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45.1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8:3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衍華
研究生(外文):Yen-Hua Chen
論文名稱:國立大學技術移轉與授權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Licence in National University
指導教授:姚志明姚志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Ming Ja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原大學
系所名稱:財經法律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2
中文關鍵詞:技術移轉行政法人技術授權辦公室拜杜法案
外文關鍵詞:Technology transferTechnology Licensing Office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iesBayh-Dole A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250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7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科學技術是使一個國家能夠於全球經濟激烈競爭環境下的生存武器之一,而大學則是前端技術的重要來源,因此先進國家如美國、日韓、歐洲各國莫不以國家力量促進大學研發成果的移轉,以提升企業競爭力,甚至中國大陸也以轉化大學研究成果應用為努力目標。台灣雖然在1999年訂立科學技術基本法,希望在基本法的驅動下,再創奇蹟,然而十幾年來台灣的大學研發能力雖近世界一流,但是研發成果的運用卻無顯著的成效。本論文中從法律面觀察分析,國立大學無法有效轉化研發成果之原因後發現;雖然科技學術基本法多年來屢次修正,希望將國立大學研發成果下放為大學所有,然而不論由民法、大學法或行政法人法上分析,台灣國立大學的法人格地位一直以來曖昧不明,國立大學並無法自由運用原屬於國家所有之無形財產。即使國立大學希望藉由技術投資於企業或是衍生公司,但受限於公司法規定,國立大學無法以學校名義成為公司股東,此外各國立大學技術移轉負責單位受限於預算、人事制度等限制,無法實際有效運用研發成果。
本論文建議透過大學、產業二條路徑調整法規,可參考日本模式,訂立國立大學法人化法,讓國立大學有確立的法律地位,有完整的權利與義務能力,使國立大學與研發人員、技轉人員可享有技術移轉授權後真正的利益。此外修改科技基本法,明訂技術移轉辦公室的設立,由研發經費中分配預算透過真正專職人員進行技術移轉。同時修改產業創新條例,以賦稅優惠方式,讓國內企業更願意接受各大學技術。


Science technology is the power weapon to let a country survive in the global economy environment, and the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source of technology develop organization, so the advanced countries such as the US, Japan and South Korea, European countries did as many as possible resource to the university for research develop 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lthough the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of Taiwan which was published in 1999, hope to driving another economy miracle, in last two decades although the university’s research has excellent performance in the world, but apply these technologies to industry are still not significant performance. In this study, from the legal perspective, finding the reason of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can’t be effective transfer to industry. Even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hoping to invest in business companies or spin-offs, but always constrained by law,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can’t become a shareholder of the company.
One of suggestions in this study that co-operate university and industry, is change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into Non-Departmental Public Bodies, let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with full rights can acquire truly benefits after technology transfer into industry. Further re-amend the Funda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ct to establish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TO), and re-allocated R &; D budget for the TO members. Motivate the Industrial more willing to accept technical from universities.


摘要 I
Abstract II
致謝 II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X

表目錄
表1-1 2011至2014年各國平均GDP(單位美元) 2
表1-2 我國專利權、商標等國際收支統計(單位百萬美元) 4
表2-1 非法人團體機關之民事訴訟判例與判決整理 23
表2-2 非法人團體機關之刑事訴訟判決整理 25
表2-3 國立大學內部成員與大學間之法律關係 30
表2-4 國立大學之法律地位整理 43
表2-5 國立大學內部成員智慧財產權利歸屬 44
表3-1 美國促進技術發展與移轉相關法案 59
表3-2 日本「科學技術基本法」推動科學發展主要條文 61
表3-3 各國技術移轉法案與推動時程比較 75
表4-1 2010-2014年美國高等教育研發資金來源(單位百萬美元) 81
表4-2 日本大學合作的三種類型的TLO模式 83
表4-3 日本民間企業與大學共同研究實施件数及研究費收入(單位百萬日圓) 84
表5-1 國立大學技術移轉收益分配 97
表5-2 台灣歷年高等教育部門研發經費-依經費來源區分 (單位:百萬元) 108
表5-3 台灣96~100年度研究成果相對指數 109
表5-4 台灣國立大學專利數與獲證區域對照 110
表5-5 國立中央大學專利授權及技轉收入列表 111
表5-5 拜杜法案與台灣科技基本法比較 118


