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English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圖書館首頁
論文上傳
Submit Your ETD Form
功能切換導覽列
訪客IP:216.73.216.201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朱曉玉
研究生(外文):
Shiau-Yu Chu
論文名稱:
我國獨立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二○○○年與二○○四年總統選舉之分析與比較
論文名稱(外文):
oting Behavior of Independent Voters in Taiwan: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Presidential Elections in 2000 and 2004
指導教授:
陳義彥
、
張世熒
指導教授(外文):
作者未提供
、
作者未提供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
公共事務學系碩士班
學門:
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
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4
畢業學年度:
93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55
中文關鍵詞:
議題取向
、
政黨認同
、
投票取向
、
統獨立場
、
族群認同
、
政治信任感
、
政治態度
、
投票行為
、
獨立選民
、
候選人取向
、
政績取向
、
突發事件
、
投票抉擇
外文關鍵詞:
ethnic identity
、
independent voter
、
voting orientations
、
voting behavior
、
political trust
、
political attitudes
、
the positions on 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0
點閱:1035
評分:
下載:150
書目收藏:3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2000 年及2004 年兩次總統大選時,我國獨立選民
個人社會背景的特徵、政治態度、投票取向及投票行為之變化,並比較影響獨
立選民投票抉擇的重要因素。
本研究採用二手資料分析法,資料的來源為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於2000
年及2004 年接受國科會補助的兩項總統選舉電話訪問調查資料,使用的統計方
法主要為次數分配、卡方檢定、t 值檢定、變異數分析、洛基廻歸模型及多項勝
算對數模型。
本研究把獨立選民分成低教育及高教育兩類。經分析後有幾點主要的發
現:
一、我國獨立選民以女性,高中、職以下教育程度及本省閩南籍者居多。職業
屬於家管、私部門勞工或私部門職員的勞力階層。
二、低教育及高教育二群獨立選民,在政治態度、投票取向、投票抉擇等變數
是有差異的,整體而言,低教育獨立選民對「統獨立場」、「制訂新
憲」、「三一九槍擊事件」等高層次的問題上,呈現「無反應」的比例都
偏高,顯示他們的政治認知較弱,在選舉過程中是較容易被動員的一群;
相對地,高教育獨立選民對各項高層次的問題,表示「無反應」的比例少
得很多,而且他們看法比較中立、客觀,是屬於較理性的選民。
三、獨立選民傾向走「中間路線」,在「族群認同」上,獨立選民認為自己既
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雙重認同」比例最高:在「統獨立場」上,主張
「維持現狀」的最多。「投票取向」的各變數也多介於藍、綠兩大陣營中
間。
四、2000 年總統大選時,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宋楚瑜與陳水扁的比例差不
多;高教育獨立選民則投給宋楚瑜最多,陳水扁次之;兩群獨立選民表示
投給連戰的比例很少。2004 年兩群獨立選民表示投給陳呂組及連宋組幾乎
不相上下,差距非常符合2004 年總統選舉實際的投票結果。
五、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因素、政治態度及投票取向等變數,單獨地與獨立選
民的投票抉擇都有顯著的關聯性,但若將這些變數一起納入模型中比較其
相對影響力,2000 年「對李遠哲挺扁說法的同意度」及「對候選人的喜歡
程度」二個變數最具有影響力;2004 年則是以「公投領票」「對候選人的
喜歡程度」及「對總統施政滿意度」三個變數最具影響力。
六、性別、年齡、教育程度及省籍等人口學變數,單獨地與獨立選民比較均有
顯著的關聯性,但若與社會心理學的投票取向、政治態度等變數一起納入
模型中比較,則又表現得不顯著。所以美國密西根學派的社會心理學研究
途徑,較社會學研究途徑更具解釋力及預測力。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thesis is two-fold. On the one hand, it explores the
characteristics, political attitudes, voting orientations, and the changing behaviors of
independent voters in Taiwan. On the other hand, it compares and examines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ndependent voter’s vote choices in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s of
2000 and 2004.
The method of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is used in this thesis. These data come
from two telephone interviews of the two presidential elections, collected by the
Election Study Center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and sponsored by the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e the description of distribution, Chisquare
test, t-test,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specifications of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nd multinominal logit model.
