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謝靈運詩文集、研究專著(按出版年代排序)
謝靈運著,王雲五校釋,《謝康樂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60年9月。
林文月著,《謝靈運及其詩》,臺北:精華印書館,1966年5月。
林文月著,《謝靈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7年5月。
謝靈運著,葉笑雪選註,《謝靈運詩選》,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80年1月。
小尾郊一著,《謝靈運-孤獨の山水詩人》,東京都:汲古書院,1983年。
謝靈運著,李運富編注,《謝靈運集》,長沙:岳麓書社,1999年8月。
謝靈運著,李雁著,《謝靈運研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謝靈運著,黃節註,《謝康樂詩註》,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1月。
謝靈運著,顧紹柏校注,《謝靈運集校注》,臺北:里仁書局,2009年9月。
二、謝靈運年譜(按出版年代排序)
葉瑛,〈謝靈運年譜〉,《學衡》,30(1924.9)。
丁陶庵,〈謝靈運年譜〉,《京報文化周刊》,41~42(1929.11)。
楊勇,〈謝靈運年譜〉收入劉躍進,范子燁編,《六朝作家年譜輯要》(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三、古籍文獻(按時代先後排序)
周.李耳撰,魏.王弼等著,《老子四種》,臺北:大安出版社,2006年6月。
周.莊周撰,清.王先謙撰,《莊子集解》,臺北:世界書局,2003年10月。
周.呂不韋著,高誘注,《呂氏春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9年10月。
周.韓非著,陳奇猷校注,《韓非子集釋》,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4年9月。
周.列禦寇撰,晉.張湛注,《宋本列子》,臺北:廣文書局,1987年3月。
漢.毛公傳,漢.鄭玄箋,唐.孔穎達正義,《毛詩正義》,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年12月。
漢.王逸章句,宋.洪興祖補注,《楚辭補注》,臺北:藝文印書館,2005年10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藝文志》,臺北:華聯出版社,1973年5月。
漢.揚雄撰,汪榮寶注疏,《法言義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6月。
漢.司馬遷著,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萬卷樓,1996年10月。
漢.劉向撰,趙善詒疏證,《說苑疏證》,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6年10月。
漢.劉向撰,王叔岷校箋,《列仙傳校箋》,臺北:中研院文哲所,2004年12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5年4月。
漢.班固撰,唐.顏師古注,《新校本漢書并附編二種五》,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9月。
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周易注疏》,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1月。
晉.皇甫謐撰,《高士傳》,臺北:台灣中華書局,1969年5月。
宋.范瞱著、唐李賢等注,《新校本後漢書并附編十三種四》,臺北:鼎文書局,1991年9月。
宋.范瞱撰,唐.李賢注,《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年8月。
梁.蕭統撰,《昭明文選》,臺北:華正書局,1990年10月。
梁.沈約撰,民國.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宋書附索引三》,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7月。
梁.鍾嶸,陳延傑注,《詩品注》,臺北:臺灣開明書局,1964年10月。
梁.劉勰著,民國.王更生注譯,《文心雕龍讀本》,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97年10月。
梁.沙門慧皎撰,《高僧傳》,臺北:廣文書局,1986年1月。
唐.釋皎然,《五卷本皎然詩式》,臺北:廣文書局,1982年8月。
唐.李白著,清.王琦注,《李太白全集》,臺北:九思出版社,1979年3月。
唐.白居易撰,顧學頡校點,《白居易集》,北京:中華書局,1988年3月。
唐.張彥遠撰,明.毛晉校訂,《歷代名畫記》,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6月。
唐.房玄齡等撰,《新校本晉書并附編六種三》,臺北:鼎文書局,1990年6月。
宋.朱熹,《楚辭集注》,臺北:文津出版社,1987年10月。
宋.朱熹著,《四書章句集注》,臺北:大安出版社,1999年12月。
明.羅貫中著,吳小林校注,《三國演義校注》,臺北:里仁出版社,2006年3月。
清.戴震,《屈原賦注》,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68年9月。
清.沈德潛,《古詩源》,臺北:華正書局,1975年1月。
逯欽立校對,《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2006年1月。
丁福保編纂,《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4月。
趙雪倩編著,劉偉配圖,《中國歷代園林圖文精選》,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5年12月。
四、近人論著(按著者姓氏筆畫排序)
王國瓔著,《中國山水詩研究》,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6年10月。
林文月著,《山水與古典》,臺北:純文學出版社,1976年10月。
吳旻旻著,《香草美人文學傳統》,臺北:里仁書局,2006年10月。
