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winick, J. (1973). Aging and behavion. New York: Springer.
Brown, C. M. (1988). Human-Computer interface design guidelines. Norwood, NJ: Ablex.
Case, B. J. (2003). Universal design. San Antonio, TX: Pearson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Charness, N. & Bosman, E. (1990). Human factors and design for older adults. In J. E. Birren & K. W. Schaie (Eds.), Human factors and design (pp. 446-463). San Diego, CA: Academic.
Christ, R. (1975). Review and analysis of color coding research for visual displays. Human Factors, 17, 542-570.
Heglin, H. J. (1973). NA VSHIPS display illumination design guide II: Human factors (NELC/TD223). San Diego, CA: Naval Electronics Laboratory Center.
Kase, K. (2002). Effective use of color in X-ray image enhancement for luggage inspection. Unpublished master’s thesis, University of Tennessee, Knoxville.
Kelner, R. (2006), Design for everyone: A look at universal design policy in Japanese local government. Myriad Leaves, 51, 4-5.
Lawton, C. A. (1994). Gender differences in way-finding strategies: Relationship to spatial ability and spatial anxiety. Sex Roles, 30(11), 765-779.
Marcus, A. (1982). Color: A tool for computer graphics communication. In D. Greenberg, A. Marcus, A. H. Schmidt, & V. Gorter (Eds.), The computer image: Applications of computer graphics (pp.76-90). Reading, MA: Addison-Wesley.
Merriam, S. B. & Caffarella, R. S. (1991). Learning in adult: A Comprehensive guide. San Francisco, CA: Jossey-Bass.
Montello, D. R., Lovelace, K. L., Golledge, R. G., & Self, C. M. (1999). Sex-related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in geographic and environmental spatial abilities. Annals of the Associati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89(3), 515-534.
Murch, G. (1984). The effective use of color: Perceptual principles. Tekniques, 8(1), 4-9.
Tullis, T. (1981). An evaluation of alphanumeric, graphic, and color information displays, Hrunan Facmrs, 23(5), 541-550.
Yurick, A. G. (1980). The aged person and the nursing process.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山本早里(2008)。色彩教育的科學研究方法。在中華民國基礎造形學會編,2008亞洲基礎造形教育論壇論文集(頁26-30)。台北市:編者。
中川聰(2008)。通用設計的法則-從人性出發的設計學(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実践マニュアル)(博碩文化譯)。台北縣汐止市:博碩文化。(原作2005年出版)
王柔蘋(2008)。通用設計理念導入於產品永續設計開發之策略研究-以手工具產品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彰化縣大村鄉。凸版印刷株式會社(2002)。トッパンユニバーサルデザイン考。東京:凸版印刷株式會社。
台大醫院眼科部(2010)。醫師專欄。上網日期:2010年6月20日,檢自:http://www.ntuh. gov.tw/OPH/DocLib10/近視新定義.aspx
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1991)。捷運系統標誌設計手冊。台北市:台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
台灣鐵路管理局(2002)。台北車站轉乘服務滿意度調查。台北:台灣鐵路管理局。
台灣鐵路管理局(2007)。台鐵統計年報。台北市:台灣鐵路管理局。
台灣鐵路管理局推行企業識別體系專案小組(1988)。企業識別系統手冊台灣鐵路管理局企業識別系統手冊。台北市:台灣鐵路管理局。
矢野鈴(2008)。設計的技術104(デザインする技術~よりよいデザインのための基礎知識)(柳曉陽譯)。台北市:如何。(原作2006年出版)
朱介英(1998)。色彩設計計劃。台北市:北星。
江秀惠(2006)。捷運車站乘客路徑通用設計評估指標之建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新竹市。余虹儀(2005)。國內外通用設計現況探討與案例應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實踐大學工業產品設計研究所,台北市。余虹儀(2008)。愛.通用設計:充滿愛與關懷的設計概念。台北市:大塊文化。
李佳安(2009)。以高齡者觀點探討台北車站場域內資訊物件與尋路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中市。李惠麗(2004)。台北大眾捷運系統自動售票機全適化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台北市。阮綠茵、連蘭芬、張栢烟(2005)。色彩直覺選擇注意力與色彩喜好關係之研究-以零食色彩為例。在中華民國色彩學會編,色彩學研討會論文集:色彩設計、應用與科學(頁136-147)。台北市:中華民國色彩學會。
