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專書
1.林品章(1994)。商業設計:理論.基礎.實務。台北:藝術家出版。
2.陳俊宏 楊東民(2001)。視覺傳達設計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3.周永輝(2009)。破解身體語言密碼。香港:中華書局有限公司。
4.夏勳、鄭明進(1984)。插畫的認識與應用。台北市:世界文物出版社。
5.文史哲出版社(1980)。修辭類說。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6.黎運漢、張維耿(1991)。現代漢宇修辭學。台北市: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7.沈謙(1991)。修辭學。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8.黃慶萱(2002)。修辭學。臺北市: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9.董季棠(1992)。修辭析論。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10.古添洪(1999)。記號詩學。台北市: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11.趙艷芳(2001)。認知語言學概論。中國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12.陳正治(2001)。修辭學。台北市: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13.張彪(2002)。圖形創意。安徽:安徽美術。
14.韓叢耀(2005)。圖像傳播學。台北市:威仕曼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5.王苹(2007)。漢語修辭與文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16.鄭昭明(1993)。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桂冠。
二、翻譯書
1.約翰‧范登John Farndon(2004)。人體1000個基本事實(王了因譯)。香港:智能教育出版社。
2.櫻井幸雄(1988)。人體趣談200則(陳泉榮譯)。台北市:牛頓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3.魯道夫‧申達(2006)。100個不為人知的人體知識(陳敏、毛小紅、劉沁莉譯)。台中市:好讀出版有限公司。
4.德斯蒙德‧莫里斯Desmond Morris(2005)。裸女:女體的美麗與哀愁(陳信宏譯)。台北市:麥田出版。
5.Jerome D.Schein & David A.Stewart(2005)。動作中的語言-探究手語的本質(邢敏華譯)。台北市: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6.坂井建雄(2003)。圖解不可思議的人體構造(陳蒼杰譯)。台北市:世茂出版社。
7.傑克琳‧查斯頓/羅那諾‧蓋勒哈 共著(1969)。錯視與視覺美術(蘇茂生譯)。台北:文和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8.今井省吾(1994)。錯視圖形(沙興亞譯)。台北: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9.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1988)。符號學要義。台北市:南方叢書出版社。
10.Miranda Bruce-Mitford & Philip Wilksinson(2009)。符號與象徵:圖解世界的秘密(李時芬、
林淑媚譯)。台北市: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11.澀谷昌三(2015)。圖解心理學(劉名揚譯)。台北市:大雁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12.John Fiske(1995)。傳播符號學理論(張錦華等譯)。台北市:遠流出版社。
13.帕特里夏•奧坦伯德•約翰遜(2003)。伽達默爾(何衛平譯)。北京市:中華書局。
14.理查德•E.帕爾默(2014)。詮釋學(潘德榮譯)。北京市:商務印書館。
三、博碩士論文
1.李尹文(2010)。「嬰兒手語」學習經驗與幼兒情緒表達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2.楊蕙綾(2005)。選擇性注意力對錯視「多義」圖形之影響。國立台灣科技大學。
3.蔡芳姿(2004)。完形心理學群化原則應用於數位影像設計的創作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4.葉政鑫(2002)。運用完形心理學探討介面形態組織關係對注意力之影響。雲林科技大學。
四、期刊、研討會論文
1.田龍菊(2010)。雙關語的圖形-背景闡釋。樂山師範學院,樂山614004。
2.黎輔寧(2011)。「雙關」修辭的認知特性。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與創作學系,台灣2596866。
3.張亞冰(2011)。隱喻認知對一詞多義的闡釋。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遼東2238623
4.陳芳(2010)。也議雙關的分類問題。西華師範大學 文學院,四川 南充637002。
5.魏聰祺(2009)。論「雙關」格之辨析。臺中教育大學學報(人文藝術類),台灣2030124
6.魏聰祺(2003)。雙關分類及其辨析。臺中師院學報,台灣193217.蔣詠梅(2009)。妙趣横生的雙關圖形。《美與時代》雜誌社,河南省1462613
8.陳盈秀、劉說芳(2010)。錯視原理中多義圖形表現於平面構成之研究。商業設計學報,台灣25604779.林元龍(2010)。語境可及、認知效果與雙關話語解讀。安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安徽2387488
10.張慶楨、劉煥春(2008)。“前理解”理論及其對閱讀教學的啟示。現代語文,山東省1188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