圖目錄
圖1-1 價值鏈(The Value Chain) by Hill &; Jones 6
圖1-2 研究流程與架構 10
圖2-1 國立大學法律地位關聯 11
圖2-2著作權範圍 38
圖4-1 美國研發機構技術授權對GDP的貢獻 80
圖4-2 日本東京大學産學連携本部組織架構圖 85
圖4-3大陸1996-2012年技術移轉收入統計 86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8
第三節 架構與安排 9
第二章 國立大學的法律關係與地位 11
第一節 國立大學公法上法律地位 12
第一項 大學法上的法律地位 12
第二項 行政法上的法律地位 13
第三項 國有法財產法上的法律地位 16
第二節 國立大學私法上法律地位 18
第一項 民法上之法律地位 18
第二項 公司法上的法律地位 19
第三項 民事訴訟法上的法律地位 20
第四項 刑事訴訟法上的法律地位 24
第三節 國立大學與成員間的法律關係與技術權歸屬 25
第一項 國立大學與大學內部成員之法律關係 26
第二項 專利權歸屬 31
第三項 著作權歸屬 33
第四項 商標權歸屬 41
第四節 小 結 42
第三章 外國技術移轉相關法制 45
第一節 技術移轉定義與方式 45
第一項 技術移轉定義 45
第二項 技術移轉方式 48
第二節 美 國 51
第一項 拜杜法案 54
第二項 史蒂文生-魏德技術創新法案 55
第三項 小型企業創新發展法 56
第四項 聯邦技術移轉法 57
第五項 技術移轉商業化法 58
第三節 日 本 59
第一項 科學技術基本法 60
第二項 大學及研究機構技術移轉促進法 62
第三項 國立大學法人法 63
第四節 中 國 65
第一項 科學技術進步法 66
第二項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68
第五節 小 結 73
第四章 外國大學技術移轉成效 77
第一節 美 國 77
第一項 大學技術移轉的監督 77
第二項 大學院校技術移轉成效 79
第二節 日 本 81
第一項 日本技術移轉機關之成效 82
第二項 以東京大學技術移轉組織為例 84
第三節 中 國 86
第四節 小 結 87
第五章 我國技術移轉的相關法制 89
第一節 技術移轉相關法制 89
第一項 科學技術基本法 89
第二項 科學技術研究發展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 92
第三項 國立大學技術移轉辦法 93
第四項 高等教育創新轉型條例草案 97
第五項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 99
第二節 影響大學技術移轉之因素 104
第三節 國立大學技術移轉成效 106
第四節 技術研發成果運用之問題 111
第一項 法規限制使技術移轉過程耗時耗力 111
第二項 技轉收入效益誘因不足 113
第五節 借重產業創新條例 114
第六節 小 結 11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21
第一節 結 論 121
第二節 建 議 124
參考文獻 127
附錄 137
一、日本政府認可之技術授權組織(TLO)清冊 137
二、美國聯邦政府2013-2015年研發預算分配 141



