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訪客IP:44.212.50.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子旋
研究生(外文):Tzu-Hsuan Hsu
論文名稱: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命教育試探
論文名稱(外文):The life education tentative from Hayao Miyazaki animated movies
指導教授:鈕則誠鈕則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Ze-Cheng Ni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宮崎駿動畫電影生命教育
外文關鍵詞:Hayao Miyazakianimated movielife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373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論文以〈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生命教育中的三大課題「終極關懷與實踐」、「倫理思考與反省」與「人格統整與靈性發展」為骨架,分析三部宮崎駿動畫電影「魔法公主」、「霍爾的移動城堡」「神隱少女」的意義,並探討其中生命意義與價值的意涵,最後給予生命教育的建議。
本研究以〈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之生命教育為「概念文本」,三部電影為「分析文本」,以「文本分析法」的「詮釋性分析」為研究方法,藉由逐字稿、畫面詮釋、角色描述、影評、幕後解說等方式分析並闡釋其中的生命意義與價值。
This study was composed of “ Ultimate concern and practice”“ Ethical thinking and reflection”, and “Personality integration and spiritual development”as a framework from three issues of life education in “Senior High schools’ outline of curriculum”. It not only analyzed the texts from three Hayao Miyazaki animated movies included “Princess Mononoke” “Howl''s Moving Castle”, and “Spirited Away” ,but also investigated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life. Last but not least, it gave suggestions to the Life Education.
This research was based on the“text of concept”from Life Education in“Senior High schools’outline of curriculum”and three movies as a“text of analysis”. It not only used “Interpretive analysis”of“Textual analysis”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o expound the meaning of life and value but analyze it by many ways, such as verbatim, explanation of frame, descriptions of characters, film review, backstage narrations, and so on.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次 vii
表次 ix
圖次 xi
第一章 引 論 1
第一節 寫作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
第三節 相關文獻 8
第四節 研究限制 22
第二章 生命教育哲理 23
第一節 終極關懷 29
第二節 倫理思辨 33
第三節 靈性發展 38
第三章 宮崎駿創作的動畫電影 41
第一節 宮崎駿現象 42
第二節 宮崎駿的三部動畫電影 51
第四章 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生命教育 69
第一節 魔法公主的終極關懷 69
第二節 愛的主題──霍爾的移動城堡 86
第三節 神隱少女的生命力覺醒 95
第五章 結論與反思 111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11
第二節 後續探索 114
參考文獻 117
一、中文部分 117
二、外文部分 125
三、影片部分 126
一、中文部分
Jo-Jo(2006)。神隱去的何止少女的名字。載於傻呼嚕同盟著,日本動畫五天王(頁112-124)。臺北:大塊文化。
TI(2005)。議題電影室:神隱少女的閒聊雜談。心靈小憩。2012年2月5日取自http://life.fhl.net/Movies/cartoon/52.htm
天涼無心(2002)。現代人的「眾生相」,電影神隱少女的線索與思考。國文天地,204,78-84。
方妍云(2007)。博物館與文化創意產業發展之探討:以宮崎駿吉卜力美術館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元智大學,中壢市。
方志華(2004)。關懷倫理學與教育。臺北:洪葉。
方志華(2010)。道德情感與關懷教學。臺北:學富文化。
