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1111人力銀行(2012)。有苦難言?!上班族十大痛苦來源調查。取自http://www.1111.com.tw/20120916
丁一顧、張德銳(2009)。認知教練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大川隆法(2011)。教育之法。臺北市:信實。
天下雜誌(2011)。6成上班族自覺壓力大!9招遠離工作焦慮。天下雜誌,478,2011年8月9日取自http://www.cw.com.tw/
方聖輝(2010)。花東地區國小健康與體育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王以仁、林淑玲、駱芳美(1997)。心理衛生與適應。臺北市:心理。
王念騏(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覺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之工作壓力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王美恩(2008)。創新圖書館,吸引青少年為樂趣讀書。載於載於蕭富元等,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152-161頁)。臺北市:天下雜誌。王原政(2010)。臺中縣國小教師休閒滿意度、休閒阻礙與工作壓力相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王敏齡、許靜媛(編譯)(1992)。壓力管理─紓解工作壓力者的實用指南。臺北市:清華管理科學。.
世界辭典百科全書編輯委員會(1999)。世界辭典百科全書(再版)。臺北市:中視文化。
史亞睿(2008)。教育是跟上全球競爭的唯一方法,載於蕭富元等,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6-7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石佩容(2008)。教學視導現場工作的反思,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265-274頁)。臺北市:心理。
伍振鷟(2009)。推薦序,載於周祝瑛,比較教育與國際教改(1頁)。臺北市:三民。
江麗美(譯)(2001)。有效壓力管理 (原作者:Gerard Hargreaves)。臺北市:智庫。(原著出版年:1999)
行政院衛生署(2012)。100年國人主要死因統計。2012年9月22日取自http://www.doh.gov.tw/CHT2006/index_populace.aspx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2012年11月23日取自http://history.moe.gov.tw/important_list.asp
吳木樹(2007)。增進教學視導的效果-從建立正確的人生哲學觀與心理建設著手。中等教育,(58)6,126-138。
吳和堂(2011)。教育論文寫作與實用技巧(四版)。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昌期、陳宛宜(2008)。最麻吉的好夥伴,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27-34頁)。臺北市:心理。
吳明清(2001)。教育向前跑:開放社會的教育改革。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明隆(2010)。論文寫作與量化研究(二版)。臺北市:五南。
吳俊容、傅秀媚(2002)。國小特殊班教師與普通班教師工作壓力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中師特教中心「特殊教育論文集」,9103,27-48。
吳國銘、張淑玲(2008)。我的教室觀察之旅,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3-9頁)。臺北市:心理。
吳培源(2005)。教學視導-觀念、知能與實務。臺北市:心理。
呂木琳(1999)。教學視導與學校九年一貫課程規劃。課程與教學,2(2),31-48。呂木琳(2010)。教學視導─理論與實務(三版)。臺北市:五南。
呂淑芝(2003)。臺中市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李光榮(2008)。一個國民小學實施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行動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20,115-146。李坤崇(1995)。教師因應策略量表之編製報告。測驗年刊,42,245-263。李坤龍(2009)。臺南縣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因應策略對工作壓力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李明濱(2005)。壓力人生:情緒管理與健康促進。臺北:健康。
李金泉(2010)。易學易用SPSS PASW統計分析實務(二版)。新北市:全華。
李俊湖(2007)。從教師評鑑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研習資訊,24,139-148。李珀(1999)。利用教學視導系統提昇教師之教學品質。課程與教學2(2),49-70。李美穗(2007)。打開教育的一扇窗-談學校教學視導與專業發展評鑑。北縣教育,59,24-30。李美穗(2008)。從害怕到自信的教學歷程,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243-250頁)。臺北市:心理。
李智賢、邱瑞堙(2008)。最麻吉的好夥伴,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27-34頁)。臺北市:心理。
李珀(2000)。教學視導。臺北市:五南。
周子敬(2007)。統計套裝軟體:精通SPSS。臺北市:全華。
周文欽、孫敏華、張德聰(2004)。壓力與生活。臺北縣:國立空中大學。
周金蘭(2010)。高雄市國小級任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與身心健康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周衷蓮(2001)。我國縣市政府教學視導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官湘玲(2005)。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後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人員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林文生(2008)。蛻變的艱辛與成長的喜悅,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林序)。臺北市:心理。
林世元(2010)。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實施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林世元、呂錘卿(2012)。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之微觀政治分析:從控制到增能賦權。臺中教育大學學報:教育類,26(1),1-29。
林志成(2006)。教師專業發展與評鑑的困境與對策。新竹縣教育研究集刊,6,1-46。林志成(2012)。臺灣教育政策之省思與前瞻。教育研究月刊,222,5-18。
林志興(2010)。國民小學教學視導之探討。臺灣教育,665,46-48。
