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子華、黃榮杰(2012)。雲端運算服務於國小課程與教學之應用。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12,193-208。王文科、王智弘(2004)。教育研究法。臺北市:五南。
石添勝 (2011) 。使用雲端技術於國小電腦教室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臺北市:五南。
行政院經濟部(2010)。雲端運算產業發展方案。2015年11月18日取自:http://www.bost.ey.gov.tw/Upload/RelFile/1033/3070/67006566-3804-46f4-bd8c-be079a159d89.pdf
何旻穎(2011)。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何榮桂、林瑞龍與周昆逸(2012)。教育雲的規創與設計。教育研究月刊,216,5-18 。吳明隆(2006)。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市:知城。
吳淑蘭、楊心怡(2013)。未來教室之IGCS應用於國中英語教學行動研究。教育科技與學習,1(1),66-86。吳清山(2011)。啟動教育雲端開創多元學習機會。研習資訊,6,1-4。
吳靜吉、程炳林(1992)。激勵的學習策略量表之修訂。中國測驗學會測驗年刊,39,59-78。
李佳芳(2015)。翻轉學習在國中生物科的學習動機、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縣。李鎮宇(2013)。學習在雲端-如何結合雲端科技與教育訓練來強化訓練效果。 研習論壇月刊,155,24-34。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新北市:全華。
周甘逢、劉冠麟(譯)(民 91)。教育心理學(原作者:R. J. Sternberg、W.M. Williams)。
周汝姿(2013)。以生態園及多媒體提升國小學生的科學學習動機及成就(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周祝瑛 劉豫敏(2012)。雲端教育。教育研究月刊,216,125-138。林岦毅 (2012)。淺談雲端運算。證交資料期刊,600,14-22。林燕珍(2014)。教育部教育雲服務與應用。政府機關資訊通報,325,1-4。
邱皓政(201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PASW)資料分析範例解析。臺北市:五南。
段曉林、靳知勤、謝祥宏(2001年12月)。科學學習動機的效化研究。中華民國第十七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發表之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紀雅芳(2008)。5E學習環融入數學探究教學對八年級學生數學學習動機影響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孫郁文(2013)。未來教室雲端教學服務系統導入國中自然領域課程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張玉山、陳忠貽(2012)。站在雲端看教學一雲端科技在教學上的應用。中等教育,63(3),170-180。
張秀鈴(2013)。實施 5E 探究教學模式對九年級學生科學學習動機及科學探究能力表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教育部(2013)。教育雲端應用及平臺服務推動計畫。2016年2月5日取自:http://www.ey.gov.tw/Upload/RelFile/27/704682/8d02f61f-8086-4169-825d-d8d5f42b3aa8.pdf
莊育秀(2012)。教育雲的應用服務平台。臺北市終身學習網通訊,59,2-11。
莊珮君(2013)。科學新聞融入問題本位學習對七年級學生生物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許秩維(2014年11月4日)。教育雲結合教學 化身雲端教室。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realtimenews/20141104003126-260405
許惠美 (2011)。建構一朵開放的教育雲:雲端運算應用在教育上之可能性與挑戰。2011AIT資訊科技國際研討會。朝陽科技大學。
郭斯彥(2010)。雲端運算-資訊科技成熟下的委外產物。臺大校友雙月刊,72,10-15。
郭逸民(2013)。運用Windows Live雲端網路合作學習對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一年級數學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陳文敏(2015年6月26日)。苗縣教育雲啟動開展雲端學習願景。大紀元電子報。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15/6/26/n4466555.htm
陳冠廷(2013)。翻轉教學趨勢-科技與教育的雲端交鋒。研習論壇月刊,155,1-10。陳偉泓(2012)。雲端科技與教學革新。教育研究月刊,216,29-39。陳裕政(2012)。國小六年級學生學習動機、科學態度與科學探究能力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陳嘉陽(2004)。教育概論。臺中:教甄策略研究中心。
雲端運算(2015)。維基百科。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ki/
黃建泉(2012) 。運用雲端運算服務YouTube影音平台對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三年級理化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黃重憲(2009年3月20日)。淺談雲端運算。計算機及資訊網路中心電子報。取自http://www.cc.ntu.edu.tw/chinese/epaper/0008/20090320_8008.htm
黃惟伶(2011年8月1日)。雲端時代教育雲解決教學資源不均問題。電子商務時報。 取自:http://www.ectimes.org.tw/Shownews.aspx?id=110731235808
黃雅蘋(2015)。利用行動研究探討遊戲融入合作學習對學習動機及成就之影響-以國中自然科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育達科技大學,苗栗縣。楊政穎(2013)。雲端科技與教育應用淺談。2015年10月15日取自: http://myweb.utaipei.edu.tw/~cyang/class/Intro_CS_M/Intro_Cloud.pdf
楊錦生(2009)。資訊產業的明日之星-雲端運算。2015年10月15日取自:http://web2.yzu.edu.tw/e_news/581/9_learn21.html
葉炳煙 (2013)。學習動機定義與相關理論之研究。屏東教育大學體育期刊,16,285-293。
