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201) 您好!臺灣時間:2025/06/28 22:3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黃明玉
論文名稱:
博物館編目
論文名稱(外文):
museum cataloging
指導教授:
林春美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臺南藝術學院
系所名稱:
博物館學研究所
學門:
傳播學門
學類:
博物館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0
畢業學年度:
88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7
中文關鍵詞:
博物館
、
登錄
、
編目
、
藏品
、
藏品管理
、
描述
外文關鍵詞:
museum
、
registration
、
cataloging
、
collections
、
collection management
、
description
相關次數:
被引用:
12
點閱:1963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7
論文提要
從歷史的觀點而言,博物館出現的首要功能在於物件的蒐藏,而使博物館有別於其他收藏者乃在於其周全的藏品管理政策,其中的「藏品編目」,是傳遞所有藏品訊息的基礎,與各項藏品的利用與維護工作直接相關。
本論文主要目的在探討藏品編目的理論範疇,釐清編目在博物館學與博物館實務運作中的位置與重要性、探究藏品編目在中國器物研究史上的表現,並引介歐美物件研究模式,得出藏品編目的內容與原則,並以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高雄市立美術館為對象,探討其編目成果與編目表資料項目,再針對國內普遍存在的編目問題提出建議。通過文獻調查、經驗調查及比較研究,得出成果如下:
一、編目應由具備藏品知識的研究人員完成,以分類與鑑定為前置作業。本論文將編目資料項目作一系統性的整合,以修正一般文獻對於編目資料較無系統的條列式陳述,分為五大項:基本項目、鑑定項目、描述項目、記錄項目、藏品檔案,並整理出具體的描述內容,應包括主題、外型特徵、風格、評價、藏品內涵、改製情況、簡要完殘情況、比較研究、遺址資料及有關歷史背景等。
二、以上述的編目資料系統性整合發展出一套檢測架構,整理分析古代器物圖錄的編目文本,包括宋代《考古圖》、《宣和博古圖》、元代《古玉圖》、明代《宣德鼎彞譜》與清代《西清古鑒》,說明編目的高度成就自宋代(十一世紀)始便已存在於中國傳統博物館的相關脈絡。並以此檢測架構分析上述三所博物館的藏品圖錄描述文本與編目表格資料項目。
三、以本校藏品─北朝三尊像碑─為範例進行編目,實際體認到藏品編目必須由研究人員投注大量的時間與精力,並非一蹴可幾之事,進而呼籲博物館應強調研究功能以及編目與研究的連結。
四、檢視現今歐美博物館學界的六個物件研究模式,由其所提出的資料種類與蒐集方法,為編目資料的建立提供更完整的思考向度。
Museum cataloging: re-discussion in theoretic aspect
Regression of collections spirit
Abstract
From the historical viewpoint,the main function of museum is collecting.And the comprehensive collection management policy discriminates between museum and other collectors, in which 涄ollection cataloging* is a base that transmitting information of collections, it direct relates to all the activities of use and conservation of collections.
The purpose of the thesis was to discuss the theoretic aspect of collection cataloging, to clarify its position and importance in museology and museum practices, and exploring its expression in history of Chinese object study.The thesis introduced six models for object study and obtained the contents and the principles about collections cataloging.As the objects of investigation,the National Palace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History, and Kaohsiung Museum of Fine Arts were discussed in their cataloging achievements and items of cataloging sheets.Aiming at the universal problems of cataloging, the thesis offer some suggestions to domestic museums. Through literature survey, experience survey and comparative method,the results of this thesis indicated that:
1. Cataloging should be completed by curator who has collection knowledge,and classific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are its previous procedures. In this thesis the items of cataloging information are arranged systematically for amending those disorderly and formalistically relating in general literatures. The informatiom divided five main items: basic item, identification item, descriptive item, records item, and collection archives. And the description are explained that ought to consist of subject, figure characteristics, style, evaluation, significance, restoring conditions, brief condition report, comparison with similar objects, sites information, relational historical context etc.
