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為利用三平面模式(Robert and Summerfield, 1987)來 分析九種作物到達開花速率與氣溫及光期的關係; 供試作物包括油菜(60 日、農興80日)、大菜(在來種、台灣時夏)、蕎麥(台中1號、常陸秋)、 大麥(中興2號)、 向日葵(太陽)、 茼蒿(大葉種)、藍蝶花 (Lisette)、 爆竹紅(一串紅、一串白、一串紫)、粉萼鼠尾草(一串藍)等。這些作物 在1994年9月至1995年10月分別播種於嘉義及台北, 另在 1995年11∼1996 年1月再播種於兩地做模式驗證。各參試作物利用播種日期之不同,調整 為16∼19個期作。由到達開花速率(1/f,播種到始花日數之倒數)、開花前 平均溫度(T)和光期(P)依三平面之線性模式分析計算,試驗結果如下: 1.依照到達開花速率與光期、溫度的關係, 可將9種作物14個品種分成三 大類:第一大類作物之開花為溫平面反應,1/f與溫度呈直線的關係,而與光 期無關, 即1/f=a+bT,包括油菜的2 個品種與爆竹紅的3 個品種。其中在 油菜之常數b為負, 表示此作物在供試條件內, 溫度愈高愈慢開花。爆竹 紅之常數b為正,表示此作物在供試條件內,溫度愈高愈快開花。第二大類 作物的開花為光溫平面反應,這類作物供試品種的花期在供試之環境範圍 中, 溫度與光期之共同影響,到達開花速率呈現光溫平面, 即1/f= a''+ b''T+c''P 在此類作物中, 溫度對短日的蕎麥 (台中1號)、向日葵、粉萼鼠 尾草而言, 常數b''為正,溫度愈高到達開花速率愈快; 長日之大菜(在來 種)與大麥則為負, 提高溫度則開花延遲。光期對三種短日植物而言, 常 數c''為負值,延長光期,1/f減少,而在兩種長日植物則增長光期, 1/f增 加。第3大類作物之開花為溫、光溫平面共同之反應,在供試的光期範圍 內, 經由臨界光期(Pc)分割成兩個面。短日性蕎麥(常陸秋) 在光溫平面 則常數b'',c''皆為負,顯示在光期>臨界光期(P>Pc)時1/f隨溫度增加而減 少,亦隨著光期之延長而減少。長日之大菜(台灣時夏)及藍蝶花在溫平面 上,溫度越低, 越早開花,茼蒿則溫度愈高愈快開花。這三種作物在光溫 平面上表現一致, 1/f與溫度成反比與光期成正, 臨界光期則與溫度成正 比。 2.以前述各作物之常數進行新期作( 1995年11月-1996年1月)開花期 的預測,所得的數據與實測值比較, 除了大麥(11.07天)較大外,其餘在 7天之內, 一般而言相差不大, 因此證實三平面模式, 可以應用到相當廣 泛之作物, 而且其預測能力頗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