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敏玲譯(2006)。農場動物。高雄市:高雄市教師會生態教育中心/RSPCA。(RSPCA, 2002, Farm Animals)。
王順美、梁明煌(2006)。從動物保護、野生動物保育觀點評析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的內容。國立編譯館館刊,34(4),15-25 。
王儷芬(2009)。繪本教學對國小低年級學生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甘雅嵐(2005)。花蓮地區大學生對同伴動物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2009)。層出不窮的虐待、棄養動物行為與教材文本有關嗎?體檢九年一貫教科書的「動物態度」。2013年10月15日取自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id=280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2011)。文宣品及出版品【網站資料】。2013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tmiah.tcg.gov.tw/lp.asp?ctNode=45385&CtUnit=25460&BaseDSD=66&mp=105031
台北市動物保護處(2011)。計畫緣起【網站資料】。2013年10月14日取自http://tcgwww.taipei.gov.tw/ct.asp?xItem=2683051&CtNode=44370&mp=10503A
台灣SPCA(2013)。成立歷史【網站資料】。2013年10月14日取自http://www.spca.org.tw/history-21332263712751121490.html
朱增宏(2004)。動物保護教育是什麼東西?。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east.org.tw/that_content.php?s_id=10&m_id=43&id=211
朱增宏(2006)。動物保護教育的內涵。鄉間小路,32:1,72-73。李鑑慧(譯)(2002)。美國人道協會。載於錢永祥、彭淮棟、陳真等(譯),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頁198-200)(原作者:Randall Lockwood)。臺北縣:桂冠。(原著出版年:1998)
吳正文(2004)。南投縣國小教師環境倫理信念與動物保育行為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吳榮鎮(2006)。生命教育推動的現況與展望。載於何福田(主編),生命教育(頁9-21)。臺北市:心理。
李沛芸(2007)。超越物種的關懷—動物保護議題融入國中藝術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李慧潔(2009)。運用動物保護議題於高職視覺藝術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吳明隆(2009)。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
吳家騏(2011)。由動物福利理論的宗教、科學,及倫理觀看臺灣實驗動物保護(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縣。汪雨蒼(2011)。五股溼地與浪犬。臺灣動物之聲,54,25-27。
何瑞瑩(2012)。以動物保護為軸之國小中年級生命教育課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見岸法師(2013)。播下慈悲的種子。臺灣動物之聲,60,6。
社團法人臺灣樂活動物協會(2013)。協會簡介【網站資料】。2013年12月14日取自http://www.laa.org.tw/main/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549&Itemid=360
孟祥森、錢永祥(譯)(1996)。動物解放(原作者:peter singer)。臺北市:關懷生命協會。(原著出版年:1975)
周佩蓉(2007)。國小低年級學童動物保護教育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周文玲(2007)。動物保護法修正簡介。行政院農業委員會。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coa.gov.tw/view.php?catid=13047
林士揚(2007)。南部地區國小教師對生態旅遊認知及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林佩瑩(2008)。同伴動物保護課程對台北市某國小中年級學生動物保護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林育如(2011)。這是我們的戶外教學!?臺灣動物之聲,54,3-5。
林宛霖(2011)。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以新北市三芝區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洪苑齡(2006)。九年一貫課程中「人與動物」互動之內容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紀慧玲(2008)。學校飼養校犬的動物福利與教育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洪苑齡(2010)。九年一貫教科書中人與動物之互動。臺灣動物之聲,50,24-31。
國民教育社群網(2008)。九年一貫基本能力【課程綱要】。2013年10月14日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2/9cc_basic.php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陳真(譯)(2002)。動物福利。載於錢永祥、彭淮棟、陳真等(譯),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頁58-60)(原作者:David Fraser)。臺北縣:桂冠。(原著出版年:1998)
曹書豪(2005)。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對核能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許桂森(2005)。因應動物保護國際化的變革與作法。農政與農情,158,54-59。許燕真(2007)。十位國小教師與同伴動物互動經驗及其推動人道教育的看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莊維倢(2008)。國小教師對動物利用態度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許蕙菁(2008)。動物保護入憲模式之探討—從「權利觀點」出發(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郭淑瑩(2008)。故事教學進行國小低年級學生環境教育之研究-以動物保護繪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郭立穎(2010)。國小教師帶領學校校犬隊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郭守庭(2011)。從寵物店小動物販售現況看現行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的缺失。臺灣動物之聲,56,20-23。