常森著,《屈原及其詩歌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曹虹著,《中國辭賦源流綜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9月。
彭毅著,《文學評論》,臺北:書評書目出版社,1975年6月。
彭毅著,《楚辭詮微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99年6月。
蔡瑜著,《迴向自然的詩學》,臺北:臺大出版中心,2012年7月。
劉躍進,范子燁編,《六朝作家年譜輯要》,哈爾濱市:黑龍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劉明昌著,《謝靈運山水詩藝術美探微》,臺北:文津出版社,2007年。
鄭毓瑜著,《引譬連類:文學研究的關鍵詞》,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12年9月。
五、學位論文(按發表年代排序,次按著者姓名筆畫排序)
李光哲撰,《謝靈運詩用典考論》,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6.8。
吳若梅撰,《謝靈運的政治生涯與其山水詩的關係》,新竹:清華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
簡敦獻撰,《謝靈運山水詩研究》,香港:能仁學院中文所碩士論文,1993.6。
陳美足撰,《謝靈運山水詩之研究》,臺北: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1。
何映涵,《柳宗元山水詩之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6。陳忠業撰,《謝靈運詩境研究》,臺北: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6。
陳恬儀撰,《謝靈運仕隱曲折研究》,臺北:輔仁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2007。
方韻慈撰,《謝靈運山水詩分期研究》,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1。
彭定源撰,《前中古辭賦中的「江南」論述-以《楚辭》、〈山居賦〉、〈哀江南賦〉為主的討論》,臺北: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1。
莊明鳳撰,《謝靈運山水詩文學美研究》,臺北: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
廖婉吟撰,《謝靈運江南水遊詩賦研究》,臺南:成功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10.8。
六、期刊論文(按發表年代排序)
錢穆撰,〈略論魏晉南北朝學術文化與當時門第之關係〉,《新亞學報》,5:2(1963.8)。
蘇紹興撰,〈論『江左世族無功臣』〉,《聯合書院學報》,10(1972.10)。
鈴木敏雄撰,〈由謝靈運詩與楚辭的關係看他的表現特色〉,《世界華學季刊》,3:2(1982.6)。
鄭雅心撰,〈謝靈運山水詩的探析〉,《臺南師專學刊》,4(1982.6)。
李渝福撰,〈山水詩人謝靈運〉,《國文天地》,5:3(1986.8)。
王國瓔撰,〈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憂』和『遊』〉,《漢學研究》,5:1=9(1987.6)。
王次澄撰,〈謝靈運及其詩〉,《東吳文史學報》,6(1988.1)。
陳文生撰,〈謝靈運「山居賦」析論〉,《輔大中研所學刊》,6(1996.6)。
范宜如撰,〈謝靈運山水詩中的生命情境〉,《國文學報》,26(1997.6)。
余蕙靜撰,〈從時間意識看謝靈運的迷失與困境─以山水詩為例〉,《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4(1998.3)。
許東海撰,〈謝靈運山水詩、賦的「體物寫志」〉,《中正中文學術年刊》,2(1999.3)。
李雁撰,〈論謝靈運和山水遊覽賦的關係-以〈山居賦〉為中心〉,《文史哲》2(2000)。
孫海燕撰,〈近二十年謝靈運研究綜述〉,《安徽教育學報》,1(2001)。
朱雅琪撰,〈謝靈運山水詩中的情景關係試探〉,《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7(2002.3)。
張紫君撰,〈徘徊去就─論謝靈運山水用《易》詩中展現的意境與人生〉,《輔大中研所學刊》,12(2002.10)。
沈凡玉,〈由典故運用試論謝靈運詩與《楚辭》之淵源〉,《中國文學研究》,18(2004.6)。許恬怡撰,〈潘岳「閑居賦」與謝靈運「山居賦」之比較〉,《輔大中研所學刊》,14(2004.9)。
許恬怡撰,〈謝靈運山居賦自注原因析論〉,《淡江中文學報》,16(2007.6)。
蘇怡如撰,〈形式的美典-論謝靈運山水詩〉,《東華漢學》,6(2007.12)。
鄭毓瑜撰,〈身體行動與地理種類-謝靈運〈山居賦〉與晉宋時期的“山川”、“山水”論述〉,《淡江中文學報》,18(2008.6)。
賴佩暄撰,〈論謝靈運山水詩中「理想人格」的追求與失落〉,《北市大語文學報》,創刊號(2008.12)。
顏崑陽撰,〈從應感、喻志、緣情、玄思、遊觀到興會,論中國古典詩歌所開顯「人與自然關係」的歷程及其模態〉,《輔仁國文學報》,29(2009.10)。
嚴繪撰,〈試論謝靈運詩歌《楚辭》用典的內容〉,《人文藝術》(中外企業家),8(下)(2009)。
李謨潤撰,〈謝靈運山水詩與周易〉,《青海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4(2010)。
徐鈺晶撰,〈謝靈運山水詩作意義主題的反省與重構〉,《遠東通識學報》,4:2=7(2010.7)。
楊燕麗撰,〈陶淵明謝靈運研究概況〉,《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7(2010)。
劉育霞,孫力平撰,〈論謝靈運山水詩用典的特色及意義〉,《南昌大學學報》,4(2010)。
袁凌撰,〈謝靈運山水賦的思想含蘊〉,《劍南文學》(經典教苑),11(2012)。
袁凌撰,〈謝靈運山水賦研究概況〉,《科教導刊》,12(2012)。
張一南撰,〈謝靈運詩文化用《易》典方式研究〉,《雲南大學學報》,2(2012)。
劉秀娟撰,〈謝靈運山水詩典故探微〉,《邢台學院學報》,27:2(2012.6)。
陳怡良撰,〈謝靈運-山居賦-創作意蘊及其寫景探勝〉,《淮陽師範學院學報》,34:4(2012)。
蔡瑜撰,〈重探謝靈運山水詩-理感與美感〉,《臺大中文學報》,37(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