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2000)。質的研究方法。高雄市:麗文文化事業。
王文科(1990)。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立杰(1989)。福祿貝爾恩物。科學啟蒙學報,36—43。
王立杰(1993)。幼稚教育專業知能考試精粹。新生代教育出版社。
田培林(1956)。福祿貝爾與蒙特梭利的教育學說。台北:復興書局,1—47。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Michael Quinn Patton 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李園會(1997)。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台北:心裡出版社。
林玉體(1981)。福祿貝爾的幼稚教育運動。師友月刊,168,7—12。
林玉体(1990)。一方活水學前教育思想的發展。台北:信誼基金出版社。
林佩蓉、陳淑琦(2003)。幼兒教育。新北市:國立空中大學。
林信昌(1990)。福祿貝爾恩物哲理、實物與兒童發展。台北市:奎山中學。
林盛蕊(1978)。福祿貝爾恩物與嬰幼兒。國民體育季刊 6:6,61。林盛蕊(1981)。福祿貝爾生平及其思想概述—附福氏生平大事年表。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4,12—20。林盛蕊(1984)。福祿貝爾恩物之理論與實務第十ㄧ恩物~第二十恩物。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
林盛蕊(1996)。福祿貝爾恩物之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
林朝鳳(1994)。幼兒教育原理。高雄市:復文圖書出版社。
林聰敏(2001)。德意志浪漫主義的教育理念—幼兒教育之附福祿貝爾。當代月刊,166,48—61。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市: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質性研究(p。p。141-158)。台北:巨流出版社。
徐炳勳(譯)(1957)。E。Moetimer。Standing 著。蒙特梭利。新北市:及幼文化出版。
徐燈煙(1980)。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之研究。師友月刊,153,15—17。張春興、林清山(1989)。教育心理學。台北市:台灣東華書局有限公司。
張碧如(2005)。福祿貝爾理念應用於幼兒園生命教育之探討。幼兒教育年,17,15-33。
教育部(2011)。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國民教育社群網(2012)。 teach。eje。edu。tw/9CC/index。php。剪輯自 Google - 4/2012
傅王遜雪(譯)(1992)。福祿貝爾「人的教育」入門。台北市:新民又教圖書。
何芔誼(譯)(1992)。莊司雅子著。福祿貝爾生涯與思想。新北市:及幼文化出
版。
許弘雨(2007)。幼兒教育之父—福祿貝爾:福祿貝爾文獻簡介。東吳大學圖書館館訊,25,1—5。
許弘雨(2007)。論福祿貝爾「遊戲恩物」之教育意義—以球、球體與立方體及積木為例(未出版稅士論文)。東吳大學德國文化學系,台北市。
許惠欣(1980)。幼兒發展與輔導-上冊。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許惠欣(1980)。蒙特梭利與幼兒教育。台南市:人光出版社。
許智偉(1982)。福祿貝爾與學前教育。東方雜誌,16(2),20—23。許興仁(1986)。福祿貝爾恩物遊戲指引。台南市:光華女中。
許興仁(1986)。蒙特梭利感官較具工作指引。台南市:光華女中。
許興仁(1990)。新幼兒教育入門。台南市:光華女中。
郭生玉(1981)。心理及教育研究法。台北:大世紀出版社。
陳李綢(2005)。個案研究。台北:心理出版社。
陳雪玉(1987)。個案法之研究。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教育研究法之介紹(p。p。27-58)。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陳耀宏(2003)。福祿貝爾的體育思想。體育學報,28,143—152。陶明潔(譯)(1992)。Friedrich Fröbel 著。人的教育。台北市:亞太圖書出版社。
黃光雄(1965)。福祿貝爾教育思想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8,185—279。黃光雄(1972)。福祿貝爾教育方法學之研究。花蓮師專學報,4,1—59。黃政傑(1994)。教育理想的追求。台北:心理。
黃政傑(1996)。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台北:漢文。
黃炳煌(1996)。教育改革理念、策略與措施。台北:心理。
黃瑞琴(1996)。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
葉重新(1996)。教學研究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簡介(下)。國教輔導月刊,36(2),38—45。葉重新(1996)。教學研究福祿貝爾的教育思想簡介(上)。國教輔導月刊,36(2),30—32。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賈馥茗(1976)。文化與教育下冊。台北:五南。
熊慧英(1998)。中國模式幼兒教育實驗:人格機模的建構。兩岸嬰幼兒人格建構研討會。瞿立鶴主編,嬰幼兒人格建構的再探。台北市:人格建構工程學研究基金會出版。
趙祥麟(1995)。外國教育家評傳(二)。台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美淡(1985)。福祿貝爾恩物。百進圖書事業出版社。
劉瑞圓(2002)。福祿貝爾教育思想對科技教育之啟示。生活科技教育,35(7)。
歐用生(1992)。質的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蔡敏玲(2002)。教育質性研究歷程展現 – 尋找教室團體互動的節奏與變奏。台北:心理出版社。
盧美貴(2004)。幼兒教育概論。台北市:五南。
盧素碧(1984)。幼兒教育課程理論與單元活動設計。台北:文景書局。謝金青(2011)。社會科學研究法。台北市:威仕曼文化事業。
羅素(1989)。羅素自傳(劉福增譯)。台北市:水牛圖書出版。
貳、英文部分
Vygotsky, L。 (1978)。Problems of Method (pp。 52-75)。 In Mind in Society。 (Trans。 M。 Cole)。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Wallace, J, Rogers (2009)。The Essence of Wright’s Drawings。 John E, Christian family, Memorial Trust,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