動物保護法(2011年6月29日修正)。全國法規資料庫網站。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M0060027
郭素珠(2013)。以閱讀繪本進行國小三年級學生於動物保護認知與實踐之研究—以彰化縣鹿東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4)。中華民國教育現況。2014年1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
黃芷嫻(2012)。2011國內動物保護事件簿。臺灣動物之聲,57,28。
黃薇菁(2012)。正確認知,化解人犬衝突。臺灣動物之聲,59,36-37。
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臺北市:臺灣商務。
費昌勇(2004)。動物福利的基本概念。中華民國傳統獸醫學會會刊,8(1),10-14。
劉雅玲(2004)。「野生動物保育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之保育行動及相關變項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費昌勇(2005)。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的動物福利政策。鄉間小路,31(12),72-73。黃瑞媛(2012)。桃園縣國小教師對全球暖化之認知、態度與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塗劍龍(2006)。大臺北地區國小教師以野生動物社會事件做媒介之相關知識、態度、行為和教學觀的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萬宸禎(2010)。運作有效的教育方案-AFA與扎根計畫:連結與呼應。臺灣動物之聲,51,30-37。
楊淑閔(2010)。統計:虐待動物者虐童侵害女性比例高【新聞群組】。大紀元新聞,2010年3月31日。2013年7月5日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0/3/31/n2862608.htm
廖震元(2001)。動物福利與你:消費者動物福利指南─豬。臺北市:關懷生命協會。
鄭欣怡(譯)(2004)。愛的十大信念(原作者:Jane Goodall)。臺北市:游目族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歐如慧(2006)。動物保護之法制與實踐-以寵物與流浪動物之保護為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蔡佳紋(2007)。國小中年級犬隻動物保護教學之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劉依如(2009)。動物福利教育解說活動對國小學童動物福利知識與態度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錢永鎮(2000)。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收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頁127-149)。臺北市:寰宇。
錢永祥(譯)(2002)。動物權利。載於錢永祥、彭淮棟、陳真等(譯),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科(頁45-46)(原作者:Tom Regan)。臺北縣:桂冠。(原著出版年:1998)
錢永祥、彭淮棟、陳真等(譯)(2002)。動物權與動物福利小百(原作者:Marc Bekoff)。臺北縣:桂冠。(原著出版年:1998)
潘千詩(2012)。調查員虐貓 羅永舜出面道歉【新聞群組】。中廣新聞,2012年9月18日。2013年7月15日取自http://news.chinatimes.com/society/110503/132012091800804.html
賴健忠(2010)。中部四縣市國小教師對於野生動物保育法及動物保護法的認知與態度(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環境教育法(2010年6月5日制定)。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law.moj.gov.tw/LawClass/LawAll.aspx?PCode=O0120001
戴惠莉(2013)。跟「動物戲謔」說不,提倡「友善動物旅遊」。臺灣動物之聲,60,52-55。
關懷生命協會野生動物小組(2011)。尊重生命?消費生命?戶外教學動物場域體檢--臺南地區。臺灣動物之聲,54,6-11。
關懷生命協會(2013a)。關於本會【網站資料】。2013年10月5日取自http://www.lca.org.tw/about/about-LCA
關懷生命協會(2013b)。動物保護教育扎根計畫專題分享【網站資料】。2013年10月20日取自http://www.lca.org.tw/implant/268
釋傳法(2005)。培養對動物感受的同理心。鄉間小路,31(9),72-73。釋傳法(2008)。讓尊重生命成為一種生活習慣。臺灣動物之聲,46,2-3。
英文部分
Ballantyne, R., Packer, J., & Hughes, K. (2009). Tourists'' support for conservation messages and sustainable management practices in wildlife tourism experiences. Tourism Management, 30(5), 658-664.
Deborah Du Nann Winter., & Susan Koger. (2004). The psychology of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ahwah,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ewson, Carikube J. (2003). What is animal welfare? Common definition and their practical. The Canadian Veterinary Journal. 44(6), 496-499.
Higginbottom, K. (2004). Wildlife tourism: Impacts, management and planning.Gold Coast: Common Ground Publishing.
Levinson, B. M. (1978). Pets and personality development. Psychological Reports, 42, 1031-1038.
Phillips, C. J. C., & McCulloch, S. (2005). Student attitudes on animal sentience and use of animals in society. Journal of Biological Education, 40(1), 17-24.
Spedding, C. (2000). Animal welfare. London: Earths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