2. According to the above-mentioned systematic cataloging information items,this thesis developed a examining frame, and analysed the cataloging texts of ancient artifacts catalogues including " Kao Gu Tu" and "XuanHe Bogu Tu" of Song dynasty, "Guyu Tu" of Yuan dynasty, "Xuande Dingyi Pu" of Ming dynasty, "Xi Qing Gu Jian" of Qing dynasty,to indicate that high achievements of cataloging have been exis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museum contexts from Song dynasty. The thesis also analyzed descriptive texts of collection catalogues and items of cataloging sheets of aforesaid three museums.
3. Author bodily catalogued a stele with three buddhas(northern Wei to eastern Wei dynasty) in Tainan National College of the Arts. It is convinced that collection cataloging must be paid plentiful times and energies, so author calls on that museums should emphasize the function of research, and the connection of cataloging and research.
4. By looking into six models of object study of nowadays in Euramerican museology field, through its kinds of information and methods of gathering, the thesis brought a more integrated way to think deeply about establishment of cataloging informa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方法 .........................................................4
第三節 執行步驟 ..................................................................6
第四節 名詞解釋 ..................................................................8
第二章 藏品編目之理論與實務 .........................................13
第一節 藏品編目於博物館業務中之位置 ....................................13
第二節 蒐藏概念與編目重要性 ................................................20
第三節 文獻評論 ..................................................................25
第四節 藏品編目程序與資料項目 .............................................35
第三章 藏品編目與器物研究 ...........................................48
第一節 編目與研究 ...............................................................49
第二節 博物館物件研究源流簡述 .............................................52
第三節 博物館物件研究模式 ...................................................54
第四章 古今編目成果分析探討 .........................................71
第一節 古代蒐藏編目與器物研究史回顧 ....................................71
第二節 宋代至清代器物圖錄編目文本分析 .................................76
第三節 現代博物館藏品圖錄描述文本分析 ................................91
第四節 現代博物館編目表資料項目分析 ...................................101
第五節 案例探討:佛教造像碑的編目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7
第一節 結果與討論 ..............................................................127
第二節 建議 ........................................................................129
第三節 後續研究方向 ............................................................133
參考文獻 ..............................................................................134
附錄
一、宜蘭文化中心「文物資料卡」 ...........................................142