This thesis classifies independent voters into two categories: high educated
independents and low educated independents. Major findings are listed below:
In Taiwan, independent voters tend to have the following social characteristics:
female gender, high school and below educated background, Min-nan Taiwanese,
housekeeping, and private sector employee or labor.
This thesis finds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igh educated and low educated
independent voters in political attitudes, voting orientations, and vote choices. In
general, low educated independent voters are less responsive to those high level
political issues such as “the positions on 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 “enacting the
new constitution”, and “the gun-shooting event of March 19th”. The low responses on
these issues reflect the lower degree of political perceptions and the higher likelihood
to be mobilized among these low educated independent voters. By contrast, high
educated independent voters are more responsive on these issues. Their viewpoints
present to be more neutral, objective, and rational.
Compared to other non-independent voters, independent voters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a “middle way” tendency. In terms of “ethnic identity”, they tend to maintain a
“dual identity” in which both Taiwanese identity and Chinese identity coexist. In
terms of “the positions on unification or independence”, they prefer to a “maintain
the status quo” position. In elections, their “voting orientations” are basically
iv
between the pan-blue and pan-green camps.
In the 2000 presidential election, low educated independents split their support
evenly, while Soong receives the most support from the high educated independents
and Chen comes second. Neither group of independents shows a significant support
for Lien. However, in the 2004 presidential election, the two groups of independents
barely differ in their support for either Lien-Soong or Chen-Lu. The difference of the
independents’ vote choice closely resembles to the final results of the election in
2004.
Individual’s backgrounds, political attitudes, and voting preferences are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vote choices of independents. In the model specifications,
the two factors, “Lee Yuan-Tseh’s supporting Chen” and “candidate preferences”,
play the most significant impact on independents’ vote choices in the 2000
presidential election. In 2004, “the referendum issue”, “candidate preferences”, and
“president’s performance” are the three most influential factors for independents’
vote choices.
Demographic variables, such as gender, age, education and provincial origins,
show close associations with independent’s vote choices. However,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factors fade when other political psychological factors, such as voting
orientations and political attitudes are put into the model. The results also signal the
political psychological approach initiated by the Michigan School has provided more
explanatory and predictive power than that of sociological approach.
目 錄
摘 要..........................................................................................................i
目 錄..........................................................................................................v
圖表目錄...................................................................................................v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理論基礎與文獻探討.............................................................................. 3
第二章 研究設計..................................................................................... 11
第一節 研究假設.................................................................................................11
第二節 研究架構................................................................................................ 12
第三節 資料來源及研究範圍............................................................................ 14
第四節 獨立選民的測量.................................................................................... 16
第三章 我國獨立選民的背景與政治態度.............................................24
第一節 獨立選民之背景分析............................................................................ 24
第二節 獨立選民之族群認同............................................................................ 29
第三節 獨立選民之統獨立場............................................................................ 34
第四節 獨立選民之政治信任感........................................................................ 39
第四章 我國獨立選民之投票取向.........................................................44
第一節 獨立選民對候選人的喜歡程度............................................................ 44
第二節 獨立選民對政黨的喜歡程度................................................................ 55
第三節 獨立選民對現任總統的施政滿意度.................................................... 61
第四節 獨立選民對政策議題的觀點................................................................ 64
第五節 獨立選民對突發事件的看法................................................................ 69
第五章 我國獨立選民投票行為及其影響因素.....................................75
第一節 我國獨立選民之投票行為.................................................................... 75
第二節 影響獨立選民投票行為的主要因素...................................................115
第六章 結................................................................................12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假設驗證.......................................................................... 124
