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子琁(2011)。小組合作學習促進師資生自主學習知覺之個案研究─以國立臺灣
海洋大學師資培育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
市。
王如哲(2010)。解析「學生學習成效」。評鑑雙月刊,27。2014年5月30日取自
http://epaper.heeact.edu.tw/archive/2010/09/01/3388.aspx
王昌傑(2005)。學習風格對國中生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慈濟大學,花蓮縣。
王明傳(2013)。學校運動社團參與動機及學習滿意度對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以
嘉義縣國小學童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臺中市。
王亭茵(2002)。師範院校師生應用合作學習於資訊融入教學課程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市。
王泰元(2010)。學習風格與合作學習法對微積分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
王凱平(2003)。網路合作學習對護專學生化學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王惠真(2013)。透過合作學習並配合等值分數引入「異分母分數加減」教學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王誌烽(2011)。運用 Moodle 為基礎的合作學習系統於程式設計課程之學習成效
與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雲林縣。
古宗弘(2005)。品質評鑑人才的適性化教育-以學習風格差異架構網路學習地圖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開南管理學院,桃園縣。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臺中市:五南。
江盈瑩(2014)。合作學習融入直笛教學對國中生流暢體驗及學習滿意度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余民寧(1997)。有意義的學習:概念構圖之研究。臺北市:商鼎文化。
吳明清(2005)。打造優質學校精耕適性教學。台灣教育,42,42-45。
吳蕙宜(2003)。應用合作學習於大一英文閱讀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慈濟大學,花蓮縣。
李佳昕(2013)。活化教學~分組合作學習的理念與實踐方案。教育部電子報。2013
年8月15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aspx?news_sn=20683
李宜玫、孫頌賢(2010)。大學生選課自主性動機與學習投入之關係。教育科學研
究期刊,55(1),155-182。
李秋芳(2001)。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李秋娟(2011)。國小學童數學課室目標結構、家庭教養方式與學習投入及學業成
就之關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李清榮(2011)。國小教師領導類型、班級組織氣候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高雄
市為例。工業科技教育學刊,4,1-8。
李瑋仁(2004)。多元智能分組合作網路問題解決學習模式成效之探究─以數學領
域合作學習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汪慧玲、沈佳生(201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大專學生之學習成效與學習態度之
影響:以兒童發展評量與輔導課程某單元為例。臺中教育大學學報,27(1),
57-76。
周江賜(2010)。網路合作學習應用於數位教學平台之研究─以高職數位邏輯實習
課程為例(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林宜篇、于富雲(2011)。學生網路出題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生生命教育學習成效之
影響。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報,28(2),29-56。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原著者:Richard E. Mayer)。
臺北市:遠流。(原著出版年:1987年)
林淑惠、黃韞臻(2012)。「大學生學習投入量表」之發展。測驗學刊,59(3), 373-396。
林琬縈(2010)。以5E學習環教學模式融入高職進修學校物理教學之行動研究─
以摩擦力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雅博(2009)。合作學習對不同學習風格學童在批判思考與學習態度之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林義順(2012)。運用雲端合作學習促進大專學生資訊課程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
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林錫昭(2004)。非同步網路合作學習對家電實習與電儀表實驗學習成效之影響(未
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邱明建(2005)。資訊融入國小社會領域教材資源庫之學習成效分析─以全球議題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欣儀(2011)。合作學習分組策略對學習成效的影響─以網路學習社群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高雄市。
邱義修(2011)。學習風格與合作學習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貿易軟體輔助教學為
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柯麗妃(2014)。國中生合作學習非學科能力評量架構之建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洪憲能(2007)。影響網路合作學習成效因素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 科技大學,高雄市。
胡惠珊(2013)。合作學習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領域閱讀理解教學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
侯妍如、鄭雪玉(2014)。九種多元智能和六種學習方式偏好與學生的學習表現之
探討─南部一所私立大學的個案研究。聯大學報,11(2),35─62。
高名勳(2010)。任務類型、學習風格和神馳經驗對於網路合作學習成效的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高淑珍(2012)。以知識分享為中介變數探討學習動機、學習互動以及學習平台對
協同學習滿意度的影響。商管科技季刊,13(1),75-98。
