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2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8/05 18:20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陳慧軒
研究生(外文):
HUI-HSUAN CHEN
論文名稱:
與配偶認識方式之期間分析:台灣與中國之實證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A Duration Analysis of the Ways to Meet Spouse:An Empirical Analysis in Taiwan and China
指導教授:
王銘正
、
鄭保志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中央大學
系所名稱:
經濟學研究所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經濟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9
畢業學年度:
97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55
中文關鍵詞:
認識配偶方式
、
相親
、
期間分析法
外文關鍵詞:
arranged marriage
、
Cox PH
、
duration analysis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
點閱:662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0
在婚姻市場中, 由於男女雙方配對過程存在「摩擦」, 所以並非每個人都可在適婚年齡時順利找到結婚對象, 若無法靠自己的力量找到配偶, 就必須透過親友幫忙介紹對象, 甚至安排相親機會, 究竟哪一類型的人較易自己認識配偶, 而哪一類型的人必須透過親友介紹或相親, 本文利用《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台灣與中國的資料, 將認識配偶方式分為「自己認識」、「親友介紹」與「相親認識」三種, 以期間分析法(duration analysis) 探討此三種認識配偶方式發生的時間點及相關決定因素。台灣與中國的實證結果皆顯示: 1.愈年輕的世代透過相親認識配偶的機率愈低。
2.教育程度愈高者愈不易透過相親認識配偶。
3.職業為農林漁牧狩獵工作人員者較易經由相親認識配偶。
台灣與中國最大的差異為, 中國的實證結果顯示教育程度愈高者愈容易自己認識配偶, 但台灣僅得出學歷為大學以上者會較晚婚, 並無證據支持教育程度愈高較易自己認識配偶的說法。
此外, 學歷同為大學以上者, 中國人如果到29.42歲仍未婚, 就會考慮用相親的方式認識配偶, 而台灣人卻要到38.42歲以後才會考慮相親, 顯示中國人平均而言較台灣人早婚。
In the marriage market, not everyone is able to find the ideal spouse. If not being able to meet spouse on your own, you must seek friends or relatives’ help,even matchmakers. We have classified the ways to meet spouse into three types:by oneself, by friends or relatives, by matchmakers. With the help from Panel Study of Family Dynamics of Taiwan and China, we examine the occurrence
and timing of three ways to meet spouse, and some decisive factors. The results in Taiwan and China show that:
1. the younger cohort, the fewer opportunities by matchmakers.
2. the more educated person, the fewer opportunities by
matchmakers.
3. farmers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by matchmakers.
The biggest difference in both countries is: in China, more educated person is easier to meet spouse by oneself, however, in Taiwan, regardless of the ways to meet spouse, more educated person would delay their first-marriage age.
1 緒論................................................ 1
2 文獻回顧.............................................3
3 實證模型.............................................6
3.1 Accelerated Failure Time(AFT) 模型...............8
3.2 Cox Proportional Hazard(Cox PH) 模型.............9
3.3 Discrete-time logistic hazard 模型..............10
4 資料處理............................................12
5 實證結果............................................21
5.1 不分認識配偶方式之實證結果......................21
5.2 三種認識配偶方式之實證結果......................24
5.2.1 以全體樣本估計之實證結果..................28
5.2.2 按性別或出生世代區分之實證結果............33
5.2.3 教育程度和單身期間交叉項之影響............34
5.2.4 三種認識配偶方式對夫妻同質性配對之影響....36
6 結論................................................53
[1]伊慶春與熊瑞梅(1994),“擇偶過程之網絡與婚姻關係:對介紹人、婚姻配對、和婚姻滿意度之分析”,《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33,135–177。
[2]鄭保志(2005),“兩性初婚年齡的期間分析”,會議論文,發表於「華人家庭動態資料庫學術研討會」。
[3]駱明慶(2004),“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經濟論文叢刊》, 32, 417–445。
[4]Allison,Paul D.(1995),Survival Analysis Using SAS:A Practical Guide,SAS Institute Inc.
[5]Arbor,Ann (1990),“Love Matches and Arranged
Marriages:A Chinese Replication”,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52,709–722.
[6]Bagnoli,Mark and Ted Bergstrom(1993),“Courtship as a Waiting Game”,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01,185–202.
[7]Bergstrom, Ted and Robert F. Schoeni (1996),“Income Prospects and Age-atmarriage”,Journal of Population Economics,9,115–130.
[8]Berrington,Ann and Ian Diamond(2000),“Marriage or Cohabitation:A Competing Risks Analysis of First-partnership Formation among the 1958 British Birth Cohort”,Journal of Royal Statistical Society,163,127–151.
[9]Dalmia,Sonia and Pareena G. Lawrence (2001),“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Assortative Mating in India and the U.S.”,International Advances in Economic Research,7,443–458.
[10]Ghimire,Dirgha J.,William G. Axinn,Scott T. Yabiku, and Arland Thornton(2006),“Social Change,Premarital Nonfamily Experience,and Spouse Choice in an Arranged Marriage Society”,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11, 1181–1218.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推文
推文
推文到facebook
推文到plurk
推文到twitter
Google bookmarks
myshare
reddit
netvibes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環境政策之公私協力-以我國集團便利超商自願節約能源合作意向書為例
1.
[3]駱明慶(2004),“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經濟論文叢刊》, 32, 417–445。
2.
[3]駱明慶(2004),“升學機會與家庭背景”,《經濟論文叢刊》, 32, 417–445。
1.
甜蜜的負擔!?探究台灣的「單身寄生族」
2.
婚姻期間分析–談婚育態度所扮演的角色
3.
孝道觀念與子女居住決策之台灣實證
4.
龍子龍女是否真的過得比較好?
5.
嫁妝與家務時間分配的實證研究
6.
執誰之手:台灣教育婚姻配對的社會學分析
7.
手足效果的城鄉差距
8.
影響臺灣地區男女初婚因素之探討
9.
評估職業訓練對提升中高年齡勞工薪資之成效
10.
體重過重和肥胖成人進行減重行為
11.
政府高等教育支出的歸宿分析
12.
家戶工作時間分配對台灣地區兩性工資之影響
13.
台灣家庭金錢移轉與居住安排之探討
14.
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
15.
台北都會區家戶之居住安排特性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