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獻史料
馬持盈註譯。《詩經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1。
林尹。《周禮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2。
班固。《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4。
范曄。《後漢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唐魏徵等撰。《隋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梁‧蕭子顯撰。《南齊書》。臺北:鼎文書局,1975。
劉昫。《新校本舊唐書》。臺北:鼎文書局,1976。
楊家駱主編。《新校本新唐書附索引》。臺北:鼎文書局,1976。
楊家駱主編。《宋史》。臺北:鼎文書局,1978。
陳暘。《樂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9。
王雲五主編。《四庫全書珍本》。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79。
周滿江。《詩經》。臺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0。
孟元老撰、鄧之誠注。《東京夢華錄注》。北京:中華書局,1982。
邵增樺注譯。《韓非子今註今譯》。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2。
杜祐。《通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3。
屈萬里註譯。《尚書集釋》。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3。
張爾岐。《儀禮注句讀》。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3。
唐莫堯注、袁愈嫈譯。《詩經新譯註》。臺北:木鐸出版社,1983。
(清)紀昀、永瑢。《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3-1986。
屈萬里註譯。《尚書今註今譯》。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郭茂倩。《樂府詩集》。臺北:里仁書局,1984。
徐朝華。《爾雅今注》。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87。
劉文忠譯著。《呂氏春秋選譯》。臺北:錦繡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3。
湯孝純注譯。《新譯管子讀本(下)》。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5。
溫洪隆注譯。《新譯戰國策》。上冊。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6。
姜義華。《新譯禮記讀本》。臺北: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
章培恆、安平秋、與馬樟根。《洛陽伽藍記》。臺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章培恆、安平秋、與馬樟根。《韓非子選譯》。臺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章培恆、安平秋、與馬樟根。《禮記》。臺中:暢談國際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劉兆祐。《儀禮著述考》。臺北:鼎文書局,2003。
王國維。《宋元戲曲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
二、專書
高子銘。《現代國樂》。臺北:正中書局,1959。
吳道一。《中廣四十年》。臺北:中國廣播公司,1968。
黃體培。《中華樂學通論》,第一編‧樂史。臺北:中國音樂書坊,1983。
黃體培。《中華樂學通論》,第三編。樂器。臺北:中國音樂書房,1983。
薛宗明。《中國音樂史樂器篇(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83。
許常惠。《中國民族音樂學導論》。臺北:百科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5。
袁靜芳。《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
高厚永。《民族器樂概論》。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8。
劉再生。《中國古代音樂史簡述》。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9。
薛宗明。《中國音樂史樂譜篇》。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0。
葉振綱。《中國音樂與樂器》。臺北。翰輝圖書黌有限公司,1991。
趙渢。《中國樂器》。香港。香港珠海出版有限公司,1992。
伍國棟。《中國古代音樂》。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3。
劉俊文主編。《日本學者研究中國史論著選譯》第二卷。北京:中華書局,1993。
孫繼南、周柱銓。《中國音樂通史簡編》。山東: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民族音樂概論》。臺北:世界文物出版社,1994。
金文達。《中國古代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4。
蕭興華。《中國音樂史》。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1995。
許之衡。《中國音樂小史》。第二版。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6。
廖輔叔。《中國古代音樂簡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
劉曄原、鄭惠堅。《中國古代的祭祀》。北京:商務印書館國際有限公司,1996。
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
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下)》。臺北:大鴻圖書有限公司,1997。