中文文獻(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專書:
王偉霖、劉江彬,國際技術移轉制度理論與實務,華泰文化,2010年9月出版。
王澤鑑,民法總則,2014年2月出版。
李憲佐,關稅法論,植根法學叢書編輯室出版,2012年11月二刷更正版。
李惠宗,行政法要義,元照出版公司,2013年版。
李素華,美國二OOO年技術移轉商業化法案-全方位技術移轉,書泉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上冊)-修訂十版,三民書局,2013年7 月出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13版,三民書局,2015年。
周志宏,教育法與教育改革,稻鄉出版,1997年10月。
袁建中、陳坤成,科技管理-以科技服務透視技術移轉與智慧財產權,華泰文化,2008年9月出版。
陳新民,行政法第三版,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14年版。
張懿云,著作權法及相關案例介紹,智慧財產局,2007年2月2版1刷。
趙晉枚、蔡坤財、周慧芳、謝銘洋、張凱娜合著,智慧財產權入門,2011年版,元照出版社。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2014年版,元照出版社, 2014年8月出版。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新學林出版,2014年9月增訂10版。
劉江彬、黃俊英,智慧財產管理總論,華泰出版社,2004年1版。
專書論文:
黃錦堂,行政組織法之基本問題,收錄於行政法(上)第六章,翁岳生編,元照出版,2006年10月三版第一刷。
許育典,學術自由作為大學法制的核心建構-二一退學憲法爭議的省思,收錄當代-公法新論(上)-翁岳生-教授七秩誕辰祝壽論文集,2002年7月。頁153-154。
期刊論文:
王立達,我國學術機構技術移轉法制現況、問題與檢討,全國律師,13卷1期,2009年1月,頁47-59。
尹鋒林, 10月施行: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六大亮點解讀,中國智慧財產權雜誌,2015年10月2日。
何維軍、李慶雲,我國科技成果低轉化率的原因與對策,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view,1999年8月,頁22-23, 42。
李仁森,國立大學法人化與大學自治,月旦法學雜誌,第201期,2012年2月,頁22-44。
李雅萍,談科技基本法開創研發成果系列立法突破與展望,科技法律透析,2012年3月,頁18-23。
甘添貴,刑法上公務員身分規定之檢討,檢察新論第17期,臺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出版,2015年1月,頁23-33。
倪周華,淺談大學校院產學合作成效、困境與因應之道,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30卷第2期,2007年2月,頁45-55。
胡朝陽、 張雨青,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法制保障-解讀修訂後的《科技進步法》,科技與法律,總第75期,2008年5月,頁7-9。
胡智慧、李宏、張秋菊、任真、王建芳、劉棟、葛春雷、陳曉怡,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法律與政策對比分析(上),科技政策與發展戰略,第9期,2013年9月,頁1-28。
胡智慧、李宏、張秋菊、任真、王建芳、劉棟、葛春雷、陳曉怡,國內外科技成果轉化法律與政策對比分析(下),科技政策與發展戰略,第10期,2013年10月,頁1-25。
黃錦堂,德國大學法「新公共管理」改革之研究-兼論我國大學行政法人化相關草案,政大法學評論,118期,2010年12月,頁165-225。
許舜喨、吳嘉恬,論我國現行科技法制對公立大學技術移轉之影響初探,科技法學評論,9 卷1 期,2012年,頁151-203。
馬強、張樂平、李本祥,高校科技成果產業化支撐環境中的利益安排,中國科技論文在線,2006年1月,http://www.paper.edu.cn。
董保城,修改大學法之芻議-以「公立大學公法人化之爭議」為題,憲政時代第17期第4期,1992年4月,頁52。
程明修,法治國中「特別權力關係理論」之殘存價值?,中原財經法學,第31期,2013年5月,頁191-244。
程松亮,公共科研技術轉移法律制度適用範圍研究—中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第二十條和美國《拜-杜法案》之比較分析,聊城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陳啟榮,論述特別權力關係兼論學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係,國民教育研究學報,第2 0 期,國立嘉義大學,2008年,頁7 3 - 8 6。
陳麗娟,國立大學研發成果商品化組織架構之研究,台灣科技法律與政策論叢,第四卷第二期,2007年6月,頁1-47。
謝銘洋,著作人格權與一般人格權之關係,月旦法學雜誌,第79 期,頁24-25。
劉宏恩,生物醫學產學合作中的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及其規範─從陳垣崇事件談醫學研究者與藥廠或生技公司間的關係,生物醫學,3 卷4 期,2010 年12 月,頁488-495。
詹世榕,從經濟部科學技術研發成果歸屬及運用辦法第12條之1看研發成果利益衝突管理,科技法律透析, 24卷12期 ,2012年12月,頁9-14。
馮振宇,從美國技術移轉法制變革成笑談我國技術移轉所面臨之問題,科技發展政策報導,2003年5月,頁343-358。
鄧曉芳,我國政府研發成果之國家介入權行使法制研析-科學技術基本法第六條修訂之省思,科技法律透析,2003年9月,頁48-62。
蔡孟潔、蔡達智,大學技轉及育成中心的迷失與困境,政大智慧財產評論,第五卷第二期,2007年10月,頁81-95。

研討會論文:
胡朝陽,試析財政性科技專案成果的智慧財產權保護問題—兼論《科技進步法》第二十條的有效施行,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2009年年會暨全國科技法制建設與產學研合作創新論壇,會議日期:2009年12月01日,會議地點:天津,主辦單位:中國科學技術法學會。
董保城、朱敏賢,國家與公立大學之監督關係及其救濟程序,海峽兩岸高等教育法學術研討會,會議日期:2005年6月14至15日,會議地點:北京,主辦單位:北京大學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研究報告:
江雪嬌,從大學知識產業化之觀點探討基礎科學與產業科技之連結,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4年度自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吳思華、許牧彥、劉江彬、吳豐祥,技術交易服務業發展願景規劃,經濟部工業局委託計畫,2002年。
劉大年,中美日政府協助業界 ( 含中小企業 ) 開發產業技術之相關制度研究,經濟部研發會委託研究報告,中華經濟研究院執行,2000年12月。
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中華民國家公出口創立與發展,1987年8月出版。