劉君毅、賴阿福、陳明終、楊政穎、蘇啟寅、沈榮麟、黃明祥、劉穎穎、常書維(2013)。國家教育研究院中小學教育雲之教學模式探究成果報告(編號:NAER-101-09-D-2-02-00-1-02),未出版。
潘英豪(2011)。科技教室導入雲端網路教學方法之研議。生活科技教育月刊,44(3),81-92。
蕭顯勝(2015)。行動學習於中小學課程之運用。教師天地,193,27-33。賴榮達(2013)。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J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台北市。薛光宏(2013)。運用雲端運算服務YouTube影音平台對學習興趣與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國中三年級理化科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薛寶欽(2011)。科學新聞討論活動融入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學習動機和科學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韓長澤(2011)。數位時代的來臨對教育的影響。研習資訊, 6,5-10。藍玉昇(2013)。從雲端科技淺談教師數位學習資源製作。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5),49-57。
顏廷任(2011)。應用雲端服務於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鐘武達(2015年8月29日)。彰化報導彰縣啟動雲端行動學習。中時電子報。取自: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0829000477-260107
二、英文部分
Atkinson, J. W. (1964). An introduction to motivation. Princeton, NJ: VanNostrand.
Brehm , J. W. , & Self, E. A. (1989). The intensity of motivation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 40 , 109-131.
Erdogmus, H. (2009). Cloud computing: Does Nirvana hide behind the Nebula? IEEESoftware, 26(2), 4–6.
Hamachek, D. (1987). Humanistic psychology: Theory, postulates, and implications for education processes In J. Glover & R. Ronning (Eds). Historical Foundations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p. 159 – 182) New York: Plenum Press.
Holschuh, D. R. , & Caverly, D. C. (2010). Techtalk: Cloud computing and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Education , 33(3), 36-37.
Lester, P. , & Bishop, L. K. (2000). Handbook of tests and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and the social sciences. Lanham, MD: The Scarecrow Press.
Maslow, A.H. (1970). Motivation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 Harper & Row.
Mckeachie, W. J., Pintrich, P. R., Lin, Y., & Smith, D. (1987).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the college classroom. A review of the research literature (1986) and November 1987 supplement. The Regents of University Michigan.
Midgley, C. Maehr, M. L. & Urdan, T. C. (1993). Patterns of adaptive learning survey. Ann Arbor, MI: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NIST(2011), 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 Retrieved October 20, 2011 from http://csrc.nist.gov/publications/nistpubs/800-145/SP800-145.pdf
NMC(2013), NMC Horizon Report- 2013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New Media Consortium. Retrieved December 2, 2015 from http://www.nmc.org/pdf/2013-horizon-report-HE.pdf
NMC(2014), NMC Horizon Report- 2014 Higher Education Edition. New Media Consortium. Retrieved December 2, 2015 from http://cdn.nmc.org/media/2014-nmc-horizon-report-he-EN-SC.pdf
Prensky, M. (2005). Listen to the native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63(4), 8-13.
Stipek, D. (1995). Effects of different instructional approaches on young children’s achievement and motivation. Child Development , 66 (1), 209-223.
Tuan, H. L., Chin, C. C., & Shieh, S. H. (2005).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motivation toward science learning questionnair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7, 639-654.
M. S. Clark & S. T. Fiske (Eds. ) . Affect and Congnition .Hillsidale, NJ : Lawrence Erlba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