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2005)。中華民國94 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內政部(2010)。中華民國98 年老人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
內政部(2010)。社會指標統計年報。
內政部(2010)。「老人狀況調查結果」報告書。
內政部(2013)。社會指標統計年報。瀏覽網址:http://ebook.dgbas.gov.tw/public/Data/31211154738MKFOK1MR.pdf,瀏 覽日期:2013年5月25日。
內政部社會司(2009)。98年老人福利年報。未出版之統計數據。
內政部社會司(2010)。全國老人福利機構資源分布。
王慧伶(2008)。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與老人生活品質之相關性研究-以高雄市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王正億(2009)。以福利在地化觀點檢視社區關懷服務對獨居老人生活之影響-以台北縣三重即蘆洲地區為例。國立暨南國際大學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王真敏(2002)。社區老人健康體能與生活品質相關性研究。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增勇(1998)。西方日間照顧的歷史與重要議題,社區發展季刊,83,68-190。行政院(2005)。建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實施計畫。
行政院主計處(2013a)。現住人口數按年齡分。未出版之統計數據。
李憶君(2006)。嘉義縣老人社區照顧多元方案之研究-以嘉義縣六腳鄉灣南社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宗派(2007a)。老化概念(I):生物科學老化理論,台灣老人保健學刊,3,頁1-24。
李宗派(2007b)。老化概念(II):行為科學之老化理論與老化理論研究趨勢,台灣老人保健學刊,3,頁25-61。
杜玉卿(2003)。護理之家老人的激能感受與其生活品質之相關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老德(2003)。高齡社會理論與策略。新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吳明儒(2007)。臺灣整體社區照顧系統初探:社政觀點。少子高齡化社會的福祉政策之實踐與發展國際研討會論文集II,39〜48,台北,東吳大學主辦。
吳竹芸(2009)。以優勢觀點探析新竹縣關西地區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作為,輔仁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新北市。吳佳珍、林秋菊(1997)。「生活品質」的概念分析,榮總護理,14(1),102-106。林蘭因、羅秀華、王潔媛(2004)。動員社區資源照顧社區老人-以龍山老人服務中心下午茶外展服務方案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6,186-199。
林柳吟(2002)。社區老人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私立長庚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林宜憲(2013)。社區老年人的身體活動、健康體能與生活品質的關係,義守大學醫務管理學系碩士論文。高雄。林美伶(2011)。我對成功老化的定義與應用。台灣老年學論壇,9,頁1-12。
林歐貴英、郭鐘隆(2003)。社會老人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邱展謙、洪晨桓、曾詩茹、陳鵬宇(2005)。壽險業顧客消費經驗、滿意度與購後行為之探討。第3屆管理思維與實務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紀金山(2012)。少子化的結構緊縮與教育政策因應的行動想像,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5),頁8-14。
侯冬芬(2003)。雲嘉地區資深榮民生命意義、死亡態度與生活品質之相關性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南投縣社會處(2010)。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服務統計資料。
南投縣政府(2010)。「南投縣99年老人生活狀況及福利需求調查實施計畫」成果報告書。
胡安華(1995)。滿意度模式與滿意度構面確認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徐惠娟(2003)。成功老化:老年健康的正向觀點,社區發展刊,103,252-261。
徐淑貞(2001)。社區獨居老人其內在資源對憂鬱。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市。孫文榮(2007)。湖內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陽明大學博士論文,未發表,台北市。許俊雄(2001),金融機構顧客滿意度評量模式之研究,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陳怡君(1995)。女性消費者對觀光旅館服務品質滿意度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蓉(2003)。老年病患家屬對呼吸照護病房服務滿意度之探討--以北部某地區醫院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陳燕禎(2006)。我國老人照顧資源變遷之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14,239-248。陳燕禎(2007)。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台北:雙葉。