第二節 綜合討論.............................................................................................. 130
第三節 檢討與建議.......................................................................................... 132
第四節 總結...................................................................................................... 134
參考書目...................................................................................................137
vi
圖表目錄
圖一 本研究架構圖.................................................................................................... 13
表一 國內有關獨立選民研究的論文及主要發現...................................................... 8
表二∼3.1 2000 年電訪調查彙整表........................................................................ 15
表二∼3.2 2004 年電訪調查彙整表........................................................................ 16
表二∼4.1 台灣選民的政黨認同(2000 年、2004 年)....................................... 19
表二∼4.2 台灣選民的三分類................................................................................. 20
表二∼4.3 台灣選民的五分類(2000 年、2004 年)........................................... 21
表二∼4.4 台灣民眾對相同政治問題答對的百分比(1992 年、1995 年、1998
年)......................................................................................................... 22
表二∼4.5 台灣選民六分類(2000 年、2004 年)............................................... 22
表三∼1.1 我國全體獨立選民的社會背景(2000 年、2004 年)....................... 25
表三∼1.1a 兩組獨立選民的社會背景(2000 年、2004 年)............................... 28
表三∼2.1 我國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次數分配表(2000 年、2004 年)... 31
表三∼2.2 兩組獨立選民「族群認同」的交叉分析表(2000 年、2004 年)... 32
表三∼2.3 2000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族群認同」的差異................ 33
表三∼2.4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族群認同」的差異................ 34
表三∼3.1 我國獨立選民統獨立場的偏好(2000 年、2004 年)....................... 36
表三∼3.2 兩組獨立選民與統獨立場交叉(2000 年、2004 年)....................... 37
表三∼3.3 2000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統獨立場」的差異................ 38
表三∼3.4 2004 年泛藍、泛綠選民與獨立選民「統獨立場」的差異................ 39
表三∼4.1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政治信任感(3-12 分)............................. 43
表三∼4.2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政治信任感(3-12 分)的差異................. 43
表三∼4.3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政治信任感(3-12 分)
的差異..................................................................................................... 43
表三∼4.3a 政治信任感之Scheffe 檢定.................................................................. 43
表四∼1.1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總統候選人的喜歡程度(0-10 分)......... 47
表四∼1.1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三位總統候選人喜歡程度(0-10 分)
兩兩相比的差異性................................................................................. 47
表四∼1.2 2000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總統候選人喜歡程度(0-10 分)的差異. 48
表四∼1.3 2000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候選人喜歡程度的變異數
分析......................................................................................................... 49
vii
表四∼1.3a 對連戰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51
表四∼1.3b 對陳水扁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51
表四∼1.3c 對宋楚瑜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51
表四∼1.4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總統候選人喜歡程度(0-10 分)的差異. 53
表四∼1.5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總統候選人喜歡程度(0-10 分)的差異. 53
表四∼1.6 2004 年獨立選民與藍、綠選民對候選人喜歡程度的變異數分析.... 54
表四∼1.6a 對陳呂組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55
表四∼1.6b 對連宋組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55
表四∼2.1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政黨的喜歡程度(0-10 分)..................... 57
表四∼2.2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政黨的喜歡程度(0-10 分)..................... 57
表四∼2.3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政黨喜歡程度的變異數分析59
表四∼2.3a 對國民黨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60
表四∼2.3b 對民進黨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60
表四∼2.3c 對親民黨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60
表四∼2.3d 對台聯黨喜歡程度之Scheffe 檢定...................................................... 61
表四∼3.1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總統的施政滿意度(1-4 分)................... 63
表四∼3.2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總統的施政滿意度(1-4 分)................... 63
表四∼3.3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總統施政滿意度(1-4 分)
的變異數分析......................................................................................... 64
表四∼3. 3a 對陳水扁總統施政滿意度之Scheffe 檢定.......................................... 64
表四∼4.1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制訂新憲的看法............................................ 66
表四∼4.2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與制訂新憲的交叉分析.................................... 66
表四∼4.3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制訂新憲看法的差異............ 67
表四∼4.4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有否領公投票.................................................... 67
表四∼4.5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有否領公投票之交叉分析................................ 68
表四∼4.6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有否領公投票的交叉分析.... 68
表四∼5.1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李遠哲挺扁說法的同意程度(1-4 分)... 71