張文華(2004) 。同步網路合作學習中學習風格對國小學童學習之影響(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張正仁(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與同儕互動影響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張玉茹(2011)。WebQuest教學對學習成效、防災素養及學習滿意度之影響─以
國中八年級防災教育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張杏如(2010)。合作學習的理論基礎。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86。2014年8月
2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86/14.htm
張春興(2007)。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臺北市:東華。
張家銘(2006)。學生學習風格與自我調適的網路合作學習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張新仁、許桂英(2004)。國小數學領域採合作學習之教學成效。國立高雄師範大
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3,111-136。
張慧淳、林曉芳(2013)。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小五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效之影
響─以數與量為例。教師專業研究期刊,5,1-30。
教育部(2011)。2011年施政績效。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4年3月2日取自
http://www.edu.tw/pages/detail.aspx?Node=2804&Page=8109&WID=6635a4e8-f0de-4957-aa3e-c3b15c6e6ead
莊博仁(2013)。以分組技術探討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中 山大學,高雄市。
許素瑜(2012)。運用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於八年級數學學習成就與學習滿意度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陶世遐(2014)。分組合作學習,把放棄的學生救回來。親子天下。2014年8月1
日取自: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59795
陳志洋(2013)。臺南市高中職學生知覺體育教師領導風格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信助、陳寶山(2011)。教育學院中教師領導統御與學生學習風格之探討與應用。
學校行政雙月刊,77,109-141。
陳律盛、呂子平(2011)。高中學生知覺體育課教學品質、學習滿意度對運動行為
意向之影響研究。交大體育學刊,2,15-28。
陳春美(2004)。生命教育課程融入社會學習領域教學對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知覺
表現、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高雄市。
陳婉玉(2010)。國小英語分組與能力高低對學生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投入之調節效
果(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淑均(2007)。合作學習結合學習檔案教學法對學生數學解題成就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陳進忠(2013)。以小組積分競賽進行合作學習教學在「乘法公式」單元對八年級
學生學習成效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陳煜璋、吳佳純、黃菱鈺(2013)。社群網站之認知關鍵多數與資訊豐富度於學習
滿意度之影響-以 facebook為例。電子商務研究,11(3),269-288。
陳慧珍(2007)。淺談合作學習教學與成效。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65。2014年2
月5日取自:http://www.nhu.edu.tw/~society/e-j/65/65-24.htm
陶世遐(2014)。分組合作學習,把放棄的學生救回來。親子天下雜誌。2014年7
月3日取自http://www.parenting.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59795
彭虹綾(2005)。科技中介合作學習─社會認知觀點之初探(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黃光雄(2003)。教育導論。臺北市: 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黃俊程(2011)。合作學習對國中七年級學生的數學學習成就與數學焦慮的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市:五南。
黃政傑、張嘉育(2010)。讓學生成功學習:適性課程與教學之理念與策略。課程 與教學季刊,13(3),1-22。
黃美瑤、薛名淳、張琬渝、黃筱卉(2012)。同儕互動回饋策略提高學生創造力與
學習動機。大專體育學刊,14(1),13-23。
黃珮棻(2013)。合作學習實施於國中八年級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黃晶雅(2013)。不同合作學習法在小數除法學習成效之提升─以國中七年級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琪皓(2012)。學習風格對線上英語合作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臺北市。
黃寶園、林世華(2002)。合作學習對學習效果影響之研究:統合分析。教育心理
學報,34(1),21-41。
楊致慧(2012)。科技大學英文教師教學風格、師生互動、學生學習投入與學習自
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葉依柔(2014)。賽局理論合作學習情境對不同學習風格國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探
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熊明禮、王鍵慰、陳春安(2004)。合作學習班與普通班在籃下一分鐘投籃與學習
態度差異之研究─以蘭陽技術學院為例。輔仁大學體育學刊,3,73-85。
劉彥宏(2007)。線上專題導向學習管理系統之設計及其在專題導向合作學習的應
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政宏、張景緩、許鼎延、張瓊文(2005)。國小學生學習動機成分之分析及其對
學習行為之影響。教育心理學報,37(2),173-196。
劉晏如(2009)。資訊融入數學合作學習對國中二年級多項式與其加減及多項式乘
除單元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劉瑞芬(2007)。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國語文閱讀能力及動機之影響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蔡玄俊、盧瑞山、陳智明(2012)。臺北市高中體育班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