王耀華,與杜亞雄。《中國傳統音樂概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9。
沈冬。《唐代樂舞新論》。臺北:里仁書局,2000。
張永鑫。《漢樂府研究》。江蘇: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
任爽。《唐朝典章制度》。長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張援。《中國古代的樂舞》。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1。
汪毓和。《中國近現代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2。
郭乃惇。《簡明中國音樂史》。第二版。臺北。樂韻出版社,2002。
劉德玲。《兩漢雅樂述論─以典禮音樂為主的考察》。臺北:文津出版社有限公司,2002。
劉坤、趙宗乙。《中國古代民俗》,第二冊。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修海林、王子初編著。《樂器》。臺北:貓頭鷹出版社,2003。
李純一。《先秦音樂史》。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5。
袁靜芳。《淺草集》。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5。
瞿明安、鄭萍。《溝通人神─中國祭祀文化象徵》。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5。
余甲方。《中國近代音樂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廖蔚卿。《中古樂舞研究》。臺北:里仁書局,2006。
張樹國。《宗教倫理與中國上古祭歌形態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孔德平、澎慶濤、與孟繼新。《祭孔禮樂研究》。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雷聞。《郊廟之外─隋唐國家祭祀與宗教》。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09。
謝建平。《樂舞語話》。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9。
馮建志、吳金寶、與馮振琦。《漢代音樂文化研究》。河南:河南大學出版社,2009。
王同、丁同俊、與溫和。《漢位樂府新考:漢樂府相和大曲及魏晉清商三調研究》。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0。
柏紅秀。《唐代宮廷音樂文藝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0。
陳萬鼐。《清史稿‧樂志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戴微。《中國音樂文化簡史》。北京:中華書局,2010。
郭克儉。《戲曲鑑賞》。上海:上海世紀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1。
黎國韜,《古劇考原》,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2011。
三、期刊論文
秦方瑜、朱丹。〈試論王建墓樂舞石刻的藝術史價值〉。《社會科學研究》。第2期,1994年。頁111-113、66。
孫星群。〈遼宮廷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1997年。頁20-23。
劉尊明。〈唐代宮廷音樂文化初探〉。《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第2期,1997年。頁74-77、81、83-89。
張毅。〈關於宋人“說話”的幾個問題〉。《開南學報》。第3期,2000年。頁28-34。
李方元。〈周代宮廷雅樂面貌及其特征〉。《雲南藝術學院學報》。第2期,2002年。頁11-18。
周顯寶。〈女媧與笙─一種華夏各族共有文化現象的考察〉。《雲南藝術學院學報》。第1期,2002年。頁65-67。
黃敏學。〈詩經的音樂探索〉。《宿州師專學報》。第3期,2002年9月。頁29-30、36。
邱源媛。〈唐代雅樂簡論〉。《四川大學學報》。第3期,2003年。頁119-123。
曾永義。〈先秦至唐代「戲劇」與「戲曲小戲」劇目考述〉。《台大文史哲學報》。第59期,2003年11月。頁215-266。馬建春。〈元代的回回樂器與樂曲〉。《回族研究》。第2期,2003年。頁74-78。
王福利。〈元朝祭祀之禮及其用樂〉。《內蒙古大學學報》。第5期,2005年9月。頁43-49。
張巨斌、許吉芬。〈中國宮廷音樂的歷史沿革和文化特徵探析〉。《蘭州大學學報》。第4期,2006年7月。頁74-77。
王福利。〈論漢代的“房中樂”、“房中歌”〉。《徐州師範大學學報》。第2期,2007年3月。頁20-27。
李為渠。〈宋元時期的宮廷音樂〉。《安徽文學》。第1期,2008年。頁180。
王小盾。〈論中國樂部史上的隨代七部樂〉。《中國音樂學》。第4期,2009年。頁103-111。
杜鵑。〈漢代禮儀用樂探析〉。《集美大學學報》。第1期,2009年1月。頁61-68。
程麗臻。〈曾侯乙笙復原研究〉。《中國文物科學研究》。第4期,2009年。頁77-80。
田耀農。〈宋代宮廷雅樂樂器與樂隊考〉。《音樂研究》。第4期,2010年7月。頁53-58。
霍文玲。〈淺談中國說唱藝術的發展〉。《安徽文學》。第7期,2010年。頁76。
榮麗軍。〈元代新興樂器初探〉。《語文學刊》。第22期,2010年11月。頁170-173。
劉貝妮。〈“和樂德音,群聲之總”─從六篇《笙賦》論古代笙的音樂文化屬性〉。《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3期,2010年。頁29-34、61。
束霞平。〈清代皇家儀仗祭祀樂的樂器配置〉。《蘇州工藝美術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1期,2011年。頁17-18。
孟妍妍。〈曲阜祭孔樂舞調查與研究〉。《音樂創作》。第2期,2011年。頁142-144。
四、期刊雜誌
萬依。〈明宮音樂源流考述〉。《故宮博物院院刊》。第S1期,1995年。頁116-125。
唐富。〈古今論笙〉。《北方音樂》。第1期,2000。頁27-30。
薛雷。〈先秦時期的宮廷音樂探微〉。《藝術百家》。第3期,2001年。頁106-110。
作者不詳。〈國家祭孔的行為禮制〉。《南方文物》。第4期,2002年,頁48-55。
宋新。〈中國古代“笛”“笙”考〉。《史學月刊》。第10期,2005年。頁118-119。