二、故宮博物院《雕塑別藏》圖錄藏品圖片與描述文本 ................143
三、「國立故宮博物院借展外界公私收藏文物藝術品借單」 ..........144
四、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圖錄與
《佛雕之美─北朝佛教石雕藝術展》藏品圖片與描述文本 ..........145-7
五、高雄市立美術館《高美館六年》年度報告藏品圖片與描述文本 ..148
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人類學標本編目卡 ...............................149
七、北魏三尊像碑比較圖版 .....................................................150-3
參考文獻
【古籍】
《考古圖》(北宋)呂大臨。大德三年陳翼子刊明代修補本。
《考古圖、續考古圖、考古圖釋文》,(北宋)呂大臨、趙九成,北京:中華書局,1987。
《至大重修宣和博古圖錄》。元代至大間刊明印本。
《重修宣和博古圖錄》。清代亦政堂重修本。
《 重修宣和博古圖》。《欽定四庫全書.子部九.譜錄類一》。
《古玉圖》,乾隆時亦政堂本。
《古玉圖》,清順治丁亥四年兩浙督學李際刊本。錄於《說郛一百二十卷續集四十六卷》,名《古玉圖考》。
《古玉圖考》,(清)吳清卿輯, 臺一版。台北:台灣中華書局,1971。
《宣德鼎彞譜》四庫本。《宣德鼎彞譜附宣鑪博論、宣德鼎彞圖譜、宣德鼎彞譜附錄、沈氏宣鑪小誌》,(明)呂震, 台北:廣文書局,1983。
《西清古鑒》。收錄於劉托、孟白主編《清殿版畫匯刊》。初版。北京:學苑出版社,1998。
【專著與期刊論文】
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編輯委員會編
1999 《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等。
中國大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
1993 《中國大百科全書.文物、博物館》卷。台北:錦繡。
王宏鈞編
1990 《中國博物館學基礎》。初版。上海:上海古籍。
石璋如
1953 〈陝西耀縣的碑林與石窟〉。《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24。
朱劍心
1981 《金石學》。二版。北京:文物。
朱鳳瀚
1995 《古代中國青銅器》。初版。天津:南開大學。
任莉莉
1992 《博物館藏品徵集與登錄管理之研究》。初版。台北:文史哲。
那志良編
1992 《古玉圖籍彙刊》上下冊。初版。台北:正言。
宋途、陸仁成主編
1994 《古玩寶典》vol.2。初版。成都:巴蜀書社。
宋伯胤
1993 〈論博物館藏品編目〉(上)(下)。《博物季刊》2(3)ž(4)。
李靜杰
1995 《石佛選粹》。初版。北京:中國世界語。
1997 〈佛教造像碑分期與分區〉。《佛學研究》年刊第六期。
李靜杰、田軍
1998 〈早期單體石佛區域性分析〉。《故宮博物院院刊》1998(2)(總80期)。
李雪梅編
1993 《中國古玩辨偽全書》。初版。北京:燕山。
周文豪譯
1987 〈博物館研究人員之困境〉。《博物館學季刊》1(2)。
屈慧麗譯
1991 Rose,C. 原著。〈登錄員的倫理準則〉。《博物館學季刊》5(2)。
林明美譯
1991 Reibel,D.B.原著。〈人力資源經理─登錄員〉。《博物館學季刊》5(2)。
林平
1997 〈登錄的理論與實務〉。《博物館的文物蒐藏及典藏制度》。初版。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林瑞瑛
1998 《博物館藏品註銷政策的研究》。國立台南藝術學院博物館學研究所論文。
金申
1994 《中國歷代紀年佛像圖典》。初版。北京:文物。
容庚
1941 《商周彞器通考》上冊。北京:哈佛燕京學社。
桑行之等編
1994 《說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
索予明
1968 〈中國古瓷的整理與研究─為博物館藏品編目工作提供一種方案〉。《慶祝蔣復璁先生七十歲論文集》。
凌公山
1973 《博物館資料登錄與編目工作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馬衡
1977 《凡將齋金石叢稿》。初版。北京:中華書局。
馬承源編
1988 《中國青銅器》。初版。上海:上海古籍。
馬繼賢
1994 《博物館學通論》。初版。成都:四川大學。
陝西省耀縣藥王山博物館等
1996 《北朝佛道造像碑精選》。初版。天津:天津古籍。
唐愛華
1986 〈博物館藏品的編目管理〉。《中國博物館學會第二次年會論文集》。初版。北京:文物。
孫康宜
1999 〈尋找隱喻─普羅恩和他的器物文化觀〉。《當代》(146期)1999:10。
財團法人中華民俗藝術基金會編
1999 《兩岸民俗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灣省政府文化處。
張光直、李光謨編
1990 《李濟考古學論文選集》。初版。北京:文物。
貢布里希
1989 《理想與偶像》。范景中等譯。上海:上海人民美術。
郭麗玲
1977 〈藝術博物館收藏品的分類及編目工作〉。《中等教育》,28(6)。
陳惠美譯
1991 Porter R. 原著。〈博物館登錄的未來〉。《博物館學季刊》5(2)。
陳慧霞、李玉□主編
1997 《雕塑別藏─宗教編特展圖錄》。初版。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陸定邦譯
1991 Mann,V. 原著。〈從寫字板到硬碟─博物館登錄的演進〉。《博物館學季刊》5(2)。
陳國寧編
1992 《博物館的營運與管理》。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編
1995 《博物館蒐藏經營管理之理論與實務研習會》(上)。台中: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未出版)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編