林佳慧(2002)。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評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林明貴、陳怡雲、許珍琳、廖純英、薛仲平(2012)。臺北市國民中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現況分析,載於吳金盛等,國民中小學校務經營與專業發展(55-82頁)。臺北市:北市教研中心。
林春雄、陳雅莉、王欣華、胡峻豪、詹婷姬、胡允麗(譯)(1995,2007)。呂木琳校訂。教師臨床視導的技巧 (原作者:Keith A. Acheson)。臺北市:五南。(原著出版年:1992)
林淑梨、王若蘭、黃慧真(譯)(1995)。人格心理學 (原作者:E. Jerry Phares)。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91)
河野友信(1994)。焦躁、壓力的預防與紓解。臺北市:頂淵。
邱錦昌(1995)。教育視導之理論與實際。臺北市:五南。
邱錦昌(2003)。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市:高等教育。
柳敏秀(2004)。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段秀玲(1994)。壓力管理。臺北市:天馬。
洪啟昌、林瑞昌(2008)。教學視導的支持環境─從專業社群概念思索,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277-289頁)。臺北市:心理。
夏淑琴(2008)。從對話中學習,在合作中成長,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103-112頁)。臺北市:心理。
徐君玉(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秦夢群(2001)。教育行政-實務部分。臺北市:五南。
涂金堂(2012)。量表編製與SPSS。臺北市:五南。
張育成(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兼任行政職務者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張宗義(2007)。教學視導的實施原則與建議。北縣教育,59,45- 53。張明輝(2009)。學校經營與管理新興議題研究。臺北市:學富。
張春興(1996)。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春興編著(2006)。張氏心理學辭典(重訂一版)。臺北市:東華。
張美莉(2010)。國小學校本位教學視導與教師專業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張清濱(2005)。教學視導與評鑑。臺北市:五南。
張淑雲(2002)。國小教師面對九年一貫課程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專業成長需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張嘉茹(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張滿玲(2009)。壓力與健康。載於陳皎眉(主編),心理學(541-570頁)。臺北市:雙葉。
張德銳(1991)。教學視導的權變途徑。國立編譯館館刊,20(2),249-273。
張德銳(2000)。師資培育與教師評鑑。臺北市:師大書苑。
張德銳(2007)。學校本位教學視導的推動策略-從教師的觀點談起。北縣教育,59,14-18。教育百科辭典編審委員會(主編)(1994)。教育百科辭典。臺北市:五南。
教育部(2012a)。師資培育法。2012年10月30日取自http://edu.law.moe.gov.tw/index.aspx
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網(2013)。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輔導支持網路專案計畫。2013年2月28日取自http://tepd.moe.gov.tw
梁坤明(2008)。教室觀察者的專業素養,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17-25頁)。臺北市:心理。
盛宜俊(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教育人員對實施教師評鑑態度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莊淑灣(2005)。中部地區國民小學主任工作壓力與因應方式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許雍婷(2011)。零體罰政策下屏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許滕繼(2008)。發展性視導內涵之分析及其對學校視導的啟示,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319-338頁)。臺北市:心理。
許馨瑩(2007)。國民小學教學視導內涵及其發展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許馨瑩(2009)。國民小學教學視導模式、運作機制與視導功能之研究。教育實踐與研究,22(1),41-80。許籐繼(2010)。教師啟導、視導與領導。臺北市:師大書苑。
陳永儀(2007)。壓力─是敵人,還是朋友。臺北市:時報文化。
陳仲庚(1992)。實驗臨床心理學。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宗權(2010)。桃園縣推動校長教學視導E化的芻議。桃園教育領航學報,1,139-166。陳芳智(譯)(2003)。輕鬆擺脫壓力─揭開腎上皮質醇的奧秘(原作者:Shawn Talbot)。臺北市:原水文化。(原著出版年:2003)
陳亭燏(2009)。校長教學視導、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屏東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陳瑋婷(2011)。教師工作壓力及因應策略相關性之後設分析。教育心理學報,43(2),439-456。陳彰儀(1995)。組織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彭秀玲(1986)。大學生的生活壓力與自我強度對心理健康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曾啟旭(2009)。教學視導計畫實施策略與困境-以高雄市某國小為例。國教之友,60(3),61-65。
曾華源(2003)。壓力與因應行為。心理學概論(211-217頁)。臺北:揚智。
曾靜悅(2008)。從抗拒者到推行者─從第一次教學評鑑說起,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93-102頁)。臺北市:心理。
湯家偉譯(2007)。教師專業評鑑(原作者:Charlotte Danielson, Thomas)。臺北市:高等教育。(原著出版年:2000)
賀桂芬(譯)(1999)。與壓力共處 (原作者:Dr. Paul Galbraith)。臺北市:經典傳訊(原著出版年:1997)。
馮美珠(2008)。國小教師人格特質、生活壓力、因應策略與憂鬱傾向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馮觀富(1992,1996)。壓力.失落的危機處理。臺北市:心理。