表四∼5.2 2000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李遠哲挺扁說法的同意程度(1-4 分)... 71
表四∼5.3 2000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李遠哲挺扁說法(1-4 分)
的變異數分析......................................................................................... 71
表四∼5.3a 對李遠哲挺扁說法之Scheffe 檢定...................................................... 72
表四∼5.4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三一九槍擊事件的看法................................ 73
表四∼5.5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對三一九槍擊事件的交叉分析........................ 73
表四∼5.6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對三一九槍擊事件看法的差異74
表五∼1.1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投票對象........................................................ 75
viii
表五∼1.2 2000 年兩組獨立選民的投票對象........................................................ 76
表五∼1.3 2000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的投票對象................................ 77
表五∼1.4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與投票抉擇的關聯性.................... 79
表五∼1.4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與投票抉擇的關聯性................ 80
表五∼1.4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與投票抉擇的關聯性................ 81
表五∼1.5a 2000 年全體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82
表五∼1.5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82
表五∼1.5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83
表五∼1.6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統獨立場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84
表五∼1.6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的統獨立場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84
表五∼1.6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的統獨立場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85
表五∼1.7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連戰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6
表五∼1.7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連戰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6
表五∼1.7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連戰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6
表五∼1.8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陳水扁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7
表五∼1.8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陳水扁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7
表五∼1.8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陳水扁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8
表五∼1.9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宋楚瑜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8
表五∼1.9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宋楚瑜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9
表五∼1.9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對宋楚瑜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89
表五∼1.10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李遠哲挺扁説」
(1-4 分)之變異數分析.................................................................... 90
表五∼1.10b 2000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李遠哲挺扁説」
(1-4 分)之變異數分析.................................................................... 90
表五∼1.10c 2000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李遠哲挺扁説」
(1-4 分)之變異數分析.................................................................... 90
ix
表五∼1.11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投票對象........................................................ 91
表五∼1.12 2004 年兩組獨立選民的投票對象........................................................ 91
表五∼1.13 2004 年獨立選民與泛藍、泛綠選民的投票對象................................ 92
表五∼14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與投票抉擇的關聯性.................... 94
表五∼14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與投票抉擇的關聯性................ 96
表五∼14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的個人背景與投票抉擇的關聯性................ 97
表五∼1.15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98
表五∼1.15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98
表五∼1.15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的族群認同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99
表五∼1.16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的統獨立場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100
表五∼1.16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的統獨立場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100
表五∼1.16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的統獨立場與投票對象之交叉分析....... 101
表五∼1.17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政治信任感」
(3-12 分)的變異數分析................................................................ 101
表五∼1.17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政治信任感」
(3-12 分)上的變異數分析............................................................ 102
表五∼1.17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政治信任感」
(3-12 分)上的變異數分析............................................................ 102
表五∼1.18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連宋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3
表五∼1.18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連宋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3
表五∼1.18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連宋喜歡程度」
之變異數分析....................................................................................... 103
表五∼1.19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陳呂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4
