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1、丁仁方(1997),廢除鄉鎮市級選舉對地方政經生態的衝擊,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71期,頁14-15。
2、仉桂美,(2005),地方政府與文官體系,台北:國立編譯館。
3、文忠國(2000),從民意趨向論鄉鎮市長官派的可能性,政策月刊,第60期,頁69-70。4、王業立 (1998),「台灣地方派系的轉變:從解嚴到精省」,《修憲後地方自治與行政發展學術研討會》發表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系與台灣省政府經研會合辦。
5、丘昌泰(2004),公共政策基礎篇,台北:巨流。
6、江大樹(1996),「國家發展、政府層級與行政區劃」,國家政策,第149期,頁2-4。
7、江大樹,「鄉鎮長改官派應有完整配套措施」,政策月刊,第60期(2000年7月),頁40-42。8、江明修(1997),台北市區公所定位及組織功能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
9、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人事行政局(1991)《台灣省各縣市政府組織與人力運用情形檢討報告》。
10、呂育誠(2000),鄉鎮縣轄市長官派政策評議,政策月刊,第63期,頁53-57。11、呂育誠(2002),地方政府管理-結構與功能的分析,台北:元照出版公司,頁125-162。
12、呂育誠(2003),我國鄉鎮市制度變革問題之研究,中國行政,頁135-161。13、余政憲(2000),從組織理論之統治觀點探討地方自治單位行政效率—高雄縣鄉鎮市公所與高雄市區公所之比較分析,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4、李偉敬(2002),我國鄉鎮市自治立法權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15、林奕銘(1995),基層公務人員工作倦怠之探討-以台北市行政區區公所為個案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博士論文。16、林水波與陳朝建,釋放鄉鎮市長官派即開民主倒車之迷思,中國地方自治,第50卷,1/2期(1997年2月),21-24。
17、林山田(2000),怎可剝奪人民選舉鄉鎮市長的權利,政策月刊,第60期。
18、林志鵬、許宗力(1992),地方自治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頁237-243。
19、施玉祥(2002),鄉(鎮、市)地方自治之政治評析,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施正鋒、楊永年編(2005)行政區域重劃與遷都,國家展望基金會,頁23-52。
21、紀俊臣(2000),地方政府再造:機制建構、發展願景系論,台北:時英出版公司。
22、紀俊臣、陳滄海(2001),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
23、紀俊臣(2002),地方政府組織結構與功能之研究,台北:內政布委託研究報告。
24、紀俊臣(2004),地方政府與地方制度法,台北:時英。
25、紀俊臣(2006),都市及區域治理,台北:五南。
26、紀俊臣、席代麟、陳朝建(2009):我國行政區劃之研究。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研究報告(RDEC-RES-097-004)。
27、侯景芳(1985),台灣省鄉鎮轄市長民選或官派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8、洪嘉仁(2001),鄉鎮縣轄市長官派政策對地方選舉的衝擊-以台北縣為例,銘傳大學/公共管理及社區發展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9、徐名慶(2003),鄉鎮市公所組織權功能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30、徐秀華(2002),台灣鄉鎮市體制變革之研究,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31、徐貞華(2004),官派後未來鄉鎮市治理模式之探究-以台北縣為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論文。32、孫清泉(2005),臺北市區公所組織功能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系碩士論文。33、許志雄(1992),地方自治的觀念與理念,許宗力等地方自治之研究,台北:業強出版社,頁3-15。
34、陳立剛(1999),地方政府體制再造-鄉鎮市級政府體制研析,地方政府論叢-祝賀薄慶玖教授榮退論文集,台北:五南出版公司,頁227-298。
35、陳陽德(1998),鄉鎮市與區級體制之研析與重建-以台中縣市為例,行政院研考會。
36、陳陽德(1999),台灣鄉鎮市與區級政府之比較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37、陳恆鈞(2000),從企業精神政府觀點分析-縣市與鄉鎮市之新建構,人力發展月刊,第七十五期,頁10-21。38、張潤書(2000),行政學,台北:三民書局。
39、國家發展會議實錄編輯委員會(1997),國家發展會議實錄,台北:國家發展實錄編輯委員會。
40、曾文敬(2000),鄉鎮市績效行政之模型建構-趨向企業型政府之分析,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41、游景玩(2002),取消鄉鎮市級自治選舉可行性之研究-以桃園縣龜山鄉公所及台北市士林區公所為例,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42、黃錦堂(1991),縣(市)財政困窘之根源及其對策,政治科學論叢,第2期,頁105-133。43、黃錦堂(1995),地方自治法治化問題之研究,台北,月旦出版社。
44、黃錦堂(1998),鄉鎮市及自治選舉取消之憲法、法律問題之研究,精省後各級政府關係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45、黃錦堂(1998),鄉鎮市及自治選舉取消之憲法、法律問題之研究,精省後各級政府關係學術研討會,中華民國公共行政學會主辦。
46、黃錦堂,(1999),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暨相關法制調整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47、黃于修(2007),鄉鎮市公所體制改造之研究,銘傳大學公共事務系碩士論文。48、黃德福(2000),地方制度法之修正應有配套措施,國政專論,內政(專)089011號。
49、詹中原等(2002),新公共管理-政府再造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50、趙永茂、黃錦堂及陳立剛(1996),中央與地方分權問題暨地方府會關係之研究-省 ( 市 )及縣 ( 市 )政府案例之分析,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51、趙永茂(1998),《中央與地方權限劃分的理論與實際—兼論台灣地方政府的變革方向》,台北:翰蘆圖書。
52、葉傑生(2003),文化產業化及”區級政府”治理-士林區國際文化節個案。銘傳大學公共事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53、葉劍英(2001),跨越自治與管制:鄉鎮市長官派對我國民主政制的影響,東海大學政治學系碩士論文。54、廖益興(1997),鄉鎮市自治選舉的存廢,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74期,頁14-15。
55、廖麗玉(2001),台灣地區的行政區劃與鄉鎮市自治,國立暨南大學公共行政與政策學系碩士論文。56、席代麟、樊中原(2001),地方制度法下地方自治權限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306輯。
57、席代麟、樊中原(2003),台北市政府基層組織功能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市政建設專題研究報告第331輯。
58、劉念夏(2001),鄉鎮市級自治選舉存廢之研究,國政研究報告,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59、謝開(2006),鄉鎮市行政層級對自主權之影響。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60、薄慶玖(1994),《地方政府與自治》。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61、謝嘉梁(1996)當前鄉鎮市自治面臨的困難與解決之道,國家政策雙週刊,第149期,頁8-9。
二、英文部分
Denhardt, Robert B. (1993), Theories of Public Organization, Monterey: Brooks/Cole Publishing Co.
Denter, Bas,& Rose, Lawrence E., ed.(2005),Comparing Local Governance: Trends & Developments, New York: Palgrave Macmillan.
Fowler, Alan(1995),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Local Government, London:Pitman Publishing.
Healey, Patsy, et al.(2002) Urban Governance, Institutional Capacity and Social Milieux , Singapore: Ashgate。
Haus, Michael, et al.(2005),Urban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 Leadership and Community Involvement, London: Routledge.
Jessop, B. (2000),Governance Failure, in G. Stoder ed.,The New Politics of British Local Governance ,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nc
Ostrom, Vincent et al.(1988)Local Govern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San Francisco: Institute for Contemporary Studies ICS Press
Osborne, D., and Gaebler, T.(1992)Reinventing Government:How the Entrepreneurial Spirit is Transforming the Public Sector, U.S.: Commonwealth Publishing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