國75年(西元1986年)3月5日。
24.〈秀朗國小開學後拒收轉學生 實係遷就現實盼家長諒解〉,《中國時報》,民國75年(西元1986年)8月31日。
25.〈每逢佳節老師免值班,秀朗校長自己來〉,《台灣新生報》,民國76年(西元1987年)2月3日。
26.〈秀朗國小昨天受理新生報到 臨時決定暫不查驗里長證明〉,《聯合報》,民國77年(西元1978年)6月13日。
27.〈秀朗國小好的開始,今年新生減少百人 促使學生數早日「正常化」,招生或轉學仍將「不便民」〉,《聯合報》,民國77年(西元1978年)9月6日。
28.〈中和國小興建游泳池 秀朗國小新廈太漂亮〉,《聯合報》,民國79年(西元1990年)2月9日。
29.〈明星國小校長‧受家長們肯定 張培方捲入政治紛爭〉,《自立晚報》,民國79年(西元1990年)2月21日。
30.〈綜合大樓正式啟用─秀朗國小二部制教學紓解〉,《聯合報》,台北縣新聞第26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4月20日。
31.〈選舉恩怨 秋後算帳指向張培方〉,《台灣新生報》,北縣新聞第13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6月26日。
32.〈北縣國小校長大風吹〉,《聯合晚報》,北臺灣第10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8月17日。
33.〈永和人聲援張培方〉,《中國時報》,台北縣新聞第14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8月19日。
34.〈親民進黨人士反制〉,《中國時報》,台北縣新聞第14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8月19日。
35.〈北縣國小校長今交接 省府有意見 8校長未露面〉,《聯合晚報》,北臺灣第10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8月29日。
36.〈北縣8國小校長調動案 7人補交接 張培方仍以省府命令為由未移交 秀朗國小校長鬧雙包〉,《聯合晚報》,話題新聞第4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8月31日。
37.〈秀朗國小兩百公斤重保險櫃失竊 內有校印 校長官章 現金廿二萬 支票 值此調校風波時 張培方認為事情不單純〉,《聯合報》台北縣新聞第21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11月11日。
38.〈校印遭竊 秀朗國小求助縣府碰了壁 要求同意借秀山校印遭駁回 張培方稱受害的是全校師生〉,《聯合晚報》,北臺灣第10版,民國79年(西元1990年)11月15日。
39.〈獲贈轎車 張培方退休 風光極了 秀朗國小創校校長 調動風波喧嚷近十個月〉,《聯合報》,社會觀察第7版,民國80年(西元1991年)1月31日。
40.〈無法都市改造 難以小班小校一個學校萬餘名學生 曾被視為台灣「名勝」如今教改雖有共識 卻出現另一個難題〉,《聯合報》,第17版,民國84年(西元1995年)10月11日。
41.〈教師會嚴責葉瑞芬不尊重老師〉,《聯合報》,文山雙和區新聞第18版,民國89年(西元2000年)12月10日。
42.〈走入社區 秀朗國小歲末掃街 全校學生千餘人一早誓師出發 八個里百餘位環保義工響應〉,《聯合報》文山雙和區新聞18版,民國89年(西元2000年)12月31日。
43.〈秀朗國小特別的親子活動日 教室換新衣 親師學生一起刷〉,《聯合報》,文山雙和區新聞18版,民國89年(西元2000年)11月12日。
44.〈善用家長專才 課程開放「認養」 秀朗國小早自習好多元〉,《聯合報》,大台北生活圈19版,民國89年(西元2000年)11月28日。
45.〈中央停補助 10處停車場評估可行性建停車場擬找民間投資〉,《聯合報》,北縣新聞第17版,民國90年(西元2001年)8月31日。
46.〈秀朗國小游泳館 BOT興建 預定明年十一月落成 縣府可省下一億三千多萬經費〉,《聯合報》,北縣焦點第17版,民國91年(西元2002年)10月21日。
47.〈停車場施工 秀朗學童聞煙嘔吐 包商柴油發電機緊鄰低年級教室 家長反彈 停管課長致歉 允諾遷往圍籬〉,《聯合報》,台北縣新聞第18版,民國91年(西元2002年)12月5日。
48.〈愛台灣,探索台灣之最 台灣最大小學在北縣〉,《聯合報》,A5版,民國94年(西元2005年)1月3日。
49.〈秀朗國小游泳館 中央補助 立委洪秀柱爭取 體委會同意給七成經費〉,《聯合報》,北縣要聞C2版,民國95年(西元2006年)11月16日。
50.〈游泳館停擺 秀朗國小促復工〉,《聯合報》,北縣要聞C2版,民國96年(西元2007年)7月24日。
51.〈秀朗國小游泳池 金牌選手的搖籃〉,《自由時報電子報》地方新聞北部,民國96年(西元2007年)7月3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7/new/jul/3/today-north8.htm (上網時間:2014年4月6日)。
52.〈國語生字簿 自編壓低價 秀朗國小等老師編寫 2本40元 比外購便宜 縣府擬供各校自由選用〉,《聯合報》,北縣.教育C1版,民國96年(西元2007年)11月16日。
53.〈反北縣「英語活化」 4000師生街頭抗議〉,《自由時報電子報》,民國99年(西元2010年) 5月16日,網址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liveNews/news.php?no=365530&;type=%E7%94%9F%E6%B4%BB (上網時間:2014年4月4日)。
54.〈活化課程轉彎 提供多元學習 不限英語〉,《自由時報電子報》,民國99年(西元2010年) 5月16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1/new/apr/16/today-taipei1.htm (上網時間:2014年4月4日)。
55.〈反加課學英語 6000師生上街頭〉,《聯合報》,教育AA4版,民國99年(西元2010年) 5月17日。
56.〈為了歌仔戲專班 陳孟卿老師拜師苦練〉,《自由時報電子報》,民國99年(西元2010年)5月28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may/28/today-taipei6-2.htm (上網時間:2014年4月4日)。
57.〈秀朗國小 早就不是老大〉,《自由時報電子報》,臺北都會版,民國99年(西元2010年)12月9日,參考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0/new/dec/19/today-taipei2.htm (上網時間:2013年12月8日)
58.〈教師課稅減課 元月兼課2週領2億鐘點費〉,《自由時報電子報》,民國101年(西元2012年)1月4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2/new/jan/4/today-life13.htm (上網時間:2014年4月4日)。
59.〈秀朗國小學期評量 改類PISA命題〉,《自由時報電子報》,民國102年(西元2013年)6月18日,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n/18/today-taipei8.htm (上網時間:2014年4月4日)。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
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大華春秋─一所學校生命史之研究
2.