方靜雯(2007)。宮崎駿「神隱少女」字幕翻譯等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
王千倖(2012)。「學習者主導」影片教學模式應用於師資生「生命教育」課程之初探。教育實踐與研究,25(1),163-188。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文科、王智弘(2009)。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如玫(2012)。生命教育繪本及動畫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生命意義感與生命價值觀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健康大學,臺北市。
王真瑤(譯)(2006)。哈利波特與神隱少女──進入孩子的內心世界(原作者:山中康裕)。臺北:心靈工坊。(原著出版年:2002)
王晶瑩、Yvan Elbaz(2002)。宮崎駿談《神隱少女》及創作。電影欣賞,111,64-67。
王琡雯(2009)。日本文化教育中教學媒體的應用──探究以日本動畫為教材的可能性(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王耀瑄(2005)。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生命教育全球資訊網(2012)。輔導教師參考手冊。 2012年11月20日取自http://life.cpshs.hcc.edu.tw/index.phtml
白取春彥(編譯)(2012)。超譯尼采。臺北:商周出版。
吳育真(2008)。老子思想在宮崎駿動漫作品中呈現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吳旻峰(2004)。宮崎駿動畫卡通作品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吳知穎(2007)。久石讓的宮崎駿動畫電影音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臺北市。
吳庶深(2002)。生死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林綺雲、張盈堃主編,生死教育與輔導(頁3-16)。臺北:紅葉。
吳庶深、黃麗花(2001)。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臺北:學富。
李 惟(2008)。從日本動畫學習日本文化──以「鋼彈」系列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佩蓉(2011)。宮崎駿動畫電影之環境倫理與性別差異(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李欣馨(2007)。異化變相的女性主義──以宮崎駿動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李建興(譯)(2005)。日本動畫瘋──日本動畫的內涵、法則與經典(原作者Patruck Drazen)。臺北:大塊。(原著出版年:2005)
李偉文(2010)。電影裡的生命教育。臺北:天下雜誌。
李敏綺(2008)。動畫與日本文化學習之探討──以「我們這一家」為例。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李惠萍(2008)。動畫品牌創作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沈秀貞(2002)。幻境與人境的相映:談宮崎駿新作。人本教育札記,153,101-105。
辛宜家(2008)。宮崎駿動畫中性別角色呈現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護理學院,臺北市。
周慕姿(2009)。日本動畫文本與日本昔話之關連──以《神隱少女》個案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世彬(2004)。環境議題融入國小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宮崎駿卡通動畫為輔助教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林君潔(2010)。運用影片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環境議題認知與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秀桃(2006)。教室電影院之生命故事影展──以小三國語文領域教學行動研究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林佳慧(2007)。宮崎駿動畫作品中的自然觀點與人性探討。視覺藝術論壇,2,149-163。
林益仁(2012a)。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人類中心主義。2013年5月8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68
林益仁(2012b)。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生命中心主義。2013年5月8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67
林益仁(2012c)。文化部臺灣大百科全書:生態中心主義。2013年5月8日取自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100772
林淑婉(2011)。無情荒地有情天──《霍爾的移動城堡》中的愛情。載於游珮芸編著,大家來談宮崎駿(頁134-137)。臺北:星月書房。
姚翰玲(2010)。活下去?活上去?載於孫效智等著,打開生命的16封信(頁164-175)。臺北:聯經出版。