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1(3),153-162。
蔡辰北、陳靜紋(2013)。淺談差異化教學。臺灣教育評論月刊,2(11),78-80。
蔡慧君(2005)。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鄭麗媛、邱文信、曾德明(2014)。合作學習教學法對體操學習表現之影響。體育
學報,47(1)),129-138。
盧瑞珍(2013)。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之後設分析─以2005至2012年
之學位論文與期刊為範圍(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賴怡婷(2013)。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關係之研究─以某
技術學院美容系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賴榮達(2014)。資訊科技融入教學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以新北市J
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桃園縣。
賴穎儀(2010)。合作學習在混成學習環境中之成效及動機研究─以大一剪輯單元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州恩(2013)。鷹架理論的發展、類型、模式與對科學教學的啟示。科學教育月
刊,364,2-16。
謝岱玲(2013)。合作學習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後設分析─2003至2012年(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謝惠萍(2014)。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雅蓁、盧瑞山、邱思慈、張家銘(2013)。國中生不同背景變項對融合式體育課
教師教學態度與學習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嘉大體育健康休閒期刊,12(2),
53-65。
鍾昌倫(2010)。應用合作概念構圖策略教學於國小數學科之學習成效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鍾譯荻(2007)。運用合作學習法於線上閱讀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年級自然與生
活科技閱讀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簡瑋成(2012)。學習自我效能、學習投入與學習成就之後設分析(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簡宜榛(2008)。場域獨立和場域依賴認知風格的學習者在上下文字彙學習的影響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中壢市。
顏百鴻、歐陽誾(2012)。不同激勵機制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網路學習活動影響之研
究。教育學誌,27,221-262。
羅俊宏(2013)。合作策略閱讀教學對台灣南部高中生閱讀西洋青少年小說之效益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柏瑎(2012)。小組合作學習融入傳統教學對國三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學習成
就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龔僑立(2007)。合作學習、電腦概念構圖與學習風格對自然科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生物繁殖概念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英文部分
David, W. J., Roger, T. J., & Mary, B. S. (2000). Cooperative learning methods: a meta-analysis.
Teaching of Psychology, 27 (1), 54-57.
Eva, K., Elisabeth, R., Bart, L., Fran, T., Eduardo, C., & Filip, D. (2013). A meta-analysis of the
effects of face-to-face cooperative learning. Do recent studies falsify or verify earlier findings?
Educational Research Review, 10 , 133–149.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0). Social skills for successful group work.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7(4), 29-33.
Johnson, D. W., Johnson, R. T., Stanne, M., & Garibaldi, A. (1990). The impact of leader and member
group processing on achievement in cooperative groups.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30, 507-516.
Mizuno, M. (2011). Cooperative learning for fostering knowledge construction in Japanese high school.
Comparative Education in Teacher Training, Education Policy, Social Inclusion, History of Education,
l.9 ,119-124.
Newmann, F. M., & Thompson, J. A. (1987).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achievement in secondary
schools: a summary of research. Wisconsin Center for Education Research, 87, 1-40.
Salako, E. C., Eze, I. R., & Adu, E. (2013).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on junior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oncepts in social studies.
Education,133(3), 303-309.
Slavin, R. E. (1995) . Cooperative learning :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 nd ed. ).
Massachusetts: Allyn & Bacon.
Slavin, R. E. (1999) . Comprehensive approaches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38(2),
7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