陳美光(1997)。老人健康生活品質與健康習慣及社會心理因素關係之探討。國立臺灣大學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陳肇男(2000)。台灣老人之年齡增長與生活滿意。人口學刊,21,37-59。陳俊雄(2006)。老人住宅公共政策中養生村與社區關懷據點之研究,國立宜蘭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宜蘭縣。陳秀珠,1995,國際觀光旅館顧客需求滿意度與再宿意願關係之研究-以圓山大飯店為例,文化大學觀光事業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梁金麗(2001)。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梁金麗(2001)。社區老人生活品質及其相關因素之探討。國立台北護理學院護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發表,台北市。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二版)。台北:東華書局。
黃松林(2006)。社區照顧關懷據點模式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市政府社會局:高雄市政府社會局95年度專題委託研究報告。
黃源協(2000)。社區照顧台灣經驗與英國經驗之檢視。台北:揚智。
黃源協(2004)。從「全控機構」到「最佳價值」-英國社區照顧發展的脈絡與省思,社區發展季刊,106,308-330。黃璉華(1992)。老人生活滿意度相關因素之因徑分析研究。護理雜誌,39(4),37-47。趙善如、蕭誠佑、黃松林、江玉娟、郭惠怡、陳素華、馮秀玉 (2007)。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經營管理績效評估研究—以高雄市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7,186-217。劉雪娥(1994)。家屬生活品質量表心理測定學之探討,護理雜誌,1(2),127-136。
劉淑娟(1999)。罹患慢性病老人生命態度及生活滿意度之探討。護理研究,7(4),294-306。歐秋萍(2013)。澎湖社區老人社會支持、自覺健康、社會參與對生活品質之影響,國立澎湖科技大學服務業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澎湖蕭文高. (2013). 南投縣日間照顧中心老人生活品質影響因素之研究. 社會政策與社會工作學刊, 17(1), 89-130.蕭金源(2005)。台南縣村里關懷中心運作之評論—以六甲鄉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10,492-5045衛生福利部社會及家庭署(2014)。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總表。瀏覽網址:http://e-care.sfaa.gov.tw/MOI_HMP/HMPe005/goPrint1.action
簡春安、鄒平儀(2004)。社會工作研究法。台北:巨流。
謝美娥(2012)。老人的社會參與--以活動參與為例:從人力資本和社會參與能力探討,人文與社會科學簡訊,13,4。國科會。羅秀華(2006)。社區照顧關懷據點的政策掃描:萬華經驗的瞻前與顧後。第四屆世界華人地區長期照護研討會。澳門。2006.10.18-21
蘇美文(2004)。影響老年人生活品質因素之研究。輔仁大學應用統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Bowling, A.(2007).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ge.Quality of Life in Old Age: International and Multi-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Dordrecht:
Fernandez-Ballesteros,R.,M.D.Zamarron,and M.A.Ruiz(2001)‘The Contribution of Socio-Demographic and Psychosocial Factors to Life Satisfaction’,Ageing and Society,21(1):25-43.
Ferrans, C. & Powers, M. (1992). Psych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Quality of Life Index. Research in. Nursing and Health, 15, 29-38. Ferrans, C. & Powers, M.
Gullotta, T.(ed.),Bloom, M.(ed.)(2003).Encyclopedia of Primary Preven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New York:Kluwer Academic/Plenum Publishers.
Levasseur, M.,Desrodiers, J.,Whiteneck, G.(2010).Accomplishment Level and Satisfaction with Social Participation of Older Adults: Association with Quality of Life and Best Correlates.Quality of Life Research,19(5),665-675
Rowe, J. W., & Kahn, R. L. (1997). Successful aging. Gerontologist, 3, 433-440.
Sarvimaki A(2000).Quality of life in old described as a sense of well-being,meaning and value.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32(4),1025-1033.
Wiggins, R. D.,Higgs, P. F. D.,Hyde, M.,Blane, D. B.(2004).Quality of Life in the Third Age: Key Predictors of the CASP -19 Measure.Ageing and Society,24(5),693-708
Wilson, D. L.(1974)The programmed theory of aging. In M. Rockstein, and J. Chesky(Eds.),Theoretical aspects of aging. New York: Academic Press,11-21.
Woodside, A., L. Frey, and R. Daly (1989), “Linking Service Quality,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Journal of Health Care Marketing, 9(December), pp. 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