表五∼1.19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陳呂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4
表五∼1.19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陳呂喜歡程度」
(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4
表五∼1.20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國民黨的喜歡程
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5
表五∼1.20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國民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5
表五∼1.20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國民黨的喜歡
x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5
表五∼1.21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民進黨的喜歡程
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6
表五∼1.21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民進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6
表五∼1.21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民進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6
表五∼1.22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親民黨的喜歡程
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7
表五∼1.22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親民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7
表五∼1.22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親民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8
表五∼1.23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台聯黨的喜歡程
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8
表五∼1.23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台聯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9
表五∼1.23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票給不同候選人在「對台聯黨的喜歡
程度」(0-10 分)之變異數分析.................................................... 109
表五∼1.24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在制憲議題與投票抉擇間的交叉分析....... 110
表五∼1.24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在制憲議題與投票抉擇間的交叉分析... 110
表五∼1.24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在制憲議題與投票抉擇間的交叉分析... 110
表五∼1.25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有否領公投票與其投票抉擇之交叉分析... 111
表五∼1.25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有否領公投票與其投票抉擇之交叉分析.. 111
表五∼1.25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有否領公投票與其投票抉擇之交叉分析.. 112
表五∼1.26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給不同組候選人在「對總統施政滿意度」
(1-4 分)之變異數分析.................................................................. 112
表五∼1.26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投給不同組候選人在「對總統施政滿意
度」(1-4 分)之變異數分析.......................................................... 113
表五∼1.26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投給不同組候選人在「對總統施政滿意
度」(1-_______4 分)之變異數分析.......................................................... 113
表五∼1.27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對「三一九槍撃事件」看法 與其投票抉擇
的交叉分析........................................................................................... 114
表五∼1.27b 2004 年低教育獨立選民對「三一九槍撃事件」看法 與其投票抉
擇的交叉分析....................................................................................... 114
xi
表五∼1.27c 2004 年高教育獨立選民對「三一九槍撃事件」看法 與其投票
抉擇的交叉分析................................................................................... 115
表五∼2.1a 2000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抉擇多項勝算對數模型
(1 陳;2 宋;0 連).......................................................................... 118
表五∼2.1b 2000 年有政黨認同選民投票抉擇多項勝算對數模型
(1 陳;2 宋;0 連).......................................................................... 119
表五∼2.2a 2004 年全部獨立選民投票抉擇洛基廻歸模型(1 陳呂;0 連宋) 121
表五∼2.2b 2004 年有政黨認同選民投票抉擇洛基廻歸模型(1 陳呂;0 連宋)
............................................................................................................... 123
表六∼1.1 研究假設成立與否的驗證................................................................... 130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王甫昌
1998 「族群意識、民族主義與政黨支持:一九九○年代台灣的族群政治」,
台灣社會學研究,第二期,頁1-45。
王業立
1995 「從立委選舉結果看選民的投票行為」, 政策月刊,第十一期,頁3-
5。
1997 比較選舉制度,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
中國時報電子報
2003 「總統大選論壇」,八月四日。
左宗宏、張敬華
2004 「從政黨認同的差異性分析比較『藍綠』民眾的政治信任、政治效能與
民主價值的異同」,台灣選舉與民主化調查(TEDS 2003)研討會,台
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備處主辦。。
何思因、吳釗燮
1996 「台灣政治體系下政黨認同的測量方法」, 選舉研究,第三卷第一期,
頁1-16。
李寬芳、鄭俊昇
2000 「獨立選民性質之研究:積極獨立選民與消極獨立選民的區隔與投票行
為研究」,2000 年選舉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
何思因
1991 「影響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因素」, 東亞季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頁
39-50。
吳乃德
1993 「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臺灣族群政治理論的初探」,張茂
桂等著, 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台北:業強,頁27-51。
138
吳重禮、李世宏
2003 「總統施政表現對於國會選舉影響之初探:以2001 年立法委員選舉為
例」, 理論與政策,第十七卷第一期,頁27-52。
吳重禮、酗撱?
2003 「誰是政黨認同者與獨立選民?以二○○一年台灣地區選民政黨認同決
定因素為例」, 政治科學論叢,第十八期,頁101-140。
林嘉誠
1985a 政治心理與政治行為,台北:書林出版公司。
1985b 「政黨支持的因素分析」, 政治學報,13 期,131-164。
林瓊珠
1998 「台灣政黨體系重組過程之研究-1991 至1996 年」,政治大學政治研
究所碩士論文。
2002 「台灣民眾政治知識之探析」,台灣政治學會「全球化與台灣政治」學
術研討會,嘉義:中正大學政治學系主辦。
洪永泰
2001 戶中選樣之研究,台北:五南書局。
徐火炎
1991a 「政黨認同與投票抉擇:台灣地區選民的政黨印象、偏好與黨派投票行
為之分析」,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四卷第一期,頁1-57。
1991b 「選民對政黨的評估態度與黨派投票抉擇」, 政治科學論叢,第三期,
頁185-209。
1993 「選民的政黨政治價值取向、政黨認同與黨派投票抉擇:第二屆國大代
表選舉選民的投票行為分析」, 國家科學委員會彙刊:人文及社會科
學,第三卷第二期,頁144-166。
莊天憐
2000 「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1989∼1999」,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
碩士論文。
2001 「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變遷(1989∼1999)」, 選舉研究,第八卷第一
期,頁71-115。
139
酗撱?