周蓓珍(2008)。以通用設計探討中高齡者ATM操作之介面設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北市。松田隆夫(1995)。視知覺。日本東京市:培風館。
林宏銘(1998)。色彩與味覺、嗅覺之共感覺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雲林縣斗六市。
林秀慧(2000)。環境視覺導引之研究-以崑山技術學院為例。崑山技術學院學報,3,155-156。
林書堯(1993)。色彩學。台北市:三民。
林珮寧(2008)。從通用設計觀點探討指標系統設計之研究-以捷運台北車站和站前地下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台北市。施永豐(2005)。國內外屈光問題相關研究文獻探討–近視流行病學及防治篩檢文獻回顧計畫。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眼科。
馬鋐閔(2000)。運輸場站內部環境設施之研究-以捷運台北車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中市。國民健康局(2010)。視力保健。上網日期:2010年6月18日,檢自:http://www.bhp.doh. gov.tw/BHPnet/Portal/Them.aspx?No=200712250086
基因飛躍生命科學實驗室(2009)。上網日期:2009年4月18日,檢自:http://www. genephile.com.tw/Tests/CB.htm
康台生、呂靜修(2007)。視覺、標誌符號與表徵。設計研究學報,1,78-89。張一岑(1997)。人因工程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張惟韶(2004)。大學圖書館標示系統規劃設計完整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建築學系碩士班,台中市。莫伊爾(Moir, A.)、傑塞爾(Jessel, D.)(2006)。腦內乾坤:男女有別,其來有自(Brain sex: The real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洪蘭譯)。台北市:遠流。(原作1992年出版)
許勝雄、彭游、吳水丕(1991)。人因工程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野村順一(1996)。色の秘密:最新色彩学入門。日本東京市:文藝春秋。
陳佑松(2006)。避難標示圖像設計之視認性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桃園縣中壢市。陳佩鈺(2002)。學童專用電腦鍵盤文字與色彩的視覺績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南市。陳俊宏、楊東民(1998)。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縣土城市:全華。
陳建雄(1999)。色彩辨識度與應用在使用介面設計上的探討。工業設計,27(2),58-63。陳柏君(2007)。老化性白內障患者對色彩辨識度差異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嶺東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台中市。陳格理(1997)。圖書館的標示系統。台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5(2),11-31。陳雅芳(2003)。校園視覺標示之設計原則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研究所,桃園縣中壢市。彭駕騂(1999)。老人學。台北市:揚智文化。
曾嘉蔚(2008)。從通用設計觀點進行交通設施空間探討-以車站空間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設計暨藝術學院碩士班,彰化縣大村鄉。游萬來、蔡登傳、陳文誌、郭文宗(1997)。中文字體與字形要素對閱讀認度之影響。在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工程處編,85年度工業工程學門研究計畫成果要覽論文專輯(二)(頁E82-87)。新竹市:國立清華大學。
黃貴莉(2000)。醫院安全標誌及設置環境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北市。葉淑芬(2007)。大眾捷運系統之無障礙設施使用現況探討-以台灣高鐵車站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建築研究所,台中市。廖志忠(1997)。環境指標設計之分類研究及個案探討。在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編,專業設計人才培育研討會論文集(頁123-131)。雲林縣斗六市: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管倖生(2006)。設計研究方法。台北縣土城市:全華。
維基百科(2009)。台北車站。上網日期:2009年10月8日,檢自:http://zh.wikipedia.org/ zh-tw/%E5%8F%B0%E5%8C%97%E8%BB%8A%E7%AB%99
劉佩君(2006)。通用設計原則應用於藥品包裝之研究-以感冒藥與腸胃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雲林縣斗六市。鄭元孝(2000)。高齡者對色彩辨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系碩士班,雲林縣斗六市。鄭國裕、林盤聳(2002)。色彩設計。台北市:藝風堂。
賴瓊琦(1997)。設計的色彩心理。台北市:視傳文化。
賴韻如、王一中、邱泰源(2008)。老年人常見之眼部疾病及相關照護。基層醫學,23(8),229-233。龍冬陽、李建國(1996)。商業環境設計。設計雜誌,69,56-59。
薛月琴(2007)。台北捷運標誌系統設置問題與對策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河海工程研究所,基隆市。羅孟伶(2001)。台灣地區老年人對色彩視認性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研究所,雲林縣斗六市。蘇靜怡(2007)。導入通用設計理念於行政措施之成效探討-以日本靜岡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中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