1997a 《博物館的文物蒐藏及典藏制度》。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7b 《國立歷史博物館館藏精品》。初版。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1997c 《佛雕之美─北朝佛雕藝術》。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科學工作研究所籌備處編譯
1957 《蘇聯博物館學基礎》,蘇聯博物館學科學研究所編。初版。北京:文物。
程延年譯
1987 Alexander,E. P. 原著。〈博物館與收藏〉。《博物館學季刊》1(4)。
曾小英
1996 〈由博物館符號學看民族文物的詮釋〉。《博物館學季刊》10(2)。
曾媚珍等編
1998 《歷代雕塑珍藏─石刻造像篇》。初版。高雄市立美術館。
1999 《高美館六年》。初版。高雄市立美術館。
黃光男
1991 《美術館行政》。初版。台北:藝術家。
楊新芳譯
1989 Turner,J. A.原著。〈博物館電腦化作業〉。《博物館學季刊》3(1),1989。
楊國樞等
1996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上)。13版。台北:東華書局。
葉貴玉
1987a(譯) Schlereth,T. J.原著。〈預為將來之收藏作準備〉。《博物館學季刊》1(1)。
1987b(譯) Nicholson,T. D.原著。〈蒐藏與研究〉。《博物館學季刊》1(2)。
1991 〈登錄室─博物館蒐藏管理的中樞〉。《博物館學季刊》5(2)。
1997 〈典藏管理組在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定位〉。《博物館學季刊》11(2)。
潘諾夫斯基(Panofsky,E)
1997 《造型藝術的意義》。李元春譯。初版。台北:遠流,1997。
鄭求真
1985 《博物館藏品保管》。初版。北京:紫禁城。
鄭惠英
1987(譯) Deetz,J原著 〈文物及其背景之研究〉。 《博物館學季刊》1(2)。
1991 〈美國歷史博物館標本登錄檔案管理〉。《博物館學季刊》5(2)。
1996 〈博物館與蒐藏〉。《博物館學季刊》10(2)。
1997 〈登錄員與蒐藏經理〉。《科技博物》1(3)。
鄧之誠
1991 《骨董瑣記.續記.三記》。初版。北京︰中國。
劉靜敏、陳鴻琦編
1997 《古物保存.維護簡易手冊》。初版。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顏重威譯
1989 GwynMiles原著。〈維護和蒐藏管理:整合或分離〉。《博物館學季刊》3(1)。
蕭瓊瑞、楊琦蘭
1998 《文物系統之研究與建構》。國立文化資產保存研究中心。
耀生
1965 〈耀縣石刻文字略志〉,《考古》1965(3)。
蘇麗瑛譯
1994 Steven Miles原著。〈面對二十一世紀的州立博物館〉。《博物館學季刊》8(4)。
松原三郎
1996 《中國佛教雕刻史論》圖版編二。東京:吉川弘文館。
柴田敏隆編
1992 《博物館學講座9 資料 整理 保管》。初版。東京:雄山閣。
Alexander,E. P.
1989 Museum in Motion:An Introduction to the History and Functions of Museums Nashville:AASLH.
Ambrose, T & Paine,C
1993 Museum Basics London:Routledge.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Museums
1978 Museum Ethics.
1994 Code of Ethics for Museums.
Batchelor,R
1986 Not looking at kettles Museum Professionals Group News 23,pp.1-3.
Buck,R. A. & Gilmore,J. A. ed.
1998 The New Museum Registration Methods. 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oation of Museums.
Burcaw, G. E.
1995 Introduction to Museum Work Walnut Creek:AltaMira Press.
Case,M. ed.
1995 Registrars on Record--Essays on Museum Collection Management. 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oation of Museums.
Davies,M.
1997 At last, a little knowledge. Museum Journal, 97(9):33.
Dudley,D.H. &Wilkinson,I.B. et al.
1979 Museums Registration Methods. 3rd edition.Washington,D.C.:American Assocoation of Museums.
Elliot,R. et al.
1982 Towards a material history methodology Material History Bulletin 22, pp.31-40.
Fahy,Anne ed.
1995 Collections Management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
Holland,K. C.
1985 Creating a Permanent Collection Catalogue. Museum Studies Journal 1(5):26-34.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1986 Code of Professional Ethics,Paris: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Museums.
MacBeath,G.& Gooding,S.J. ed.