星雲大師(2004)。佛教對「生命教育」的看法。普門學報,22,1-28。
洪蘭(2013)。理尚往來。臺北:遠流。
胡慧文(譯)(2009)。宮崎駿的動漫密碼(原作者:青井汎)。臺北:大地出版社。(原著出版年:2004)
凌明玉(2003)。動畫大師──宮崎駿的故事。臺北:文經。
孫效智(2000)。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林思伶主編,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臺北:寰宇。
孫效智(2009)。生命教育的挑戰與願景。課程與教學季刊,12 ,1-26。
孫效智(2012)。大學生命教育的挑戰、理念與策略。載於第八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自主靈性與大學生命教育會議手冊(頁15-43)。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徐敏雄(2007)。臺灣生命教育的發展歷程:Mannheim知識社會學的分析。臺北:師大書苑。
國立臺灣大學生命教育研發育成中心(2012)。三個生命課題。2012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lec.ntu.edu.tw
康瀚文(2012)。大學生命教育的挑戰、理念與策略。載於第八屆生命教育學術研討會:自主靈性與大學生命教育會議手冊(頁75-107)。國立臺灣大學,臺北市。
張春申(1992)。宗教概論。載於房志榮主編,宗教與人生(上冊)(頁3-59)。臺北:空中大學。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2004)。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93年版):選修科目生命教育類。2012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403
教育部中等教育司(2012)。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97年版):選修科目生命教育類。2012年11月20日取自http://www.edu.tw/high-school/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8403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0)。教育部生命教育中程計畫。2013年5月30日取自http://140.111.34.54/plannews_detail.aspx?sn=392&pages=7
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3)。102年度教育部友善校園工作手冊。2013年5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
教育部國民教育司(2012)。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2012年10月30日取自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梅崎正行(1997)。宮崎駿談魔法公主。日本文摘,139,84-85。
章淵博(2008)。日本漫畫與御宅文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高雄市。
莊偉聖(2010)。臨終者追求生命意義與價值之生命教育啟示──以三部電影文本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莫素微(1997)。為自然奮戰的魔法公主。日本文摘,139,76-77。
許婉禎(2012)。宮崎駿動畫中的環境教育意涵──國小三年級學生對動畫「崖上的波妞」中隱含環境教育之認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彰化縣。
陳文俊(譯)(2005)。社會科學研究方法(E. R. Babbie著)。臺北:雙葉。(原著出版年:2004)
陳仲偉(2009)。日本動漫畫的全球化與迷的文化。臺北:唐山。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枝(2008)。宮崎駿之動畫世界以「風之谷」「龍貓」「魔法公主」為中心(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陳建榮(2005)。電影融入教學於國小生命教育課程教學模式之設計與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
陳炯堯(2010)。勇敢談戀愛。載於孫效智等著,打開生命的16封信(頁94-101)。臺北:聯經出版。
陳靜琳(2007)。探討動畫對學童環境概念之影響──以宮崎駿動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馨怡(2007)。生命教育電影課程對國一生生命意義感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傅偉勳(1993)。死亡的尊嚴與生命的尊嚴──從臨終精神醫學到現代生死學。臺北:正中。
傅偉勳(1994)。學問的生命與生命的學問。臺北:正中。
傅偉勳(1996)。論人文社會科學的科際整合探索理念暨理路。佛光學刊,1,117-129。
曾惠卿(2011)。動畫電影應用於國小二年級品格教育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曾德嘉(2008)。衝突抑或共生:宮崎駿動畫電影中的野性、共生與泛靈論(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臺北。
游珮芸(2010)。在動靜收放之間──宮崎駿動畫的「文法」。臺北:星月書房。
鈕則誠(2004a)。教育哲學──華人應用哲學取向。臺北:揚智。