2003 「誰是政黨認同者與獨立選民?以2001 年台灣地區選民政黨認同的決
定因素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政治系碩士論文。
盛杏湲
1998 「選民的投票決定與選舉預測」, 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37-
75。
盛治仁
2001 台灣兩千年總統選舉投票行為研究,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2002 「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2001
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學術研討會,台北: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主
辦。
2003 「台灣民眾民主價值及政治信任感研究─政黨輪替前後的比較」, 選舉
研究,第十卷第一期,頁115-169。
陳文俊
1995 「統獨議題與選民的投票行為-民國八十三年省市長選舉之分析」, 選
舉研究,第二卷第二期,頁99-135。
陳明通
1998 「民進黨的政黨形象:一項緃時性的觀察」,台灣政治學會第五屆年會
學術研討會,1998 年12 月12-13 日,頁37-41。
陳陸輝
1998 「台灣1996 年總統選舉之分析」, 選舉研究,第五卷第一期,頁139-
160。
2000 「台灣選民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 選舉研究,第七卷第二期,頁
109-141。
2002 「政治信任感與台灣地區選民投票行為」, 選舉研究,第九卷第二期,
頁65-84。
陳陸輝、周應龍
2004 「台灣民眾統獨立場的持續與變遷」, 東亞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二期,
頁143-186。
140
陳義彥
1982 台北市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從民國六十九年恢復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
舉探析,台北:六國出版。
1984 「美國選民投票抉擇影響因素之研究──從1980 年總統大選探析」,
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四十九期,頁33-78。
1990 「政見取向與選民的投票抉擇」,見雷飛龍等,「台灣地區選民的投票
行為研究-一個理論模式的探討」,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行政
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報告,計畫編號:NSC79-03-01-H004-12。
1994a 「我國選民的集群分析及其投票傾向的預測—從民國八十一年立委選舉
探討」, 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1-38。
1994b 「我國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因素-從民國82 年縣市長選舉探析」, 政
治學報,第二十三期,頁81-132。
1996 「不同族群政治文化的世代分析」, 政治學報,第二十七期,頁83-
121。
陳義彥、盛杏湲
2003 「政治分歧與政黨競爭:2001 年立委選舉的分析」, 選舉研究,第十卷
第一期,頁7-40。
陳義彥、陳陸輝
2003 「模稜兩可的態度還是不確定的未來:台灣民眾統獨觀的解析」。中國
大陸研究,第四十六卷第五期,頁1-20。
陳義彥、黃麗秋
1986 「選民政見取向的再探討」, 投票行為與選舉文化,陳義彥、曹俊漢
編,台北:中國政治學會,頁206-235。
1992 選舉行為與政治發展,台北:黎明文化。
陳義彥、蔡孟熹
1997 「新世代選民的政黨認同與投票抉擇:首屆民選總統的分析」, 政治學
報,第二十九期,頁63-91。
游盈隆
1996 「台灣族群認同的政治心理分析」, 台灣政治學刊,頁41-84。
141
游清鑫
2002 「政黨認同與政黨形象:面訪與焦點團體訪談的結合」, 選舉研究,第
九卷第二期,頁83-115。
2003 「探索台灣選民心目中理想的候選人:以2000 年總統選舉為例」, 東
吳政治學報,第十七期,頁93-120。
游清鑫、蕭怡靖
2003 「台灣民眾政黨認同的持續與變遷」,台灣政治學會「世局變動中的台
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政治系主辦。
黃秀端
1996 「決定勝負的關鍵:候選人特質與能力在總統選舉中的重要性」, 選舉
研究,第三卷第一期,頁102-135。
葉銘元
1994 「我國獨立選民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
張世熒
2001 「立法委員選舉制度的改革與過渡—以2001 年立委選舉結果的省
思」, 中國行政評論,第十二卷第一期,頁1-24。
傅明穎
1998 「北市選民的候選人評價與投票決定」, 台灣政治學刊,第三期,頁
195-243。
劉嘉薇
2004 「信任還是不信任?媒體對民眾政治信任感影響的解析」,台灣選舉與
民主化調查(TEDS 2003)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政治學研究所籌
備處主辦。
劉義周
1993 「台灣選民政黨形象的世代差異」, 選舉研究,第一卷第一期,頁53-
74。
1995 「調查研究中的中間態度問題之分析」,「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檢討與前
瞻科技」研討會論文,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
1996 「選舉預測:一組簡單理論的檢驗」, 選舉研究,第三卷第二期,頁
107-129。
142
1996 「統獨態度的世代差異」,國立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行政院大陸委
員會主辦「兩岸關係問題民意調查」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4-3-1。
1997 「政治學概念測量的困難:政黨認同的實例」,政治學研究方法學術研
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政治學系主辦。
1998 「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一個測量的新方向」,中國政治學會年會學術
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公企中心。
2003 「民眾的台灣人/中國人認同」發展趨勢,2003 年台灣政治學會「世局
變動中的台灣政治」學術研討會,台北:東吳大學政治系主辦。
蘇建州、梁世武、蔡佩芳
2002 「『選民獨立性指標』與『獨立選民』之研究:以TEDS2002 之台北市
資料為例」,『2002 年選舉與民主化調查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
集,頁1-25:台北。
二、英文書目
Burnham, Walter Dean
1970 Critical Elections and the Mainspring of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Inc.
Campbell, Angus, Gerald. Gurin, & Warren E. Miller
1954 The Voter Decides, Westport, Conn: Greenwood Press.
Campbell, Angus, Philip E. Converse, Warren E. Miller, and Donald E. Stokes
1960 The American Voter, Chicago;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eVries, Walter, and Lance Tarrance, Jr.