英文文獻(依姓名字母順序排列)
專書:
Jones, H., Essentials of Strategic Management, second version, 2009, Mason, OH: South-Western.
Rogers, M. E., Diffusion of Innovations, 5th Edition, August 2003, New York, NY: Simon and Schuster.
Zaleski, E., and Wienert, H.,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East and West,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ctober, 1980, DC: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期刊論文:
Ashley, S., The Enactment of Bayh–Dol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29, 2004, pp. 93-99.
Colyvas, J. A. and Walter W. P., From Vulnerable to Venerated: The Institutionalization of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ife Sciences, Research in the Sociology of Organizations, 25, 2007, pp. 219-259.
Carlsson, B. &; Fridh, A., Technology transfer in United States universities, Journal of Evolutionary Economics, 12(1), 2002, pp. 199-232.
Donald S. S., David W., Link A., Assessing the impact of organizational practices on the relativeproductivity of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offices:an exploratory study, Research Policy, 32, 2003, pp. 27–48.
Gordon, B. 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Soviet Innovation, Problems of Communism, May 1983, pp. 70-73.
Gregorio, D. D., and Shane S., Why do some universities generate more start-ups than others?, Research Policy, 32, 2003, pp. 209–227.
Hamerii, A., Technology transfer between basic research and industry, Technovation, 16(2), 1996, pp. 51-57.
Harmon, B., Ardidhvili A., Cardozo R., Elder T., Leuthold J., Parshall B. J., Raghian M. and Smith D., Mapping The University Technology Transfer Process,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e, 12, 1997, pp. 423-434.
Jolly, J. A., The Stevenson-Wydler Technology Innovation Act of 1980 public law 96-480,The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5(1), September 1980, pp. 69-80。
Lee, Y. S.,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he research university: a search for the boundaries of University-Industry Collaboration, Research Policy, 25(6), September 1996, pp. 843–863.
Maddy, F. B., Donahue S. L. and Cantor R. J., Stanford v. Roche: Confirming The Basic Patent Law Principle That Inventors Ultimately Have Rights in Their Inventions, les Nouvelles, March 2012, pp. 19-23.
Markham, S.K., Kingon A. I., Lewis R.J., and Zapata M. III, The University''s role in creating radically new produc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Commercialisation, 1(1-2), Issue Jan 2002, pp. 163-172.
Ounjian, M. L. and Came, E. B., A Study of the Factors which Affect Technology Transfer in a Multi-location Multi-business Unit Corpor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Engineering Management, 34(3), 1987, pp.194-201.

研究報告:
AUTM, The Economic Contribution of University/Nonprofit Inventions in the United States: 1996- 2013,2015.03.07.
Economist, Innovation’s Golden Goose, The Economist Technology Quarterly, 2002.12.02.
FLC,The Green Book: Federal Technology Transfer Legislation and Policy, Fifth edition, FLC, 2013。
World Bank, KEI 2012 Rankings, http://www.worldbank/kam.

日文文獻(依姓名筆畫順序排列)
專書:
室井力,特別權力關係論,勁草書房,1972年5月25日第4刷。
室井力,現代行政法入門(2) (新版第2版),法律文化社,1995年5月30日發行。
藤田宙靖,行政組織法(新版),良書普及會,2001年6月25日發行。


期刊論文:
末吉寬,日本における産学連携の現状と課題,公民論集(13),大阪教育大學公民學會, 2004年。
古谷真帆,渡部俊也, バイドール制度の各国比較,東京大学政策ビジョン研究センター,PARI-WP No.17,2014。
兼本雅章,日本における産学連携―その変遷と文系産学連携を中心に,総合政策論叢,第6 号,2 0 1 5 年3 月。

研究報告:
日本文部省,平成26年度大学等における産学連携等実施状況について,平成27年11月25日。
日本經濟產業省,:TLOと大学の関係について(論点の整理),産業構造審議会産業技術分科会産学連携推進小委員会第14回,平成15年4月24日。
加藤幹,産学連携の現状〜技術移転政策を中心に〜,経済産業省産業技術環境局,2008年8月22日。
原山優子,産学連携の仲介機関:TLO とインキュベータの現状と課題,Stanford Japan Center 研究報告,2003年9月4日。

網站:
日本特許聽(專利局)統計網站:http://www.jpo.go.jp/kanren/tlo.htm。
美國SBIR網站:www.sbir.gov。
美國聯邦實驗室協會(FLC)網站:http://www.federallabs.org。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 (NIST) 網站:http://www.nist.gov。
世界智慧產權組織(WIPO)網站:http://www.wipo.int/wipo_magazine/en/2006/05/article_0005.html。
摩利爾法案,美國國會圖書館數位資料庫:https://www.loc.gov/rr/program/bib/ourdocs/Morrill.html。
教育部統計處,民國103年(2014年)各級學校一覽表,網址: http://depart.moe.edu.tw/ED4500/Default.aspx。
教育部高教創新轉型計畫辦公室網站:http://management.org.tw/case/heito/index.php。
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專利商品化教育宣導網站:https://pcm.tipo.gov.tw/PCM2010/PCM/learningTrain/learningTrain.aspx?c=4。
董保城,國立大學現行法律地位(非法人)國立大學財團法人化(私法人)國立大學公法人化(公法人)三者異同之比較,政治大學法人化專題研究網站:http://pcl.nccu.edu.tw/index.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