鈕則誠(2004b)。生命教育概論──華人應用哲學取向。臺北:揚智。
鈕則誠(2004c)。生命教育──倫理與科學。臺北:揚智。
黃小燕(2002)。日本動畫大師宮崎駿與他的神隱少女。小作家月刊,95,41-44。
黃玉珊、余為政(1997)。動畫電影探索。臺北:遠流。
黃穎凡(譯)(2010)。折返點1997~2008。(原作者:宮崎駿)。臺北:臺灣東販。(原著出版年:2008)
黃穎凡、章澤儀(譯)(2006)。出發點1979~1996(原作者:宮崎駿)。臺北:臺灣東販。(原著出版年:1996)
傻呼嚕同盟(2006)。日本動畫五天王。臺北:大塊。
楊佳慈(2008)。日本動畫中的妖怪文化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銘塗(2005)。人和自然之共生:宮崎駿動畫的生態訊息。淡江外語論叢(頁67-84)。臺北:淡江大學。
楊曉林(2007)。世界影院動畫精品解讀。上海:上海大學出版社。
楊曉林(2012)。動畫大師宮崎駿。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壽大衛(2008)。生命教育與人性的交集──從電影悲喜劇談起。載於生命教育議題研討文集(頁65-70)。高雄:圓照寺九華。
維基百科(2012)。日本動畫。2012年11月24日取自http://zh.wikipedia.org
劉邦祺(2006)。宮崎駿漫畫《風之谷》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劉竑波、張敏(譯)(2003)。多元智能與學生成就:六所學校的成功案例(原作者:L.Campbell & B. Campbell)。北京:教育科學。(原著出版年:2003)
劉苡忻(2011)。移動城堡走到哪?──從文本到電影。載於游珮芸編著,大家來談宮崎駿(頁53-65)。臺北:星月書房。
樊明德(2004)。以電影開啟生命智慧:e化電影式生命教育之理論與實踐。臺北:學富。
樊明德(2010)。電影與人生。臺北:五南。
蔡秀紋(2009)。生命教育卡通影片教學對國小學童生命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穗如(2008)。動畫「櫻桃小丸子」角色形象與人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談璞(1997)。人神廝殺之際矛盾糾結的仇恨與鬥爭。宮崎駿世紀末巨作──《魔法公主(MONONOK姬)》。影響雜誌,88,94-99。
鄭如蓁(2011)。生與死的現代神話。載於游珮芸編著,大家來談宮崎駿(頁172-182)。臺北:星月書房。
鄭彩仁(2002)。神隱少女魅力無法檔。明道文藝,318,15-20。
蕭玉詩(2007)。宮崎駿動畫的童話質素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賴柔君(2008)。生命教育影片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自我概念、生命價值觀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謝如惠(2011)。宮崎駿動畫的文化意涵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藝術大學,臺南市。
鍾嘉惠(譯)(2009)。樂在工作:進入宮崎駿.高畑勳的動畫世界(原作者:鈴木敏夫著)。臺北:臺灣東販。(原著出版年:2008)
韓淑芳(2005)。從「神隱少女」探討資本主義社會的家庭結構、勞動階級與消費行為(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市。
簡鈺玟(2011)。宮崎駿動畫中的母性形象(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藍乙琳(2007)。淺談讓孩子免於恐懼的「生死教育」。師說,198,49-52。
羅美文(2004)。從宮崎駿的動漫作品中談生死禁忌──以「風之谷」及「魔法公主」為探討範圍。東吳外語學報,19,89-125。
二、外文部分
Team Ghiblink. (1997). Interview: Miyazaki on Mononoke-hime. 2013 May 1 Retrieved from http://www.nausicaa.net/miyazaki/interviews/m_on_mh.html
Xan Brooks. (2005). A god among animators. 2012 April 14 Retrieved from http://www.guardian.co.uk/film/2005/sep/14/japan.awardsandprizes
ジブリ研究会(2008)。宮崎駿アニメはすごい!「崖の上のポニョ」まですべての作品を読み解く。東京:鹿砦社。
佐々木 隆(2005)。「宮崎アニメ」秘められたメッセ-ジ― 。東京:KKベストセラ―ズ。
村瀬 学(2004)。宮崎駿の「深み」へ。東京:平凡社。
青井 汎(2004)。宮崎アニメの暗号。 新潮社。
宮崎 駿(1996)。出発点1979-1996。東京:スタジオジブリ。
宮崎 駿(2008)。折り返し点1997-2008。東京:岩波書店。
浦谷年良(1998)。「もののけ姫」はそうして生まれた。東京:德間書店。
酒井 信(2008)。最後の国民作家宮崎駿。東京:文藝春秋。
高畑勲・宮崎駿作品研究所(2012)。「もののけ姫」を読み解く。2012年11月5日取自http://ghibli-fc.net/rabo/monoke_yo/index.html
三、影片部分
鈴木敏夫(製作人)、宮崎駿(導演)(1997)。魔法公主【DVD影片】。東京:吉卜力工作室(臺北市:得利影視代理)。
鈴木敏夫(製作人)、宮崎駿(導演)(2001)。神隱少女【DVD影片】。東京:吉卜力工作室(臺北市:得利影視代理)。
鈴木敏夫(製作人)、宮崎駿(導演)(2004)。霍爾的移動城堡【DVD影片】。東京:吉卜力工作室(臺北:得利影視代理)。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