1972 The Ticket-Spliter: A New Force in American Politics, Grand Rapid,
Michigan: Illiam B. Eerdmans Publishing Company.
Dennis, Jack
1988a “Political Independence in America, Part I: On Being an Independent Partisan
Supporter”,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8:77-109.
1988b “Political Independence in America, Part II:Towards a Theory,”, British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 Vol. 18:197-219.
Fiorina, Morris P.
1981 Retrospective Voting in American National Elections, New Haven, CT: Yale
University press.
143
Gamson, William A.
1968 Power and Discontent. Homewood, Ill.: The Dorsey Press.
Hill, David B. and Norman R. Luttbeg
1980 Trends in American Electoral Behavior. Itasca, Ill : F. E. Peacock
Publishers Inc..
Kinder, Donald R.
1986 “Presidential Character Revisited,” in Richard R. Lau and David O. Sears.
eds., Politicl Cognition. Hillsdale, N.J.:Erlbaum.
Lau, Richard R.
1986 “Political Schemata, Candidate Evaluations, and Voting Behavior.” In
Richard R. Lau and David O. Sears, eds., Politicl Cognition. pp.95-126.
Hillsdale, N.J.:Erlbaum.
Meyer. Allan
1962 “The Independent Voter” In William McPhee and William Glaser, eds.
Public Opinion and Congressional Elections. Glencoe 111: The Free Press.
Neustadt, Richard E.
1990 Presidential Power and the Modern Presidents: The Politics of leadership
from Roosevelt to Reagan. New York:Free Press.
Pomper, Gerald
1975 Voter’s Choice: Varieties of American Electoral Behavior.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 Inc..
Richardson, B. M
1988 “Constituency Candidates Versus Parties in Japanese Voting Behavior”,
APSR, 82: 695-716.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GlobalShare 3.2
Error
Loading...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立委選舉採用單一選區兩票制選民之投票行為研究-以北縣中和市為例
2.
司法機關人員政治態度之研究:以台南、高雄及屏東地方法院為例
3.
政策利害關係人對廉政政策順服與政治信任感關聯性之研究-以環保署業務往來之廠商為例
4.
地方選舉之研究-以鶯歌鎮鎮長選舉為例
5.
紀錄片做為研究方法:以“大家一起照鏡子”為例
6.
閱聽人觀看政論節目的情緒與主體性之初探
7.
影響2008年立法委員選舉選民投票行為因素分析─以桃園縣第4選區(桃園市)為例
8.
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1989~1999)
9.
台灣民眾政治態度之世代研究
10.
台灣選民議題取向投票之研究:一九九六年總統大選之實證分析
11.
政治賦權與族群政治態度:2002年外省族群的政治信任與政治功效意識之分析
12.
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1年縣長及立委選舉個案分析
13.
台灣縣市長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一個基礎模型的建立及其應用
14.
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4年總統選舉個案分析
無相關期刊
1.
我國獨立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二○○○年與二○○四年總統選舉之分析與比較
2.
獨立選民的類型、政治行為與態度- 以台灣2008年總統選舉為例
3.
我國獨立選民的發展與變遷(1989~1999)
4.
我國獨立選民之研究
5.
組織氣候與工作滿足之探討-以中國青年救國團為例
6.
社區成員參與社區事務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台北市績優社區發展協會為例
7.
我國立法審議過程之分析 -以民國九十一年公務人員任用法修正草案為例兼論政策行銷概念的運用
8.
選民投票抉擇因素之研究
9.
非營利組織運用關係管理之研究-台北市喜願協會個案分析
10.
選舉預測模型之研究—以2004年總統大選為例
11.
台灣中小型軟體公司關鍵成功因素之研究
12.
新歡與舊愛:大上海台商認同移轉之研究
13.
金門縣選民投票行為之研究-2004年總統選舉個案分析
14.
台灣獨立選民之研究:2004年與2008年總統大選的實證分析
15.
政黨投票與候選人投票理論模型的對話與評估:以台灣的總統選舉為例(1996-2004)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