1969 Registration and Records Basic Museum Management Ottawa:CMA.
Museums and Galleries Commission
1988 Guidelines for a Registration Scheme for Museums in the United Kingdom.London: Museums and Galleries Commission.
National Museum of American History
1994 Collections Management Policies and Procedures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National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
1994 Collections Management Policies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
Pearce, S. M.
1986 Thinking about things. Museum Journal 85(4)(1986) ,pp198-201.
1989(ed) Museum Studies in Material Culture Leicester University Press.
1992 Museum,Objects and Collections: A Cultural Study Washington D.C.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Press.
1994(ed) Interpreting Objects and Collections London:Routledge.
Prown,J. D.
1982 Mind in matter:an introduction to material culture theory and method Winterthur Portfolio 17, pp.1-19.
Reibel,D. B.
1978 Registration Methods for Small Museums. AASLH.
1997 Registration Methods for Small Museums. 3rd edition. AleaMira Press.
Schlereth, T.J.
1982. Collecting Today for Tomorrow.Museum News 60(4):29-37.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1992 Collections Management Policy. Washington D.C.:Smithsonian Institution.
Stansfield,G
1988 Collection Management University of Leicester, Department of Museum Studies.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高雄縣市國民中學專任行政人員自我導向學習傾向與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2.
博物館藏品利用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
3.
《視覺藝術碩博士論文寫作手冊》之檢討
4.
中央健康保險局高屏分局員工參與繼續學習滿意度之比較研究
5.
當代藝術藏品編目實務與表格設計研究
6.
博物館館藏管理系統功能與館員使用需求之探討--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為例
7.
台灣地區朱銘公共雕塑之作品保存狀況初探
8.
臺灣地區藝術類博物館藏品編號研究
9.
服飾藏品編目實務與表格設計-以中國天主教文物館為例
10.
運用博物館館藏品進行國民小學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國立歷史博物館「慈禧太后像」為例
11.
數位典藏圖像授權利用之法律議題與博物館政策之研究-以國立故宮博物院為例
12.
博物館藏品註銷政策的研究
13.
博物館資料登錄與編目工作之研究
14.
博物館發展口述歷史蒐藏之研究
15.
從國立故宮博物院之經驗論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數位典藏授權之困境
1.
2.王怡心,費鴻泰,1999,“21世紀財物資訊系統新趨勢-企業資源規劃”,會計研究月刊,第158期,第116-122頁,1月。
2.
1.王怡心,王勗華,1999,“以價值基礎管理評估導入企業資源規劃的效益”,會計研究月刊,165期,第109-122頁,8月。
3.
3.王怡翎,1998,“ERP是企業二十一世紀的通行證”,管理雜誌,第289期,7月。
4.
23.游育蓁,何玉美,1999,“如何成功導入ERP”,管理雜誌,第296期,第66-71頁,1月。
5.
24.游育蓁,何玉美,1999,“導入ERP佈建快速回應的企業神經系統”,管理雜誌,第296期,第60-65頁,1月。
6.
25.黃金田,古鴻坤,1998,“台北捷運淡水線工程品質保證制度與ISO 9000品管模式之探討”,營建管理季刊,第34期,第28頁,3月。
1.
博物館資料登錄與編目工作之研究
2.
當代藝術藏品編目實務與表格設計研究
3.
臺灣地區藝術類博物館藏品編號研究
4.
服飾藏品編目實務與表格設計-以中國天主教文物館為例
5.
博物館館藏管理系統功能與館員使用需求之探討--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為例
6.
文物編目指引(CCO)於臺灣美術館應用的可行性──以國立臺灣美術館為例
7.
博物館藏品利用之研究---以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為例
8.
博物館藏品資訊的建立、管理與分享--以國立台灣美術館與楊英風藝術研究中心為例
9.
博物館館藏管理系統之研究:以鴻禧美術館為例
10.
條碼於博物館蒐藏管理之應用
11.
高美館裝置藝術品典藏管理研究
12.
博物館發展口述歷史蒐藏之研究
13.
博物館藏品標記問題調查研究
14.
博物館口述歷史典藏管理與應用
15.
文物典藏管理制度之探討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