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肇乾 (2013),非營利組織推動台灣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角色、發展與展望-以首爾台灣教育中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王健雄(2006),區域治理與跨域合作機制之研究—以行政院南部與中部聯合服務中心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王淑惠(2012),非營利組織教會變革過程與要領-以台北市A教會為例。國立高雄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EMBA)碩士論文。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江明修等(2008),第三部門與政府:跨部門的治理。台北:智勝文化。
吳秉恩(1993),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書局。
吳英明(1996),公私部門協力關係之研究:兼論都市發展與公私部門聯合開發。高雄:復文。
吳岱儒、戴萬平、鄭安娜(2011),非營利組織捐款行為、品牌認同與購買意願之研究:以喜憨兒烘焙坊為例。資訊與管理科學,第四卷第一期。吳貞瑩(2014),組織變革與領導風格對組織承諾與工作績效之影響性研究-以南部地區的銀行員工為例。南台科技大學高階主管企管碩士班碩士論文。李宗勳(2007),政府業務委外經營:理論.策略與經驗。臺北:智勝。
宋永俊(2010),非營利組織參與公私協力之監督機制研究-以苗栗地區多元就業開發方案(經濟型)為例。 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呂哲甫(2013),環保型非營利組織變革之研究─以台灣環境行動網與地球公民協會合併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周逸衡、黃毓瑩、陳華寧(2005),應用關係行銷於非營利組織之捐助者:以社會福利慈善事業基金會為例。行銷評論季刊,第二卷第一期。周濟寒(2010),組織變革知覺與員工之工作滿足、組織承諾、及工作投入-以國防部後備司令部政戰幹部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子強(2007),政府與社會福利性非營利組織夥伴關係建構之研究-以家扶中心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瑞榮、楊智穎、劉健慧(2011),公私協力推動課後補救教學之探究-以播撒希望種子課輔計畫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研究學報,第45 卷第1 期。林韋廷(2012),公私協力推動社會福利工作之個案研究。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碩士論文。明嵩玫(2014),變革認知障礙之探討-創新擴散的觀點。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柯占敖(2014),戶政事務所組織變革之省思—以屏東縣進行機關整併與跨機關服務之歷程為例。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徐聯恩(1996),企業變革系列研究。台北:華泰書局。
徐育珠(2008),財政學。台北:三民。
陳定銘(2006),政府與第三部門協力關係探討。研習論壇月刊,第62 期。陳瀅斐(2008),我國非營利組織與政府協力關係之研究─以中輟生轉介輔導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陳仙季(2012),精神復健機構與政府協力關係初探:以高雄市日間型社區復健中心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思先(2013),美國大都會「區域經濟發展組織」之初探─檢視其績效評估機制之實際使用情形。銘傳大學地方與治理學術研討會。
許士軍(1993),管理學。台北:東華。
康裕民(2008) ,Robert Kreitner, Angelo Kinicki 著,組織行為(Organizational behavior,7th ed)。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郭原榮(2011),在組織變革下的經營績效與研究成果之相關影響因素研究-以師院轉型為例。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張慧珍(2014),新北市區公所進行員額評鑑與組織變革關連性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喬憲新 (2009),台灣地方政府跨域治理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共飲翡翠水為例。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曾陳胤 (2011),地方政府間區域治理之研究-以新竹市垃圾焚化廠縣市合作為例。東海大學行政管理暨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黃烘達 (2012),非營利組織與地方政府合作關係之研究-以中華民國紅十字會台灣省花蓮縣支會為例。 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楊仁壽、許碧芳、俞慧芸(2005),Gareth R. Jones 著,組織理論與管理:理論與個案(Organizational theory, design, and change: text and cases, 4th ed.)。台北:台灣培生教育。
楊世熙(2013),家族企業進行策略與組織變革之研究-以味丹集團為例。東海大學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樓欣美(2003),員工變革認知、人格特質對工作態度的影響─以教育訓練為干擾變項。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鄭定國(2007),焚化處理設施區域性合作機制之環境衝擊與成本效益評估分析—以高、高、屏地區為例。國立臺北大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研究所在職專班碩士學位論文。鄭玉山(2013),組織變革認知與組織政治知覺對工作活力、組織承諾與組織公民行為之影響性研究-以改制後臺南市各區公所第一線為民服務公務人員為例。南台科技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曉菁(2008),我國老人福利非營利組織與政府間的協力關係。 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蔡坤男(2009),台灣監獄矯治工作「公私協力」可行性研究—非營利組織的角色與功能。 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蔡雅雯(2012),中臺灣觀光發展之府際協力治理策略研究。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劉易棻(2011),組織變革、企業文化與企業績效之關係研究-以IT 產業為例。世新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思吟(2013),地方政府與非營利組織之公私協力研究-以屏東縣居家服務方案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劉建宏(2013),組織變革所產生之優勢與差異性-以A 電子通路商為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蕭苑瑜(2010),公部門與非營利組織合作發展文化觀光產業之研究-以嘉義市國際管樂節為例。南華大學非營利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謝安田(1982),企業管理。台北:五南。
鍾偉政(2006),從區域治理探討中部科學工業園區的開發。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學位論文。顏琬容(2012),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公私協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顏家煇(2013),區域治理觀點探討花東地區發展條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魏文達(2012),從組織變遷途徑探討非營利組織之事業化—以新北市大安庇護農場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顧忠平(2005),員工之組織變革認知與其組織承諾關聯性之研究-以國防部軍政體系幕僚機構為例。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英文部分
Cummings, T., G., and C. G. Worley (1997),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and Change,South-Western.
Chen, S. H., Richard C. Feiock and J. Y. Hsieh (2015), “Regional Partnerships and Metropolitan Economic Development,” Journal of Urban affairs, Online publication.
Dessler, G. (200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10th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earson Prentice Hall INC.
Fried Lander, F. and L. D. Brown (1974), Organization Development, Review of Psychology.
Hammer, M. & C. K. Champy (1993), Reengineering Corporation New Jersey: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Mosher, Frederick C. (1967), Governmental Reorganization: Case and Commentary,New York: The Bobbs-Merrill Company, Inc.
Morgan, J. S. (1972), Managing Change, New York: McGraw-Hill.
Salamon, L. M. (eds.) (1981), Question of Goals, Federal Reorganization: What have we Learned? Chatham, NJ: Chatham Hous Publishers, Inc.
Olberding J. C. (2002), “Diving into the third waves of regional governance strategies: A study of regional partnerships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U.S. metropolitan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rterly 16 (August): 251-272.
Recardo, R. J. (1991), “The what, why and how of change management,” Manufacturing System, May: 5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