屏東縣里港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1900~2003)
3.
桃園縣德龍國小之研究(1957-1995)
4.
花蓮縣明恥國小再生之研究
5.
天主教私立若瑟國小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60-2001)
6.
桃園縣內壢國民小學發展史(1940-2001)
7.
台東縣電光國民小學校史
8.
國立花蓮高級中學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36~2002)
9.
宜蘭縣蘇澳國小百年發展史之研究(1900~2005)
10.
卓越風華-百年羅東國小之探究
11.
宜蘭縣宜蘭國民小學學校發展史之研究(1918-2007)
12.
學校歷史與歷史記憶-戰後校史撰寫之析論
13.
永和市發展之研究
14.
戰後臺北市老松國民小學校史研究
1.
1.王明珂,<過去的結構---關於族群本質與認同變遷的探討>,《新史學》5卷3期,(1994年9月),頁119-140。
2.
2.王明珂,〈誰的歷史:自傳、傳記與口述歷史的社會記憶本質〉,《思與言》34卷3期,(1996 年9月),頁147-181。
3.
3.王明珂,<典範歷史與邊緣歷史:文獻、口述及其他>,《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9期,(2000年12月),頁11-20。
4.
4.王晴佳,<臺灣史學的「變」與「不變」:1949-1999>,《臺大歷史學報》第24期,(1999年12月),頁329-374。
5.
5.王健文,〈校史敘事觀點的再思考〉,《新史學》第14卷第3期,(2003年9月),頁147-171。
6.
6.吳翎君,〈口述歷史方法與小學社會科教學〉,《花蓮師院學報》12期(2001年4月),頁157-172。
7.
8.宋佩芬、張韡曦,〈臺灣史的詮釋轉變:國族歷史與國家認同教育的省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55卷第3期(2010年),頁123-150。
8.
9.周樑楷,〈影視史學:理論基礎及課程主旨的反思〉,《臺大歷史學報》第23期,(1999年6月),頁445-470。
9.
13.周樑楷,〈文化傳統或文化遺產〉,《當代》224期(2006年4月),頁50-59。
10.
15.林玉茹,<1945年以來臺灣學者臺灣史研究的回顧---課題與研究趨勢的討論(1945-2000)>,《臺灣史料研究》第21號,(2003年9月),頁23-25。
11.
16.翁聖峯,〈芝山巖事件爭議與校史教育〉,《國民教育》,第49卷第5期(2009年6月),頁21-31。
12.
19.張炎憲,<臺灣歷史發展的特色>,《國史館館刊》復刊第29期,(2000年12月),頁1-10。
13.
24.舒國治,〈無中生有之鎮--永和。聯合文學〉,《聯合文學》187期(2000年5月),頁18-24。
14.
25.彭煥勝,〈近60年來臺灣教育史學發展的回顧與省思〉,《教育科學研究期刊》第54卷第1期,2009年,頁1-21。
15.
27.黃春木,〈中學校史研究-史料蒐集與檔案建立〉,《檔案季刊》第6卷第1期,(2007年3月),頁45-63。
1.
社子島我的家-臺北市富安國民小學校史研究
2.
臺北市永樂國民小學校史之研究
3.
從講堂到禮堂-台北縣深坑國民小學百年校史之研究
4.
戰後臺北市老松國民小學校史研究
5.
戰後桃園縣南勢國民小學校史之研究
6.
從河圳旁到捷運邊:台北市中正國小百年校史之研究
7.
桃園縣新屋國小校史之研究(1905-2003)
8.
臺中縣霧峰國民小學校史研究(1898~2003)
9.
臺北市立大學校史研究:以個人「市北師」學生時期為書寫場域(1992-1995)
10.
宜蘭縣武塔國民小學校史之研究--兼論原住民初等教育之發展
11.
台東縣電光國民小學校史
12.
學校歷史與歷史記憶-戰後校史撰寫之析論
13.
在地遊學:新店大坪林地區文化資源現況調查及融入教學之研究
14.
臺中市成功國民小學校史研究
15.
大家來寫都會史-臺北朱厝崙歷史文化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