馮觀富(2005)。情緒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黃呈媛(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同儕視導與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希庭(1998)。人格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黃琇屏(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現況、困境與因應策略。教育資料與研究,89,71-88。黃惠惠(2002)。情緒與壓力管理。臺北市:張老師。
黃瑋苓(2005)。國小融合教育班教師工作壓力與其因應策略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3(4),201-215。楊志雄(2009)。讓我們教得更好-資源班教學視導的問題與策略。中等教育,60(4),148-159。
楊秀枝(2006)。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楊振昇(1999)。我國教學視導制度之困境與因應。課程與教學2(2),15-30。楊清源(2009)。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導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溫世頌編著(2006)。心理學辭典。臺北市:三民。
溫明麗(2008)。教育哲學:本土教育哲學的建構。臺北市:三民。
溫明麗、王世英(2011)。我國教育視導制度之演變及其義蘊。載於我國百年教育回顧與展望(121-144頁)。新北市:國家教育研究院。
萬榮輝(2002)。國小資深教師實施同儕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葉青青(2007)。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試辦學校工作壓力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詹郁萱(2009)。學習型組織在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上的應用。教育人力與專業發展,26(3),95-102。
廖翌妙(2002)。國小教師壓力事件、因應方式與情緒經驗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劉文通(2010)。建構學校本位教學視導制度-協助教師專業成長。學校行政雙月刊,69,107-122。劉和然(2008)。堅持教育的真,載於劉和然主編,教學視導故事敘說(主編序)。臺北市:心理。
劉芷伶(2009)。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內涵認同程度與教師工作壓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歐用生(2012)。打開潘朵拉的盒子,載於黃郁倫、鐘啟泉(譯)。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變 (16-20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歐慧敏、曾玉芬(2009 )。學前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相關研究。幼兒教育研究,1,141-178。潘正德譯(2000)。壓力管理Comprehensive Stress Management(原作者:Jerrold S. Greenberg)。臺北市:心理。(原著出版年:1983,1993)
蔣偉寧(2012)。序,載於教育部,中華民國師資培育白皮書:發揚師道、百年樹人。臺北市:作者。
蔡玉董(2006)。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蔡秀玲、楊智馨(1999,2007)。情緒管理(二版)。臺北:揚智。
蔡青華編(2005)。要活力,不要壓力。臺北:三思堂。
蔡翠娥(2004)。臺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因應方式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蕭富元(2008a)。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載於蕭富元等,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106-119頁)。臺北市:天下雜誌。
蕭富元(2008b)。一個也不能少,芬蘭教育的核心價值。載於蕭富元等,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祕密(162-167頁)。臺北市:天下雜誌。蕭惠文(2008)。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因應策略與幸福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賴靜瑤(2006)。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視導實施現況及問題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謝文全(1999)。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制度為例。課程與教學2(2),1-14。謝宇斐(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教學視導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法:論文寫作之理論與實務。新北市:威仕曼。
謝金城(2001)。教育視導制度的檢討與改進。臺北縣學校行政論壇論文輯,2,22-38。
簡惠閔(2004)。英國教學視導制度之探討。教育資料與研究,60,79-85。藍采風(2000)。壓力與適應。臺北市:幼獅。
羅月華(2003)。國民小學校長工作壓力與因應策略之調查研究—以臺南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辭書資訊網(2008a)。視導。2012年08月12日取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辭書資訊網(2008b)。壓力。2012年08月12日取自http://edic.nict.gov.tw/cgi-bin/tudic/gsweb.cgi?o=ddictionary
蘇彩玉(2010)。國小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壓力與因應策略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二、英文部分
Cannon, W. B. (1915, 1920). Bodily changes in pain, hunger, fear and rage. NY:Appleton And Company.
Cooper, C. (1977). Managing workplace stress. Sage Publication.
Dull, L. W. (1981). Supervision: School leadership handbook. Columbus: Charles E.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Harris, B. M, (1985). Supervis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NJ: Prentice-Hall.
Oliva, P. F. (1976). Supervision for today’s school. New York: Harper & Row.
Selye, H. (1956). The stress of life. NY: McGraw-Hill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