柳瀟。〈從中國曲阜國祭孔子文化節看音樂與傳統文化的關係〉。《文化論壇》。第2期,2006年。頁167。
王耀星。〈對宮廷雅樂傳承中變與不變的思考─兼論雅樂的範疇〉。《科教文匯》。第12期,2007年12月。頁203-204。
周永曉。〈論西周禮樂及其社會歷史意義〉。《歌海》。第5期,2009年。頁77-78、81。
鐘將。〈笙的歷史沿革〉。《東方藝術》。第1期,2009年。頁67。
曹暉。〈中國的戲曲發展與流變初探〉。《黃河之聲》。第11期,2010年。頁41-43。
孔祥林、孔喆。〈文廟祀典〉。《文化月刊》。第10期,2011年。頁38-43。
章鈺欣。〈淺談中國古代說唱音樂的發展以及特點〉。《現代閱讀》。第2期,2011年2月。頁33-34。
五、學位論文
黃春興。〈笙的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音樂組,碩士論文,1991年。陳小萍。〈貴州盧笙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年12月。郭秀容。〈現代國樂團(民族管弦樂團)樂器改革之研究〉。佛光人文社會學院藝術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劉文祥。〈論述台灣現代國樂的歷史脈絡與發展(1900─迄今)─政治體制下的音樂文化演變〉。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林佩娟。〈多元文化的再現與延伸─論國樂的產生與在台灣的發展〉,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7月。孫沛元。〈傳統與現代之間:現代國樂發展過程中的觀察與反省〉。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8年1月。曾美惠。〈晚唐詩人群象研究─以「咸通十哲」為中心〉。逢甲大學歷史與文物管理所,碩士論文,2009年6月。蔡輝鵬。〈現代國樂中的笙及其音樂之探討〉。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民族音樂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12月。六、辭典
康謳。《大陸音樂辭典》。臺北:大陸書店,1983。
張樂水、戴安琳編著。《中國音樂辭典》。新北市:長春樹書坊,1985。
丹青藝叢編委會。《中國音樂詞典》。臺北:丹青圖書有限公司,1986。
許鐘榮發行,《中國大百科全書》。臺北:錦繡出版事業有限公司,1993。
薛宗明。《臺灣音樂辭典》。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鼓份有限公司,2003。
七、曲譜
大成樂章「咸和之曲」。作者不詳。〈國家祭孔的行為禮制〉,頁54。
大成樂章「寧和之曲」。作者不詳。〈國家祭孔的行為禮制〉,頁54。
大成樂章「安和之曲」。作者不詳。〈國家祭孔的行為禮制〉,頁54。
大成樂章「景和之曲」。作者不詳。〈國家祭孔的行為禮制〉,頁55。
八、網路資料
中國文明網─文明中華。竽。http://www.godpp.gov.cn/wmzh/2008-05/12/content_10699113.htm,2011年4月。
教學相長。西周秦漢文物圖鑑。(2004年4月9日) http://homepage.ntu.edu.tw/~hroklga/teahc-m.htm,2011年5月。
中國文化大學。文化大學圖書館線上資料庫。http://www.lib.pccu.edu.tw/onlinedatachi.html,2011年7月。
中央研究院史語所。不朽的殿堂─漢代的墓葬與文化。http://proj1.sinica.edu.tw/~hantomb/index3.html,2011年8月。
漢川草廬。http://sidneyluo.net/,2011年8月。
敦煌研究院。樂舞圖。http://www.lyu.org.tw/org/dh_008.htm,2011年9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中國華文教育網。http://big5.hwjyw.com/index.shtml,2011年9月。
李天任籌畫。中華百科全書。http://ap6.pccu.edu.tw/Encyclopedia/,2011年9月。
彩繪說唱陶俑。http://blog.udn.com/TomasTso/5549587,2011年10月。
中國文明網─文明中華。唐代西安說唱俑。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godpp.gov.cn/wmzh/2008-05/12/content_10716567.htm,2011年10月。
林鶴宜。山東沂南百戲畫像石。(2011年10月)。http://homepage.ntu.edu.tw/~theatre/material/hcd1.htm,2011年10月。
中文百科在線。http://www.zwbk.org/indexTrade.aspx,2011年11月。
中國文化研究院。http://hk.chiculture.net/,2011年11月。
迪志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四庫全書。http://www.sikuquanshu.com/main.aspx,2012年1月。
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http://ctext.org/zh,2012年1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孔廟文化資訊網。http://confucius.culture.tw/,2012年2月。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臺灣大百科全書。http://taiwanpedia.culture.tw/,2012年2月。
彰化縣立陽明國民中學。祭孔音樂演奏。(2003年2月10日)。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3/C0326500216/107a24.htm,2012年3月。
臺中市孔廟忠烈祠聯合管理所。臺中市孔廟。http://www.confucius.taichung.gov.tw/internet/main/index.aspx,2012年3月。
臺大文學院《臺大文史哲學報》編委會辦公室。臺大文史哲學報。http://homepage.ntu.edu.tw/~bcla/index_ebook.htm,2012年3月。
象牙塔:國史探微http://xiangyata.net/history/,2012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